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散文)
黑汉并不黑,而且比较白嫩。生在山乡庄稼人的家里,细皮嫩肉的男人是吃不了苦,撑不了家的。所以,父亲就给他起了这个黑汉的小名。
在黑汉上小学二年级时,父亲在石场遭遇哑炮,他胆大地跑去检查,结果被炸死了。剩下孤儿寡母和需要人照顾的爷爷奶奶。母亲哭了一鼻子又一鼻子。最后黑汉扯了扯母亲的衣襟,安慰母亲:“妈,你不要哭了,我和妹妹还指望你呢。”母亲边哭着,边伸手抱住了黑汉和妹妹,母子三人从此相依为命。外加年迈的爷爷奶奶,一家五口人的负担就落在母亲单薄的肩膀上。
父亲在世时,黑汉经常和小伙伴玩闹。漫山遍野地疯跑,疯得脸脏兮兮的,衣服油片片一样,一副调皮捣蛋的模样。把父亲气得没少揍他。父亲去世后,黑汉忽然间就长大了。他变得懂事,听话,乖巧。才小学六年级,放学回家的他,肩上总是扛一捆绕道山坡上捡回来的干树枝,供家里做饭和烧炕。
母亲很难忘,也无法忘。因为家境的经济拮据,春节已经上了小学的黑汉,还穿着过年母亲给他做的棉裤。上体育课时,一个马步蹲下去,“噗嗤”一下,棉裤就开档了,因为没有外裤,白花花的棉花直接露出来。自然被同学们结结实实地“哈哈”笑话了一场。
那天晚上,母亲彻底地失眠了,因为她看到了更让她无比内疚的事情,躲在屋后角落里的小黑汉,正偷偷地用针线笨手笨脚地缝着,将开裆棉裤缝织在一起。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卑微露怯。像没事人一样淡定地缝着……
母亲没去打扰黑汉,而是转身跑到铁路路基下的山河堤上,痛哭了一场。家境的拮据,手无寸银的母亲又能怎样?
黑汉从未向母亲要过任何东西,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大年三十了,黑汉在一家家门口低头仔细搜寻着,捡拾着未及燃放的单个小鞭炮,然后又一个个地编织在一起,为的只是避免母亲因家里连个炮仗都买不起而伤心。他提着炮仗跑回家来,兴冲冲地叫喊着:“妈,妈!快下饺子啊,快下饺子啊,我要放炮了。”
听到黑汉欢愉的喊叫,母亲的眼泪瞬间流落了下来,急忙在黑汉点燃的稀稀疏疏鞭炮声中下了一锅杂粮菜饺子。这是祖传下来的风俗,下饺子不放炮,算不得过年。
黑汉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了,黑汉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他拿着录取通知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兴奋地把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妈,我被录取了,是县一中。”
母亲抚摸着黑汉的头,一连声的夸赞着:“我家黑汉有出息了。”
可母亲又怎能不知道,上初中就得住校,离家太远了。学杂费、生活费合起来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对于母亲来说,那就是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仅靠母亲编筐子卖的钱,现下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开销就已十分艰维。母亲一个人打零工挣的微薄的收入,还要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哪来的余钱供黑汉去上学?
夜深弥静,母亲看着熟睡的黑汉正咧着嘴笑,那样的开心。母亲禁不住地哭起来,心里在恨着自己的不中用,恨着自己连孩子上个初中都没本事去供。但母亲深知,不读书就没有前途。她暗下了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黑汉坚持读书。”
距离黑汉开学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母亲开始了起早贪黑,到离家三里多远的河滩去砸石子,铺铁路用的石子。虽然这活相当地累,头顶着太阳,非常地辛苦,可是能挣现钱,就可以让黑汉拿着钱上学去了,母亲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样。
砸了没几天,腰酸背痛的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砸的石子方好像多出了许多,心里很疑惑,却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天晚上,母亲熬了一锅糙米稀饭,看到儿子黑汉和女儿小玲每人一碗饭地端着,就着一根黄瓜条腌菜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母亲的心都碎了。
更让母亲悲痛欲绝地听到小玲对黑汉说的悄悄话:“哥哥,明天中午,我还和你一起去给妈妈捡小石头,多捡一点,妈妈就不用那么累了。”
黑汉回应小玲:“带你去可以,那你不能让妈妈发现。要动作快一点,掐好时间,要紧着赶回来吃饭。”
小玲“嗯”了一声。
