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赶戏(散文)

精品 【柳岸】赶戏(散文)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16发表时间:2020-05-15 11:43:19


   姨家村里头起了戏。
   母亲早早地就收拾好包裹坐在炕头上等候起了我。每年至此,母亲总是要赶着去姨家看戏。这么多年来,一场不落。
   姨家的村子不远不近,坐落在城乡的接壤带。顺着忻黑线只要跨过了一条流经县域的河就能得以看见。
   姨家所在的村子像一头张口的雌性雄狮。清凌凌的河水从姨家村旁淌过。
   往年的这个时候,姨老早就站立在对岸的河畔畔上瞭望起了母亲。
   今年姨没有出来迎接母亲,母亲得自己亲自前往。好在这个村子母亲也算是走的大为熟悉了。在相伴老人们抽一锅水烟的时间,就到了。
   淌过河,沿着进村的道路,一拐进村口时,就听见了漫天震天价响敲锣打鼓的声响。母亲急切地催促着我。她说在大戏戏幕拉开时就要进了戏场。
   我背着她带的包裹,紧紧地拽着她的手疾步驰去。
   村道上,挤满了附近十里八乡前来看戏的人。除了毗邻姨家上下左右的街坊四邻,许多的面孔都是陌生的。
   村子是红火的。
   山沟里依旧是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对联。最惹人瞩目的是进入戏场前的牌楼。牌楼上吊挂着两个枣红色的打灯笼,它的四周又缀满了一串串小的灯串。
   破空的鼓声戛然而止。紧接着,优美动听的唢呐声冲破了云霄,响彻四方。
   “呦!是永娥啊!怎么又来看戏了?你这年年来,年年看。看起来你比我们本村的人都心急。”
   母亲停下疾驰的脚步,瞭了一瞭是姨家的近邻驼背老光棍。他年龄大了,说起来有点儿上气不接下气。
   母亲拉着我的手向他缓缓走近,她脸上堆着满脸的笑容,说:“您身体还好吧!您也是去赶戏吗?”
   “去。去看今年省城晋剧院来人唱的大戏。”驼背老光棍躬着身子说。
   “省城来的?”母亲迟疑了一下说。
   “可不是嘛!你瞧这派头。这哪像山野里来的戏团?”
   言毕,我和母亲急匆匆地结束了长谈,并告别了驼背老光棍。
   穿过牌楼,进入戏场,前来看戏的人已经把进入戏场的通道挤的严严实实。
   母亲有点抱怨着对我说:“好位子都被别人抢先占领了。我们进去也只能是插在别人的身后了。”
   循着整个戏场,我环视了一周。戏场的所有方位都挤满了人。平常问人问津的破窑垴畔上、塌墙烂院里、长满圪针的圪塄上都齐刷刷地坐满了人。
   吹鼓手的人都停止了吹拉弹敲。
   开幕式渐渐落下了帷幕。紧接着,正戏就开场了。戏台子上两侧的乐师各执自己的乐器缓缓地敲开了场。
   母亲穿插在人群的末尾。她本来就个子低矮。此时此刻,她更是显得低矮了许多。
   按照以往的惯例,首场戏唱的是晋剧里最有名的《打金枝》。
   戏场上,人声鼎沸。
   我和母亲说要不先去趟姨家,把包裹先放到家里。母亲努着嘴看了看我,然后就把眼神全都贯注在眼前隐约可见的戏台子上。
   半晌,人声才寂静了下来。正当我把包裹放在地上,准备坐在上面时,姨向我喊来。
   “来这儿看,早就给你们看好位置了。”
   大喜。我赶紧拽了拽母亲的衣角,并示意她去姨站着的地方去。
   挤着密密麻麻的人缝,在别人的不情愿中母亲如愿站到了姨的身旁。
   姊妹俩人相视而笑。
   我伫立在原地,看着驼背老光棍向我缓缓走来。
   瞭向台前的红色荧屏,首戏唱的正是万众期待的《打金枝》。每年往往唱这出戏时最具人气。说点不带夸张的,真是人满为患。一会时分,该上场的人物都不紧不慢地站在戏台上。只听见饰演唐代宗、皇后和汾阳王郭子仪的戏人都纷纷唱腔四起。
   王:孤坐江山非容易,
