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铁骨柔肠的传奇教工(散文)
牟嘉澍老师,利川汪营白果杨柳塘人,生于一九九二年农历二月初六,逝于二零零七年农历冬月初七,享年八十八岁。一九四五年毕业于岩洞寺省立笫七师师范学校(湖北民院的前身),曾任汪营、凉务、忠路、利川城关一小训育主任;一九四八年到恩施城关一小任分部主任;一九五三年下半年调恩施红庙小学任校长,一九五四年秋调恩施沐抚区中心小学任校长,兼任区教育辅导组长(就是后来的教育站长),分管恩施木贡、板桥两镇重点小学,并负责组建乡小、村小二十多所。晚年回利川汪营教白果初中、双龙高中,是利川、恩施知名的老教师、老教育家。笔者在他晚年时常谈往事,感觉到他有铁骨柔肠的性格,也有传奇般的经历。现将笔者所知的情况,整理成文,以饷读者。
牟嘉澍出身佃农家庭,兄弟四人,排行老四,一九三五年冬因其父病故,哥嫂促他孝堂结婚,分家另过日子,让十七岁的贫家女子胡氏,支撑门户。才十五岁的他,面临经济靠山倒毖,复了山坟的第二天早晨,饭吃不下,在房前大地坝转圈,边走边哭。挑水回来路过的胡氏,连问:老幺,哭什么,有话直说。牟嘉澍说,我这辈子无法读书了,连生活都难维持。十四岁起在娘家犁田磨耙、挑针绣花、纺棉卖米,相当精明的胡氏回答说,穷怕无志,富怕不仁,你只要发愤读书,我从娘家借两条小母猪,两年可出五胎,卖了供你读书。少年嘉澍揩干眼泪,继续在梁先生手中读私塾。无钱买桐油灯草看书,晚上点松树油、或者点香火舞着看书。两年后,考上汪营公立学校,住在“春发栈”读书,春发栈老板牟秉直富有、豪爽、且粗识文字,交游甚广,加上自己儿子不思进取,发现嘉澍读书特别刻苦,且对“四书”、“五经”横流倒背,一手颜体毛笔字写得出类拔萃,他对嘉澍讲,你吃住在我家,我不收你一文钱,晚上读书,一根蜡烛不够,每晚发四支。只要你努力,初中、高中我都送。“春发栈”供牟嘉澍读书两年,一九三九年考上省联中利川分校,和流亡学生一样,享受公费待遇。
在读初中时,牟嘉澍特别刻苦、勤奋,成绩优异。同班的王忠华、文光、牟鸿范、王华山、牟来忠、牟方槐、牟来文、牟一本、牟方海都十分钦佩他功底扎实。加上周末躲在二哥寝室,饱读古今中外名著,知识比一般渊博。他二哥牟嘉猷在利川县政府任督学,那是省立十三中班主任、来凤县长、利川团堡籍的胡拱辰所推荐。班主任芥荷轩是黄冈地区的地下共产党员,很喜欢牟嘉澍勤奋读书,勤于思考。齐老师常常借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办的《新华日报》给牟嘉澍阅读,使牟嘉澍耳目一新,懂了很多革命道理。一九四二年春天一个漆黑的夜晚,漆老师通知牟嘉澍等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在一个小礼堂听重庆来的著名的日本反战大同盟领导人鹿地亘、中共领导人李立山的形势报告。使他们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和亚州的抗日战争必胜,有了坚定信念。后来牟嘉澍和另两同学,向往延安抗日圣地,自备于粮步行到巴东,过渡飞长江时被军警盘问搜查,没收了路费,押送回恩施,只得改考岩洞寺乡村师范学校,当了后来的省立七师校长李嘉诲的学生。在七师,他热爰文学、历史、数学、美术、地理,科科成绩优秀。成为全校的“名星”学生;同时,他爱体育锻炼,兼习武术,至使三五人无法近身。师范未毕业,一个人获得七所学校七个校长的七张就业聘书。成为当时的就业明星,这让一般毕业学生十分钦佩、十分眼红。
一九四五年秋季,被汪营小学校长、地下共产党员李继春聘为训育主任、兼语文老师。李校长是嘉澍的堂兄牟嘉谋的简师同学,系毛坝人,自学成材。他俩个性相投,情趣一致。决心从严治校,把汪小打造成利川笫一流的学校。但是汪营是段家、潘家、袁家、牟家、吴家宗族势力范围,前几届的外地校长、主任都被学生联合起来轰走。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征兵任务重,兵夫运粮劳工任务重。各豪门大户的成年子弟,十六七岁、十八九岁、二十一二岁都注册上小学五、六年级。为的是逃避兵役和差夫任务,当时国民政府为了文化强国,规定中小学在读学生,可以免征。他们钻了政策空子,经常在校缺课,背着老师进鸦片馆,有的甚致嫖娼。甚制造列子扬言要把李校长、牟主任赶出汪营。牟嘉澍是不信邪的人,那容得一群败类搞乱教学秩序,他和李校长商量,抓几个恶少,打击歪风。