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蛙鸣如唤(散文)

精品 【晓荷·暖】蛙鸣如唤(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2发表时间:2020-04-26 08:34:59


   又到了这个季节了。夏,热闹而喧闹。
   像所有这个季节疯长的庄稼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和冬眠,青蛙也消去了它腆着的大肚子,从土层里钻出来,重新活跃在田间、地头。一如它冬眠前的迅疾而快捷。
   池塘边、小溪旁,便又能闻到一声一声、熟悉而久别的蛙鸣。那清脆地鸣唤,仿佛在唤醒一个季节。唤醒田地,唤醒庄稼,唤醒在冬闲里闲赋的农人。
   在这个季节里,我不免便想起,小时候最常做过的两件事。两件事都离不开一个“钓”字。
   一是钓鱼。找一根长长地竹竿,竿尖上系一段线,线的另一端系一鱼钩,鱼钩上有倒刺,以免鱼咬走了鱼饵逃脱。然后在鱼线挨近鱼钩的一端,绑一小截高粱秸,以为浮标。于是一根简易的钓鱼竿就做成了。然后在鱼钩上挂一小段蚯蚓、或者蛆,以为鱼饵,将鱼饵连同鱼钩抛入村前的池塘,等着鱼儿上钩。池塘是集体的,池塘里的鱼是集体放的。本来,池塘是不允许任何人从事任何捕鱼活动的。但看是小孩,也就没人计较。不过,钓上来的若是草鱼、鲢鱼,让人见了是不许拿走的,那是“公家”放的。如果钓上来的是鲤鱼、鲫鱼,便不会有人干预,那是水塘里野生的。但有时候,瞅着没人注意,钓了草鱼也会偷偷地往家里送。
   不过,鱼很狡猾,大多时候是咬了鱼饵便溜走的。
   另一件事,便是钓蛙。相比于钓鱼,钓蛙就要简省得多。也不用那么讲究。随便找一根木棍或树枝,枝端上系一条线,即不用系“钩”,也不用拴一个“标”,你只须在线的另一端,绑上一个蚂蚱,或其它昆虫。然后站在田埂上,手里握着木棍挑着带“饵”的线,伸进稻田里上下抖动。青蛙觉察后,便会从远近赶过来,咬住你线上抖动的虫子,任凭你怎么往上拽它都不会松口。于是你便很轻易地就能将它捉进系在腰上的篓子里。所以我一直觉得,相比于鱼,青蛙便要笨得多,从来不知道逃脱。
   后来上学了,慢慢才知道青蛙是益虫,是专门捕捉田间地头害虫的。但当时并没有去多想。直到现在,我才慢慢明白,当年父母教的钓青蛙的方法,原来正是摸准了青蛙的习性,模仿了虫子跳动的动作,以逗引青蛙。而青蛙的咬住“虫饵”不肯松口逃脱的“笨”,便正是青蛙咬住虫子不肯放弃的坚持。
   我于是越来越相信,青蛙捕捉虫子的坚毅和本领。也难怪有人说,青蛙是田间害虫的天敌。
   小时候钓青蛙,一般选择在正午。正午天气闷热,青蛙慵懒地蹲在稻田边,昏昏欲睡,一旦觉察到虫子跳动、或疑似有虫子跳动,便毫不犹豫地扑过来。从来不考虑有人设诱。
   知道青蛙是益虫后,我便不再钓青蛙了。但有时候,父母仍让去田间钓些青蛙回来喂鸭子。我于是对父母说:“老师说,青蛙是益虫,是不能随便捕捉的。”
   这话似乎很管用,只要一听是老师说的,父母似乎从来就不反驳。也不再强逼着去做某件事。在农村的庄稼人眼里,老师就是知识的化身。
   如果你生长在农村,或者曾有过乡下生活的经历。那么在夏天,你一定最熟悉两个声音。
   一个是蝉鸣,白天里发声,尖锐而悠长。正午日头愈烈时,蝉鸣声愈甚。让人听了,慵懒而困倦。如果你摇一把蒲扇,听着蝉鸣,于树荫下纳凉,摇着摇着就睡着了,想睁开眼都难。难怪有人说:如果有人能谱出蝉鸣的音符,那一定是一首绝世的催眠曲。
   而另一个,那便是蛙鸣了。白天,你很少能听到青蛙的鸣唤。如果偶尔于正午的阳光下,听到一、两声蛙鸣,那声音,也像是青蛙吃饱了后被水呛了一下,轻轻地一“嗝顿”,接着便归于平静。
   只有到了夜晚,你才会听到一声、一声、持续而不间断地蛙鸣。像歌唱,又像是呼唤。它不会让人产生像听了蝉鸣一样的倦意,也不会搅扰你夜晚入睡的安宁。这声音,只会让人感到夜更加清幽和宁静。这蛙鸣声会持续一夜,直到天亮后才会平静。
   而雨后的夜晚,这声音尤为清脆。
   小时候,几乎是听着蛙鸣声长大。夏日的傍晚,父母在檐下纳凉,我们便跑去村前的池塘边,听青蛙躲在塘堤的石缝里鸣唤。有时候捡一颗石子,丢进池塘里,溅起一片水声。青蛙的叫声,便瞬刻停止。但片刻宁静之后,接着便又是蛙声一片。
   对青蛙的熟悉,不亚于我们熟悉脚下的这片土地。小时候于田坝上玩,常常会看到水面上漂浮着青蛙产于水中的卵蛋。一块块粘连着,晶莹而透明,油润而滑溜,里面透着一个个尚未孵化的小蝌蚪。有时候捧起粘连的卵蛋,看着它顺着手掌轻轻地滑落。
   也有时候,看着水里游动的蝌蚪,慢慢地长出四条小腿,但身后仍拖着一条长长地尾巴。随着尾巴越变越短,直至完全蜕尽,青蛙才开始离开水面,爬上田埂。如果不经过从蝌蚪到青蛙的蜕变,“两栖动物”,纯属空谈。
   于是盛夏里从田间走过,便能看到有青蛙蹲守在稻田边上,眼睛直愣愣盯着头上的禾苗。倘有蚊虫从头顶掠过,便腾身一跃,将虫子卷入口中。俨然一位守护稻田的卫士。
   如果天黑,你下地回来得晚了,或者走一段长长地夜路。那么,在夜幕落下的一瞬,你便会听到,一声、两声……接着无数声蛙鸣,从山谷、从田野、从小溪和池塘,一声声传过来。像交响乐,又像是大合唱。你走路的脚步,便像是踩着节奏。
   如果你走过田埂,你前方的蛙鸣,便戛然而止。青蛙纷纷跳下水田,仿佛在为你让路。身边,便溅起一片水声。而当你走远,身后便又响起一片蛙鸣。似召唤,又似在为你送行。
   夏天是喧闹的,也是热烈的。而这些年,几乎每一个夏天,我都是在异乡度过。对家乡的蛙鸣,似乎渐已陌生。
   这个夏天,又将在他乡度过了。听着远处的蛙鸣,仿佛正是从家乡的土地里传过来。
   “咕……咕,呱……呱!”
   一声一声,蛙鸣如唤。