   后:回想起安禄山起反意,要夺万岁锦社稷,多亏了李太白,搬来了郭子仪,才斩来安禄山贼的首级,扫平了安史乱保定唐基,老皇兄保的社稷。
   王:先帝爷念皇兄功劳无比,
   后:在凌烟阁上把名题。
   王:封他为汾阳王人称千岁,
   后:才把咱金枝女许他儿做妻。
   王:汾阳王今晨寿诞期,
   后:咱赠他寿幛和寿礼。
   王:孤有心过府拜拜寿去,
   后:君拜臣来使不的。
   王:君妃们稳坐深宫里,
   后:妃陪你玩一局象牙围棋。
   王:年轻人一时火性起,不懂的轻重惹是非。你夫妻一时吵几句,不该将父王的江山提。虽然年幼不明理,也不该任性把君欺。按大礼本该申法纪,又恐怕冷淡了老臣郭子仪。倒不如成全君臣义,儿女的闲言不用提。皇儿,先帝爷挣江山也非容易,保社稷他郭家功劳第一,皇儿,也可算是挣来的。
   后:万岁莫要动真气,妾妃有本对君提。汾阳王今辰寿诞期,八婿七子在宴席,一个个成双又配对,只有咱驸马独自己。哥嫂们一定会闲言碎语,难道说驸马就无有面皮。驸马难堪回宫去,皇儿也不肯把头低。招惹的驸马火性起,才引起这场闲是非。为君的应有容人义,念只念老亲翁年迈苍苍白了须。消消火压压气,哪有个岳父大人斩女婿。
   金殿劝郭子仪
   王:上前来将皇兄急忙搀起,听孤王有话对卿提(呀)。从今后上殿来你再莫下跪,老皇兄与孤王并肩的齐。(郭子仪)臣不敢,论国法皇兄哪,也应该免除大礼,论家规咱本是儿女亲戚。在金殿稳把金交椅,君臣对坐把朝事提。为王我打坐在龙位里,(郭瑷白)冤枉,是谁在殿角喊冤屈?
   后:在宫院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上前去劝一劝驸马爱婿。劝驸马你休发少年的脾气,国母我爱女儿更疼女婿。我女儿不拜寿是她无有理,你不该吃酒带醉怒气冲冲进的宫去招惹是非。公主自幼长宫里,从小与我不分离。娇惯成性不明理,我与你父皇说重了她还不依。我养的女儿不成器,驸马你担待这一回。常言道当面教训子,背地里无人再教妻。你让她来她让你,免了多少闲是非。国母我讲话都为你,愿你们相亲相爱和和气气到白眉。劝把男来再劝女,不肖的蠢才听仔细。假如你父皇寿诞期,驸马不来你依不依?手压胸想情理,你何不将人比你自己?你虽然是个帝王的女,嫁到民间是民妻。从今向后要留意,赔情认错不为低。国母我嘱咐你牢牢谨记,从今后夫妻二人和和美美。数说闺女劝女婿,尘世上家家户户一样的。让他们施个和睦礼,哪有个国母不爱女婿……
   一时之间,掌声雷动九天。坐在破窑垴畔上看戏的人因为激动不已站立了起来。
   的确,这场戏演绎的绘声绘色。各个人物栩栩如生。
   演到郭子仪绑子上殿正值酣畅淋漓时,我看见驼背老光棍悄悄的离开了人群,走出了戏场。
   拾起地上的包裹我尾随而出。
   我径直走到了他住的土窑里。炕头上热着一瓶杏花村酒。
   “戏正唱到好看了,您怎么不看了。”
   他定定地看了看我,并指着炕头的杏花村酒说:“酒瘾上来了,上来喝两盅。”
   其实,我早听母亲说过他的事,打了一辈子光棍。是个可怜的人。
   “我陪你喝点。”说完我就在锅头顺手拿了两个酒盅出来。
   “你还孩子哩!还是不喝的好。”
   那年我刚满十五岁。在这之前滴酒未沾过。
   戏场里依然热闹。没有人知道这孔土窑里此时也是精彩在继续着。
   他翻遍土窑找了点快要发霉的花生豆作我们俩的下酒菜。期间,我问起了他的往事。
   久久的一阵无言。继而又老泪纵横而下。
   他真是一个可悲可怜的人,自幼父母双亡。在地主家受尽了无穷无尽的苦难。
   我和他碰了一下,一仰脖子喝下了一杯酒。
   酒入愁肠,一点一点的心扉向我渐渐打开。
   他长叹了一声说:“我也有过一个女人,但我没本事保护她。她是被旧社会迫害的。死的时候肚子里还怀的孩子。”
   我把酒端在嘴角抿了抿,没有往下咽。
