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阿娟(散文)
坐落在绥中路上的阿娟美发店,店主和员工由阿娟一人担任。用“坐落”好像有点儿大,倒不如说“隐藏”更妥帖一些,居民楼的一楼,一间十几平米的地方,外面安装上卷帘门,里面安装了横向都能拉动的双扇塑钢门,卷帘门的上方墙面挂着一块五十公分宽两米长的牌匾,上书“阿娟美发”四个普通的方体字。跟其他门市相比,真的不太显眼。所以,还是应该用“隐藏”比较贴切些,哈哈。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上班的路上,自觉不自觉的,就能看到一家颇具规模的美容美发店的牌匾上,除了店的主名称以外,在牌匾的右上方有一行用行草的字体写着:美丽和艳遇从“头”开始。乍一看,忽觉得暧昧了些,细品,又觉得暧昧得恰到好处,谁又能说“艳遇”在这里不是褒义的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爱理发的坏习惯,不只是美丽和艳遇,我喜欢理发推剪与头皮接触带来的快感,惬意得不能自拔,以至于理发师正在理发,我都能睡着,尽觉香甜。曾经一度以为:是不是理发师与催眠师都师出同门。又被误导了,不是吗!
初识阿娟,是在五年前,我搬家到绥中路南侧的新小区,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家合适的理发店,作为我长期理发的根据地。我不喜欢陌生的感觉,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共性,而且我相信,相遇是缘,相知是份。
那是初夏的上午,吃完早饭,挪步到绥中路上,去寻去找,直到看见这块儿“阿娟美发”的牌匾,一怔站立猜想:难道这个阿娟不是本地人?因为北方极少起这样的店名,只有南方人喜于这种叫法。好奇心倒是驱使了我,前去探一个究竟。
进得门来,十几平米的房间,一览无余,一把专用的理发座椅,靠着座椅这面墙上,挂着很大的一面镜子,让房间变得宽大了些,靠里边的墙角,放着能坐四个人的长条沙发。沙发右手边上方的墙上钉着一个能挂不少衣服的挂架,就是这么简约。
一个大约三十七八岁的女理发师正在给人理发:“来了,就剩这一位了,你稍坐一会儿,马上就好。”她地道的本地口音,哪来的什么外地人,完全是我多想了,又被误导了!此人就是阿娟,我后来问过她,为什么要起个这样的店名,她说:“也是好奇,也想学学南方的感觉。”她的心还挺野。
我在原来老房子住时,总在附近的一家理发店理发,收费每次十元,价格不高。到了阿娟这儿,一开始收费也是十元,后来随着物价上涨,周边的理发店都在争相涨价的时候,阿娟曾经也有点儿涨价的想法,在镜子上边的显眼处,贴出来一个手写的“老人小孩十元,正常十五元。”阿娟也不亲自提醒,我这不老不小的,却又假装看不见,只是心里觉得有些歉意。
我下次再来理发时,镜子上这个本来就不太正规的提醒条子也没了,我忐忑不安地问了阿娟,阿娟倒是坦然地跟我说:“不能涨价了,来这里理发的,都是附近的邻居,日久生情啊!有了情,有了义,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日久生情”出自阿娟之口,令我怦然,我这颗藏着歉意的心,有了些许的坦然,直到看见和我年纪相仿的人,理完发也把与我一样少的钱放到镜子下边一条窄窄的案子上,然后发自内心的一声:“谢谢娟子。”我才知道也有这么和我一样“不要脸”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一定还很多很多。也证实了阿娟的“日久生情”。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与阿娟也是“日久生情”了的。
阿娟的乡愁,是距离这座城市二百公里以外的小西米泡,一个水量不大的泡子,绝对是江河湖海的一朵浪花。在阿娟心里,有童年的纯真,也藏着无数的酸涩,她不敢去想,又不能不想。
每年的春夏,这里的人们,都在祈盼风调雨顺,给本来就不大的小西米泡送来丰沛的雨水,给处在风沙半干旱的庄稼更多的滋养,让年年来小西米泡栖息的候鸟能顺利的抱窝产仔,让饥渴的庄稼有个好收成。可是,祈盼终归是祈盼。
度过了下水里捕鱼,去泡子里洗澡,偶尔还能捡到野鸭蛋的童年,阿娟走进了懂得害羞,懂得体谅父母不易的时光。
高中一年级的下学期,住校的阿娟,每天两元钱的伙食费,每顿二两饭加一点儿小菜,渐渐地营养不良了。成长发育期的阿娟,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记不住知识了,温故而知新,在阿娟这儿,丝毫不起作用。不能给父母再添加负担了,面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阿娟做了一个来源于生活所迫的决定,这个书,不念了,思想还算开通的妈妈,没有把阿娟接回家,而是直接送到在镇里开理发店的亲戚那里,学起了理发,起码要先解决自己的温饱才行。
每个人都要理发,阿娟看到了理发这门生意,尽管不能大富大贵,但解决温饱不成问题,十九岁的阿娟,裹挟着少女的心事,毅然决然的来到了省城,在火车站附近的美容美发培训中心,继续努力着,为现在的得心应手完成了知识储备。不能不说,阿娟这一路走来,看似平淡,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有多艰辛。
小西米泡周边的碱蓬草,依然在风中摇曳,盼着春天的来临,盼着让人了却心事的雨季。
阿娟的父母,现在依旧生活在小西米泡南边的村庄,阿娟早就想把他们接到城里,可是父母不愿意,真的是故土难离吗?我想是吧。
阿娟店里忙,每年春节才能回到小西米泡,车后备箱里,装满了父母爱吃的东西,家里那边的镇里,虽然现在能买到的东西也很多,但不如省城好吃的东西丰富些,阿娟总是说,这不足以抵消父母的养育之恩。此时,我也哭了。
阿娟的女儿,今年上大学一年级,像极了阿娟,一样的漂亮!我见过两次,乖巧懂事。
我问阿娟,经常这么站着,累吗?阿娟的话,再一次让我肃然起敬,阿娟说:“我就是要挺直腰杆,站立着活。”她说得漂亮啊!
(编者注:原创首发)
最后那句“我就是要挺直腰杆,站立着活”,突出中心思想,把通篇文章升华到至高点,再次点亮人物形象,太佩服作者的写作技巧了,好文大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