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我的《鸭绿江之夜》(随笔)
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某某单位举办的联谊会上。
夜。华灯彩影,舞步轻摇。刚跳完一段三步踩,紧接着一脚就又划进舞池。这支舞是个四步,慢的。我们悠闲的徜徉在舞池的中央,你退我进,挑手穿花,好不自在。一会儿歌者开唱,于是就注意上这首曲子。感觉好悲情惆怅。听其歌词,应该男离女别之类的调调。一时受其影响,兴致少了许多。
舞伴见我情绪低落,便问,怎么啦?你。
我没回答。只是问,这曲叫啥?
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翌日。我出门办事。一路顺风顺水,事情处理得很成功。得意之处,就大声吼了两句:丹东的夜晚,丹东的姑娘,永远在我的心上。
唱完之后,自己一下子就愣住了。这是什么歌?记得没学过它呀!一时间,怎么也想不出个结果来。可是,越想不出来就越是要想。妈的,牛送给我一支角,角上有个尖。那天我钻了牛角尖。
回家后,我赶忙打开电脑查。输入记得的歌词,跳出一个名字,这是支很小众的歌曲,歌名就叫《鸭绿江之夜》。它的整首曲子都是用手风琴伴奏,很有年代感。瞬间就让人想到苏联,想到我们的一九五几年。然而,它的小型的架子鼓敲击节拍,又时时在提醒你,这是在现代,这是在现代。故尔,整首歌一直呈现在回忆的状态。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不信就看歌词。写道:
金色的夕阳洒在鸭绿江。
一群鸽子啊飞过桥梁。
阿里郎情歌回荡在安东老街。
对面走来一位姑娘。
夜晚的鸭绿江静静流淌。
美丽的姑娘坐在身旁。
心里多少话要对她讲。
我不知为何淡淡忧伤。
远处传来海鸥的歌唱。
明天我就要离开这里。
我要把这一切永远珍藏。
我的丹东,我的姑娘。
我的心在激荡。
就像这鸭绿江。
丹东的夜晚,丹东的姑娘,
永远在我心上。
听着,听着。我的脑海就显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夕阳之下,鸭绿江水在轻轻流淌。水面排着一层层清波,像无数集结待命的战士,他们没有领章帽徽,唯一证明他们身份的,就是那块白色的胸牌。别看他们现在平静涟漪。一旦祖国需要,立刻掀起惊天洪波。哦,飞过鸭绿江江桥的鸽子就是他们的心灵和理想。他们热爱和平,却不畏惧战争。对面的新义洲传来的阿里郎情歌,悲愤。期盼。
这时,一位穿着志愿军军服的小伙,匆匆沿着江堤向这边走来。可能是走得太急,他头上的棉帽松了结扣都不知道,故有一边向下耷拉着。他来这干嘛?
答案很快揭晓。不远处的老街街口,突然闪现出一个姑娘的身影。她也走得很急。当她看见站在江边的他时,立时转走为跑。
小伙笑着迎了上去,一会儿,穿着花棉袄黑灯笼裤的姑娘就来到他面前。她颈脖上围着一条大红围巾,这就把她的脸庞映得更加红润和健康。她看着小伙,首先顾不上说话,忙着将胸前的衣扣解开,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轻轻揭开,露出三只金黄的窝头。
小伙接过窝头,大口大口的啃着,不时的拿眼望着她笑。姑娘睁着大大的双眼,出神的看着他。她在想什么呢?或者这是他在祖国的最后一个晚餐。我却只能给他吃这。想到这,姑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小伙不敢看她。他扭过身去,三口两口就把窝头塞进嘴里。姑娘伸手抚摸他的胸口,她想说慢一点慢一点。喉咙里却哽着一块东西。
小伙吃完东西,双手拍了几下。然后拉着姑娘在江边的石椅上坐下。他不停地搓着姑娘冰冷的双手。姑娘不好意思的将手抽回,然后将它们笼进自己的衣袖。
沉默。良久的沉默。终于,还是姑娘先开了口。她说,她说什么呢?我想一定是常来信,注意安全之类的话。
小伙将脑袋埋在胸前。姑娘说,你在听么。小伙将头点了点,你说,你说。
姑娘哭泣道,我说,我说什么呢?
小伙抬起头,用衣袖不停地替姑娘拭眼泪。实际上,他今天是来向她表白的。不是求婚。是绝别。他想对她说,忘了我吧!今后遇到可心的,你就嫁给人家。
可是,此吋此刻他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将淡淡的忧伤压在心底。
他俩在那坐了很久很久。这时,远处传来了海鸥的叫声。小伙却把它听成集结的号令。他对她说,我要走了。是呀!他明天就会随着大部队雄赳赳跨过鸭绿江桥。去往远方的战场。
小伙起身离开了,他走得一步三回头。昏暗里,姑娘静静的簇立在风中。仿似一座石像。她在等,等着小伙回来将她激活。
小伙的身影渐渐变淡。但是,丹东的夜晚,丹东的姑娘,却永远深埋在他的心上。
本来,我是在推赏李红老师这首自己作词,自己演唱的《鸭绿江之夜》的。结果却咯哩八索的说了一大费话。不知老师以后若能看见我的推文,她会有何种感受?
我想,她一定会说,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哈姆雷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