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新圣女公墓(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新圣女公墓(散文)


作者:黑人阿明 秀才,1865.4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59发表时间:2020-05-17 07:18:00
摘要:新圣女公墓拒绝地位和财富的显赫,其中的两万六千位主人,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民族英雄,或者说民族精英——政治的思想的军事的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民族精英。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精英荟萃的民族注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在俄罗斯,比较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黑人更喜欢后者的贵族气。在莫斯科,比较红场与新圣女公墓,黑人更喜欢后者的英雄气。尽管红场也有墓碑,而且墓碑主人大都地位显赫。但是,新圣女公墓拒绝地位和财富的显赫,其中的两万六千位主人,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民族英雄,或者说民族精英——政治的思想的军事的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民族精英。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精英荟萃的民族注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漫步在七千五百公顷的新圣女公墓,仿佛在与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面对面的交谈——与奥斯特洛夫斯基讨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卓娅和舒拉讨论《丹娘》,与法捷耶夫讨论《青年近卫军》,与阿•托尔斯泰讨论《苦难三部曲》,与果戈里讨论《死魂灵》,与契科夫讨论《套中人》,与乌兰诺娃讨论《天鹅湖》,与杜那耶夫斯基讨论《红莓花儿开》,与飞机、火箭、炮弹设计师讨论大国军事,与骑兵、炮兵、装甲兵司令讨论苏联红军……当然,非常值得与之讨论问题的还有王明、赫鲁晓夫、叶利钦……因而,此行俄罗斯,黑人觉得自己最正确的决定和坚持就是说服导游和同伴,在旅程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刻走进新圣女公墓。始建于十六世纪的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来到这里,犹如翻开一部俄罗斯近代历史名人“百科全书”,犹如走进一座集雕塑艺术之大成的露天博物馆。这里沉淀着俄罗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涵养,它不仅是俄罗斯政治与文化的名人堂,还是一座大美于世的艺术殿堂,其中每一座墓碑雕塑都是墓主精彩人生的生动写照,它让所有的的碑文和墓志铭都显得苍白累赘。
   在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天堂入口。俄罗斯人把对亡灵的追悼,化作美丽而又丰富的艺术形式,让逝者的灵魂与墓碑艺术有机地结合。整座公墓更象是一座雕塑公园,仿佛是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艺术家们的创作才华与雕刻工艺得到充分发挥。在这里,毫无阴森恐怖之感,而是一座美丽的阳光花园,一座神圣的英雄广场,一座让逝者与生者亲切面谈的人间天堂。总之,走进新圣女公墓,一如走近希腊诸神,其中有战神阿瑞斯,有女神雅典娜,还有文化之神缪斯,还有许多半神半人的灵魂……
   与其说拜访异乡的名人墓园,不如说寻找自己的青春花园。这里,是距离我们的初心和梦乡最近的地方。
   走进新圣女公墓不远的右手方向,有一排在俄罗斯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墓碑:电影艺术家、舞蹈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声乐艺术家……不同的艺术形象,不同的雕塑风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诸多艺术家的对面,并列着三座石碑,这是莫斯科保卫战三位英杰之墓:分别是:多瓦托尔少将、塔拉里欣中尉、瓦西里耶维奇少将。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军事学院的师生到此举行祭奠仪式,由军乐队演奏,向烈士们献花,听校领导讲话,整个活动场面庄严神圣,把我们一下子带入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继续开拓前行的誓师场景。
   (一)
   在新圣女公墓成千上万的墓碑当中,最多见最感人的是军人的墓碑。特别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们把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毫无遗憾的献给了这片燃烧的土地。前面看到的是莫斯科保卫战三位英雄: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欣中尉、瓦西里耶维奇少将(三块墓碑的排位很有意思,两位少将在左右,一位中尉在中间,这若在中国便会让人觉得不符合纲常,而在这里却很正常)。接下来我们还将看到许多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元帅、将军和普通一兵,他们便是黑人眼中的战神阿瑞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影响过几代中国人。黑人是在小学时读得这本书,中学时看得这部电影,大学时演得这部话剧(片段),眼前的人物雕刻反映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临终前的一刻,墓碑下还雕刻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军帽和马刀。站在墓地雕像前,我们的耳边不禁再次回响起保尔•柯察金的声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其实,在黑人的心目中,保尔一生还是怀有遗憾的,一是遗憾和冬妮娅的美好初恋半途而废;二是遗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稿应该更为生动;三是遗憾新世界初见光芒他却闭上了眼睛。不过,黑人此生无憾了,就为了足足等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次会面。
