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禾河(散文)
一
禾河,流淌的不是水,是苦难的眼泪,更有悲壮的歌谣,还有沿河人们的心声和美好的心愿。
禾河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江西省中西部武功山麓,经莲花、永新、安福、吉安等县,流入吉安市禾埠乡,再往神冈山汇入赣江。禾水流域,历史积淀厚重,是北宋“真宰相”刘沆故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承载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足迹,有着厚厚的历史书卷气。禾河,这条奔腾不息,流经千年的悠悠之河,慈养着劳苦大众,也考验着人们抗灾的智慧与能力,让人们拥有顽强的毅力,和改变窘境的勇气。
陆游有诗曰:“长歌相应负禾归。”河水汤汤,何处是路?禾河啊,但愿你不会阻断人们“负禾”而归的脚步。我猜想着禾河名字的由来,心中多了一份伤感,和对美好心愿的默认。
禾河的故事,扎根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小时候经常听村里小伙伴日日讲起“指阳”禾河,禾河千古,奔腾不息,仿佛是小伙伴源远流长的故事集。讲故事的人神采飞扬,就像踏着河水而飞行,让我心生敬佩。在我第一次见到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禾河时,那是七八岁的时候了。得知爸爸妈妈要去乡里指阳交公购粮,要带我走禾河过禾桥,我彻夜未眠,就怕爸爸妈妈趁我睡着了偷偷地溜走了。
我梦中踏一段神话般的水路,走出岸边我的家,向往着禾河外面的世界。
当我随着交公购粮队伍来到乡里指阳,远远地看见偌大的禾河,正像柔软的蓝缎子由遥远的天边铺泻而下,满河翡翠,由远及近,闪耀着细细鳞光。就在这远眺的视线中,“指阳”浮桥,如画家笔下袒胸露肚的千足虫,静静地躺在禾水江面上,没有桥墩,不见跨拱,只见十几只弯弯的小木船用铁链串连,托着漂浮的木板,牵连着河北河南。一行白鹭拍打着翅膀从河面掠过,激起一圈圈的波纹,我激动不已,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又让我显得分外惊喜。堤上,小草野花密密匝匝在阳光下争绿斗艳,绘成了一道别有情趣的风景画。岸边,一棵棵柳树排成行,柳丝婆娑,婀娜多姿地垂在如蓝的河面上,水中,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鱼儿成群结队自由自在的来回穿梭。蓝天和白云倒映在河面上,像盛开了朵朵白莲,更像抹上了一层梦幻般的色彩,身在其中,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妙感。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沙滩上跳着、跑着、飞奔着,肆无忌惮地扯着嗓子高呼着。我弯下腰掬一捧水向空中撒去,那晶莹的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颗颗珍珠,更为晶莹剔透地向四下飞溅。我瞪大着眼睛找寻着小田螺,捉螃蟹,更祈祷着能发现一个美丽的小贝壳。我在沙滩上画图画,堆城堡,挖隧道,筑大坝,真是乐此不疲,留连忘还。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我会如此热爱禾河,热爱大自然。
禾河,是我的梦,也是我恣意畅快的游乐场,我的眼界,因禾河而开阔;我的梦想,因禾河而诞生,而美妙。
二
让我再一次真正与禾河亲密接触和进一步认识,是在我十多岁离开家来到乡里读中学时。
禾河上游,山岭陡峻,山岚重叠,中游中山丘陵相兼,下游为平原区。整个流域中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分明,禾水流域奔到我家乡,我家乡刚好是江西多雨地区之一。暴雨多,范围广,强度大,极易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会对家乡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历史上有过记载,禾、泸两江大水,暴涨,民舍多倾,漂殁人畜田庐无算,岁大饥,人食野菜、观音土。就是距今不远的1982年,受灾面积达4万公顷之多。“因禾而生”,却云禾河而灾。沿岸的百姓,深受其害。
