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汤口,带咸味的记忆(散文外两章)

编辑推荐 【流年】汤口,带咸味的记忆(散文外两章)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7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80发表时间:2020-05-03 21:25:34
摘要:我用自己的方式触摸故乡,记纪的那一份永恒的热情和无尽的眷念。

三峡河岸,石碟岸墙
   不一样的记忆被浪花花激荡
   几株芦苇风中摇
   在老城,故乡已经汪洋
  
   写下这些诗句,脑海里满是故乡的记忆。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不,我们可以随性拧出沉甸甸的,湿漉漉的,更是咸津津的关于故乡的记忆。
   我的故乡是一个被淹没的小码头,一条野性的充满了灵性的河流从这里穿过。聆听着杜鹃的呼唤,看着逍遥的沙鸥,听江上风情,看巫山云雨……
   此刻,穿越的故事接踵而来,又叠化而去。那是十年前的冬春。我在江船上,铁皮的机帆船轰鸣着,干扰着迷迷糊糊的春困……不需要看船外的风景,三十里水城满是动画片一般,看惯了的记忆。
   在三峡,在三峡的川江时代或者是平湖时代,两岸缄默的大山永远是一样的气质,犹如三峡的云彩还挂在白帝城头一样充满了诗性和超凡。
   这种气质不一定被李商隐的注册为“巴山夜雨”的暧昧,也不是“轻舟已过”的飘飘欲仙;带点刘禹锡“杨柳青青”的惊艳和“天地一沙鸥”的苍莽……但是,我的记忆里带着云安的味道,那是咸津津的味道,一种直截了当冲击味蕾,能够呛出泪光,让泪水潸然泪下的感动。假如不是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的话,便是一种敏感的病人;没有谁不能无动于衷,当如此面对故乡,而故乡就在水底;就在水底的中央,一个被清凌凌的湖水淹没的场,而且被砂砾和乱石掩藏的所有——这个所有,是真的一无所有——无处寻觅的缅怀,无处安放的祭奠……所以,这只能是一场梦,而且比梦更清晰完整的故乡。
   哪一次,是一个深冬的清晨;在汤口宽阔的水平面上,我们的早班船呼啸了一声汽笛,然后,我们纷纷从座位上起立,收拾行李,准备靠岸。因为是熟客,更是因为船头的水手就是我曾经的学生之一,所以有幸挤出了逼仄的船头的微微开缝的铁门……一股刺骨的凉风吹号一样的扑面而来。倘若不是厚厚的羽绒服的缘故的话,切骨的寒针刺一般,激灵的我们裹挟的温暖,一刹那,一扫黎明前的倦怠、慵懒。然而倘若跻身而站立在船头的夹板上,一切的倦意都烟消云散——目不暇接中的喜悦、惊讶。虽然船到码头车到站,可是这种惊讶不是因为马上就要离开,马上就要登陆,而是因为在贴近水面一寸盈的薄雾,这是一种透明的有着蓝色妖姬一般透明的蓝。青绿的湖水微微荡漾,猩红的黎明的曙光迎着船头闪烁,水雾开始了升腾,由于气温太低,这些刚刚朦胧的水汽便聚集在水面,不至于再度沉溺在水面,也不至于升高而华为乌有。