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感动】泰山煎饼(散文)

精品 【浪花•感动】泰山煎饼(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8发表时间:2020-06-10 07:24:55
摘要:民以食为天,我始终记得朱子家训的那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作为泰山脚下的泰山人,我永远牢记,是泰山煎饼养育了我,没有泰山煎饼就没有我的今天。

【浪花•感动】泰山煎饼(散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摘自《朱子家训》
  
   一
   作为在泰山脚下土生土长的我来说,泰山煎饼就是我生命的依赖,是泰山煎饼滋养了我生命的成长,五十多个春秋岁月,是泰山煎饼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着我、滋润着我。
   我是一个常驻京城的乡下人。煎饼让我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亲人,煎饼是触摸乡愁的神经和桥梁啊。提起煎饼,家乡的人当然不会陌生,对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人们来说,就觉得新奇了。
   煎饼的制作过程,俗称,摊煎饼。煎饼主要原料有小米、玉米、高粱、谷子、地瓜干等,经粉碎成糁,磨细成糊;经过发酵,适量均匀地摊在用柴禾或煤灰烧热的平底铁鏊子上,用特制的煎饼耙子在鏊子上来回摊制而成,工艺复杂,没有一定的功夫,是摊不成像样的煎饼的。
   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圆形似小小的锅盖,薄如纸张,几乎透明。根据吃煎饼人的口感,可分别摊成酸甜两种,吃起来可口,脆如酥,少水份,耐贮存,粗纤维含量高,易消化,利于保健,是久负盛名的家乡传统美食。
   我说,摊煎饼,才见烟火气。弯着身子,和那面圆圆的平底锅相近,闻着煎饼散发出的香味,暖着心房,什么艰难都会化为乌有。由生而熟,原来就这么简单,一把火,可以撑起家,可以让人得到口齿盈香的满足。我爱煎饼,爱那缕简单的烟火气。
   家乡的煎饼,在我记忆的脑海里,呈现出来的一幅幅画面,永远清晰,永远难忘。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的关于煎饼的故事。
  
   二
   我的童年时代,生活是贫穷清苦的,食能果腹,就算是很幸运的。
   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多年出现严重干旱,粮油、蔬菜、副食品等极度匮乏,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也特别多。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
   我的家乡也是重灾区之一。
   老人常讲,开春已到,树木刚刚吐绿,就被饥饿的村民把树叶甚至树皮剥个精光,吃了没有营养的树叶树皮,身上就开始浮肿,那个时候死个人是司空见惯的事。
   听奶奶说,我出生才刚满周岁,由于没有粮食吃,只能用花生秧粉碎后,掺上少量的地瓜面,摊成煎饼,奶奶咀嚼后一口一口地喂食,喂吃了两个煎饼,还哭着要吃,吓得奶奶不敢再喂了,我肚子吃得胀胀的,就是不觉饱。我心想,能有今天,小时候不被饿死,不正是花生秧煎饼成全了我么?
   听奶奶说,那时候,有的家庭连这种煎饼也吃不上,这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上等的奢侈品了,可见,当时的贫困到了什么程度。我庆幸没被饿死,我感谢我的奶奶,我感谢虽没营养,但能填饱肚子的花生秧煎饼。我不知道,如果现在给我一个这样的煎饼,该是如何张口咀嚼,是否还能咽得下肚呢?
