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那山·那庙·那南天竺(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那山·那庙·那南天竺(散文)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4发表时间:2020-05-25 15:24:2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反过话来说,再高的山,如果没有精神的看点,可能就难值一名。
   曾几何时,我的生活中,就交集过这样一座山。
   早些年,我觉得那是一座标准的荒山,尽管有悠闲的云、有嶙峋的石、也有皴破皮的树,但人迹罕至,野草芜蔓。行走在蒿茅和棘刺中,时刻有脱不出身子的担忧,让人神情怔悸。后来,不经意间,山顶突然建上了一座庙,感觉就大不一样。一座山有了庙以后,仿佛“雄起”很多。云还是那云,石还是那石,树还是那树,但前行中,似乎有个目标悬在那儿,脚上的劲道分明充沛了许多。
   劲道充沛也可以叫给力。“给力”一词,最初或许就是这样诞生。
   有了庙还不能说明什么,香火旺不旺才是根本。庙与香客,正如天空与云,飞鸟与树,河床与水。最初建庙的一个和尚,个子高大,清瘦,人也长得白皙,像终日未曾见过阳光的豆芽菜。他常坐在山门前的一块巨石上,望着暮光发呆。山风从耳边吹过,鬓角边的发桩一根根被吹成“霜”。那时候,庙里进进出出只见到他一个人,庙也只是两三间不规整矮平房拼凑出来的,毫无“大雄宝殿”的气势。约莫一年半载,那和尚就云游去了。或许山上实在太寂寞和清苦。寂寞和清苦的原因之一,不仅香客少,游人也少。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随后来了一对师徒。师父完全没有印象,徒弟二十多岁,苦瓜般的脸上隐约还能看到几分青春的生气。二十来岁,依于佛门,其间总有些故事。年轻的标志之一就是有力气。师父在山腰找到一低凹处,寻思挖一口水凼。费了一些力气,师徒二人将泥土、石渣、杂草顺着山坡推得远远的,水凼初具规模,上百见方。雨水充沛的季节,这儿囤积的水,足够他们生活,不用每天都要跑到山脚的水塘去跳水。
   水凼挖好后,他们将庙又进行简单的修整,并添了附属房,以“西坦寺”谓之。在我的理解,坦者,在路为平坦笔直,在心为坦然平静,“西坦”可能就是“西方即极乐世界”的意思,直到有一回,一位对佛法有涉猎的前辈告诉我,这“西坦”二字可能写白了,正确的写法是“悉檀”。“悉檀”为梵语,“普度”之意。人家既然能说出所以然,我当然没有理由不相信。但师徒二人在这儿并没有扎下根,他们住了一两年后,还是走了。或许找到了更好的落脚地方。
   那座庙荒了一段时间。从不远的一座山来了几个道姑,她们的发髻用一个灰黄色木制簪子盘在头顶,像一座突兀的山峰。其间有一名道姑我印象深刻,善写小楷。有一回,我们一群人闲着无聊,到另外一座山攀巨石,下山时走到一个山凹处,溪流潺潺,毛竹苍翠,清幽别致。那儿有一座道观,住着几个道姑。在院子的桂花树下,一位中年道姑全神贯注用毛笔抄写经书,一撇一捺,甚是虔诚。我们坐着聊天,大家对这个道姑的小楷赞不绝口。现在这个道姑跟随着她的一众道友来到这座山上,同样供奉着庙里的菩萨。她们将庙里庙外打扫得特别干净,大殿终日烧着檀香,一入山门,便能闻到萦绕的檀香味。庙的香火也旺了很多。经常看到有香客跪在蒲团上膜拜。现代人进观入庙,表面上看着虔诚,目的性特别明确。
   有人为升迁,有人为财富,有人为子女,也有人为健康,而很少真的寻求精神和灵魂的慰藉。君为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五十步和百步的关系。
   我向来对人生是消极的。消极的人生也没有什么不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君不见,人生失意无南北,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但我的消极,并不足以让我一定要沉溺于那些虚无的幻境。我还是要在现实的生中去活的。
   这一群道姑似乎也没有坚持多少时间,就依然回到她们从前住的道观去了。新来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年龄六十上下。她说,是那群道姑请她过来的。她对这个地方很中意。前面有一条河,蜿蜒如束带。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大清早站在山头望,朦胧的水气,夹杂着尘世的烟火气。出家人虽说是出了家,但也不能完全隔绝尘世的烟飞。正是看到了彼,才明白要坚守住此。山后是山,山山连绵。丛林莽莽,白云悠悠,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谁。——正是修行追求的境界。
