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情】稻坪老宅的记忆(散文)

精品 【山河●情】稻坪老宅的记忆(散文)


作者:观海得深 白丁,9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196发表时间:2020-05-23 09:36:34

【山河●情】稻坪老宅的记忆(散文)
   稻坪对于我来说,其实并不陌生。细数起来,去过稻坪村也有七八次了吧。前几次是在三年前的夏天,作为配合单位,随《长征·故事》纪录片剧组拍摄外景节目,其中有很多镜头的拍摄地点选在了稻坪的那几处老宅院里。我的任务是守在摄制组旁边,随时与他们进行相关党史资料的对接。于是就一直伴随左右,不敢稍离。从而也就坐失了观赏除尹家老宅之外其它美景的机会。对稻坪村最初的感受就是古朴、原始,除此而外,再没有什么更深的印象。
   今年春夏之交,又先后三次去稻坪,主要是挖掘该村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协助县委组织部筹备红色记忆展馆并参加揭牌仪式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听了当地几位老人所讲的关于稻坪村的一些传说,如雷公石的传说、灯盏崖的传说、半块银元的故事等等,他们所讲的故事都是由其先辈们口口相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这些传说故事,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被神话了的,也有真实的故事,而且都很感人。听了这些故事,心中不由对稻坪村又凭添了几分神秘感和厚重感。
   十月底,正当满山红叶的时候,又应文联杨主席的邀请,随几位作家和摄影家去稻坪采风,对稻坪村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最能让人们留住乡愁、唤起记忆的,窃以为当数稻坪村的那些老宅院吧。正是由于它们的古朴、原始及其所焕发出来的厚重的文化气息,还有关于尹老爷的传说,都赋予了稻坪村太多的传奇色彩,因此才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眼球。
   听人说,尹家老宅原有二十几个院落几百间房屋,如今保存相对完整的院落有四处,均为北方四合院建筑布局,房屋为马鞍架结构。另有古建筑二十余处,保存也相对完整,但由于被其主人多次改造翻新,四合院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了。该村于2017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几处相对完好的宅院,布局都很规整,基本都是一进院或二进院布置,正房、厢房、倒座房排列有序,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屋顶盖小青瓦。房屋正立面大多为四门八窗,门设在正中央,为六抹隔扇板门;门楣上刻有诸如“山明水秀”“善有余庆”“三声永绪”等字样的匾额,其中有一幅题的是“翁归旧家”,隐寓房子的主人荣归故里抑或是告老还乡之意。窗为四抹隔扇直棂窗,窗的两侧上方设置网格状气窗,用来通风透气,窗下设高约1米的槛墙。正房月台(房屋前方连接台阶的向前方突出的平台)高约1.5米,厢房和倒座房次之,月台下部为长条砖砌筑,顶部为长约四五尺、宽约尺余、高约半尺的条石铺成。台阶也全为长条石铺砌。正立面与山墙交接处用砖砌成檐柱,檐柱顶部与檐口平行处设砖雕,饰以花鸟鱼虫图案。四合院的院落大多用青石板铺成,每一块看上去都是那么的严丝合缝。
   四合院的大门多为金柱大门,这种大门的等级略低于广亮大门,却高于蛮子门和如意门等。其特点是由于金柱大门的门扇装在了中柱和外檐柱之间的外金柱位置上,因此,门扇外面的过道浅而里边的过道深。大门顶子为坡式瓦屋顶,屋脊两侧各设一只石雕麒麟。据传说,麒麟是吉祥兽,既有镇宅避邪之意,又能招财进宝。中间两个砖柱较低,与门枋齐平。外侧两个檐柱一直通到屋顶,起支撑作用,檐柱上部为砖雕图案。大门为两扇,用厚实的木板做成,门楣上也题有匾额,上书“敦仁厚礼”等字样。匾额两侧设圆形气窗,主要作用是通风透光。门枋上框处有两根圆球状的木头露出来约半尺,与地面平行,名为“户对”,上面刻有花饰图案;门枋下部地面上各放着一个抱鼓石,抱鼓石是中国宅门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是最能标示主人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小品,名为“门当”。据说人们常说的“门当户对”就是由此而演变来的,古人在给子女找对象时,大多把“门当”和“户对”作为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主要参照物。
   除了四合院外,尹家老宅的绣楼和石壕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遐思的空间。
   尹家老宅的建筑群中,专门有一处绣楼,为三间二层土木结构。一楼为土墙,二楼前檐全为木制护栏,高约1.2米左右,分为上、中、下三档,护栏以上全部为开放式庭堂。中央一间护栏下部为窗式格栅,两侧护栏下部镶嵌封闭式木板,顶部为木制扶手,扶手与栏柱连接处设雕花图案,其余地方全部通透。扶手与中间一档高度较窄,分别与两侧连通,均为半通透式雕花木板镶嵌而成。木栏杆典雅精致,传说这里就是尹家小姐抛撒绣球选择如意郎君之处。可想而知,曾经有多少须眉男儿聚集在绣楼下,期盼着被大富大贵的尹家小姐的绣球所砸准。绣楼,是中国古代女子专门做女红的地方,她们每天坐在绣楼里面绣花或者织荷包,是一个劳动的场所,休闲的场所,也是一个学习技能的场所或者说是艺术创作的场所,更是女子消耗芳华、走向成熟的场所。女孩子一旦进了绣楼,就意味着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吃喝拉撒都要在这个绣楼里完成。进入绣楼后的女孩子,就不能拥有正常女人的生活,每天只能与琴棋书画、绣花做手工打交道,甚至还要学习三从四德、礼仪持家等知识,在绣楼的两年时间,女孩子要完成从一个浑沌女子向大家闺秀及贤妻良母的蜕变。
   在这漫长的两年时光里,即将成年的女孩子都要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绣楼里度过,这对于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来说,实在是度日如年呀!在古代,女孩子出嫁之所以被称为“出阁”,其实就是可以走出绣楼、成为人妻的意思。
   稻坪村里还有一条用青石砌成的神秘的壕沟,从后山的阳坡直通到村子下的河坝里。据说,这条壕沟既是用来排洪的沟渠,同时又兼作防匪患的暗道。