就这样铺展在我的眼前——几十年的黎明都在这样的时空,为什么居然只能在此时时刻看见不一样的梦幻,这熟悉得就像对手掌的经络一样,但是竟然就这样突兀地出现了这样的奇观。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已上岸。我走向了大山深处……待我回首彼岸彼水彼船的时候,那蓝色妖姬一般透明而拖拽在水面的轻纱一样的薄雾已经“烟消云散”了,好像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般;鲜活的太阳红扑扑挂在东山山脊;而机动班船已经拖着浪花,一排排的浪花将所有的画面打乱。渐行渐远渐无浪,而蓝色妖姬也在一颤之间逃逸得无影无踪——仿佛一切都没有来过,全然如梦。
   然而,然而……
   让我这个常年在此岸此峡边漫步的灵魂久久难以忘怀……在此时此刻,时间短暂又凝固,倘若说可以用什么比喻时间的长短的话,那么可以用空间来度量——这个霸满屏的一块相框是一条江和一面湖,这静止的群山魁梧的身体好妖娆的云雾叠化在一起的幻觉;杜甫的孤舟荡开了船桨是一种姿势,楚音汉韵和巴音俚语混淆在一起在川江水的合奏里随着浪尖涌上心头,然后泯灭宛然浪花一笑的凄惨;梦想一如白鹤,这沙鸥的映像在山水间徘徊,时而挑逗,时而远遁;时而撩起一片水花,时而掠起一丝云彩……假如说可以用什么来比喻空间的话,那么这个只能用送葬来形容,在幻觉里群山列队肃然的走来,列队的高山耸立着山头,而山头上包裹着白色的汗巾,大山披着静穆的神色;这时候,川江的水呜咽着,偶尔会在滩头大声的呼唤着,雾气和云霞的嫣红色凝重着……曾经古朴的小码头和熟悉的人群人来人往,没有不相识的朋友,只有刚刚见识的豪情;没有不了解的乡亲,只有彼此知根知底的了然……生活在极度的简陋里的安闲自得,和彼此过着极度的简单生活。
   炊烟在酱褐色的板壁的空隙里窜出来,穿堂的风扫落一地的黄葛树枯黄是落叶,一只干瘪而脏兮兮的小狗惊慌地夹着尾巴贴着墙根溜走了……在门可罗燕的商铺门前,一把竹凉椅子有蒲扇在摇晃着……
   母亲的一声叫唤,即使隔着三五间平房,那熟悉的呼唤会穿过里三层外三层的天井和吱吱呀呀的带有风铃挑檐的木质绣楼,绣楼上尚新的红油漆和散发着油桐的芳香。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甬道,在雨天光溜溜如女人的镜面折射着参差的小巷的一溜天;其实是一条半边街,而珍珠似的雨滴适时溅落在石阶上的洞穴里,让那一排干干净净的石酒杯永远也装不满童年……
   我就这样站在汤溪河口,站在诗圣杜甫曾经登高的台上;这里现在就是一片苍茫的水域,一坡裸露的石岸,一段断垣残壁的城墙;除开岸边的苇草在摇晃之外,我看见了我那一颗敬畏和缅怀的心。
   现在想来,我很惊奇我的感动。因为那一次的感动,我居然忍住了书写的手,放下了笔,我不敢写诗了;因为感动,我们心底有诗,那诗句只能跳跃在心中,一种半透明的感觉的奇妙,也就只此一次。
   就在我写作期间,云阳诗朗诵的群友友谊,是一个资深的美女,她在微信里给我留言说,她准备去云阳电视台录音棚录制《在三峡裸岸,我寻觅惆怅》。这是我后来写的一首随性小诗。也许,这一首小诗正是对当年那一次的感动的映射吧,此时我用下面的一首三行诗作结,也许可以诠释我的那种泪潺潺、咸津津、酸溜溜的情怀。
  
