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新生】“混日子”也是一种腐败(杂文)
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上班后无所事事、大脑“短路”,除了玩手机、犯迷盹之外,就是找人吹牛、聊大天,而且旁若无人地发出一阵阵猫头鹰一样的怪笑,扰得真正想做事的人心神不安、烦躁透顶。
这种人如果是领导,那也是个“混官”;如果是职员,就是标准的混球、混蛋;他们如果没有职务和职位,肯定是个混吃、混喝的“混世魔王”。
客观地说,这种无所事事的人,就是在混日子、混时辰。
混日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没能力的懒汉;他们因为没有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不了他所从事的工作,遇到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干瞪眼儿。于是,他们的精神开始颓废,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至少先混过今天再说。另一种就是坐享他人成果的人;他们仗着自己心眼灵活、板眼充足,有一张会忽悠人的巧嘴,整天就靠忽悠领导、忽悠同事来混日子。别人把事做好了,他便及时地挤上前来,厚着脸皮地对做事的人一通忽悠,一定要算上他一份儿。他们一直怀着这样一种心态:只要五星红旗飘,我的工资少不了。到了月底,如果拿不到工资,他那张能忽悠人的巧嘴,便会唾沫横飞:“我天天按时上班、下班,你凭啥不给我工资?”他只记得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却不记得自己混了单位或公司多少日子、时辰!
笔者为什么要说“混日子”也是一种腐败?主要基于以下四点想法和看法:第一、混日子的人忘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贪官深恶痛绝,而对混官却相对宽容得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混官的危害性并不比贪官小,许多问题和事故的发生,都与混官的失职渎职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二、由于“混官”们的不作为,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为,“混官”们都把“庸、懒、散”奉为当官的“秘笈”,他们为了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宁可不作为,也不乱作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别指望“混官”们做到执政为民,也不可能指望他们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不可能指望他们来促进事业发展,最终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机遇。第三、混日子现象的普遍存在,必将扭曲社会价值取向,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单位内部直接导致职工不思进取、不开拓创新,群策群力的优势难以发挥,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发展,从而被社会所淘汰。第四、混日子的结果,就是浪费人力资源。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人力资源,同样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因为“混官”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占着茅坑不拉屎,赖着位子不干事儿,造成了人力资源上的极大浪费。浪费人力资源,就是最大的腐败行为!
“混官”与“撞钟和尚”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撞钟和尚”只图把钟撞响,却不管那钟声能否声震寰宇。“混官”们尸位素餐、空占着位置、空耗着国家俸禄,大多混天度日、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能耗一天是一天。这些人认为,官是可以用来混的,官也是可以通过混能当上的。他们骨子里希望论资排辈、轮流坐庄,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工作怎么样,为群众干了哪些实事、好事?这样的人,往往把个人私利放在首位,而群众利益和工作实绩却被他们漠视和忽略了。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一旦让“混官”得势,直接挫伤的是那些工作积极者、实干者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损害的将是党的选人用人的良好机制。我们还发现,“混官”不但不肯干事、不会干事,还满脑子歪门邪道,想的是不劳而获,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削尖了脑袋投机钻营。他们以金钱开道,用关系铺路,上窜下跳、又跑又送,搞得乌烟瘴气。损害的是社会风气,腐蚀的是政治生态,丢掉的是党员干部的公心、良心。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关键要看单位领导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敢不敢下狠手,有没有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
“治民须先治吏。”一个良好的官场风气,会引导和净化社会空气,而不良的官场风气和腐败的用人之风,必然会腐蚀掉党的肌体,也会传染和蔓延到整个社会风尚。
混日子,实际上就是混自己。公司或单位损失一点工资事小,“混官”们自己损失的,将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如果,真想治好,就必须下狠手!用猛药!!
包括使用严厉政绩考核制度——使那混日子的官,无所逃脱!
但是,不能停留在骗骗群众——骗骗與论的程度上。
因为,那些负责监管的人员,也是官嘛!——又怎么不会出现“官官相护!”
所以,只有建立让人民去监督,考核,他们工作成绩优劣的有效法定治度。
让人民的监督和反贪力量,得到强有力的发挥!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官员的混日子和腐败问题。
如果,继续把人民群众的力量——排除在外!那政府什么目标都达不成——
就像当年打天下那样,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必然失败!
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共产党呢?也许早就完蛋啦!
这才是毛泽东常说的——取胜法宝!!
说白了,如果没有人民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党和政府最后什么事也办不成……
作者愿意主动去批评谴责那些祸国殃民的“王八蛋”,就是好样的,就是爱国行为!
就是有良知的表现。
——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