   从我记事起,就再没有吃过这样的花生秧煎饼了。虽然农村仍是贫穷,但最困难时期已经度过,生活逐步好转,煎饼也由原来的花生秧面煎饼变成地瓜面的煎饼了,这是生活逐渐提高的结果。
   地瓜面煎饼,摊出来黑漆漆的,像是一张牛皮纸,吃起来甜兮兮的,少吃尚可,吃多了会“离心”(家乡话,胃不舒服)。即使如此,那时候也是供不应求的。因为家里孩子多,干活的少,奶奶与母亲轮流摊煎饼有时也供不上吃。
   没办法,家里大人就有了“约法三章”,给我们兄妹立下了规矩,每次吃饭前,要吃碗煮地瓜糊糊,才能吃煎饼。在农村,地瓜是主食,生产得也最多,土地大部分面积种地瓜。春秋两季的农作物,譬如,小麦,玉米,谷子,高梁,大多属于细粮,产得少,丰收过后,还要交公粮,还要拿出剩余的部分,赶集市换些生活用品及零花钱,日子过得紧张,就得计划着吃饭。所以,地瓜便成了乡人的主食了。
   现在地瓜成了稀罕物了,常吃就会腻,常年顿顿吃就会厌食吃不下。那个年代不吃就要挨饿。所以,我记得,常年吃地瓜,真的厌了,看见地瓜就没有食欲。但是,不吃就不让吃煎饼,有时看着盛在碗里的地瓜糊糊,向大人假称,吃个煎饼后,再把碗里的地瓜吃了。大人信以为真,实际上只吃一个煎饼,碗里的地瓜就不吃了,只是喝点汤。煎饼再怎么不好吃,也胜地瓜糊糊十二分啊。
   地瓜面的煎饼虽然吃多了“离心”,毕竟还是比地瓜好吃。现在来说,地瓜面煎饼也是奢侈品,要想再吃到地瓜面煎饼已是很难了。花生秧煎饼和地瓜面的煎饼伴我度过了苦涩而难忘的童年。
   星斗转移,青少年时代的日子,比起过去来是更上一层楼了。毕竟社会永远在进步,人们永远向着富裕的路前进,吃煎饼的档次也一年比一年提高了。
  
   三
   记得到了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基本告别了吃地瓜面煎饼的时代,开始吃上了高粱和地瓜混合面的煎饼。
   因产量不高,高粱历年种植不多,还有,不等高粱成熟季节,就被成群的麻雀和老鸹等鸟们吃个差不多。乡人都很少种植,嫌麻烦。为了吃上好煎饼,乡人还是在园边种上一点,能收多少收多少。
   混合面煎饼就是比地瓜面的好吃,发酵的混合面中和了地瓜面的甜性,吃起来酸中略甜,柔软可口,虽没有大鱼大肉,煎饼卷大葱吃起来最可口,葱的辣权当肉的香。有大酱就好,那个年代我有个梦想,如果咸鸡蛋卷煎饼,那就是过年的奢侈。
   都说是众口难调,吃煎饼也是一样。我喜欢吃煎饼,胜过任何一种面食米饭,泡煎饼是我的最爱。
   葱花水泡煎饼是乡下老家的传统吃法,也是比较奢侈的一种吃法。就是在大白碗里放入葱花、姜末、少许盐、酱油和大油(猪油),将焼得滚开的水倒入碗中,然后将煎饼泡入其中,俗称,“鸭子食”,闷上五分钟,吃起来,像是喝面条,香喷喷,酸溜溜,好吃爽口。
   吃这口,往往是偷偷的,趁大人不在家,赶紧吃一顿,要知道,那时的大油是紧缺品。一个大油罐子,父母总是东藏西藏的,就是怕我们孩子发现了偷吃。父母最怕我们葱花水泡煎饼,不几顿,大油坛子就少多半,父母很心疼。
   当然还有一种吃法,我的最爱。炎热的夏天,将红咸菜剁成碎末,倒碗白开水,将煎饼泡入其中,然后将咸菜末撒入碗中,搅拌均匀食之,吃起来,酸溜溜,咸滋滋,嘴里溢满了胡萝卜的芳香,既饱食又解馋,还经济。
   这种吃法一直延续到现在,特别是酒后不想吃东西,就来碗葱花水泡煎饼,或是红末咸菜泡煎饼,既解酒又当饭,很是过瘾。在我老家,如果谁醉酒了,就用这招解酒,特别见效。
   煎饼酥吃,又是一绝。这适合于夏天里吃。将煎饼放在阳台有阳光的地方暴晒以致发酥,吃时,煎饼上抹点辣酱,即使喝白开水,吃起来也是酥脆香辣,酸甜可口,仿佛有一种太阳的味道在里面。
   煎饼卷小豆腐嫩葱,也是别具特色。煎饼变得软软的,小豆腐的野味,葱的辣香,全在嘴里混合。煎饼卷烤咸鱼最为奢侈,一年难得几次,是一种咸腥腥的海鲜香味。记得发小会清兄弟,小时候我们一块去田里拔草,在地里吃自带的煎饼就咸鱼,虽然看不见吃咸鱼,只看到吃煎饼添沾有鱼腥的手指时,就把我馋得垂涎落地,兄弟故意馋我,不一会变戏法一样从衣兜掏出一条小咸鱼,让我吃着就落泪。
   奶奶烙的韭菜煎饼也最具特色,奶奶在饭屋快摊完煎饼时,总是让母亲择些韭菜,洗净剁碎,韭菜用油盐调拌好,把馅子均匀卷在新摊的煎饼上,在热鏊子上滋滋地烙,烙好后的韭菜煎饼黄橙橙的,吃起来只觉肚子撑得慌,还是不觉饱,因为好吃,香啊。
   到了上中学,日子更是好转,能吃上玉米煎饼了。
   那时奶奶年纪大了,只有母亲摊煎饼,虽然粮食不缺了,体弱多病的母亲供全家人吃煎饼也是力不从心,我数一数,那时家里有九张嘴等着吃饭。我在县城读书,让我吃上煎饼是全家的共识。三年的高中生活,就是靠着母亲摊的玉米煎饼度过的。
   吃煎饼成了我轻易不肯改变的主食,别的面食很少吃。煎饼从童年到青少年,一直陪我走向社会,走向成家立业的独立生活。有人说,一个人的口味,不仅有地域性,更有家庭的传承,往往在童年就形成了口味,不一定别人家的好吃的东西自己也觉得是美食。煎饼就是这样,我的美食,一生不能抛却的口福。
  