共 22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声蝉鸣,几处蛙声,在田间地头飘荡,心绪在这声音中绵绵荡漾,乡土的芬芳气息便如同这即将到来的夏天一样,在清新、简炼的述说中扑面而来,带着赤诚热烈,饱含欲语还休,无限思恋,几点乡愁。故乡虽渐行渐远,可是却永驻游子心中,如同一杯陈酿的酒,弥久而醇香。思乡之情有永远说不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记忆中那颗晶莹闪光的珍珠,一颗一颗拾起,便汇成了串串最美丽的珠琏。谢谢老师对晓荷的倾情支持,好文荐赏。【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2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4-26 08:44:46
  青草池塘处处蛙,蛙鸣声中,承载多少乡情。感谢老师的好文分享,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6 12:48:00
  谢谢编阅。遥握问好,并祝编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4-26 10:14:04
  喜欢蝉老师的文,文笔流畅情感丰富自然。一篇实力佳作。当赞!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6 12:49:25
  谢谢垂顾。遥祝安好!
3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0-04-26 19:07:14
  散文里蛙鸣的声音,似乎会落地生根的感觉,心不管飘到多远,总有牵引着,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欣赏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3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6 19:49:14
  谢谢临读。夏安!问好。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0-04-26 19:07:44
  在晓荷社团,遇到老师很高兴,握手!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6 19:50:27
  能认识你们,是今生的荣幸。谢谢相遇!
5 楼        文友:双头狼        2020-04-27 08:16:01
  最能打动人的是那份游子的乡情,朴实的佳作。恭喜精品!晓荷有你更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7 11:39:33
  谢谢临阅。遥祝远安,顺致文祺!
6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28 20:21:26
  作者对农村很熟悉,从小在田地里摸爬滚打,熟悉那里的生活环境。对蛙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文中描写入木三分。蛙声如唤,蛙声唤起了身在异乡作者的乡愁乡恋。好文点赞,分享精彩1
回复6 楼        文友:一鸣蝉        2020-04-28 20:56:49
  是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才有了对农村的熟知和热爱。谢谢临阅,遥祝远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