每年上半年,只要滂沱大雨之后,禾河一失往日的娴静,变得混沌一片,牵连河北与河南,浮桥早已冲之殆尽,不见了踪影。奔腾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从山谷奔泻而下,不断冲入早已翻腾汹涌的河流中,洪水在河床里飞溅着,发出轰轰隆隆的声音,洪水又如一群疯狂奔腾的野马,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村庄、田野、马路扑来,乐此不疲地做着残酷的游戏,并一次一次将这游戏向高潮推去,洪水扮演着凶恶的鸱枭,让生命财产沉浮其间。河水里汇入过遇难者家属思念亲人的泪水,禾河的天空中,曾回荡过死难者亲人悲哀的哭声和对亲人的呼唤声。
自那以后,禾河在我内心涂抹了一层难以消弭的恐惧与怨恨,怨恨它的暴虐和无情,给人带来灾难与伤痛。
那时,我每个星期的周六和周末都必须在禾河上通过,浮桥早已荡然无存,禾河就像一条巨蟒阻挡在我们眼前。周六放学,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向回家的方向奔去,来到禾河岸边,当船只靠岸,同学们像一窝蜂似的向小船涌去,小船因体积较小,容量不够,不堪重负,船身迅速下沉,艄公拼了命地扯着嗓子喊:“不要上来了,不要上来了!”可孩子们归心似箭,根本不听艄公的劝阻,继续拉扯着往船上爬,艄公害怕渡船下沉被卷发生危险,不得不做出凶样,用竹杠像赶鸭子一样把一部分孩子赶下船。当艄公拿着竹杠欲把船撑开离岸,有的孩子却趁机爬上船,一只脚在船上,另一只脚还留在岸上,来不及站稳,便跌入水中,成为“落汤鸡”,几次,把艄公的脸吓得惨白,可孩子们根本没意识到危险,只知道无知地张大嘴巴发出哈哈的笑声。
周末上学,有时遇到只有小船黯淡地停靠在对岸,看不到摆渡的艄公,天色渐渐灰暗,河对面学校上晚自习的铃声紧骤,可眼前河水浩荡,心欲飞而身不能动,不禁放开嗓子叫喊要艄公把船划过来,却始终没有回音,心中充满无尽焦虑,泪水汪汪,那时,我情不自禁地怀念起那座像干枯骨架的浮桥,虽然危险,但毕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方便,成了离不开的依靠和我此时放不下的牵挂。
记忆,总是与禾河有关,温暖因渡船因艄公而生。温暖挡不住寒冷,经不住河水的冲撞。
三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旱灾也是禾河流域灾害的显著特征。河边的地一般都是沙地,不容易保住水,容易造成干旱的现象。农村有句谚语:“有钱不买河边地,有钱不取活汉妻。”当然,这句话是带有讽刺和偏见的,当今社会不可取。但确确实实反映了当时那无奈的自然状况。
每当雨季基本结束,进入少雨高温季节,庄稼就要遭受干旱袭击。太阳像泼了油的火球,火辣辣的悬在天空中,向大地散发着灼灼火气,大地上的蒸汽顺着太阳的光束往上攀爬,那条上半年汹涌奔腾的禾河,就变成了浅滩,河床干裂,湿地干涸,仿佛是历经风霜后老人脸上的皱纹,那么清晰深刻,那么无奈哀伤。禾河两岸田间地头的庄稼也在闷热的烤炉里辗转挣扎,和焦急的人们一起等待大雨的到来。人们为了挽救庄稼,男女老少齐上阵,开渠引水,人工担水,人工浇水,直至溪沟断流,堰塘干枯,连一点明水都看不见。太阳瞪着独眼,土地在焦灼中,眼看就要丧失对雨的记忆,庄稼和人们对那曾经讨厌的乌云和无情的冷风却变得更加期待了,每个人都在期待雨水的降临,每个人的心都系在了关于旱灾的每一情节。随着一天一天等待,总也没有见到大雨磅礴的身影。干旱如此之久,总会让人心痛的,土地上面,硬邦邦的就像一块块分裂开来的拼图一样,田间地头,刚刚破土而生的嫩芽已枯死,扬花授粉期的娇美花朵已收拢身躯过早凋零,枝头树梢,青翠欲滴的嫩叶也慢慢变黄蜷成卷,眼巴巴地看着农作物已无“回天之力”,取代的是无奈的叹息和无尽的忧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每每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心中不由的浮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汗撒大地,即使如此忙碌、折腾了一年却依然颗粒无收,常有食不果腹的窘境,我不禁黯然神伤!
