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昔 日 十三 总(散文)
湘潭是一座文明古城,距今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明成化年,湘潭始有县志可查,但是整个城区已成规模化格局,至清嘉庆年间,湘潭在江南已享誉盛名,人们称其“小南京”。州府为便于行政上的管理,将城区划分为十八个片区,称之为“总”。
“十三总”紧临湘江,此处河床平坦且水位较深便于船只停泊。江边常年是樯桅林立,商贾各家收货发货基本上集中于此,可谓"黄金宝地"。特别是湘潭至长沙、株洲的轮船码头设立此处后,十三总成了众星捧月之地……
“大成昌”(南货食杂)、"清芝斋"(日用化妆品护肤品)、“同仁堂”(中药材)等店铺相继挂起了招牌,而那些服务业的老板们也跻身进驻——“环球美发店”、“维生麪馆”、“华北春”(包点面食)、"得月楼澡堂"……也相应而生了。
十三总最繁华和热闹之处莫过于那"丁"字形的街口。除了那些门店之外,一些小商贩也拥了进来……
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十三总。因为有轮船码头在那里的缘故,小孩子们都称其为"洋船码头"。
“今天早上我去买菜,顺便买两只热烧馒,清蒸杯子糕和凉发糕,冇得纸嘞用荷叶包……”这首民谣是吸引孩子们向往“洋船码头”的真正原因。
煤炉上的铁锅里沸腾的水蒸气将米包子(全部用大米粉做成)、杯子蒸(用米浆倒在竹筒里蒸)、烧馒的原汁香味飘向四处,特别是盖在蒸笼上的那片片干荷叶,它散发的那股清香味让人吞馋涎……
祖父每次带着我去"洋船码头"总会问我:“今天又想吃什么咧”?
“我要吃杯子糕”。
杯子糕和米包子一个价:两分钱一个。
虽说是纯米粉做的,抓在手上黏黏的,但到了嘴里不仅不粘牙而且还滑溜溜,米粉发酵后的香甜气,加上那一小片包杯子糕的干荷叶散发的清香真让我有点舍不得吃掉它,想留着先享受那股子香气………
“洋船码头”的面点小吃中,我最爱的还是那白糖饺子。
白糖饺子是赵大爷的独门手艺:湿糯米粉搓成扁扁的椭圆形后再从中间位置扭半圈下油锅炸,待表面焦黄后放事先准备好的一盆糖粉中拌几下即可。它外脆内柔,香甜可口。
赵大爷的小摊前每天都是很多人在排着长队……
有人曾想抢生意,也做起了白糖饺子。但是却没有一个顾客,因为他做的白糖饺子根本就无法将白糖粉粘上饺子的表面。白忙活了一番,只能作罢。几十年后的一九九二年春,我终于知道了这其中的奥秘——
将风干的米饭粒下锅炒至香味飘出,待其冷却之后与适量白糖混合磨成细未,刚刚油炸出的糯米饺放入其中拌几下,白白的糖粉即粘得满满的,香甜可口的白糖饺子就呈现在食客们的眼前了。
当然,这白糖饺子的制作秘诀也是赵大爷年逾八旬之后,在我一番"死缠烂打"之下他才告诉我的。
赵大爷歇手之后,湘潭虽然仍有人在做白糖饺子买,但却不是那个味道了……
“洋船码头”的小吃我几乎全尝遍了。虽然说白糖饺子是我最爱吃的。但是没过多久,我的食欲变了,每次祖父问我吃什么?我的回答很干脆了,吃凉发糕!祖父对我的改变有点诧异,却不懂其中的原因——
十三总处于中山路的的东端,整个路面全是长条形的花岗石板铺就而成。虽然路面整体较平坦,但是在石料加工时仍留下了钢凿加工的痕迹。人力车从上面经过,"吭吭吭"的响声不断。特别是夏季,人们趿着木拖鞋走过时,"梯梯叭,梯梯叭"的声音会此起彼伏。
“托盘凉发糕唻,两分钱一坨……”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肩膀上托着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条盘一路叫卖过来。他脚上的木拖鞋发出的声音与众不同,那是脚趾钩住鞋尖、脚步提得较高发出的"咔咔"声。是内心太压抑?还是怕那随步踏出的"梯梯叭,梯梯叭"的声惊扰了路人?不得而知。
卖凉发糕的小男孩穿着一身打着许多补丁的、不太合身的衣服。他的脑壳用一条白毛巾裹着。我一直很好奇:大热天的将个脑壳包那么严实,不热吗?有一次,我乘他不注意时,一下子跳起来摘掉了他头上的毛巾……小男孩抢过毛巾跑得没了影子。啊,他是个癞痢头。听旁人说,他是个孤儿,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为了养活妹妹,让妹妹能上学,他从别人的面食摊上贩来凉发糕沿街叫卖,一天也就挣那么两三毛钱。
而我那次摘头巾的行为,让他好几天都没来十三总卖凉发糕……
我真的好后悔啊!
