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凤凰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凤凰】亦诗亦文话“思归”(随笔)

编辑推荐 【凤凰】亦诗亦文话“思归”(随笔)


作者:思归 进士,636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0发表时间:2020-05-16 17:18:47

【凤凰】亦诗亦文话“思归”(随笔)
   一
  
   文学是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不是如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谈的,所以,只好望洋兴叹地“叹”。而文学的博大精深,又让我这个井底之蛙“叹”不过来,只好从它的上游小溪——诗“叹”起——其实也无非是门外谈诗、隔靴搔痒而已。
  
   诗,是人类最早产生且恒久不衰的一种文学样式。古人云:诗言志,曲尽人情莫若诗。中国是诗的国度,漫漫数千年,诗作浩如烟海,诗人灿若繁星。那么,我问这样一个问题:历代诗人中,谁的诗最多?
  
   白居易被称为“诗王”——他有3000首诗。
  
   陆游自云:“六十年间万首诗”——然而也不是最多的。
  
   诗作最多的居然是一个皇帝——乾隆。据说,他有四万多首诗!然而遗憾的是,他的诗远没有他所谓的文治武功那样让人仰之弥高。
  
   浩浩荡荡洋洋数万首诗作全部折戟沉沙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不能不说是诗人莫大的悲哀。相反,倒是有那么一些“幸运”得让人嫉妒的诗人,只用区区几首、甚或一首乃至一句诗,就出奇制胜地为诗人赢得永久的声誉。
  
   以唐人为例:
  
   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赵嘏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崔颢的《黄鹤楼》;
  
   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卷”的《春江花月夜》;
  
   ……
  
   文学就是这样让人尴尬和无奈——有人名噪一时,洛阳为之纸贵,然而却只是昙花一现;有人著作等身却湮没无闻……山河苍茫,文字流淌。李后主青史留名,不因他是皇帝,而是“词中之帝”;柳永、蒲松龄,落魄江湖,其词其文却千古流传。只有那些真正的艺术,在历经时间无情的考验后,才吹尽黄沙始见金而具永恒的魅力!
  
   诗,是高雅的艺术,而这种阳春白雪的产生却需要诗人呕心沥血的艰难创造!所以,写诗的人不惟需要超群的天赋灵气,更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投入!古人云:诗穷而后工。诗人大都有“一生辛苦为诗忙”而到头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的辛酸经历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与执着。
  
   诗如此,文学乃至所有的艺术莫不尽然。
  
   信奉这样一句话:文人,归根结底是用文字说话、靠作品立身的,作品是作家最好的墓志铭,活在自己的文字里,即是永生;活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是不朽。
  
   的确,文学不好“玩”!没有进地狱的勇气,你就跨不进文学的门槛!真正的精品,融注了作者的心血、灵魂、和生命!
  
   二
  
   文学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以至于受其蛊惑,不管不顾,飞蛾投火,前赴后继者,相望于道。
  
   曹志杰就沉湎其中,苦也罢乐也罢,不能自拔。
  
   当然,自得其乐的他,恐怕从没想过要“自拔”。
  
   曹志杰,洛阳偃师市首阳山镇香峪村人,因常年羁旅在外,与家乡文坛音讯隔绝,素无往来。但在他寓居的浙江台州,曹志杰已经初露锋芒,蜚声诗坛。
  
   201?年,仿佛一夜之间突然窜出一棵参天大树,曹志杰带着一场让人猝不及防的强劲台风斜刺里杀出,偃师文坛一时惊涛拍岸,激荡如海。
  
   那段时间,曹志杰成为热点人物,众多媒体为之“刷屏”。
  
   很多人惊讶,曹志杰的横空出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一直走南闯北打拼在社会底层的大货车司机,是怎样登堂入室触摸诗歌这一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而成为拥有众多拥趸并被媒体“热捧”的“草根诗人”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
  
   闻知他时,“漂泊”、“独身”、“思归”,这几个富含很多故事的词语,已然成了他人到中年漂泊在外历尽艰难沧桑如海的标签。对于曹志杰这个天涯游子,单这几个寒气凛冽意蕴丰厚的词,就已经是诗歌的富矿了。诚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于是,经历的艰辛、感情的阵痛、人生的拷问、生活的感悟等等,被他发酵成诗。这些诗,有他背井离乡孑然一身踽踽独行的疲惫身影,更有他“叹息的绳索为何只能拴住黑夜而拴不住阳光”那孤独的心路历程和上下求索的深刻叩问。
  
