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辞职(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辞职(短篇小说)


作者:王丰伟 白丁,6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62发表时间:2020-04-30 22:34:00


   N市是一个内陆三线农业城市、经济比较落后,再加上人口众多,人们找工作难,找个像样的工作更难,市里除了行政事业旱涝保收外,一般的公司效益都不好,有的甚至连工资都发不下来,而万胜设计有限公司都在N市众多公司中却独树一帜,公司效益好,员工收入高,基本上是当地公务员工资的2倍。
   公司的前身是事业单位,后来改制为企业。名誉上,参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实际上,公司的业务大多依靠原来的老上级单位关照着。在人才管理上,领导本想辞退三分之一既不会管理又不懂技术的人,可这些人都是上级领导的关系,得罪不起,只好养着。为防止人浮于事,公司连续几年杜绝进人。
   可就在两年前,张小迪分到了公司,而且是后勤公司。她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她有什么背景?领导亲戚?某某领导什么人?……就在张小迪去公司报到的第一天,有人打着去后勤科办事的幌子,想一睹她的风采。大家看她有三十多岁,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鹅蛋脸,大眼睛,双眼皮,扎个马尾辫,戴一副金丝眼镜,人很斯文,浑身透着书卷气,举手投足很优雅,虽然走路时,右脚稍微有点跛,但谁都承认她是个大美女。一看是个大美女,人们推测其背后肯定故事多。
   张小迪每天早早就来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扫地、擦桌子,然后给科室每位人员倒好一杯开水,接下来是一天的正式工作:取文件、发文件、买东西、布置会场、发资料、通知会议、给员工发东西……总而言之,每天的杂活很多。她很少说话,总是一样一样地接着干,没什么怨言。后来时间长了,人们才知道她根本就不是一个有背景的人,而是一个家庭很不幸的人。原本她在南方一个合资企业打工,因为老公出了车祸,脑子坏了,家里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儿要上学,不得已,才回到了N市。之所以能到公司上班是因为公司雇佣残疾人可以免一些税,她在残联的叔叔给她帮的忙。上班前,叔叔告诉她,公司人员关系错综复杂,去了少说话。
   命运的不幸,并没有压垮张小迪。她知道这份工作的不易,也知道工作对她意味着什么,更知道自己来的是最晚的、资历是最浅的、关系是最软的,所以她工作很认真,凡是经过她干的事,基本没有出过差错。
   后勤科除了张小迪外还有4个人,科长、副科长、两名普通员工。科长50多岁了,圆脸,双下巴,矮胖,走起路来慢慢腾腾,说起话来哼哼唧唧,两只小老鼠眼睛总在乱打转。据说,他老爹是单位的中层,死在岗位上,他接了老爹的班,一步步爬上科长的位置。副科长是军转,近50岁了,瘦高,人很开朗,和张小迪一样是个外来户。两个职工,一男一女,男的叫李杰,40岁,中等个儿,人长得还算精神,就是有点驼背,两只眼睛喜欢左顾右盼,人们私下里就叫他“风向标”。女的叫何燕35岁,个子不高,有点偏胖,整天穿得花里胡哨,人们暗地里叫她“翠花”。两名职工与科长一样,都属于内部子弟。
   没到科室多久,张小迪就发现科室里表面上称兄道弟,姐长妹子短,叫得很亲热,实际上并不怎么团结,科长与副科长两个人经常为工作经常争吵不断。每次争吵,“风向标”都支持科长,“翠花”表面上说别吵了,私下里还是支持科长的。张小迪觉得多数情况下副科长的方法简单直接,而科长的办法笨的要死。可她刚来不久,不能轻易得罪科长,只好在他们发生争执时闭口不言。虽然副科长业务最强,但比较孤立,那三个人跟文盲差不多的人好像是一条战线上的。
   有一次,要搞一个统计工作,每张统计表105个小项,共有上千张表,工作量非常大。副科长要在以前统计表的基础上挑出变化的项目进行统计,这样比较快捷。而科长却要求大家重新统计。“风向标”和“翠花”都说按科长的办。副科长气得摔门而去。最后,科长把活儿分给他们三个,自己一屁股坐到办公桌前喝茶看报纸。三个人干了两天,“风向标”说自己腰疼,请假了,“翠花”说自己孩子发烧了,休假了。只有张小迪一个人在那儿老老实实地干。可张小迪对业务不熟,去请教科长,科长连统计表的隶属关系都搞不清,乱说一通,听得张小迪一头雾水。她只好去请教副科长,副科长解释得清清楚楚的。慢慢地,张小迪往副科长的办公室去的次数就多了,这却招来了科长的不满。有一次,副科长不在,科长对她说:“以后别经常到副科长办公室去。”
   “是。”
   张小迪明白了科长的意思,嘴上答应,心里却想说:问你,你不是不会吗?她不敢多说什么,但心里不爽,可表面上还得积极配合科长。科长似乎觉得她很傻,总是不停地给她布置工作,恨不得一个科室里的繁琐事都是她的,自己没事了喜欢议论议论这个,评论评论那个,似乎一个单位里除了他最好、道德最高尚之外,其他人浑身都是毛病。张小迪对这个长舌夫科长很反感,总想躲着他。
   张小迪一个人整整忙了一个多月,总算统计完了,把统计表交给科长。科长嘴上说老了,眼不行了,实际上是看不懂各种表格,领着她去给副经理汇报。
   张小迪第一次去见副经理,进了办公室,只见一张深红色办公桌上堆放上着一些凌乱的资料,桌子后面坐着50多岁的副经理,个子不低,不胖不瘦,穿蓝色夹克,头发很整洁,。虽然戴着眼镜却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有学问的样子,感觉很滑稽。
   张小迪明显感到副经理总在在打量她,她感到很不自在,她只好把统计工作情况向副经理做了简单明了的汇报。听完汇报,副经理说:“干这么长时间,效率也太低了,当初应该在以前统计表的基础上做些变动就行了吗?”
