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藏在山间无人识(散文外一篇)

编辑推荐 【雅香】藏在山间无人识(散文外一篇)


作者:江南老顽童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51发表时间:2020-06-02 08:20:09
摘要:楠竹山的周围没有高山,但在它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有连绵起伏,高低不等的丘陵

◎藏在山间无人识
   楠竹山的周围没有高山,但在它的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有连绵起伏,高低不等的丘陵。只有北面靠灵官庙、银田寺方向,沿着蜿蜒曲折的云湖河(又名新桥河)两侧,才有较为平整的田园。
   还在湖湘煤矿时期,为运煤和物质器材方便,楠竹山矿区曾在东面开凿了一条极简易的通道,行四里多路远的沙子路后,可通潭韶公路。然后经湾槽、七里铺,可上三二O国道。
   仅从这个地理形势看,当初吴运铎(中国的保尔,二八二厂首任厂长)等先人们,选址在这里建一个大型兵工厂,完全是有道理的。其这里的隐蔽、保密程度,完全不亚于若干年后,兵工小三线建设的选址要求。
   但交通的闭塞,人员思想的守旧,却一直是制约楠竹山经济发展的致命短板。
   当年的楠竹山,既不通长途班车,更没有市内公交汽车。唯一可通外界的交通工具,只有厂车队的一台通湘潭的班车。且早晨去,下午回,只此一趟。
   如果行人因故误点,便或在市内厂招待所留宿,或长途跋涉步行回厂,全凭客人自己作主了。
   这次采访近八十岁的老人杨骏鸣,谈起当年的窘境,他仍心有余悸。
   他是一九五七年从武汉二一二技校分配来厂的。当年春节他想回家过年,因无车可乘,只能下班后沿七车间的铁丝网东行,然后抄山间小路赶到三二O国道,等待拦过往的顺风货车到湘潭,最后才辗转回到武汉。
   另一次是一九五八年,他和厂里的足球队去湘潭电机厂打友谊赛,当天球虽蠃了,班车却误点了。为了不误第二天上班,五个球队小伙子只得步行回厂。从七点多出发,一直走到半夜十二点多。途经湾槽路段时,那里山高林密,坡陡弯急,个个心里都十分紧张。为防意外,五个小伙呈梯形前进,相互好有照应。只到进了靠近厂区的那条沙子路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厂里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向南方向(即云湖桥方向,再重新开拓一条新路,与三二O国道相接。
   一九五九年,一批新进厂的工人担当了这项任务。那时,没有任何机械化设备,全靠工人手挖肩挑,日晒雨淋。
   经近一年的艰苦奋战,这条新路才终于修通。从此,楠竹山才又多了一条对外的通道。
   见楠竹山的道路状况改善,湘运公司主动和厂里联系,愿意在此设立长途班车站点。经工厂同意后,很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付诸实施。
   开始时一天两班车,后来增至四班。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其车票仍紧俏得不得了。哪怕谁家的事情再急,望着紧闭的无票窗口,你也无可奈何。
   大约是七十年代末,市内公交车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开通了湘潭至楠竹山的交通车。原定想把市内至姜畲的四路车延长,但因数字不吉利遭到工厂拒绝。后经双方协商,最终将其定为九路公交车至今。
   起点为市中心站,终点至厂原一招待所旁。九路车开通后,大大方便了楠竹山居民的出行,因而倍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在客源不断減少的情况下,湘运班车点不得不偃旗息鼓,于八十年代初撤消了站点。
   至二千年后,经工厂强烈要求,省里又开通了楠竹山至京珠等高速公路的连接线,使工厂又多了一条快捷、宽敞的通道。
   如今从楠竹山出发,只要十多分钟,就可上到好几个方向的高速公路。这真可谓:“朝辞江南彩云间,千里之遥一日还。路边风景连天来,油门一踩真方便。”
   从此,藏在山峦间的楠竹山,真正走出了封闭、保守的状态,真正与快速发展的国家大环境实现同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从楠竹山走出去打工、就业、移居国内国外的江南人,己达数千人之多。每忆及曾经闭塞的楠竹山,他们或唏嘘不己,或感慨万千。毕竟,隐没在丘陵环抱中的楠竹山,一直是他们终身难以忘怀的“根”啊!
  