   四
   泰山煎饼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大汶口出土的那些器具里头,就有摊煎饼的“鏊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泰山煎饼,正是应“食为天”的说法。明代著名诗人杨慎在他的《词品》中说:“宋以正月二十三日天宰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据说从宋代有个规定,把正月二十三定做天宰日,在这天,好吃煎饼的泰山人把煎饼放在屋顶上,叫作补天。二十四节气中有雨水日,一般在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阴历正月十九至二十三日左右,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在这一天用煎饼“补天”,以祁求“雨顺”而五谷丰登。煎饼从形状上看,是圆的,天圆地方,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用上天赐给的五谷杂粮做成,又能包容一切食品,所以说“一张煎饼包天下”,还有承载天下的意思。
   公元875年,黄巢发动农民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泰山百姓曾以象征“天”模样的泰山煎饼相送,以求起义军能得天下。
   据记载,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曾两度隐居泰山,在泰山时处处体察民情,经常从普照寺到山上的三阳观去吃煎饼,对泰山煎饼产生了兴趣。为了方便,他的伙房也有炉鏊,自摊煎饼。有一天,他去伙房慰问炊事员,看见摊焦的煎饼上的焦痕像个文字,他触景生情,立即派人去铁匠铺定做一个摊煎饼的鏊子,并让铁匠在鏊子中间凿上他写的四个隶书字——抗日救国。做好后,伙房用它摊出的煎饼,果然中间显出“抗日救国”四个字。从此冯玉祥招待客人都摆上这种煎饼,借以宣传抗日救国。他认为,如果抗战中用泰山煎饼作为军粮,一定会给军队带来很大方便。实际上,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煎饼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解放战争中有几个重要战役,例如“台儿庄战役”、“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煎饼作为军粮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的父亲曾经告诉我,那时军队行军,左边手榴弹,右边大圆盘。大圆盘就是煎饼,战斗间歇就可以咬一口充饥,用不着讲排场,方便得很哩。
  
   五
   改革开放后,泰山人靠山吃饭,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泰山特色产品。其中泰山煎饼就是一著名品牌。特色煎饼,顺应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理念,泰山煎饼保持传统、绿色、营养健康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泰山煎饼夜给泰山人带来了富裕生活,泰山人也为天下客人创造了一份特色美食。
   泰山煎饼已成为老家一张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现在的泰山煎饼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梁五谷杂粮为原料制作,做法讲究,做工精细,卫生可口。脆如酥,少水份,耐贮存,粗纤维含量高,易消化,利于保健,是久负盛名的泰山传统美食。
   泰山煎饼养育了我,煎饼在我心目中是任何美食都无法替代的精品。
   “哪人哦?”朋友见面这样问,泰山人会用手做一个煎饼的样子,常常是双方心领神会,哈哈大笑。煎饼,已经成为泰山人生活的一种标志,融入了泰山人的骨子里的是煎饼的历史和乡愁。
  