第一次听人报告,某学生正在暗娼巷嫖娼,他马上联系派出所,迅速抓了现场,狠狠揍了一顿,并公开押回学校交校长,校长找来学生家长,当众开除学籍。该生的父母是汪营豪强中的头面人物,害怕学生失学征兵当炮灰,第一次低头,放鞭炮向校方赔礼道歉,承认养不教,父之过。消息传遍汪营各乡,豪门大户终于知道汪营学校校纪之严,不认豪强。家长想挤牟嘉澍走,但牟嘉澍是汪营人,牟家人多势众,挤不走。家长到县党部书记长蒋作栋处告状,却不知李继春是蒋作栋的亲戚,整肃校风之前,李继春和牟嘉澍事先报告了蒋作栋。心怀不满的家长告状不灵。还有一个牟姓子弟,是独子,多年娇生惯养,读书混日子,其父恨子屡教不改,被迫求助牟嘉澍老师,我的孩子不改懒堕习惯,你打了我给手工钱。经牟老师数十次教育,因习惯使然,仍不改,有次他偷了同学的砚台被检举,在人证物证面前百般抵赖,牟嘉澍老师用竹板,狠狠地揍了几十篾片,屁股打出血珠了。在场的学生,吓得糠糠抖,都知道牟主任,对邪恶行为毫不手软。这个学生回家养息一周后,再上学变勒奋了。后来相继被聘到凉务小学、城关一小、忠路小学任训育主任。
一九四起年,牟嘉澍得知美国援助利川教师六百件呢子大衣被利川县政府当权者,偷偷卖了把钱贪污了。这事虽然只有少数人知道,牟嘉澍却怒不可止。连夜写了举报信,被省政府查明情况属实。因保护利川教师利益,得罪权贵而无法在利川安身,逐写信给恩施七师校长李嘉诲,在李校长的安排下,一九四把年春转到恩施城关一小教书,由于教学成绩特别突出、教学管理敢于从严,三个月后在90多个老师中脱颖而出,安排牟嘉澍任洗马池分部主任。作为贫寒家庭的教师,能与众多下江(指长江中下游)的高水平教师同事,他决心吸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只要给我一缕阳光,就要使自己灿烂。他修订了教师守则、制定了备课规范、使该分部面貌一新。一九四九年十月下旬,恩施城的国民党党政机关和有钱人听说解放军占领宜昌,惶惶不可终日,很多人跟随湖北省伪省长朱鼎清逃往四川。城关镇一小家庭富裕的老师也走了一些,多数人留下护校。牟嘉澍无路费回家,成天守在学校看书消磨时间,晚上开门睡觉,反正一无钱,二无什么财产,赤条条一个人。开门睡觉免得散兵游勇深夜打家掠舍。有一天漆黑凌晨四点左右,一个黑影偷偷摸了进来,牟嘉澍听到响声,低声问:谁?一个人低声回答,我是文光,求师弟帮忙。牟嘉澍连说:请直说,文光连说:石板顶被国军层层封锁,没通行证过不去。请你找校长证明我是城关一小的教师,是利川团堡人,父病急回家。牟嘉澍知道文光有共产党的关系,天亮找校长为文光开了证明。使文光受中共恩施地委委员、利川第一任县委书记徐达三的委托回利川策反骆汉初,成功地通过了封锁线。
五零、五一、五二年,专署文教局年年举办暑假、寒假讲习斑,培训解放后大批新参加到教师队伍的老师,这些老师多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有的是国军副官、连排长,有的是刚当三五个月保长、乡长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程度不齐,未受过正规师范教育,专署组织各县骨干教师数百人,集中在恩施城培训、观摩教学。恩施城关一小、洗马池分部、二小、三小,承担了大量的培训任务。牟嘉澍是培训各县教师的主要骨于之一,多次受到专署文教局的表彰。与此同时,常常被抽到土改工作队写材料、帮助城关镇的工农干部和技术工人办扫盲班,每天从早忙到深夜,不分寒暑假,没有工资,吃供给制,每月发九十斤苞谷。他仍然满腔热枕地投入建教、建校、建政工作。为防止暗藏的土匪、敌特、国军残兵、地痞的破坏,从四九年到五三年,都要响应县委号召,护厂护校,当然,回家也无路费,吃的供给制,何况当时恩施到汪营未修公路,去来步行路上要走六天,腊月三十才放假,初三过了要开会,一直无法回家看望子女。作为分部主任的牟嘉澍,连续五年没有也无法回家,把身心投入到建校护校工作中。
