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珍惜时间,珍爱生命(随笔)
论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有名的话,虽然简短,但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古人大智慧的结晶。没有经过人生大阅历的人,绝难说出此番话,同时也可以看出孔老夫子当时何等的心境。是感叹,更是辛酸,还有淡淡的忧愁和无奈。
孔老夫子只是一介书生,如果他说出“逝者如斯夫”一番话算作无病呻吟的话,那曹操说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番话就值得玩味了。
曹操和孔老夫子不同,曹操首先是军事家、政治家,然后才是文学家。曹操所处的时代和孔老夫子所处的时代,虽然相隔六百多年,但整个大的时代背景却十分相似——军阀割据、兵慌马乱、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曹操是革命派。曹操大半生都在率兵打仗、驰骋沙场,他人生最大的理想和目标,是通过武力统一中国。
曹操的一生是成功的,虽然穷及一生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夙愿,但他统一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建立了北方的曹魏政权,为后来的晋武帝司马炎最终统一中国,建立大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曹操的一生非常成功,但曹操本人仍然感到不满意,但无奈人生有限,天不与寿。他曾经渴望自己可以变成一只万年神龟,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他又渴望自己可以变成一只腾蛇,但“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后来他终于想通了,人的寿命长短,不是仅仅由上苍决定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人自身,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不断的改造和完善自己,就可以益寿延年,就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曹操其人,历来褒贬不一,就推动历史发展来讲,他是有功的,应该肯定;至于其为人,如果拿所谓的仁义道德那一套为标准进行衡量的话,他是失败的,这也是他历来最被人诟病的地方。所以,不单是曹操,我们对所有人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尤如此,曹操亦如此。只有这样,我们在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才会更全面,才会更完整。
孔老夫子是思想家、教育家,他年轻时也曾积极地追求和参与政治中,周游六国,希望可以用以“仁”为中心思想的学说体系,来影响君主,改造社会。孔老夫子是改良派,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在军阀割据、各自为战尤其是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改良是行不通的,惟有革命。所以,革命未必就会成功,但不革命一定失败。
孔老夫子终其一生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在追求政治遇挫后,转而进军教育界,广收门徒,大肆宣传自己创立的以“仁”为中心思想的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的光阴,要做的事却很多。时间少,任务重,时不我待。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人物感叹“可怜白发生”, 有多少英雄人物感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有多少英雄人物因此含恨而终……
时间不会因人而异,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我们既然不能改变时间,那我们惟有改变自己。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所以,改造自己,可以增加我们的时间;完善自己,可以减少时间的流逝。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非可再生资源。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