   稻坪村这些古老而神奇的建筑,仿佛都在悄悄地诉说着尹氏家族当年的辉煌。无论从四合院的布局,建筑物的档次,大门的等级,建筑结构的精巧,还是细部构造的精细,以及建筑功能的完善,文化气息的浓厚等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透过这一点,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建筑工程的精益求精。据说,前些年在拆除一些老宅子时,发现砖瓦等建筑材料上刻有“嘉庆ⅹ年x月x窑x人监制”等字样。
   在古代,烧制砖瓦的工艺和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发现砖瓦的质量有问题,上至各级官员,下至乡约里正和烧砖工匠都得治罪。所以,在砖瓦上大都刻有年号、窑名及姓名,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质量追溯的一种手段。砖瓦上铭刻的那些字,其实就是一份对工程质量负责的名单。
   根据有关的文献记载,无论是监造官、提调官,还是烧窑匠、制砖人,砖瓦质量如果出现问题,都会受到惩罚,谁也逃不掉。在交砖时,检验官会让两名士兵抱砖相击,如果砖块不脱皮不破碎,声音清脆,方为合格;如果砖块掉皮、破碎,声音浑浊或有裂缝,则为不合格。不合格砖瓦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则该批砖瓦即被定为不合格产品。如果发现有两次检验不合格的,那么砖瓦铭文中记录的有关提调官,以及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就会受到严惩,重者甚至会被砍头。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名城、名楼、名桥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原因所在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像这种有印记的官窑烧制的砖瓦是很难买到的,他们只能去买私窑的产品。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或者富豪大户,才有可能用这样的建筑材料。而且,古代建筑工程上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无论从大门的种类、门楣的匾额、门窗的抹数、四合院的院数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如果稍有不慎,超越了等级界限,弄不好就会带来牢狱之灾甚至灭门惨祸。
   从尹家老宅的建筑风貌和特点来推断,尹氏家族非富即贵,或者兼而有之。也许他们的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豪绅,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抑或其它原因而从南方某地迁徒到了稻坪村定居(因其建筑风格均为典型的徽派建筑,据此推断尹氏先祖为徽商的可能性很大);也许是朝庭的高官,由于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而告老还乡,最后选择了这么一处偏僻清静的所在而了此残生。但是,常言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尹家老宅如此僻静清幽,防御功能如此完善,曾经八面威风、一呼百应、以带领南乡农民打盐店而威震江湖的尹志尹老爷,最终还是没能躲过仇家的追杀而命丧黄泉。
   如今物是人非,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尹家老宅、尹家绣楼、尹家书院、尹氏祠堂等等,虽历经百年沧桑,仍巍然屹立在稻坪村的这片土地上。而创造了尹氏家族辉煌的先祖们,却早已躺在了稻坪村的黄土陇头而灰飞烟灭了。
   但是,这些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老宅子,却又给尹家的子孙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两年,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的倾心帮扶下,稻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硬化了通村公路,修缮了残垣断壁,布置了红色展馆和民俗展馆,修建了网红桥、CS基地,修通了桃园沟的人行步道,架设了木桥,并通过网上征集等方式,给相关景点命了名。如今的稻坪村,村内道路四通八达,百年老宅古朴典雅,古树绣楼披红挂彩,田间路畔花海如潮。桃园沟更是飞瀑流泉,喷珠吐玉,千峰叠翠,怪石嶙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秋末冬初,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季节,稻坪的千沟万壑云雾缭绕,一簇一簇的红叶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加之遍地的奇花异草、枯藤老树,与沟口几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黄叶纷飞的白果树相映成趣,桃园沟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山水画。游人置身其间,宛如真的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