忏悔的心情让我改变了"食欲",非凉发糕不吃,好似这样做能让卖凉发糕的男孩原谅我的鲁莽行为。
每天清晨,东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时,十三总与"洋船码头"这一片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开了……
买卖小菜的讨价还价声;为争摊位的咒骂声;小贩们招览生意的吆喝声……简直就像一群蛤蟆在噪动。
"有——脚趾丫痒的擦脚粉唻"拄着拐杖的刘跛子扯长喉咙在叫卖:"有——狐皮骚臭的狐臭粉唻"。长年以来,刘跛子拄着拐杖,肩挎一个小木箱沿街叫卖他的"灵丹妙药"。那时人们都佩服他,整天这么的叫卖,不仅嗓子没哑过,而且还一声比一声大了。他在十三总叫卖,相距约三四百米远的十五总地段也能听清他的声音………
"咯是我家里的祖传药"。在向祖父兜售"擦脚粉"时,他喃喃地说:"擦香港脚点到飞灵的,两秒钟止痒……"
刘跛子的"擦脚粉"确实有奇效,撒上一点点到脚丫缝里,轻轻一擦,祖父的"香港脚"马上不痒了。若干年以后,"擦脚粉"其中的奥秘被我弄清楚了:将明矾碾成细末并放在砂锅中细火炒枯即可。明矾有着去湿干肤的功效,霉菌失去了繁衍之所,脚丫自然也就不痒了……
刘跛子卖药是沿着中山路、平政街、解放南路一路叫卖,而与他不同的则是卖跌打膏药的。他们会选小贩摊位的尽端处开场子。
“来,来,来唻,看看我的真功夫”万xx用那足有五公分粗的两节棒往自己胸部敲打着:“刘XX不敢咯样打自己,他的功夫都是假家伙……”。
哎,湘潭街上这三位卖跌打膏药的师傅是怎么啦?互相之间老是在"挤黑"(贬低他人)!万XX说刘XX是假功夫;張XX说万XX的老婆有功夫,万XX这一两招是先天晚上才学会的;张XX有条腿是瘸的,刘XX说是与他比武时被伤到的……众人听了他们这些互相倾轧的话也不当回事,无非就是显示自己,多卖几贴膏药而已。
而让人最熟悉的是一个凄凉的声音:"叔叔伯伯做个好事咯——"那是鲁瞎子的妻子在哀求。她是双目失明并有着四个孩子的母亲。每天从早上到中午时分,不论刮风下雨她们一家人都会在环球美发厅前的路边行乞。鲁瞎子则一声不吭地站在一旁,手中拿着几个鸡毛掸子在卖。据说,缠制鸡毛掸子是他家的祖传手艺。当时市面上卖鸡毛掸子的店铺有多家,但是没有一家的外观和质量敢与鲁瞎子制作的比拼。他制作鸡毛掸子是有讲究的,公鸡毛只做掸子的后面部分,而掸子顶部则是用剦公鸡尾巴上最长的那几根羽毛封顶,色泽斑烂且富有弹性,即使不用作掸扫扬尘的工具,将其插在花瓶中或挂于墙壁上也能显示出工艺品般的高雅。鲁瞎子虽未双眼失明,可也只能看清楚不到一米远范围的物体。一个鸡毛掸子从选毛到缠毛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他往往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完成。一家老小的吃喝还是得靠乞讨来的几个钱维持。
当时,凡家中要添置一个鸡毛掸子,人们会宁愿走几条街去寻鲁瞎子,买他的鸡毛掸子主要原因可能还不是因为美观和质量,更多的应该是怜悯之心。
九十年代初,我在雨湖公园附近的一家米粉店吃米粉,与熟人闲聊中讲到了鸡毛掸子,店老板走过来又是递烟又是递槟榔的:“谢谢你们各位,几十年了,你们还记得我爹爹……”。店老板竟然是我难隔一两天就能见到的那个陪着母亲跪地乞讨的小男孩!
