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走进乡村田园,让原生态食品回归(随笔)
2020年6月4日,是湘潭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射埠志愿服务站成立第52天。我受罗伊会长和李忠云秘书长的特别邀请,以消费者代表的身份见证了这一难能可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又一奇葩和人们对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的雄才大略!
据悉,在湘潭县乡镇设立志愿服务站,这标志着湘潭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协会把社会监督机制由城市进入到了乡镇,打开了从田间的生产源头到消费者餐桌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督通道。因此,食品安全不失为行善积德的朝阳事业。
6月4日,天从人愿,风调雨顺。市食药安监志愿者协会邀请了老领导,技术专家,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居民代表20多人,来到射埠志愿服务站检查工作和基地观摩体验。我搭乘湖南工程学院周建宇处长的顺风车,行程50余公里,也与同行五人一路到达了风光旖旎的射埠镇。迎接我们和映入眼帘的是副站长胡金龙夫妇和准备宰杀的一头约重85公斤的太湖香猪,还有在现场忙碌的志愿者。破鳝鱼的、杀野鸡的、准备现场宰杀香猪的,大家忙而不乱,让我们这些自认为是“城里人”的体验者见到了城里看不到的场面,大饱了眼福与口福。
协会首先召开了工作座谈会,会议由秘书长李忠云主持。斯斯文文的副站长胡金龙,不仅是在职的小学校长和教师,他夫妇还是当地农业致富的领头雁。他在工作汇报说:工作站挂牌近两个月来,积极发展了五名乡村志愿者加入协会;对接了40多个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户,建立了射埠志愿服务站微信工作群;与百水村村部加强联系,得到了村支两委领导的大力支持。
罗伊会长、湘潭市社会组织联合第二党支部书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忠云同志,特别是原市技术监督局、市卫生防疫站的老领导和专家对服务站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与会,当地种植户、养殖户代表易志信、刘永明、尹菊林、王金球和马雪梅同志在座谈会上一致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源头保证农产品无化肥、无农药和无添加。他们主动与协会签订了《食品质量承诺书》,这意味着对源头生产的产品质量有了严格的社会监督措施,建立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道防火墙,为食品安全多了一条保障。
老领导朱利明和技术专家周雪梅充分肯定了协会战略性的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方式。
在生产基地考察中,大家对刘永明的养殖土鸡农场坚持不喂饲料的做法表示支持,并希望他养殖规模扩大以后,始终要保持安全放心的科学喂养方法;对种植户易志信百亩蔬菜基地纯自然农法种植的方法给予了高度赞扬。大家一致认为,使用土肥、人工除草,不使用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既安全放心,又有蔬菜的本香味,营养价值更高,会更受人们欢迎。
协会希望射埠志愿服务站的全体成员同心同德、互帮互助,特别要带动本地的贫困户,解决了脱贫问题,带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又可保证食品的安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同时积极开展农业安全生产,主动接受第三方社会监督机构的监督,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努力保证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真可谓:源头监督有措施,食品质量有承诺,新农村建设有愿景,经营模式有创新!
上午和下午的空隙时间,志愿者和消费者代表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专业户的鸡场鸭舍与百亩菜园,与安全放心食品进行了零距离对接和采摘,我也情不自禁融入了其中……
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机上所拍摄的照片,不禁难以入睡,趁着激情,吟诗一首为记:
塘畔依柳忆当年,
激扬文字话桑田。
大道当风摧枯朽,
新农建设史无前。
时移物易精神在,
水静山青未等闲。
喜看古城图新画,
红千紫万慰先贤。
注:1、本世纪初本人曾任湘潭日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曾写下和发表过《三分天下正当时——湘潭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查考察纪实》、《生态与生存的背离》等等社会观察文章。
2、射埠镇是湘潭县的历史老镇与重镇,农林牧副渔业都兴旺。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