   “是是是,小张才来的……没经验,不能怪她,当初我也……这么认为,是副科长……要这样的。”科长说
   张小迪一听,想:真是颠倒黑白啊,够阴险的。平时见了人是家长里短,问寒问暖的,背后却这样!今天他陷害副科长,有朝一日,他会不会也同样陷害我?张小迪对科长这种卑鄙的行为非常反感,可她不敢揭穿他,因为谁能相信一个新来的人呢?
   “把你们的统计表给我。”副经理说。
   张小迪把表给了副经理,副经理看了又看说:“很准确,字迹很工整,写得很漂亮。”
   “是我这样……要求她的,她刚来,好多地方都是我……一点儿一点儿教她的。”科长说。
   张小迪只想问科长害臊不?明明是副科长教的,怎么会是你教的?真是太无耻了?但她忍住了,啥也没说。
   “干得不错,新人要带得好。”副经理说。说完又望了张小迪几眼,目光里多少带有一点色,她明显感到副经理有点不正经。
   “那……当然了。”
   汇报完了,她借口家里有点事儿走了,留下科长与副经理两个人在那里谈话。
   统计工作结束了,“风向标”和“翠花”都上班了,工作又回到了日常。张小迪像往常一样每天忙忙碌碌地干着各种各样的杂事,一天到晚闲不着,似乎科里只有她一个长全了胳膊腿。“风向标”和“翠花”都是很有眼色、很会干活的人,科长在时,像“活雷锋”,积极热心,干得比谁都卖力,科长一走,“风向标”往这个科室里去窜窜,到那个科室里去跑跑。翠花更怕无聊,要么叫上几个人在办公室东家长西家短地扯上半天,要么在附近超市逛逛。副科长不喜欢热闹,在一边儿看书。
   元旦之前,公司要搞一个业务知识竞赛,参赛的题目有200道,要求各科室人员自愿报名参加,准备时间一个月。结果后勤科没一个人报名,张小迪也不想参加,因为她白天在单位忙一天,晚上下班还要照顾老公和孩子,根本没有精力。
   科长最后指定张小迪参加,还说:“你最年轻,又是新来的,你不参加谁参加?”
   听了科长的话,张小迪有些生气,简直是欺负人,什么事都是她的,哪条混账法律规定新来的就得参加竞赛?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这点工资,也只有忍了。
   张小迪是那种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的人。既然被逼上梁山,那就做个好汉吧。于是,她利用上下班坐公交车的时间背题、利用工作间隙背题、利用睡觉前时间背题……为了加深印象,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还请教副科长,一个月内,她终于把这200道题全部背会。
   竞赛那天,公司领导全部到场,还邀请了上级领导前来捧场。张小迪的答题最精彩,语言清晰、流畅,尤其是在最后的抢答的环节,反应又快,回答又准确,还有自己的见解,引来了阵阵掌声。比赛期间突然出了点小差错,主持人为救场,临时起意要穿插节目。原本她是不想去朗诵那首诗的,为了补台,她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古诗,朗诵得很有专业水准,人们不知道她还有这样的才艺!最终,张小迪为后勤科赢得了第一名。张小迪的表现,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而张小迪对这一切早已无所谓了,这些奖项她在上大学期间已得过很多次了,鲜花、荣誉和掌声她已无所谓了,她想要的是能挣钱,能养家糊口,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比赛结束了,副经理很高兴,请大家喝酒。副经理一看就是江湖中人士,祝酒词说的很漂亮:“今天是小张到咱们公司以来大家第一次相聚,这一年,小张以自己的人品、才干很快融入到咱们这个团队,今天代表科室参加比赛,荣获了一等奖,给咱们科室争了荣誉,这一切主要是小张努力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尤其是两位科长的帮助,他们把团队带得好。今天,我本该敬大家几杯酒的,因为一会儿有事,要开车,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说得好,干!”大家举杯一饮而尽。
   经理又提议了两个酒,大家都喝了。三杯酒下肚,张小迪开始有点招架不住了。科长提议时,她说不会喝酒。可别人不信,非说她不真诚。
   “翠花”说:“喝酒见人品,人不实在喝酒也不实在。”非逼着她喝,没办法,只好喝了。科长一看就是个酒鬼,见了酒亲得要命,一杯接一杯地喝,一会儿趴桌子上,舌头直了,语言更不清了。副科长有老胃病,人们不怎么劝他。“风向标”总是跟副经理套近乎,不停地奉承经理能力强,人品好,夸嫂子贤惠、经理女儿漂亮。“翠花”也想去奉承副经理,无耐“风向标”套得紧,自己没啥机会,有点干气。副经理在饭桌上,不停地拿眼瞟张小迪,眼睛里有一种明显的欲望。张小迪对他的目光很讨厌,只好装作没看见。一会儿饭局结束,大家道了别,各自回家。
