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重走雾露岭(散文)
古道盘转在崇山峻岭之间,抄近路,落深谷,穿危岩,淌激流。在当时社会,在江南山区,这是民间交通的一种主要方式。
南源村西北,瑞象山幽深的峡谷之中,有一条浸润时代沧桑,历经岁月风雨的茶马古道。
“雾露岭”,是古道经由南源,翻越瑞象山,通达渔门的一段便捷之路。
坊间用“上到山头,下达海头”,来形容城乡道路的通畅。远方,是过往年代的行商、单帮们贩运货物的茶马之道;周边,当然是四乡的人们走亲访友,赶集交易,打工度日的必经之路。千百年来人们的出行,无论坐轿,还是骑马、徒步,都依赖阡陌交通的山乡路网。
站立在瑞象山峡谷路口的青石台阶上。“吹面不寒杨柳风”,暮春时节的风从峡谷缓缓吹来,舒适而惬意。远处。山边上。熬过冬寒的香樟、石楠、冬青和一丛丛低矮的灌木,凭借大地春天的滋养,长出了一层嫩黄浅绿的新叶。远远看去,层林仿佛罩上了一圈富含生机活力和原始生命气息的光晕,散发着光华四射的蓬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短暂做过农村手艺的我,对于曾经走过的路,翻越过的岭,结交过的人,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在华渡桥的农家。夜晚,烟熏火燎的农舍小屋里,一边是柴火小缸灶吐着柴火燃烧的火舌和浓烟,一边是三、四人围着小桌,喝着沸水现泡的绿茶,海侃胡聊。常侃不厌的故事,则是宋高宗赵构游走绍兴;泥马渡康王;赵氏一门祖孙三代五进士;王牌岭刘侍郎墓的石人石马、石羊。有想像,有叠加、有憧憬,有传闻,这种兴致勃勃的聊天,每晚都会进行到夜寒露重。
雾露岭古道翻越瑞象山,西端是渔门村。在青石板古道边,三间紧靠大路坐北朝南的木结构老楼屋里。男主人姓王,是父亲的朋友,当时已经60多岁。他戴着一顶驼色的罗松帽,露出帽檐的鬓发,已有些花白。王先生中等个子,戴着一副小小的金丝边眼镜,浑身上下干净利落,外形文质彬彬,如他当时穿着长衫,猛然间真会错把他当成一个私塾先生。
王先生有文化底子,而且也很健谈。一说到雾露岭古道,他一脸的兴奋,干脆拿下夹在鼻子上的眼镜:
“听我的祖父说过,当时为什么要把房子建到雾露岭大路边上来,是看中了数百年来瑞象山的风水,和雾露岭古道出口的咽喉地位。”不等我接嘴,王先生继续说:
“前清时候,嵊县、新昌、天台、黄岩,和绍兴方向的三界、汤浦、王坛,往上虞城里进出,官也好、商也罢,顺曹娥江下来,到上浦,走任庄、闹溪,进渔门,翻过雾露岭,再过南岙、王牌岭、贾塔,华渡桥,再落四十里河。还有从余姚、慈溪、周巷、庵东上来往山里的行贩单帮,走的也都是这一条路。”王先生一口气报了一大堆地名,自豪地扬了一下脸,接着说:“我家这里算得上是一个龙头位置,以前人来客往非常兴隆。”老先生说到这里,不觉有点黯然。感叹:“唉,这都是过去的事了。我总记得老辈手里的事情!”可是接着还是说,在这条路口我也认识了不少人,交了不少朋友。说起来你父亲也是路过这里,差点被强盗抢光货物,我们才认识的。
曾经听父亲说起过年轻时做单帮生意艰难的事,但没有听说过中途遭抢的情节,我不禁追问起来。
“大概是1944年底前后,你爹和三个挑夫,挑着三担桐油和一些茶叶过雾露岭,从嵊县崇仁来,要赶到庵东去。”
“我劝他:天很快就要暗了,近来过岭不大太平,要他过了夜再走。他却执意要走。”
1944年,当时各个地方都不安宁。残兵败将、散兵游勇连同土匪游寇,时常出没山林,抢夺掳掠。父亲他们就在将要走出雾露岭之际,果然遭遇了抢犯,要他们放下东西,逼着要他们拿出买路钱。幸亏巡查的南源民兵队及时赶来,才得以脱险。实实在在地惊吓了一场。
可能就是那一次,父亲有缘与南岙民兵队长倪钦堂结识。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七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至今,已是星移斗转,物是人非。
抬眼西望,群山环抱之中的雾露岭,一路向着大山深处延伸,在翻过一座山岭后蜿蜒着渐渐隐入茂密的绿荫之中。那并不宽阔的山间道路,因过岭的人现在都转走外面的公路,而渐渐荒废,被浓密的灌木、藤蔓、荒草荆棘所覆盖。要细细辨认才能感知古道路尚存的印迹。一丛丛,一层层深深浅浅的绿,把瑞象山峡谷的山峦,溪流,晕染成一片青翠黛绿的世界。瑞象山自然的原生态的极致的美,在暮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1970年前后,我曾多次往返雾露岭,但是没有发现和感知到它的美。一样的山高水长,一样的流水潺潺,一样的炊烟袅袅。缺少了什么?陪同我们一起的原王牌岭老支书老刘,见我感叹山景,忙从自己的手机里翻出了存储在里面的“长岭神雾”照片,不无自豪地说:
“这张照片上的神雾,很不容易拍到。我是在等候了很多次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才抢拍到了这个神奇画面。”
照片上,一长串白色的滚动状的云团,似一条白色霓虹,在苍翠的古道上,飘逸、涌动,仿佛一条冲向天际的小白龙。奇就奇在这白云不是绕着山头岭顶,水平飘动,而是依着雾露岭步步登高、斜向岭顶的姿势,飘向天际。瞬间让人感觉到了雾露岭“仙气”在升腾。
“雾露岭”。突然心头一亮。一直在心里纠结这一条山岭为什么叫“雾露岭”?这个答案瞬间就有了。
“朗朗春日升,嘤嘤白鹭鸣。”进入瑞象山峡谷之中,山温水软,绿荫环绕,清溪熏风。山间风光青绿苍紫,白云倒映。入瑞象山峡谷,如入阆苑仙境。
终于明白,一样的山水,半个多世纪之前缺少的,正是现在的人们孜孜以求的,自然生态的瑰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