这些实实在在的苦难生活,常常让人埋怨禾河的暴戾无常,总是让人品尝着贫困辛酸的生活,说实话,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哪怕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就是要为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
怎样改变禾河的乖离性格,人们没有办法,也没有人去思考,逃离,是最现实的办法,也是无奈的选择。我为那个时代而悲哀,更期待禾河能够成为一条真正的性情温柔的母亲河。
四
在我痛恨与埋怨之际,我的思绪不经念间又回到多年前。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饱经风霜、战功赫赫的老红军女战士王泉缓奶奶,给我们讲述了她经历过的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王泉嫒奶奶,她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枪林弹雨中走来。谈起曾经在禾水流域那无数场惨烈的战斗,她激动不已,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悲愤,大声讲述着,当时炮弹落到禾河里,河面上布满着烟和火,激起了血色的水花,到处散开,水和天相接的地方燃起一片火光,禾水里仿佛喷出了一座血色的火山……谈到牺牲的战友,王泉媛奶奶眼眶湿润,她哽咽着说,禾河,发生过无数感人涕零的英雄故事,英雄的血和泪滴在禾河。
曾经经历过血染禾水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泪洒衣襟,并不是老革命家王泉媛说话的技巧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那故事深处溢出的思想光芒,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重新审视着自己,也重新从真正意义上认识这条饱经风霜与磨难的禾河。这条河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在祖国大地上,太普通了,但此时,我仿佛听见那悠悠的禾水传出一种声音,叩击着心灵深处的琴弦,又仿佛听见了那炮火声声,看见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惨烈场面……战争留下的是鲜血,是落寞,更是无法弥补的伤痛。
就这样的一条河流,一条让人有爱有欢乐,有痛苦和绝望的河流,深藏一种复杂的东西,它有着自己的精神背景,它有古老的传说和不可复制的朴素的情怀。对禾河深刻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物象的表面上,发一些小情感的抒情,它承载着民族的和生命的重量,我对它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老红军王泉媛奶奶为我们上了一堂教育意义深刻的课,使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我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前时期,是我们祖国改革发展极为关键期,我们应担负着重大而光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把青春的力量汇到一个时代,一份事业中去,在历练中折射耀眼的光芒。
禾河水汤汤,将我的思绪汇集成急流,眼前的禾河,就是时代的洪流,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太渺小,但一个人的情怀是不可忽略的,我想拥抱我的河流,投身其中,用禾河的精神洗染我的情操,担负起人生的责任,做一滴禾河的水。
五
这是历史的承接,是历史的延续和承传。禾河的历史厚重,以其古老的存在,可以上溯千年。
民间传说北宋真宰相刘沆,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对生他并养育他的故土倾注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一次,刘沆回永新省亲,看见家乡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正在禾河上筑陂引水,心里十分高兴,但因工程浩大,民工有些信心不足,为了鼓舞大家的劲头,他脱下官袍下马亲自抡起锄头,奋力开挖,头脸大汗淋漓,手脚磨出血泡也不肯休息,并把自己穿的外袍悬挂在工地的工具上,勉励大家说,我全力支持修陂,见袍如见我,只要大家有决心,水陂一定能修好。在刘沆的大力鼓舞与全力支持下,水陂修筑成功,良田得以灌溉,粮食丰收,老百姓安家乐业。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刘沆,对水利事业的支持,把这座水陂取名为“袍陂”。朝代更迭,岁月流逝,“袍陂”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这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水利工程,以它雄伟而悲壮的身影浮出,令人神思,心中沉睡的思想也随着它浮出猛然苏醒,思想像插了翅膀一样伴随着它穿越千年时光,去追溯那令人向往的历史。
在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结合兴建水电站对袍陂进行了重大修复,使这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水利工程,焕发出新的英姿,它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禾水流域,那里,永远都应该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
在赣江与禾河交汇点,因地理位置优越,市政府规划吉安二江三岸,利用人工把禾河拉直,两岸砌好防护堤,有利于城区防洪,打造了生态园林城市。禾水河段建设了水电站,为农业灌溉带来便利,为城市饮水和城市工业发展做出无可估量的贡献。禾水流域内旅游业发达,讲究自然环保的绿色旅游,开发历代景仰古迹和名人访祖旅游项目。禾水流域井冈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誉为革命摇篮天下第一山,成为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是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总有家长带着孩子们来此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禾河流域的蝶变,映射着一代人的艰辛努力和不朽贡献。
而今,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在河流上,禾河如揭了头纱的少女,显得有些含羞。脱去一身古老的它,仍存着淳朴,它有现代的气息,也带着自然的美丽。我爱禾河,我为是禾河儿女而自豪。
面对禾河,面对大自然一草一木,我用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去怀念和回忆,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交织在一体,我用心灵体悟着它真正的本质,我从来没有如此爱过禾水流域,对于它如此敏感。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地感觉到这种绝妙的境界,它流注于一切,不是人人轻易能见,它只能由爱来理解与获得。我突然感到坚实和骄傲,我手握素笔,在笺纸上,深情留下禾河的篇章。
游云跌禾河,成相戏的伴儿;我的情丝给了禾河,让心中的禾河如诗美。
什么都可以告别,我的禾河,我们从来不说“再见”,你是我家乡的摇篮,是我成长血液里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