   此刻,我在老城老码头
   渡在何;彼即此回头是岸
   回头不少年/
  
   淹没了,不一定不在
   裸奔的记忆随波浪翻卷
   看不见的故事在心底上演/
  
   春去春又来,江风苇草岸
   即使沾满湖的墨绿水
   也写不完曾经的存在//
  
   写完,我命题为《在故乡的码头,回头不少年》,尽心时我信笔落下三峡刘星即兴云阳镇码头,春。
   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三峡的裸露的河床渐渐退去,这人力的退水是为了给三峡大坝留出库存,好妥妥地安排夏秋的来自上游的洪水。写到这里,不禁抿笑一声,倘若郦道元再来到三峡,那么他笔下的《三峡》将是这样的了:春夏秋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
  
   二、山水云,感受不一样的故乡
  
   三年前(2017年)台湾人文地理组拍摄了一部长达40多分钟的关于云阳的“探秘片”。这应该是面对台湾以及海外最集中展示重庆云阳县的人文地理风物片。其中我关注的重点是该摄制组聚焦的“山水云”三个字。因为,看看台湾人的视觉,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故乡云阳”。
   单说云字,“彩云阳光下”这一句歌词正好镶嵌了“云阳”二字。然而对于云阳的来历,其前身有很多美好的名字作为县城的名片:朐忍(蚯蚓),云安,云安军,云安州,云安县,云阳县……倘若说“云安”二字入诗的话,则源于杜甫的名句“云安有杜鹃”、“峡里云安县”、“云安县前江可怜”……而现在县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云安之南”,也即云阳;一种是云安县和阳谷县的拆并。
   次说山。至于云阳的山,虽然没有巫山十二峰的俊俏,也没有巫山“楚阳台”的绮丽,更没有万州“太白岩”的浪漫,然而,四十八槽林场和大小垭口的巍峨绵恒,无量山的魁梧崔巍,乃至当今时尚旅游胜地七曜山的炫目;也许最著名的则是沿着川江航道南北两岸的毛主席亲自“点化”的“长江领袖林”(自巴阳峡到庙鸡滩以下出云之间)。这些长江林,具有雄壮浩气的浑然体魄、具有苍翠茂盛的生命的力。而现在适逢习主席的“两山论”,更让这一带的森林展示了更加苍翠活力的自信。是伟人的见证,是彩云阳下生活在云阳的云阳人最傲娇的见证。
   有水必然有好水。浩荡的浩渺的,宏达的涓流的,浑浊的清溪的,一江四河的云阳之水,容后面介绍。而“山水云”三个字的核心就是“人”。
   “人字形”的天下梯城的梯文化,这个梯的长度高度是有了,但是应该不是唯一。除开这个点,大写的人,我们看见了影片里的人与美食(桃片糕)的工艺流程和参与其间的人们开心、自豪、娴熟、具有“甜蜜的味道”。大移民背景下“背井离乡”的新移民人(事实上是三峡大移民,大移民的部分回归人,打工移民、返乡创业移民、岸库移民、高山移民、新农村新场镇、城市化新新移民……)在总体人口微调的基础上,除开新场镇和城市,回不去的乡村成为原始森林的诞生地。所以,云阳新县城成为了一个必须构建好的地方性小县城,是一个照着期待值并且更加美好的“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旅游性国际小城。这一点和类似处境的开州、奉节、巫山、巫溪比较起来,云阳更适合成就三峡库区乃至全国性的休闲、娱乐、文化、康养、居家的新型商圈的好地方。
   截止2020年,第二条高速已经开通,高铁即将完工,数码森林小镇业已开工(三峡刘星有幸参与其中的文化思考和讨论,在云阳本地最知名的民间个人博物馆——《朐忍民俗文化博物馆》大厅内),第二条长江大桥奠基,张飞庙江岸的“三国文化民俗街”正在江南岸边一字排开再造——具有宏大的规模,是一群复古的具有江岸特色的崔巍的城楼、廊桥、广场等建筑物组合而成。一江四河的码头文化初见端倪:川江航段的水阔江岸,特别是云阳新县城的环城单车道,环城步行景观江岸道,江桥彩虹;磨刀溪汇入长江的新津口文峰塔景区,以及晦涉江而至普安的恐龙化石群为载体的恐龙博物馆,一直到龙缸五星景区沿线;汤溪河谷的云阳古镇,云安古镇打造江岸景观;澎溪河谷至开州内湖的澎溪河谷的两岸高阳平湖水岸农业经济带……
   我有幸参与云阳文旅委组织编写的《万里长江/天生云阳》文化地理旅游专辑的组稿/编辑工作(部分)。其中就刊登了我原创的几组文化地理散文随笔《在锣鼓宕敲响仙乐》、《云阳高阳湿地公园/高峡腹地澎溪江潮》《云阳普安恐龙化石墙的文化断想》等。在该杂志中,我专门推荐了张峰写的《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作为卷首语,值得一提的是布衣诗人柏廷文的《云阳/一江四河拜码头》其中收录了八大云阳水码头,文笔璀璨,情怀浓稠。因为,这一组散文的命题规划正是我和布衣诗人早年间一起谋划的杰作。而三峡刘星至今还没有完成对“一江四河八码头”的全部创作,所以,只好等待有缘。
   一座城就这样被水环绕着,云蒸霞蔚的灿烂起来。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所有的云阳人都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灿烂彩云阳光下……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写于雨中。
  
