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留在老屋的记忆(散文)
一
防控等级调低了,可以回村了。当我推开那扇松木院门,走进空寂的院落里的时候,院里的老枣树已经满目青翠。不想打扫,只搬来梯子上了厢房的屋顶,坐在那看着山峦上的长城伸向远方,而远处的仙女楼仿佛近在咫尺。老枣树的枝条搭在我的肩上,我知道,它想我了。
今年的春天如期而至,可我却错过了和春天的约会。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春天的山野中绽放的野花,还有那潺潺的流水。我是喜欢山的,因为老家屋后就是燕山,长城就趴伏在山峦上,所以我从小对山就不陌生。
记得有一年,我和几个小伙出门去玩,原本无心的我们,却和春不期而遇。
北方的山不同于南方,在这个季节里只会看到枯黄的野草。那些松柏倒是绿的,但那颜色并不明艳,那种颜色与其叫做绿,不若叫做沧桑。
当我们玩了一阵后,不知是谁说了句:“走哇,去仙女楼那座山吧!”
于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们便一起攀爬那座山。那山很陡峭,根本无路可走,因为没有树所以满眼枯黄没有半点绿色。爬到半山,疲惫不断地打击着我们,可不知为何却没有一个人退却。我们的手拉着手互相呼唤着彼此的名字,艰难地顺着残破的城墙爬上了并不宽敞的峰顶。就在那一刹那,一抹靓丽的颜色冲进了我的眼中。在那萧条枯萎的乱石草丛中,一簇簇嫩黄的迎春在风中怒放。
疲惫瞬间消散,惊喜充满心田。那时的我没有更多的词汇来形容那景、那情、那颜色,只有和伙伴一起欢呼雀跃了。顿时,清脆的笑声充满那片天地。风柔了,天蓝了,阳光暖了,心醉了。随着我们的笑声,燕山醒了,树和草笑了,那迎春花儿在艳阳下开得越发娇艳。
我觉得那迎春花中一定藏着一个不爱热闹的花仙子,不然这迎春花怎会开在这么陡峭偏僻的地方呢?又怎会开得如此明艳动人!如今在花园里也能看到迎春花,但都不如这野山中独自绽放得令人感动。
野山孤峰中的迎春仙子,她就那么俏俏生生地站在那里。你来了她为你献上娇艳的颜色。你去了,她依然如故,还是那般美,还是那般浑然天成,让你不得不把她记在心里。
孩子的心是单纯的,既然发现了这么美的花,自然想到要保护她。于是找来枯枝,在迎春花丛周围扎起了小篱笆。迎春花不停地摇摆,似乎在点头致谢,我仿佛看见一位身穿鹅黄衣裙的仙子对我微笑。从此,野山孤峰上那美丽的迎春花便开在了我的心里。
山里的气温会比山外低一些,山外的杏花桃花都要谢了,而山里却开得热闹。我觉得桃花杏花是姐妹,你看她们开花的时节,花朵的形状是那么接近,只是果实一大一小且味道不同。
我想桃花一定是姐姐,美艳且安静,踏踏实实地结出硕果。杏花一定是妹妹,娇俏好动,因为贪玩忘记了努力,才收获了小小的杏子。但不管是大是小是桃是杏,吃一口都是酸酸甜甜的我都喜欢。
以前我喜欢把桃枝杏杈折回家里插在水瓶中,希望能随时看到桃粉杏白。后来我奶告诉我:“多折一枝花,少收一盘果。”
我奶还说,小子拿花怕媳妇。那时我不知道媳妇是什么,也就谈不上怕,只是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我想起了孤峰上的迎春花,所以我再也不折花枝了。于是野山孤峰上,田间农舍旁多了一个爱花的孩子。
桃杏方谢,梨花又开。那纯洁的白,清冷的香又痴迷了我,原来花仙子有很多,个个姿容皆不同,但我觉得也有共同之处,好看也好吃。桃杏李梨开花结果实属自然,花美果甜自然是好看也好吃了。
有些花是可以直接吃的,比如槐花。槐花开时,香甜四溢,那花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和在面里。不管怎么做,吃一嘴便是花开满口的感觉。