   原创2018年9月18日,2020年6月10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44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远行千里,有煎饼。妻子的担忧变煎饼。一种食物,一旦成为一个生活符号,就会相伴一生不能分离。煎饼是滋润作者生命的食物,是心中的精品。吃着煎饼,生出浓浓的乡愁。作者深情厚意起家乡摊煎饼的过程,从原料到手工,从工艺到成品,让人看了都满口生津。在自然灾害时期,没有吃的,奶奶就用花生皮烙煎饼,能够吃到这样的煎饼,真的也是福分。这种煎饼对身体有害,于是家人从生活里找到办法,吃钱就喝地瓜糊,以防大便干燥。这种吃过地瓜面煎饼,较之花生皮煎饼,应该是奢侈品了。日子好了,出现了高粱地瓜混合面煎饼。可能煎饼卷大葱就是从泰山那传出?不得知。但一定有着渊源的。煎饼有着多种吃法,尤其是夏日阳台暴晒后,将红咸菜剁碎用白水泡着吃,简便好吃,真的闻所未闻。作者说奶奶烙煎饼真的是一绝,好吃,喷香,我想,其中也有奶奶的味道在其中吧。日子稍好,才吃上了玉米面煎饼,正是煎饼支撑着作者完成了学业。关于煎饼,还有着历史传说,与农人的农耕生活紧密相连。黄巢起义,因煎饼而成功,虽说偏颇,但足见煎饼之功。但近代的中国革命,煎饼成了支前的重要军粮,却是千真万确的。时代在进步,煎饼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美食了,花样和质地都在翻新,是人们生活里的调味品了,而且对促进消化等还有着特别的作用。这篇散文,架构严谨,内容衔接密致,显示了作者架构文章的水平。语言朴实生动,回忆温情。在内容上,生动反映了泰山人们的生活变化,有着史籍的价值。叙述之中饱含深情,更有对时代的感悟感恩,让我们越发热爱今天的生活,牢记过去的苦难。从煎饼中来的精神,更是不能多得的涵养。好的散文,一目难忘,一读为快!【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1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10 07:30: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张煎饼深藏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啊。好散文,让我们读后想吃煎饼了,请欣赏。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纷呈,是否给个地址,快递几张于我?问候夏祺!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07:38:50
  感谢怀才老师百忙之中精心编按。煎饼是家长乡人每天必吃的主食,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煎饼的日子,真可谓是“寝食难安”,起码我是这样,所以,我喜欢煎饼,我赞美煎饼,煎饼给了生命,煎饼给了窝口福,也给我享受美食的快乐。致敬怀才老师,遥握夏波!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07:45:26
  哈哈!习之一篇煎饼小文,勾起了怀才老师食欲,荣幸啊!老师给个地址,习之让快递哥速送刚出鏊子的热煎饼,吃法多多。我知道,怀才老师最爱煎饼卷油炸河虾,很对路,最佳吃法!先敬茶三杯!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10 07:48:13
  我吃过煎饼卷河虾,味道不错。再去泰山,我先点这个吃的。谢谢习之老师邀请。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29:56
  如果怀才老师来泰山,习之一定让老师把泰山煎饼品尝个够。老师一定要来吆?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6-10 09:03:29
  品读《泰山煎饼》,不但给了我们味蕾的享受,从煎饼中展现出国家命运,人民生活从贫困落后一步步走进兴旺发达。在一张煎饼里,习之做到了注视当今,回眸过往,放眼未来,对新时代歌之,颂之。一篇小东西大世界的好文章!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24:43
  是啊,从一张煎饼里饱含的成分中,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我们要感恩新时代,感恩煎饼给我们带来美食芳香。谢谢湘莉精美点评。遥握!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6-10 09:16:58
  读过怀才老师的《煎饼》,那时就冲动,闪过做煎饼的想法,今天再读习之老师的《泰山煎饼》,看来我真要上街备料了,准备做煎饼,因为早已被你们的煎饼撩拔的唇齿生香,垂涎三尺了。遥握问好!