   漂泊,羁旅,这是古代很多诗人都经历过的滋味,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乡愁,被这位游子编织成感情深挚的怀乡诗。
  
   独身,是一面旗帜,飘扬着对真爱的呼唤,形之于文字,便是他众多长长短短或激情似火或纯洁如雪的爱情诗。
  
   与故乡疏离多年,但思念和乡愁却是无法隔绝的,在他心头,故乡早已凝结成诗。无论是笔名“思归”,还是他筚路蓝缕创办的杂志《思归客》,亦或是屡经周折好事多磨的“华夏思归客诗词协会”,一以贯之的“思归”,无不杜鹃声声,响彻着“不如归去”的泣血呼唤。
  
   其实,这几年,“思归”曹志杰已经回到了地理上的故乡,但在他灵魂深处,还有一个“故乡”,那时一种更为高远的境界和追求。
  
   于是曹志杰的笔下,“思归”,已然成为一种丰厚的诗歌意象,同时,也被他打造成了一个发轫于台州、光大于西亳,辐射于九州的文化品牌与符号。
  
   玄奘故里、杜甫葬地的七朝古都偃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人文昌盛。新世纪20年,偃师有几位身怀绝技的才子才女仗剑天涯驰骋江湖:董进奎独步河洛,摘得缪斯桂冠;阮小籍潘江陆海,屡上大刊;韩宏蓓埋头耕耘,著作等膝;韩报春坚韧不拔,鲁院深造……这几位,凭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卓绝武功,一向孤云野鹤,独行江湖。而曹志杰,文字与实力之外,凭借着倾心打造的一些风生水起的文学平台、及藏龙卧虎的三千门客,兵出斜谷,剑走偏锋,从而分疆裂土,独树一帜。
  
   诗,是曹志杰的最爱。职业上,他是一位开大货车的司机,但骨子里,他却是一位痴迷诗歌的诗人。开车,是为了养家糊口;写诗,是为了滋养灵魂。于是,“一颗颗一粒粒的汉字,填满夜的每一个缝隙。”铸字成冢的结果,就是他《心之语》《醉语》两部诗集的出版。
  
   文里乾坤大,诗中日月长。此中有真意,任尔笑吾痴。思归曹志杰,可谓是为诗而生。
  
   不过,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次呢,居然是文集。
  
   文集?已然贴上“诗之子”标签的曹志杰,放下惯用的青龙偃月刀,端起丈八蛇矛枪,会依旧虎虎生风游刃有余吗?
  
   恐怕,很多人会跟我一样,期待中隐含着一丝好奇、疑惑、甚至担心。
  
   《思归文集》,共收录曹志杰先生近年创作的小说、散文??篇,这些文字,多散见于各大文学网站及一些纸媒,有兴趣您不妨上网浏览一下,反响还是挺不错的。
  
   一卷在手,品读再三,我不由得惊喜、欣慰、赞叹:嗟夫,字字看来皆是血,亦诗亦文曹志杰。
  
   “哎,人活着,本来就是一个流泪、后悔着的过程……”这是小说《留守妇女》一文的结尾,五味杂陈,余韵悠长,直让人击节三叹。在这里,恕我不能一一列举和诸篇评点(留待读者和评论家吧),我只想说:韩愈,皆知乃散文大家,但其实,他的诗也非常棒,只是文名太盛,掩盖了诗名。
  
   如果,你认可曹志杰的诗,那么,同胞姊妹的曹文,会错得了吗?
  
   只是,诗人的小说、散文,会是一种怎样别样的风采呢?
  
   咱们还是读文吧,《思归文集》,这些不分行的文字里,藏着你想要的答案。
  
   或许,也藏着你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
  
  
   作者:逯玉克
  

共 30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散文从诗歌谈起,写到白居易、陆游、李绅孟郊、张继、王之涣等名家的诗句。显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接着作者引出了曹志杰,一位突然涌现当代文坛的杰出诗人。并从多方面叙述了曹志杰闻名的原因。并且推荐了曹诗人的相关作品。思归老师真是一位古道热肠、热爱中华文学的老师。拜读佳作。遥祝文安。【编辑:凌凤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凌凤凰        2020-05-16 17:20:31
  有机会一定按照思归老师的指引,拜读一下曹诗人的文集。感谢推荐,感谢莅临凤凰文学!
凌凤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