春天可吃的不多,野菜是其中之一。挖野菜也是我喜欢干的事,因为我爷说过:“挖野菜好,去火气还能强壮身体。”
我爷说得不假,野菜味苦的确有清火明目的功效。但要说强壮身体,这恐怕是因为挖野菜都选在风和日丽的晴天。孩子们多晒晒太阳,有助于体内钙质的吸收,自然会强壮身体。
这个春天我爽约了,但春天不会因为我而迟到。它如期而至,山野里的花也次第绽放,就连院里墙角处那口大缸的旁边,也有几棵蒲公英羞答答的开着。
二
冬有严寒夏有酷暑,三伏天是一个不太好受的时节。我小的时候比较胖,所以一到三伏天就汗流不止,像痱子粉、风油精、清凉油是我的度夏三宝。除此之外,我奶还想了个好办法,她专门准备了一口大水缸,刷干净后灌满了水放在太阳地里晒。只一个中午,那缸里的水已经烫手了。我奶一把揪住我,噼里啪啦剥得精光慢慢放进大缸里。不能是满缸水,不然会把我淹没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奶会在缸边给我扇扇子,我爷则坐在树荫下叼着烟袋,戴着花镜看他的旧书喝他的花茶。孩子就见不得水,尤其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一进入大缸里便好似哪吒闹海一般扑腾起来。
我奶的大蒲扇高高抬起轻轻落下,还不停地用软布清理着我身上肉褶子的缝儿。胖孩子肉褶子多,必须洗干净,否则出的汗会把嫩肉蜇得生疼,还会生出痱子。
这时候,我爷就会放下书抿一口香茶,摇头晃脑地看着老妻幼孙戏水打闹。看到高兴处,便会翘着二郎腿唱出一句:“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我奶会说:“老东西,没安好心。”
我奶一说话,我爷就会笑好一阵子,我就会闹得更欢。等我把水折腾的差不多了,我奶就把我擦干净,再补上一层痱子粉,一个干净喷香的胖孙子就出缸了。
我爷把院门插上,自己也蹲进水缸里稀里哗啦地洗起来。我奶会给爷爷搓背,我会用水盆接来一盆盆的水放在太阳地里晒,不用多久我爷就可以用这水洗了。我还跑到树荫下坐在我爷的椅子上拿起我爷的书看。我爷看我翻到哪,就知道什么内容,就会一句句地教我。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爷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甚是黄金屋,何为颜如玉,那时我还不能理解。当我真正明白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自己的蜗居贤妻和黄金屋颜如玉划等号。很想问问我爷,那书中说的是不是醉话。
随着我渐渐长大,水缸已经容不下我了,于是我下河学会了狗刨儿。现在的孩子们学游泳都去游泳馆,都有教练。我有山下村边小清河,河湾池塘鸭和鹅。
我是在小河水浅沙软的地方学会游泳的,教我的是一帮光屁股的孩子,教的和学的水平不分伯仲,所以也就别指望游得多专业。其实,那就是为了玩为了方便戏水。
想学戏水先学喝水,这河里的水我可没少喝。不必担心我喝了河里的水会得病,那时候的河水清亮亮的,可以清楚地看见小鱼小虾。天气不冷的时候能洗衣洗菜,劳作口渴时捧起就喝,也没见谁得了病的。
不出三天,我不喝水都能扑腾出很远。尽管水花大了些,姿势难看了些,可那有什么关系呢,我高兴就好了。再说伙伴们都这个姿势,谁也不用笑话谁。