   三、转身,庙小乾坤大
  
   陋室简陋,斗陋很小,只能容群主三峡刘星转身。
   不过,透过窗口,最多三五十米就有几棵遒劲苍翠的黄葛树,其中一棵靠近校大门的黄葛树上就悬挂着三峡刘星从已经撤销的宝塔小学更加古老的黄葛树上取下来的“钟”:斑斑锈迹,大约20来斤。偶尔在停电的时候,这口熟铁打造的校园的钟声便回荡在三溪口的峡谷里。倘若恍惚穿越300年,便以为是鸿恩寺的钟声。这鸿恩寺在三百年前因为香火不慎,点燃了寺庙。在距离学校目之所及的200米的高坡上。而今,那里建立有庙中的水厂,供民强新村饮水之便。之所以写这么复杂,是因为,群主的工作地点为什么叫做“庙中小学”的来历。此庙也就是取“洪恩浩荡”的鸿恩寺的文化余脉。
   眼帘收回,探出窗口,下面是一溜的紫薇花,所谓紫薇花,民间俗称挠痒痒树,树皮没有光溜溜的,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这些花花儿很小,很碎,但是在阳光下游点点的香气弥漫。倘若居住在这里,不拒绝阳光的光临,那么整个陋室便有芳香的味来。
   记得去年秋,我班级的学生在树下清洁落下的花瓣儿,那些星星点点的碎花,一捧就是一大把;有种独特的清淡的味道,倘若看花树,赤裸裸的树干光溜;一个顽皮的孩子正在给紫薇花挠痒痒;我试一试果然。
   入夜,看着明月下光亮如白昼的操场,空荡荡的有点滴失落感——寂而静,空而合——不禁让我想起了写“紫薇花”的歪诗来:“独坐黄昏谁是伴”?此时此刻,全然没有古人那么含蓄隐忍,只有七分恬静的心情;想想古人思考的却是“紫薇花对紫微郎”,不禁苦笑古人之忧。此时此刻,庙小不大,空庭里,还有朗朗明镜。
   不过,此时此刻这淡淡的香味不够浓烈,但是聊胜于无。踱步七八步,推开门扉,便一股浓烈的芳香扑鼻而来。而且那浓浓的香味久久不散。之所以不散,不散香气太浓艳,而是桂花树就在三五米远的地方茂盛地包围着我。这种绵绵情意真是想拒绝也不好意思。整天在这样的氛围里读书、写作,真乃宛然置身在芳香园,有着高贵的超然。
   说道超然,但不是每一个人面对桂花而克制“欲望”。比如白居易曾经面对“天竺寺”而叹息,说“古吴都城也,今为樵牧之场。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叹息就叹息罢了。然而,这天竺桂却成为诗人意淫的对象,后来苏轼也来到天竺寺看“桂花”,叹息过往故事,不胜嘘嘘,有“天香桂子落纷纷”的喟叹。因为有这些传说,所以浙江嵊州市天竺寺便成为后来者敬仰之处。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而大垭口之福地的穷山区高岗上的鸿恩寺却没有这样的神奇传奇,实属正常:怀籍籍,心忧忧,神淼淼。
   寺庙毁之不存至今有三百年了,在云安本地各种典籍里毫无讯息。要不是因为群主身居“庙中小学”之地理,凑巧有本地土生土长的民办老教师付先生的现身说法——他当年的一块承包地就是那毁弃的地基上。在乡村劳作过程中,便挖出了一些墙基、碗碟、瓦当……这庙,这庙中的来历便被永远淹没在历史的岁月的尘埃里了。
   由此可见,庙堂虽然小,但是还是文脉不断;寺庙之不存,但是却可以“考古”出曾经的“暮鼓晨钟”。这钟声显然和庙中小学校门口的锈迹斑斑的老钟有着“草灰银丝”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当之无愧的就是:对精神力的向往。寺庙弘扬佛法,传播道行;而学堂撒播知识,传播文化。由此可见,陋室之处,弹丸小学也足以成就大文章。(随便说下,这里工作历程里和书香味道联系起来的有写长篇小说的付川,写新诗的唐人街,有写棋艺文化的三峡刘星……)倘若有幸小筑,便可以在深秋体会“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的清凉,也可以在秋月下吟哦“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的曼妙。
   更不远处,对着桂花树的就是一颗郁郁葱葱的黄葛兰。每当黄葛兰盛开的时候,满树的纯白色兰花便大朵大朵的盛开着;而更多的黄葛兰花骨朵犹如一只只插在大树上的脆生生的小手,伸出一只怯生生的胆怯,含苞欲放地羞涩着,等待最美的姑娘采集:插在秀发上跑开去,或者串成一串编制一个小手环,让醉醉的芳香跟随美的心情一起走向远方。
   跟前,有花的热情,还有葱翠的乔木,远方,有诗还有芳香;不想拥有才气的卓越和芳香的灵韵,那才叫绝呢。
   由此可见,何为陋室,居满庭芳香,想不灵慧也难;斗室很小,但藏书、读书、写书、教书,居之乐,何乐不为?
  
   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夜,三峡刘星写于庙中陋室。
  
  

共 603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汤口,带咸味的记忆》《 山水云,感受不一样的故乡》《转身,庙小乾坤大》三则随笔给编者的总体感觉是,因为心中有真情实感,所以笔尖落出诗情画意。写一方水土一方情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用了自己的表述方式,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三峡刘星的文字,他如此热爱着这个地方。语句衔接呈现的,是身临其境的感慨,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做导引,牵着我们步入交错的时光,感受这方水土的别样情怀。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05-03 21:26:04
  感谢刘星老师对流年的支持,祝福创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