回复6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27:48
  我真希望,湘莉老师不是冲动,如果在湘莉老师的家乡,在湘莉老师的手中摊出美味的煎饼,湘莉老师就是名副其实的"“煎饼明星”了,哈哈!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6-10 09:32:15
  好久不读文,饥渴难耐,一早就看到了习之老师的《泰山煎饼》,里外折腾一番,总算能坐下来赏读了。未读之前首先想到了一首打油诗“一炉一鏊路边旁,油料葱花鸡蛋黄。还有菜青欲滴翠,急呼快炕上班忙”。这未必是正宗的摊煎饼,但确实是梅骨生活中经历过的,很形象,引来凑个趣。2018年,在济南吃过煎饼,也不知正宗不正宗,好像正宗的是泰山煎饼卷章丘大葱吧?从习之老师的美文中,梅骨了解了煎饼的做法、吃法、传说、浓浓的乡愁,以及泰山人民生活的变化,感受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饮食文化和家国情怀。习之老师的泰山系列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接地气。点赞、祝贺,敬茶!问候夏祺
回复7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35:15
  感谢梅骨老师的精美点评!梅骨老师在济南吃的煎饼煎饼不一定正宗,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煎饼是机器煎饼,人工煎饼越来越少了。因为摊煎饼是个体力活,特别是热天气摊煎饼,简直是活遭罪。如果想吃到正宗煎饼,需要到民间去预约,才能吃到真正的美味。欢迎梅骨老师来泰山品尝美食吆?遥握夏安!
8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6-10 09:39:08
  梅骨没有怀才老师这么讲究,不用卷河虾,正宗泰山煎饼、章丘大葱,加大酱,即可。当然,要是能在泰山顶上,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就更妙不可言了。
回复8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38:43
  梅骨老师与怀才老师的煎饼吃法都是内行,这是很传统的吃法。怀才老师的吃法经常是在放店里,梅骨老师的吃法经常在百姓的饭桌上。煎饼卷大葱,在影视剧经常出现,很馋人的。好吃就吃,别客气!哈哈!
9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6-10 10:15:09
  时代进步了,煎饼也进步了。生活变好了,煎饼也美味了。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9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10 15:41:27
  是的,以前吃煎饼是为了裹腹,现在吃煎饼是享受美食生活。偶尔吃一顿,胜过神仙般享受呢!感谢句号老师造访点评。遥握夏安!
10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06-10 20:02:14
  一上江山就闻到泰山煎饼香了,习之老师厉害啊,把个煎饼写得香气四溢,都快溢到我江南了。弱弱地问一句,习之老师是否在泰山旅行社入股了,之前有泰山布衣将军,现有泰山煎饼,是不是以后还有泰山红薯。再大胆地问一句泰山盛产帅哥不。(*^_^*)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