当熟悉了水性之后,各种花样就出来了。比如猴子钻云,就是一个光屁股的孩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来,猛地从地上蹦起来跟猴一样蹿向空中,待到冲力消失就随便弄个姿势栽进水里。有前扑,有后仰,有侧翻,有横滚,真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宛如处子一般娴静的小河,因为有了我们热闹得像是正在下饺子的热锅。
猴子钻云我玩不了,因为我比较重蹦不起来,所以我只会一种入水方式,炸弹开花。伙伴们管我这姿势叫“屁蹲”,因为总是屁股先着水的缘故。
老家的小清河是慷慨的,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戏水的场所,也给我们提供了餐桌上的美味,比如小河虾。
用纱布做成一个兜,四角拴上绳子挂上配重,通常都是随手捡来的石头啊什么的。捡一处水流平缓,水草茂密清可见底的河湾,把纱布兜沉入水中,用一小块烧焦的骨头放在纱布兜中间,剩下的就是等待。用不了多久,当看到白色的纱布兜上似乎涌上了不少泥沙的时候,就快速提起来,待水流尽剩下的就是一层活蹦乱跳的小河虾。
那河虾有大有小,小的似米粒儿,大的如一根火柴。拎回家去,放进清水里吐尽泥沙,再换水洗一遍。烧开了热油,把河虾往锅中一倒,呲啦一声香味扑鼻。到进盘子里撒把盐,一道美味的油炸小河虾就做好了。每到这个时候,我爷会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我爷还偷偷用筷子头沾着老酒送到我嘴里,全然不顾奶奶的嗔怪,乐此不疲。
小清河的岸边有很多蓖麻,这种植物现在已经不太容易见到了。蓖麻长得挺高的,粗壮空心的杆上长着一片片类似于五角枫的巨大叶子。叶子的大小和我奶的大蒲扇相差无几,叶子的柄是中空的类似于荷叶。果实在没成熟前是一个个带着软刺的青色小球,等到成熟以后果实就会变黄干裂,露出黑色带花纹的花生米大小的籽。
酷暑来临,艳阳高照,走在路上都需要找树荫。淘气的孩子顾不了那么多,戏水之后不是把背心浸湿顶在脑袋上,就是一直玩到日薄西山暑气渐退再回家。而我却想了一个好办法,挑最大的蓖麻叶子,连着叶柄一起折下来扣在脑袋上。那长长的柄轻轻一折就搭在叶子上,由于是中空的,所以我就在叶柄上插上了很多狗尾草耷拉在脑后,像极了清宫戏中的顶戴花翎。当我回到家的时候,我奶笑得直不起腰来,我爷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官居几品?”
刚刚识数的我自然不知道几品是何意,于是把小手攥成肉包子,竖起一根胖胖的手指伸到我爷面前,我爷仰头大笑抱着我说:“哈哈,我家乖孙官居一品,将来是个大官儿。”
由于我的发明实用好看又廉价,所以很快在小伙伴中风靡一时。有一回我爷跟我们一起到河边戏水,看到一大帮孩子人人头戴蓖麻做的顶戴花翎,我爷一时兴起随口咏道:“小河权做金銮殿,稚子皆戴孔雀翎。”
三
与炎炎夏日相比,我最喜欢的季节还是秋天。因为秋天里各种果子都成熟了,我可以大吃特吃。农田里的收获更加丰富,黍子、谷子、高粱、玉米黄豆、花生等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金黄的向日葵和玉米组成的青纱帐一直延伸到山脚那里,一眼望去如同镶了金边的地毯。青山如翠,田野似金,还有那各色野花点缀其间。真不明白古人为何痴迷仙境,在我看来,这仙境不就在农家田间嘛!
收秋的时候连孩子也要干活的。我那时虽小,也跟着我爷去收秋。我的任务是把大人掰下来的玉米棒子送到田边,别家的孩子也都如此。于是,大人们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帮嘁嘁喳喳的小屁孩。不大的功夫,孩子们就闹到一起。对这些大人们是不管的,因为他们要留着力气掰玉米。农时不等人,种要及时,收也要及时,否则一场秋雨不知道要糟蹋多少粮食呢!