一九五四年秋季,县文教科调牟嘉澍到恩施沐抚区中心学校任校长,兼任沐抚区教育辅导组长(就是后来的教育站长)。这个区交通不便,距城区一百五多里路。山大人稀,地势偏僻,山民凶悍,受土匪控制,社情复杂,五十年代初期,曾多次发生暴动。办学、扫盲、发展生产、巩固村乡政权,是当时摆脱土匪残余思想控制的战略措施。沐抚管辖木贡、板桥、沐抚三个集镇。板桥、木贡设有重点完小。归中心学校管辖。村小仅有大庙小学、距沐抚西北十五华里,因该村开有硫磺厂,销售到东南亚各国,矿工子弟读书较多,故办学较早。九个乡和三四十个村基本无学校。当年冬季,板桥大木乡大雪封山,曾发生学生因路远、羊肠小道被雪复盖,学生误入雪坑中冻死的惨剧。牟嘉澍主动找毛区长汇报,大力发展小学教育,各乡都要办好一所小学,名村都办扫盲班。人口多的村办村小。毛区长在区政府专门开乡长会议,要求乡长和牟嘉澍联合选校址、择房子。牟嘉澍负责检查督办、选教师、教学辅导。五五年一年,牟嘉澍跑板桥新田、大木、前山、木贡的高台、云上等边远乡村,远的七八十里,近的二三十里,没有公路,只有爬山攀岭、悬岩陡壁,吃住在农民家中,基本上十天半月才回沐抚区中心学校一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乡小、村小三十多所,选拔教师六七十人,使成百上千的山区子弟得以入学。还办起了几十个扫盲班,老师们白天教小孩,晚上教成人,达不到识字三千个,不算扫盲任务完成。五五年秋季,秋雨绵绵,农民忙着抢收庄稼,学校西头教室漏雨,因是向氏地主的堂屋厢房改作教室,多年失修,一时找不到瓦匠,当校长的牟嘉澍,搭看楼梯,戴着斗笠,披着衰衣,爬上房顶拣瓦四五天,终于将连五间教室楼上的瓦全拣了一遍,保证教室教学秩序正常。牟嘉澍勤奋工作,认真扎实,受到区政府、县教育局、专署(州政府的前身)教育局多次表彰。
牟嘉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教学质量让人钦佩。一九四八年秋至一九四九年春,他带一个班的数学,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差,经他带课两学期,该生由不及格进步到斑上前五名之列。学生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邀请信请牟嘉澍到家中作客。到学生家中后,才知家长是伪湖北省民政厅长,四川忠县人。谈了学生谈时势,在悲叹中有失意。当他知道牟嘉澍在兵慌马乱岁月,每月只有九十斤苞谷作工资,抽出一张国民党员入党申请表,劝牟老师填了,他当介绍人,入党后每月可由民政厅发一百元钱,补贴生活用。牟嘉澍起身谢绝,教好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不用惑谢。你们国民党我不入,你们得势的时候,我想入你们不让入;你们要垮台了,高价请我入,我也不入。厅长没想到一个小学主任,穷得糊不上口,居然对百元大洋不屑一顾,可见风骨了得。只好陪着笑脸送客。一九六四年,牟嘉澍老师,受恩施前山林场老职工委托,照顾一个读初中的姓贺的学生,为了补习拉下的课程,他让学生与他一起吃饭、同一寝室睡觉、早晚和星期天耐心辅导,经过一年多的辅导,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中专。牟嘉澍老师一生中,受儒家文化影响,修身齐家,曾先后带三个侄子随校读书,其中他最小的侄子学费、生活都是他负担两年,自己的女儿都没功夫管,却让侄儿考上了初中。在红庙当校长时,教育局保送他到华师上大学,他却推荐了刚二十出头的徐兴康老师,后来徐兴康老师成长为舞阳坝中学的省级优秀教师。1956年沐抚小学要保送一名学生不考试,大家推荐了他的儿子,他坚决不允许,后来推荐了另外一个孤儿女学生侯祚萍。他唯一的儿子从小学四年级起,自己学会洗衣服被盖,在身边读书三年,不准在教工食堂吃饭,而是命令与高山、二高山的住读学生一起,吃学生食堂。学生家中很穷,每月交四十斤苞谷粉子和一块五元搭伙费。食堂每餐买南瓜,砍成砣砣煮熟后,撒一把盐,用箭竹棍棍搅拌苞谷粉,煮熟后,菜饭都是它。老师说情也不行,坚持不准儿子在教师食堂吃饭。他认为孩子少年不吃苦,长大经不住无情的社会淘汰。他在六年级毕业班上动员学生说,你们不学点真本事,长大了吃屎别人难得脱裤子。这真是“爱之愈深,言之愈切”。他在儿子十一至十三岁阶段,曾督促儿子看完《红旗飘飘》和《志愿军英雄传》共五十七卷、《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背得完臧克家编释的《毛泽东诗词》三十六首和唐诗近百首。一九六四年,恩施县对干部、教师子女在城市的初中毕业生、在农村的高中毕业生招工、招干,以示对干部职工困难关心。他的儿子高中毕业在老家务农两年,很想跳出农门,但牟嘉澍老师认为,儿子磨炼不够,难以成材,果断地撕毁了招聘表。后来他的儿子在农村劳动三年,在劳动中坚持自学,文章写得好,被社教工作队推荐教耕读小学,再参军又因基本功扎实,在部队政治处任宣传干事,经常在政委下基层时兼当政委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