   生于斯大林时代的四星中将列别德,后来曾分别与叶利钦和普京竞选总统,成为风云人物,因飞机失事不治身亡,也是人生跌宕的五零后。
   喀秋莎——火箭炮的设计者利昂契夫。喀秋莎还是一首著名的苏联歌曲,也是我们这次“唱游俄罗斯”的主题歌之一。
   “三英”墓碑附近的炮弹专家戈沃洛夫大将——由这尊雕像莫名其妙的想到沈阳和平广场的“炮弹”切面,也想到一个有些古怪的命题:战争美学炮兵工程师拉夫里洛维奇,由于他设计的穿甲炮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墓碑被设计成一块厚度为100毫米的钢板,三个弹孔则形象地表明这位他研制的炮弹之巨大威力,黑人边看边想,100毫米的钢板大概有一拳头厚吧。
   威风凛凛的站立在众多艺术家面前的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苏联红军骑兵总监戈罗多维科夫,于是黑人的脑海里浮现出一片银光闪闪的军刀和遍地铁蹄滚滚的绝尘。
   苏联英雄——歼击机驾驶员波普科夫之墓,卫国战争时任空军歼击机团长。纪念碑上镌刻着“我们要活下去”,这是波普科夫的一位战友在驾驶被击中的战机冲向敌人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波普科夫就是抱着要活下去的信念与德国法西斯英勇作战,是的,战争的目的是和平,是让更多的人活下去,更好的活下去。
   苏联英雄试飞员苏尔坦,用一个人的牺牲置换千万人乃至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通讯兵元帅列昂诺夫,开启现代战争的天窗。苏联航空界著名的“米格”飞机设计师米高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米高扬的弟弟。看看这小米和大米,除了造飞机就是坐飞机,血统优良,基因强大。在这个墓园里,有兄弟,有夫妻,有姐弟,有兄妹,有母女,有父女——如此才是真正的安息。
   前苏联乃至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曾设计了许多著名的飞机,如图-95,图-22等,他的墓碑图案就是飞翔的翅膀。苏联空军元帅波克雷什金,在卫国战争中参加空战156次,个人共击落纳粹德国飞机59架。他成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本来他有资格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墓地里,但是他的遗愿是在这里与战友安葬在一起。
   (二)
   在新圣女公墓,留给我们较深印象的,除了军人,就是女人,她们也是这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看见她们,自然想起女神雅典娜
   正是:
   新圣女公墓,众天使飞舞。
   看乌娃旋转,听卓雅痛诉。
   丹娘,就是圣洁女神雅典娜;卓娅,恰似断臂美神维纳斯;卓娅与舒拉的故事,早就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是黑人儿时最敬仰的女英雄,也是这次来到新圣女公墓最重要的心愿。费了很大劲,我们终于找到灵魂飞天的她。眼前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是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令,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红军部队,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相比之下,我们对敌人的仁慈和宽容就是对先烈的残忍和背叛。
   做英雄的母亲必须具有最宽阔的胸襟和最坚强的精神。实在想象不出来,这位1978年去世的母亲是怎样长长的思念1941年牺牲的女儿和1945年阵亡的儿子。现在好了,她们一家人相聚在新圣女公墓,再也不会分开。
   卓娅死后,她的弟弟舒拉以坦克指挥员的身份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战死。在他的墓碑旁,还安息着养育了一双英雄儿女的教师母亲,我们从小就读过的《卓娅与苏拉》一书的作者卡娅——多么坚强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她不仅生养了英雄的卓娅和舒拉,而且用文字让她的儿女在亿万人民的心中获得永生。
   叶卡捷琳娜•福尔采娃,纺织女工出身的前苏联文化部长,原来名叫叶卡捷琳娜的女人都不是一般战士修长的身材和高雅的气质——应该是一位女艺术家或者教育家。
   雄的女孩——苏联的“王二小”纳佳。一次她采蘑菇的时候被德军抓住,让她带路,她将德军带入了沼澤地,逃跑时被德军杀害,年仅8岁!雕塑前是他哥哥的墓碑,他临终前给普京写了一封信,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希望能够葬于新圣女公墓,生前没有保护好妹妹,死后陪在妹妹身旁……
   (三)
   除了英勇的战神阿瑞斯和美丽的女神雅典娜,再就是被我们所熟悉的文化之神缪斯,因为《唱游俄罗斯》者是一群尊崇文化艺术,喜欢文学、音乐的人,所以对这一类墓碑的主人我们情有独钟,其中也不乏熟悉的面孔、文字和声音。
   阿•托尔斯泰是著名的俄国作家,也是一位跨越了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作家。他善于描绘大规模的群众场面,安排复杂的情节结构,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公认是俄罗斯文学的语言大师。墓碑上的浮雕突显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十月革命前后的转变的历史过程。阿•托尔斯泰代表作长篇小说《苦难的历程》被中国读者熟知,童话故事《狼和小羊》:“小羊乖乖,把门开开,妈妈回家,带来鲜奶……”也深深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