清风吹过,一人多高的青纱帐随风摇曳。饱满的玉米穗似乎马上要掉下来一样。喧闹的声音惊起藏在青纱帐里的鸟雀,呼啦啦地飞上艳阳天。
那时掰玉米纯粹靠人工,一把镰刀、一条毛巾、一顶草帽就是农人秋收的装备。人走在两行玉米的中间,手臂左右开弓咔嚓一下,饱满的玉米棒子就掰了下来,随手扔在一边。
前面的人只管掰,后面的人负责捡。大人用口袋,小孩们用篮子装着玉米棒子送到地头。这是个力气活,玉米棒子很沉,还要来回的跑所以很是累人。但此时不能偷懒,否则就会丢下很多玉米,那样就会被大人骂。耕种不易,收获辛苦,怎么能浪费呢,所以要把所有的玉米棒子一个不差的捡回来。
秋收是辛苦的,同时也有很多乐趣。比如,会突然从远处的田里蹿出一只野兔,几个蹦跳就跑得无影无踪。又或者会飞出几只野鸟,再或者会看见一只肥硕的田鼠嗖的一下从你脚下跑过去。田野里有那么多新鲜有趣的事情,让人一时间忘记了疲劳,我一边捡着玉米,一边用两眼瞄着周围的青纱帐。
在田野里我捡到过鸟蛋,还抓了一只不知道是啥品种的毛茸茸的小鸟,还有一只尾巴很长个子却不大的很像田鼠的东西。爷爷说那叫“长苗子”,就那么大点儿,一般是待在山里的,只有秋收的时候才会到田里来找粮食,也为过冬做储备。
农田周围都有挖好的沟渠,清凌凌的水就在沟渠里流淌。实在热得够呛的时候,可以去洗把脸然后坐在树荫下喘口气凉快凉快。我会脱了鞋子把两只脚泡在水里,那水里有小鱼不时地游过来碰碰我的脚,那种感觉痒痒的很有趣。爷爷说那是因为我的脚上出汗了有咸味才把小鱼引过来的,我爷的话我信。
玉米是一种美味,煮玉米要用嫩的才好,把玉米剥皮、去须之后清洗干净,再挑几张最嫩的玉米皮一同放进锅里煮。等熟了的时候一揭锅盖,一股清香蹿出来飘进人的鼻孔里,肚子当时就咕咕叫了。我喜欢用一根筷子扎着吃煮玉米,这样可以不烫手。稍微老一点的玉米就烤着吃或者搓下玉米粒炒着吃也很不错。还有玉米碴、玉米面,玉米碴做粥最好,玉米面贴的玉米饼加上自家腌的雪里蕻味道好极了。
玉米的杆,我们叫秫秸秆,粉碎后是很好的饲料。在没成熟之前,秫秸秆里面水分较多,芯是脆脆的甜甜的,小孩们都喜欢吃,和甘蔗有些类似,只不过没有甘蔗那么甜。


“老枣树的枝条搭在我的肩上,我知道,它想我了”,读到这一语,我忽想到白居易的那首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当然,也必然想到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到了“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是怎样的一种想!这想,属于彼此;这想,铭心,彼此之心,相印。“老枣树”,枣树老了,这相思,历了多少春秋,多少流年!“老枣树的枝条搭在我的肩上” 一个“搭”字里,有多少的温情!温情脉脉而来的,有多少的相忆!老枣树相伴的老屋,有多少的曾经!那必是呼啸着滚滚而来的思绪!
要怎样去书,去抒,与老枣树与老屋有关联的印记,几代人的孩提,青春,暮年?
细水长流,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春天的花,夏天的河流,秋天的庄稼,冬雪后的田野,温暖的火炕……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春天的山野中绽放的野花,还有那潺潺的流水。” “风柔了,天蓝了,阳光暖了,心醉了。随着我们的笑声,燕山醒了,树和草笑了,那迎春花儿在艳阳下开得越发娇艳”……
“随着我渐渐长大,水缸已经容不下我了,于是我下河学会了狗刨儿。现在的孩子们学游泳都去游泳馆,都有教练。我有山下村边小清河,河湾池塘鸭和鹅”……
“在那时我的兜里总有我奶炒好的花生,我可以一边走一边吃,身后却会留下一条由花生壳组成的小尾巴,我奶曾经笑着说:‘这下不怕你丢了,顺着花生壳就能找到你了’,其实我奶说错了,顺着花生壳找到的不只是我,也许会是一大帮孩子呢……
“我的眼前模糊了,但在模糊之中,这院这屋变得生动起来。我仿佛看见我爷我奶,看见扎着羊角辫的小堂姐,也看见了小小胖胖的自己。”
……
不可再言,言,必辜负。
不必怅然,不会错过。
循着“燕山客”,你会,遇见老屋。老枣树必温柔地抚你。
《留在老屋的记忆》,欢快,灵动,沉静,温暖,璀璨,唯美。在这恢宏的诗篇里,你笑,你泪,皆醉。

老屋里有深情回忆,老屋里有写不完的温馨。
问好老师,祝笔丰,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