母亲如何能忍受得了这个?她哭着跑了出去在田野里放声大哭。这次,母亲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黑汉和妹妹的懂事,增加了母亲的内疚。
黑汉上初中的学校在县城里,离家的确很远。每个星期六,只要晚上不自习,黑汉就会跑回家去。如果仅仅是三两里路,倒也无所谓,对经常翻山越岭的山里孩子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可黑汉回家要走的是十六里的路程,而且全是山沟。黑汉惦记着要帮母亲做点事,为了走近路,横跨那些沟壑和庄稼地,披荆斩棘一样回家。一个人穿梭在丛林中,走近路,走的就不是路,而是无人走过的荆棘林。秋季还好,冬季大雪纷飞,甚至大雪天,他就要从大路早早开始走。不敢再冒险走近路,也走不成,由于大雪覆盖,容易从山崖上摔下去。春夏季节,蛇虫横行。黑汉心里也曾担心过,万一遇到蛇,遇到狼怎么办?他心里这样一想,立即有另一个声音对他说:“黑汉,你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你怕了,那你母亲,妹妹怎么办?”他立即就生出无畏的心思和胆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情。说来也怪,他横穿了那么多次丛林,从来没有被蛇咬过。这也许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母亲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辛苦,她说过,甚至骂过黑汉。虽然,再不见黑汉经常性地回家了。可母亲每周一到地里,就看见地里的活,被人悄悄地干了。母亲明白是黑汉偷偷回来干的。母亲妥协了,她知道黑汉这样的孩子,懂事,心里也苦。便默认了黑汉的周末回家。
这样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对黑汉来说,他的感受是非常的幸福,非常的满足。他没觉得生活上的苦算是苦,他也没有因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有过任何抱怨,他就觉得这个家庭是最美好的,就觉得自己的母亲是最可亲、最伟大、最神圣的母亲。即便有时候会饿肚子,他依然认为这个家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黑汉的学习非常优秀,大概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最懂家,最知家,最当家,从劳苦中来,到刻苦中去。事事样样都从心底里看重,做事就格外用心,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每一分每一厘,都是自己靠辛苦劳动换来的。黑汉成了最节约,最刻苦的一个孩子。多少个夜晚的苦读,多少次废寝忘食地解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黑汉终于很顺利地就考上了大学。
正在地里捆麦秸的黑汉,大老远就听到邮递员在喊他的名字,随后就是妹妹小玲的欢叫声。
黑汉签了字,接过一个信封,他没忙着打开。
小玲抢了过去:“哥,是录取通知书。我的哥哥是大学生了。”
看到录取通知书,母亲揣进怀里说是要叫左邻右居们看看,就急急地出了门,跑到河堤哭起来:“我是个窝囊废,黑汉考上了大学,可我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供黑汉上大学啊!黑汉,是我影响了孩子,当娘的对不起你啊!”
神情紧张的黑汉和妹妹小玲匆匆地跑过来,黑汉搀起了母亲,他强压着内心的悲伤,笑着骗他妈说:“妈,我非常遗憾地告诉您老人家,由于对方学校的失误,录取通知书上的名字填错了。没考上没关系,但这不代表我不能自学成才啊?您说是不是啊?妈。”
看着黑汉,母亲的心在流血:“黑汉啊,妈知道是你考上了大学。妈从心里为你骄傲!可是,孩子,妈没法子供你,算一下学费和住宿吃饭,这要很多的钱才行。咱家就靠那么低的一点收入,连你住校吃饭的钱都不够,妈怎么能筹集到那么大笔的学费?又能到哪里去借得到啊?大学估计你是读不起了。是妈耽误了你的前程。妈实在对不起你啊!”
时间过得好快,如今的黑汉家庭富足,他都已做了父亲,儿女成双,妻子贤惠,家庭幸福。
黑汉望着墙上母亲的笑容,想着成绩优异的儿子,每周回家拿钱去学校,无忧无虑地读书;想着女儿,为要个冰淇淋,嗲嗲地在他们夫妻面前撒娇卖萌的可爱样子;想着妻子,穿着崭新的衣服,幸福、祥和地操持一家的生活。他也会想起现在过年,不仅买几串长长的浏阳炮,还买孩子们爱看的烟花,一个个烟花直冲云霄,在天上绽放成各式各样的姹紫嫣红,如诗如画,那声音震耳欲聋。还有一桌子鸡鸭鱼肉的大餐等着全家人享用……他就会想到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时,因为贫穷,让母亲受的熬煎,他就禁不住泪流满面。
黑汉忘不了,母亲辛苦生下了他,养育了他,母亲辛苦一生,一心为这个家操持。母亲没吃过一顿好饭菜,没穿过一件像样的好衣服,母亲一生都在以泪洗面中度过的。一生都在为没钱内疚,直到母亲仙逝。
他拿起一柱香,点燃。供奉在母亲的遗像前,跪下去就无语凝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