   果戈理虽然只活到43岁就去世了,但他写下了《死魂灵》和《钦差大臣》等文学作品,这使他成为当时俄罗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果戈理在世时曾再三恳求后人不要为他竖立任何墓碑,让他和大地融合在一起,但后人并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他对俄罗斯来说太有价值了。所以,人们隆重安葬了他,并给他修了一个墓碑。一个极其崇拜他的著名戏剧家说服了看守墓地的修士,将果戈理的头骨挖了出来,藏在家中并视为珍宝。当人们知道事实真相后,他只得将果戈理的头骨交了出来,但果戈理的家人托人将头骨运到果戈理生前最喜欢的意大利时,委托人却在途中神秘失踪。如今,埋在新圣女公墓的语言大师依旧没有属于自己的头颅。然而,作为“散文之父”,他那高贵的头颅及其思想却永远珍藏在黑人及其散文之友的文学世界里。
   让果戈理稍感安慰的是,他墓地的邻居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契诃夫只比果戈理多活了1年,他的《变色龙》《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幽默的契诃夫在生前曾劝告人们要珍惜生活,要知足长乐。他曾经说过: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的说,挺好,多亏这根刺儿没扎在眼睛里……如果你心爱的人背叛了你,你应该感到万分庆幸,庆幸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国。黑人遇到问题时,就常常这么劝慰自己,挺管用的。
   法捷耶夫,前苏联作家。1945年根据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法西斯占领军进行斗争的事迹写成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小说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塑造了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当时,对我们这一代青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捷耶夫是斯大林时期的文联主席,在赫鲁晓夫公开攻击斯大林以后,他吞枪自杀。
   马雅可夫斯基,俄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诗《列宁》,可是黑人更喜欢他的一些短诗金句,比如“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加美丽的衣裳。”再比如“我的灵魂中没有一茎白发,它里面也没有老人的温情和憔悴!”年轻的时候,这些骄傲的诗句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和激励。只可惜诗人走得太年轻,仅仅37岁,还是自杀,而且死于枪弹——法捷耶夫也是死于枪弹,普希金也是死于枪弹。说到普希金,是这次拜谒新圣女公墓的最大遗憾,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他的墓碑,后来时间也不允许了,只能默默告别。从法捷耶夫到马雅可夫斯基再到普希金,他们的死亡方式还给我们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这就是自由和尊严高于一切,其实这也是俄罗斯的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之一,而在我们这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二战期间著名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他的声音曾是德军的最怕和最恨。在墓碑上,红军之星当头照耀,他镇定自若地面对话筒,身后一圈圈电波传向远方,这才是真正的金话筒,不像我们现在一些镀金的拜金的话筒。
   作曲家杜那耶夫斯基,这个名字或许生疏,可是一曲《红莓花儿开》却让我们耳熟能详,也是此行《唱游俄罗斯》的必选曲目之一,我们还把它排演成音乐情景剧。
   芭蕾舞大师莫伊谢耶夫之墓,墓碑上边的一对生死恋人是由他创造的舞台形象,给仰读的黑人以深深的感动:生则同襟,死则同穴

共 81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天堂入口,它拒绝地位和财富的显赫,其中的两万六千位主人,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民族英雄,或者说民族精英。崇尚英雄的民族注定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精英荟萃的民族注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新圣女公墓是净化灵魂的地方,它每一处无不给人于心灵上的震撼。作品文笔流畅,底蕴相当深厚,作品意蕴绵长,让读者感觉作品的厚重,随着作者笔端而流连忘返。心情随着情景而动,作者在现场用敏锐的眼光观察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侃侃而谈中把人文景观、厚重的历史、民族精神一网打进,在作者夹叙夹议中,用生动语言流淌出感人故事。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是一篇上乘游记。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17 07:19:25
  欢迎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黑人阿明        2020-05-17 08:26:06
  在新圣女公墓的时间太短,留有许多遗憾,希望有机会再去参观,起码一个整天。谢谢闲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