   张小迪走了几步,准备拦个的回家。刚站到路口,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在她身旁停了下来,副经理摇下车门,探个脑袋招呼她上车。
   张小迪想起副经理那眼神,不想走近他,她又不想得罪他,迟疑了一下,上了车。她原本打算坐后排的,可经理说后排放了东西,不方便,她只好坐到副驾驶位置上。
   坐到车上,拉了一会儿家常,副经理说:“小张有才,人长得很漂亮,我喜欢你这样的人!”说完色眯眯地望着张小迪。
   “经理,别开玩笑了,人们都说嫂子漂亮又贤惠。”
   “唉,贤惠是装给人看的,在家浑不讲理,人笨得要死还很霸道。”
   “谦虚。”
   “是真的。我烦她烦的要死,她要有你一半才能,我都不烦她。我喜欢你,漂亮又能干,从我看见你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你啦。”说着,左手扶方向盘,右手开始去摸张小迪的手,两只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张小迪,一副吃定她的样子,她下意识地闪开了,差点尖叫起来。副经理知趣地缩回了手。两个人沉默了。
   副经理很没意思地开着车,把张小迪送回了家,张小迪刚一进小区门口。副经理调头就走了,边走边小声说:“哼,一个娘们,装什么?看我以后……”
   张小迪回到了简陋的家,老公和孩子已经睡了。她轻轻打开灯,看到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我们等了你很久,你没回来。我只会做西红柿鸡蛋面,爸爸和我先吃了,爸爸夸我做得好,给你留了一碗。”
   张小迪看完纸条,眼泪流出来了,她觉得女儿懂事了,同时也为自己没能及时回家给他们做饭而感到自责。
   日子又回到了平常,又过了两个星期,公司开会,让大家推荐先进个人。最后,“风向标”、“翠花”和科长都被评为先进,科长奖励两万,“风向标”和“翠花”各奖励1万元。张小迪回到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失落。科长却在那儿说:“这点钱不算啥?”“风向标”和“翠花”都把高兴隐藏起来了,怕他们的高兴刺激了另外两个没得奖的。张小迪明显地感到了公司的不公平。
   中午下班了,副科长过来安慰她:“这是公司的现状,公司人员几乎是家族式的,老子们干完了儿子们干,人家几代人都在这里,已经形成了利益小团体,你才来,投票时谁会投给你呢?再说你自己平时也只知道干活,不知道跟科长、副经理拉拉关系,表面上什么都是投票选举,实际上背后都有文章。我在这里几十年了,很清楚这种现状,虽然改成公司了,但还有许多旧习气,领导也想把这种不良习气改掉,可一时半时恐怕难以扭转。你自己想开些吧。要么适应环境,要么跳出这个环境。”
   张小迪说自己想走,因为很怀念以前在合资企业打工时那种公平的竞争环境。

共 80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张小迪《辞职》的想法始终贯穿始终,因为家庭变故,她放下原本优越的工作毅然回到家,照顾丈夫和女儿,任劳任怨地工作。干的越多,经历的越多,她越发感觉到,虽然收入的平稳可以护佑家人,但这种安稳的环境,只能慢慢消磨她工作的能力和热情。而同事和领导对待她的态度,更让她逐步坚定了辞职的信念。副科长提供消息对她的排挤,是敦促她掌握自己人生的伏笔,当她决然选择离开,那么她就达到副科长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的高度。她勇于担当,敢于突破,那么她的未来,绝对对得起她的付出。同时,她的这段工作经历,也会成为她的人生财富。作者书写此篇小说,结构架构巧妙,情节流转自如,书写当下社会现实,引人警醒,具有社会意义,当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070005】 安稳的环境只能让人意志消沉,不能激发一个人的活力。因为,人活着,除了责任、担当之外,还要与理想、抱负结合起来,这里不能给自己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她还是自己找 吧。她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更相信“我才”要主动去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等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04-30 22:34:57
  感谢文友支持流年,祝福创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