   “她是我有一次在去外县送货的路上碰到的。我见到她时她正在逃避不幸的婚姻。她的身后紧紧地跟着许多的汉子们在气冲冲地找她。我知道她被抓回去的后果是什么。出于心软我把她藏在了我的货物中,逃过了这一劫。那晚月色很美,她也很美。我们在溪水边,在晚风的遮掩下她把她的身子给了我。”
   “那后来怎么样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三个月后,在我们送货回来时,我们的事就败露了。最后她跳了黄河上水流最湍急的地方。”
   一时之间,我无语凝噎起来。
   他的泪水滴淌在布满灰尘的炕桌上。
   戏近尾声,人群开始躁动起来。透过土窑里的窗隙望去,戏场上人已经四散开来。
   我又和他喝了三盅,此时他的面色渐渐红润了起来。
   “真是丢老脸了,都土埋脖子的人了,羞煞死了。”他说。
   “您没再找一个?”我问他。
   “没。你不知道,她喜欢听戏。她也还会唱几段。”
   我想到了母亲。母亲和他所说的她似乎很像一个人。
   土窑门打开。母亲和姨双双站在了门口。阳光下,从母亲的身影上我仿佛看见了他口中的她。
   “晚间来吃饭,人多了吃着香。”姨和他说。
   母亲也朝着他点了点头。
   他惆怅地望了望西头的光芒,然后才把杯中剩酒猛灌进喉咙里。

共 3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种回忆,里面蕴含着深深暖意;这是一种情怀,里面蕴含着款款深情。只要村里头的锣鼓想起来,仿佛就走进了更深的时光。母亲每年都去姨家看戏,成了一种习惯,也许因为有母亲,这种记忆才更加深刻,更加温暖。作者的描述款款道来,我们在里面可以闻到生活的味道。作者说:“村子是红火的。”火红的是缤纷的对联,火红的是热闹的场面,火红的更加是生活。唢呐声是序幕,台上演绎的是王侯将相的故事,好像把千百年的光阴搬到了这座朴素的村庄。台下纷扰的是听故事的看客,他们好像站在时光的中央。作者对戏曲场面的描写显得细致而又专业,台上是耳熟能详的《打金枝》,而台下却是关于一个老光棍凄美的爱情故事。你瞧,相差千百年的时光又聚集在一起了。我们感同身受的是那台村戏,里面流淌着淳朴;我们黯然伤神的是那段凄美的故事,里面流浪着悲伤。原来他并不是一个老光棍,他把自己的另一半深深藏在心中,藏在时光里,我们看不见,只有他。一篇散文令人五味杂陈,村戏向来熟悉,但我们更该记住的,是那个被迫害的女人和一个苦苦守候的老人。欣赏学习,问候作者!【编辑:醉里清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16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05-15 11:44:03
  一篇散文令人五味杂陈,村戏向来熟悉,但我们更该记住的,是那个被迫害的女人和一个苦苦守候的老人。欣赏学习精彩散文,感谢支持柳岸,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05-15 11:44:15
  问候作者,祝福常在!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5-15 22:34:25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4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5-18 17:34:13
  一篇嘟嘟囔囔的文章,絮絮叨叨的描写,奇峰乍起,回味无群。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