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我的读书生涯如乞讨(散文)
我很喜欢读书,但我的读书生涯又如同是在乞讨中才能够读到一本或者是两本书,所以,我很羡慕那些能够顺利地读到书、读到好书的人,更羡慕那些有充足的时间、有美好的条件来读书的人。
记得我八岁的时候,穿着破烂的补丁摞补丁的“新衣裳”、趿拉着一双比我脚还大的破旧鞋子上了学,既然如此,我还是满脸洋溢着骄傲的神色,见到村里的人就会向他们炫耀“我上学了”的话,胳膊肘窝里夹上书本走出村子去学校。可是,这样有时间有条件上学读书的日子并不长,仅仅地维持了五年时间,也就是我十三岁的时候,由于父亲的病逝,母亲又积劳成疾,使我不得不放弃上学读书而回家务农了。
在我务农的那些日月里,我为了不使自己眼红而难受的落泪,经常是天不亮就到延河岸滩上的石岩下,等待着天明后,村里大人们来了后一起上地里干活,因为,我怕看见村中那些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同龄人。但是,每到星期六这天晚饭之后,我就像一个孤魂野鬼一般,或者说如同乞丐一般,敲开我最好的朋友家的门,求朋友教我读书。我的这位朋友觉得他能给我当老师,就欣然应允了,从此,我便在朋友的帮助下,自学读完了初中的课程。后来,我的朋友到县城上了高中,就很少回家来,可每到暑假或者是寒假期间,我便像乞丐一样,再踏进他家的门,把他的书讨要回来,利用晚上的时间,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来读书。即使有不认识的生字,或者是读不懂的地方,我就查字典,或者是把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再向我的朋友求教……
当然,这个时候,我只读了高中的语文书,高中别的书我没有能力顾及了。而我所用的字典,也不是我出钱买的,却是我从我表弟那里讨来的破旧的表弟不要了要扔掉的字典,但就是这本字典,让我认识了不少的字,也理解了许多字的含义。这本字典,我一直保存着,直到我家的旧窑洞坍塌了后,这本字典就与它失去了联系,结束了它的教师生涯。
在我把高中的语文读完后,就没了书读。虽然,在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的时候,书还不算有多昂贵,但我仍然是买不起书的,更买不起那些梦寐以求的名著。因为,那时候,我的母亲刚刚瘫痪在炕不久,需要钱来治疗;弟弟和妹妹正在上学,需要钱来交学杂费用,等等,我怎能因自己喜欢读书而掏钱买书呢?况且,那时自己的家境还很贫困拮据。因此,我与书隔断了联系。那些日月里,尽管说我整天屋里屋外地忙活,但每到静下来时,就感觉缺少了什么似的,空落落地难挨难受。晚上大半夜大半夜地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睡不踏实,总会在睡梦中醒来,在炕上翻腾地寻找半晌,具体寻找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到县城去给母亲买药,无意间发现我表弟开了间小书屋。在那一瞬间,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拿起一本台湾作家琼瑶写的小说《在水一方》,就读了起来。直到我的表弟提醒我说:“天快黑了,你把药买下啦?”我一个愣怔,立马就向书屋外急走,只听表弟在后边喊:“你怎么把书也拿走了啊?”我这才一看,确实,自己手里还拿着书。本想把书送回去,可一想,自己还没有看完呢,就回头喊了声“我看完就给你送来”的话,急慌慌地向县城外疾走而去。
从此后,我每读完一本书,就到表弟那里去换回一本书来读,即使表弟不让拿,我也像个癞皮狗似的,放下读过的书,拿上没读过的书就离开了书屋,最后,表弟觉得实在拿我没办法了,也就不再说不让我拿书了。但我一进他的书屋,他就会说一句:“没脸的人又来了。”我只是笑笑,听见当作没听见,拿上书就走。但是,这样有书读的好景也并不太长,仅仅的三年时间,表弟不再开书屋了,因为他有了正式的工作,所以就把书屋转让给了别人,而我也因此没了书读。
后来,我就向村中那些高学历又有有书的人借书来读。这期间,我真好像乞丐一样,为了借到一本书,给人家陪半天的笑脸、帮人家干活,还要听着人家的恶言恶语地数落和嘲笑捉弄,但我都愿意,只要给借书就行。有的时候,除借不到书,既给人家干了活,还要挨着人家的骂,甚至是唾沫星子喷在脸上,但仍然像没事一般陪着笑脸。每当我灰溜溜地离开的时候,心里就想,我这是何苦呢?为了读一本书,要这么低三下四地乞求人家,比真正的乞丐还要下贱!可不知是怎么的,总是改不了喜欢读书的这个臭毛病,真可谓是“狗改不了吃屎”啊!
二零零一年冬月,母亲离开了人世,加上弟弟和妹妹都已成家立业了,我也算是轻松了一些,到二零零二年初我就离开家乡,过着漂泊的揽工生活,更没有了书读,即使有书读,也没有读书的时间,更没有读书的条件。在工地里干上一天活,既劳累又乏困,偶尔买上一本书,还没读几页,书就被同宿舍的那些工友们偷着当手纸用了,我能说什么呢?只好不买书、不读书了。
前些天,偶尔休息了半天,闲转时,看见一个老人坐在树阴下,戴着眼镜在那里,仿佛如入无人之境,又似听不见周围的喧哗吵闹声,在那里静静地读着书。我的一双眼睛像被吸铁石吸住了一般,紧紧盯着老人缓缓翻动着书页,真想过去瞅一眼,可我硬是控制住这一冲动,一走一回头地离开了那里,漫无目的、无精打采地走进人行道里去。
现在想想,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不再为了生活而停下揽工漂泊的脚步,也能够像那个老人一样,有书读,更有读书的时间和条件。唉——我想,这么好的事情,恐怕我这辈子都不会有,就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有没有。但我仍是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有书读,我有充足的读书时间,也有更好的读书条件,不再为读书而乞求别人、讨好别人,而是自己拥有一座装满各种书籍的书屋,自己就深深地坐在书堆中,慢慢地,一本一本、一页一页地读个够,读个天昏地暗!
(编者注:原创首发)
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一样。
作者的读书生涯完美的诠释了这两条哲语。
另外,也许有一天您还会有这样的感受:“书非借不能读也”,正因为书是借来的,而且借来的特别不容易,所以倍加珍惜。然而等到有一天,自己有了足够的能力买到渴望已久的书,却没有时间和心情细细的捧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