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花烂漫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花】劫后余生温绮梦(散文)

编辑推荐 【山花】劫后余生温绮梦(散文)


作者:刘京安 布衣,314.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58发表时间:2020-05-07 17:41:00


   过了立春、谷雨节气,原本是春色浓郁了。可唯独今年,这节气却姗姗来迟,仍不见春的起色,山川沉默,城乡沉寂,所有的人禁足幽居,春色似乎离人间有些遥远。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改变了一个季节的氛围,冲淡了春节的欢乐,春天,好似一位羞涩的少女终于还是如约而至。庚子之春虽然不够艳丽,奔放,然而,人们对春天里的希望并未淡薄。 
   今年的春天,异乎寻常,汹涌澎湃,肆虐不羁的疫魔虽然空前,却难以撼动风驰电掣的春天列车。春天依旧不辜负万物生灵的希望,依旧唤醒了沉睡的高山,春天依旧使万物复苏,让神州大地的人们有着太多的憧憬,依旧让复兴的航船从这里劈风斩浪,扬帆远航。 
   三个月,寂寞深居,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三个月只是一瞬间,而在老百姓生命的经年里,却显得那样漫长。繁花似锦的街道,倾刻消沉,商场关门,交通中断,街头,桥头的道路封堵,一切生活功能近乎停摆。病毒,一个狰狞的面孔,让人们恐慌,让人们面对。一个生机勃发的民族,从未有过这样的沉默,可谓史无前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有过不去的寒冬,也没有盼不来的春天。《中央电视台》每晚十九点准确播报新増与死亡的数字,这些惊世骇俗的数字经历一段时间终于一天天递减下来,向人们传递着有关春的讯息:疫魔就要远去,盎然春意洒满人间。 
   孙子孙女也纷纷到校复课,复工、复产的利多消息不胫而走,打工仔也纷纷岀门,一如春潮涌动。沿街曾大门紧闭了许久的门店,陆陆续续开业,大街小巷终于有了一点烟火味,零零星星的车辆也渐渐稠密,很快形成车流。在深切的期盼中,春天也就真的来到了仙乡小镇。 
   五一刚过,惊蛰的雷声响起,雨笠烟蓑。一场绵绵春雨降落,蓝天碧空,杨柳泛青,春色满园。“三春”大忙,阳气助春,那些封堵疫魔的围墙与隔离带,也将随着疫情的好转而慢慢撤离,人们脸上露岀久违的笑容。 
   一些肉食店,食品店也相继开业。清晨终于喝到豆腐花,吃到隔壁王老太的油条了。曾岗街超市门前排着队,买菜买肉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很好。老板解释说,疫情没有完全过去,大意不得,还要排好队,有间隔,量测温,消毒,依然履行登记的程序。 
   五月,气温回升,没有一丝风儿,杏白桃红,交替绽放。
   月之前是清明节。路上的人带着口罩行色匆匆,我带着孙子孙女去象鼻子给父母和祖父母扫墓,当看见父母,祖父母的墓碑时,顿感心神不安,不仅在想劫后余生的我,愧对父母,他们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待我参加工作,特别是娶妻生子后却无从回报,设若有一天我躺在了这里,我无颜面对父母。每个人都会化作一抔黄土,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为我的父母奉献去一份温馨和快乐,我还希望当我有一天终于去天堂与他们相聚时,我侍护他们,端茶递水,尽儿子之孝。于是我产生了即早设计一下自己的墓地,了却心愿。
   借着浓郁的春光,捷足青山绿水中。退休后的平淡日子,安息的父母,巍然的大苏山,竟然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美轮美奂,我,恍如梦境。
   生前有居所,死有葬身之地,这是传统中国人最起码的追求。居所与坟墓有着同等重要甚或更高的意义,这对于一个重死胜于重生的民族来说尤其如此。
   仙乡老人总是认为,活着而没有房子称为“无家可归”,死后没有坟墓称为“死无葬身之地”,有房子而无后人居住叫作“断子绝孙”,有坟墓而无人祭拜者叫作“孤魂野鬼”。但在偏居商城东南一隅的大苏山,人们对坟墓的渴求依旧。作为大苏山的土地养大的一个凡夫俗子,我也还没能看轻坟墓,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心存这样的愿望或者说奢望:我有限的、速朽的生命结束后,能够得以回归大苏山,是我梦寐以求之事。我是一个离不开故乡的人,如大苏山不离不弃,我希望,这片山也是我灵魂的故乡。
   仙乡人选“阴宅”风水,不可轻举妄动,这是传统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有人称之为“自然科学”或“天命观”。传统中国人重家、近亲,在有生之时,讲究子孝父心贤,家合万事兴。老之将至,无不梦想着葬一风水宝地,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如意,升官发财。作为报答,后人将逝者请上家神,常年香烛供养,又时时扫墓祭祀。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家庭伦理哬!
   印象中,仙乡的老人选墓地,如同选择阳宅屋基一样自然,严肃认真。他们在农闲或者黄昏时分有意无意间,总会在一些山坡上徘徊,在曲径通幽处张望,根据世代相传的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风水知识,讲究“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惯常习俗,悄然地而又用心地为自己物色着那神秘的长眠之地,谁都指望着能找到“嫦娥奔月”、“猛虎下山”、“蛟龙出海”之类的宝地,从而保佑后人成龙成凤、飞黄腾达。我们仙乡街东边的茶山就有一片这样的好地,它左靠师象门右靠玉皇阁,面对大苏山的太阳尖,子安河绕山流过,拐弯处便是闻名遐迩的仙脚石。整个山场坐北向南,早浴晨晖晚迎夕阳。
   在大苏山下,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是理智的、坦然的,虽然他们也有怕死的天性,但他们更加信仰并服从于天地合一的自然规律。在仙乡人看来,死亡不是一个短促的时刻,不仅仅是“落气”或者灵魂离开肉体的瞬间,而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它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始终。因此,仙乡人也清楚地看到,人一生中难免遭遇种种灾难和意外,生命随时有可能终结,“黄泉路上无老少”的道理。我认为,这是关于生死的最朴素也是最深刻的理解和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仙乡人,其实是多数都是农民,都已洞悉了生命的脆弱和渺小,土地的强大和永恒。
   水泥,方块石和精美的大理石,近年来在仙乡小镇,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兴起,有人也开始将水泥,方块石和精美的大理石用于坟墓的修建和装饰,此外还动用了条石和机制砂,今后说不定还能用上钢筋,栩栩如生的石雕。这种新潮坟墓显得结实、高大而光洁,其造价也远非传统的土坟可比,能建造这种坟墓的人家,自然是很有面子的。这样的坟墓不但美观更可以天长地久,融入大地、回归自然,千古而不朽。
   浮生若梦。举目远眺已是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半个天......

共 24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新冠肺炎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场浩劫,更是全世界人们的灾难。通过这场劫难,体现了中国人民高度团结精神,众志成城,打赢这场阻击战。作者用劫后余悸讲述灾难后逝者身后归宿,表现人民对未知的未来美好寄托。推荐阅读。【编辑:湘西古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20-05-07 17:43:47
  文章讲述活着的人为逝者精心选地安葬,从侧面反应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问好老师!
2 楼        文友:平淡如水        2020-05-08 18:47:30
  经历了艰难困苦,才会更加体会生活的美好!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3 楼        文友:黄江山        2020-05-09 16:14:13
  散文道出真实的体验,也写出真情。佳作!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