  
   ◎第一条水泥马路之后
   今天是二O一八年的二月四号,按旧历年算,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立春节气。楠竹山的传统习俗一直很浓厚,故迎春这一天,是无论如何都要放鞭炮庆贺的。
   清晨五点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天气很冷,本不想马上起床。但因心里牵挂着今天还有一个釆访,一个章节未写完发出去,辗转中,思绪又飞到了那从前的岁月……
   一九五五至一九五九年,是老厂长刘玉更第一次在二八二厂任职。这时,国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职工的热情十分高涨。
   刘厂长为人干练,敢说敢为,因而很受广大职工群众的喜爱。他的很多工作细节,可能很多人早己忘记,但众多老同志却记得这样一个事实:即楠竹山的第一条水泥路,就是在他任职期间,冒着一定的风险,坚决主张修建的。
   这条水泥路长不过七、八百米,即从爱国桥头,一直到江南中学前。但它在二八二厂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可以说,是这条水泥路,真正开启了工厂全力关注职工生活后勤,积极改造楠竹山周边环境的先河。
   实事求是的说,当时的二八二厂还很穷。房是干打垒,地是沙子路,虽是湘潭的六大厂矿之首,但其厂区的环境却没有一点看相。
   除单身宿舍的四栋楼房外,整个家属区没有一栋楼房。包括主马路在内(现称江南大道),到处都是沙子路。只要机动车一驶过,灰尘便会被带起来,直往鼻孔里钻,想躲都来不及。
   乘着当时大干快上的东风,刘玉更厂长下决心要对工厂的环境实行逐步改造,而修一条水泥路,则是逐步改造工程的第一个项目。具体操作是,由工厂出物(水泥、沙子等),由职工出义工,采取分段承包的方法突击完成。
   对厂长的这一决定,各基层单位和广大职工给予了热情响应。他们利用工休和业余时间,自带工具,全力投入到抢修水泥路的义务劳动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分段包干的全部任务。从此,楠竹山的中心区内,终于有了一条走路不沾泥,车来不吃灰的水泥路。
   这一年的春节,职工家属们有事无事都要转到这条水泥路上显摆显摆,好象自己不是在封闭的楠竹山过年,而是在上海的南京路上逛街一样。
   以后,无论是哪一任厂长上台,大都会在狠抓生产、科研、经营工作的同时,均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江南厂的各项生活、后勤设施,进行逐步改造完善。其各项设施之配套齐全,均走在省、市企业的前列。
   但真正力度之大,效果最为明显的升级改造,则是在二000年至二0一五年内。
   这十五年间,工厂除对原单身宿舍,家属区进行了大面积改造,将拥挤、陈旧的危房,全部建成宽敞、明亮的楼房。
   与此同时,还对江南大道、俱乐部广场、桥头公园、江南水上乐园、江南体育活动中心等一大批项目,进行了从质到量的彻底改变。
   如今,无论平时或节假日,人们再也不用去主干道上去过什么“马路瘾”,逛“南京路”。因为现在只要一下楼,到处都是水泥路,沥青路,而且各种路标清晰,指示明确。
   尽管楠竹山现在己拥有私家车数百台以上,但人车分离,各行其道早己蔚然成风。
   闲暇时,到公园观鱼赏花,到体育中心踢球散步,到俱乐部广场玩剑跳舞,到几个大型超市逛店购物,己成为了楠竹山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楠竹山镇在向省市申报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项目时,明确把它定位在宜居生活的这个点上,是很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楠竹山不仅是宜居之地,更是养老的福地。
   在这个小镇上几乎具备了满足老年生活的所有要素:商业网点繁荣,娱乐健身设施齐全,道路平坦通达,医疗资源完备,树木花草繁茂,绿色蔬菜供应充足,人员关系熟悉,生活节奏有序。
   难怪一些有子女在外地己购房安居的家庭,曾想方设法要把老人接去养老,却最终末能如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楠竹山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在家能有千日好,何必非要去出门一时难咧!
   (原创)
  

共 29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楠竹山里的大型兵工厂,交通的闭塞一天只有一班车。为了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厂里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新开拓一条新路,与三二O国道相接。直到九路车开通,人们出行更方便了。楠竹山,真正走出了封闭、保守的状态,真正与快速发展的国家大环境实现同步。老厂长刘玉更开出了一条水泥路,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不愿意再离开这里。作品文笔流畅,底蕴深厚,描写生动自然,是值得细细品读的好作品,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6-02 08:23:40
  欢迎赐稿,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浩瀚        2020-06-02 08:43:55
  不忘初心,更不忘留在山间无人识的“根”!好文章,共欣赏。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