   村民们也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依托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遗产和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秀丽景色,大力兴办旅游产业,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开起了小吃店,像什么“尹家炒茶”“尹家面皮”“尹家豆花面”“馓饭套餐”“九碗三行”之类的小吃比比皆是,游客们在欣赏美景之余,可以驻足小憩,顺便品尝稻坪村的风味美食。前几天,笔者又陪《陇南日报》记者去稻坪村采访时,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了,但村子里的热度仍然丝毫未减,停车场里停满了车,游客们三五成群,比肩接踵,流连忘返,络绎不绝。问了一下,游客中有来自兰州、天水、成县的,也有来自西安、宝鸡、凤县、两当的,还有徽县本地的,这说明稻坪村的旅游品牌已经逐步扩散到了周边地区,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采访中,“尹家炒茶”的女主人尹玉珍从兜里掏出100元钱说,“我今天一上午已经挣了100元钱,这段时间生意一直很好,我真心地感谢市委组织部和县委组织部的各位领导,是她们帮我建起了新房,还帮助我开起了炒茶店,我们家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尹玉珍还随口背诵了村民们自编的快板,赞扬稻坪村的发展变化,赞扬为脱贫攻坚付出心血的各级干部。返回县城的路上,我们一行几人心里暖洋洋的,为稻坪村的变化,也为稻坪人终于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而欣慰。相信稻坪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共 41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宅沧桑话稻坪》观海得深老师通过对稻坪村古宅的描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古朴典雅、保存完好、充满传奇色彩的古村落遗址。同时,通过对桃源沟景物的描写,深情歌颂了稻坪村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首先老师从前三次去稻坪作为配合单位,随《长征·故事》纪录片剧组拍摄外景节目,其中有很多镜头的拍摄地点选在了稻坪的那几处老宅院里。“我”的任务是守在摄制组旁边,随时与他们进行相关党史资料的对接。从而也就坐失了观赏除尹家老宅之外其它美景的机会。今年春夏之交,又先后三次去稻坪,主要是挖掘该村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协助县委组织部筹备红色记忆展馆并参加揭牌仪式等活动。从而有了再次走进稻坪的机会。老师细致有序地白描对尹家老宅一进院或二进院、四合院的大门、绣楼和石壕、一条用青石砌成的神秘的壕沟。重现尹氏家族当年的辉煌。接着讲述古代建筑材料的考究,建筑质量的追责制度,推测尹家老宅的主人是徽商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建筑风格是徽派风格,也许是朝庭的高官,厌倦了官场的生活而告老还乡,最后选择了这么一处偏僻清静的所在而了此残生。尽管尹家老宅如此僻静清幽,防御功能如此完善,曾经八面威风、一呼百应、以带领南乡农民打盐店而威震江湖的尹志尹老爷,最终还是没能躲过仇家的追杀而命丧黄泉。如今物是人非,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尹家老宅、尹家绣楼、尹家书院、尹氏祠堂等等,虽历经百年沧桑,仍巍然屹立在稻坪村的这片土地上。而创造了尹氏家族辉煌的先祖们,却早已躺在了稻坪村的黄土陇头而灰飞烟灭了。这些饱经风雨、历尽沧桑的老宅子,却又给尹家的子孙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近两年,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的倾心帮扶下,稻坪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硬化了通村公路,修缮了残垣断壁,布置了红色展馆和民俗展馆,修建了网红桥、CS基地,修通了桃园沟的人行步道,架设了木桥,并通过网上征集等方式,给相关景点命了名。 村民们也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依托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遗产和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秀丽景色,大力兴办旅游产业,为稻坪人终于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而欣慰。全文饱含激情,描摹稻坪尹家老宅的辉煌,绘制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的倾心帮扶下,稻坪焕发出的新活力和魅力,相信稻坪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描写细致入微,笔酣墨饱。力荐赏读!【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3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0-05-23 09:44:11
  感谢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0-05-23 09:45:18
  真佩服老师的描写功夫,不愧是六次进稻坪。o(* ̄︶ ̄*)o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0-05-23 09:49:55
  徽派建筑真的很气势恢宏。我在陕西的凤凰古镇观赏过几处徽派建筑,大梁非常硕大,很注重装饰。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o(* ̄︶ ̄*)o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5-23 09:51:33
  老师描写的尹家老宅,确实很有吸引力。旅游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o(* ̄︶ ̄*)o
极冰
5 楼        文友:观海得深        2020-05-23 10:51:10
  非常感谢极冰老师用心审阅和精彩点评!稻坪确实是个好地方,极力推荐大家前来游玩,相信这里美丽的景色一定会让各位留恋忘返。
6 楼        文友:极冰        2020-07-20 08:31:36
  老师,您好!您的此篇文章在山河征文中获奖。请加我微信sysy015988,我拉您入山河征文发奖群。(=_=)
极冰
7 楼        文友:极冰        2020-07-23 16:40:11
  观海得深老师,您好!您的此篇文章在山河征文中获奖。请加我微信sysy015988,我拉您入山河征文发奖群。(=_=)
极冰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