   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用她做和尚十几年的积蓄,另外发动一群迷恋她的信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钱、没有力,出呐喊,费了好大一番力气,将原先简陋的庙推到重建。新建成功的“大雄宝殿”,很有大雄宝殿的气势。香火越发旺了起来。善男信女,心中有期,欲得不得,跪在菩萨前,请求开解。离开时,带着一股信念,精神就亢奋起来。有些梦想,就是依靠这种亢奋支撑才实现的。
   一时间,盛况空前。
   庙里终日脚步声不断,住的和尚也多了起来。老和尚当仁不让是掌门,为一庙之主。掌门人的重要,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宗主一样,兴衰系于一身。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窝。生活中有无数例子可以印证。老和尚喜欢花草树木,庙前庙后,栽种许多。有蔷薇、月桂、石榴花、九月菊,还有一篷篷天竺。老和尚对天竺特别钟情。她说,天竺是正儿八经的佛树,好栽种。预示佛法无边。正是春上,她亲手扯了几株,叫我带到山下去。那几株天竺,后来发展成一大片。夏天蓬勃而葳蕤。到了秋冬,翠绿的叶子由橙红变成深红,籽实更是一颗颗如滴血的相思豆,殷红殷红。耐看。
   老和尚口中的“天竺”,实际是南天竺,又叫“蓝天竹”。《竹谱详录》记载:
   蓝田竹,在处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本身上生小枝,叶叶相对而颇类竹。春花穗生,色白微红,结子如豌豆,正碧色,至冬色惭变如红宝颗,圆正可爱,腊后始凋。世传以为子碧如玉,取蓝田种玉之义,故名。或云,此本是南天笠国来,自为南天竺,人讹为蓝田竺。
   原来它跟佛树扯上关系,有些想当然。世间想当然的事太多,想着想着就像变成真的一样。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不是想当然最好的版本吗?
   我喜欢黄昏时,坐在一块巨石上听寒蛩的声音。从前读欧阳修的《秋声赋》,落下一个“秋风肃杀”的印象,实际上大多时候,秋风和春风一样有柔姿。寒蛩立在高枝上,它的声音穿透风色,仿佛把风片撕扯得老长。寒蛩的呼喊是卖力的,是不计后果和成本的。这个时候,满世界只有它是一个主角,尽管这主角还躲藏在纵横交构的树杈间。如果恰好有一只云雀从树叶丛中窜出,惊扰的不止是天上的云,还有它。夕阳明灭,天地沉寂,仿佛一下子就变换了世界。在今世,不悲不喜,无欲无求,我是做不到的。但看着世界瞬间沉静,彷如禅,也挺有意思。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老和尚病了,又是咳嗽又是心慌,躺在床上,难以动弹。遇到天气晴好,叫徒弟搀扶到庙门前晒一两个时辰太阳,半倚靠在藤椅上。有一回午后,我到山上去,她费力地揽起裤脚,让我看她肿得发亮的小腿。我说,心衰了。她说,心衰还能好吗?当然。到医院去,医生自有办法。又要一瓶瓶冷水往里面注。我不去。她又说,或许等春暖花开就好了。
   我不记得她等到春暖花开没有。反正老和尚圆寂后,这座庙少了主事的人,很快就衰落。衰落到荒废。上门的香客少了许多。几个小和尚也作鸟兽散。那一蓬蓬南天竺,干瘦干瘦,终至于枯死。自此以后,我害怕再上那座山去,总觉得老和尚站在哪个角落目不转睛。

共 2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散文,情景交融,娓娓道来,让人读后在感到神清气爽的同时,也让人感到有些伤感。此文如行云流水,小编读后心里感到特别惬意。这篇散文采用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写出了对于那山、那庙、那南天竺之间的存在的关系,那本来不起眼的山因为有了庙的存在而增加了不少的魅力;而庙的存在又因为有了和尚和道姑等人的用心经营而使其香火而旺起来。后来又从老和尚的口中了解到南天竺。多年后,随着老和尚的圆寂,庙里的香火也少了很多,那一蓬蓬南天竺也已枯死。此文注重细节描写,叙述不急不缓拿捏的恰到好处。学习欣赏佳作,祝创作愉快。美文推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05-25 15:27:20
  学习老师佳作,力荐赏读。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05-25 15:28:41
  感谢老师一如既往支持晓荷社团,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萧垦        2020-05-25 16:38:46
  老师很精深的美文,学习欣赏了。
4 楼        文友:何叶        2020-05-25 18:45:23
  喜欢老师的文,文笔朴实有生活气息。佳作!
何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