鲁老板的父母均已故世,而名噪湘潭一时的鸡毛掸子也随他们去了。遗憾呀,一门传统手工艺技术就此失传了
十三总的各式小吃都能引起我的食欲感。而更能引起我兴趣的则是停靠在趸船边的轮船。那是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启锚前,那高高的烟筒会冒出一团团的黑烟……
“呜——呜——呜”三声响亮的汽笛鸣过后,轮船离开趸船徐徐向江心开去。我一直目送着它……
望着船尾那卷起的浪花,一个愿望在我脑子里闪现:一定要上船去看个清楚。
这个愿望一直到我十岁时才实现。祖父去了长沙药材公司工作。学校放寒假后,我找了个非常合情的理由:想祖父了。
当时湘潭的陆路客运业尚在起步阶段。人们出行唯有乘坐轮船。
此时的湘江水位连年下降,"洋船码头"迁移到了水位较深的十五总。十三总的小商小贩们也陆续跟着搬迁……
十三总街口除了"环球美发厅"、"大成昌"、"维生麺馆"之外,再也看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了。十三总冷清了。
父亲买好船票后带着我刚过检票口,我挣脱了父亲牵我的手,像兔子一样从十几级的麻石阶级上,一级级蹦下去上了趸船……
从湘潭至长沙近三个小时的航程。这段时间我一直呆在轮机舱的那个小窗口外,两眼东瞟瞟,西望望,看司炉工怎样给锅炉添煤;看轮机工怎样接收船头大副传来的指令、调整轮船的航速……
那时候我似乎就对机械这行有了一个朦胧的向往。
三个小时里,我基本上弄懂了大副的航行指令是怎样传送到轮机舱、轮机手又是怎样操作执行指令让轮船平稳航行的。
然而,对轮船的那份好奇心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仍有一点点没让我弄明白——
在十三总"洋船码头"看轮船时就常听到一些乘客议论:“德山”比“衡山”快一些、“麓山”上的饭菜冒得“虎山”上的好吃、“泰山”的舱位舒服……
为什么所有轮船的命名都要以“山”为主?曾经好奇的问过检票口的检票员,可是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直到我十四岁那年,我们居住的大宅院里搬进来一户新邻居后,我才弄明其中的缘故。新邻居成伯伯是一位久经风雨的海员,当他听到我的提问时笑了:“轮船命名是有含义的。船在水中航行,船员都希望一帆风顺。用含有山字来命名,风浪再大,船只也是稳稳当当的”。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
成伯伯除了告诉我轮船命名的秘密外,还特别严肃的告诉我:“如果遇到姓陈的、不论是帆船还是轮船上工作的人。千万不叫他陈老板或者是陈师傅,而要改口叫他Pao(湘潭方言浮的意思)老板!因为‘陈’字与‘沉’字同音,这也是海员们的大忌!”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整整七十年了。湘潭的变化也是在飞速发展。特别是公路铁路的建设日趋现代化。运输行业中的航运业每况愈下直至凋零。湘潭历史上的客运码头、货运码头一个一个的消逝,而在它们的原址上建起了包括防洪大堤在内的沿江风光带……
往日热闹非凡的十三总“洋船码头”从湘潭地图上已被抹去。留给人们的只是那无尽的回忆……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