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苦日子,也幸福(散文)
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束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话虽这么说,可我总把生活中不好的事情留在心上,有时候把自已想的很坏,坏到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比如说,好好的日子不过,非想一出是一曲地去折腾,结果把一个完整的家给折腾散了,把半生的积蓄给折腾光了,把跟着我吃了很多苦的妻子折腾成别人的了。这些作死般的折腾让父母担心,让孩子受苦,让亲朋好友失望。有时候我又把自己想得很好,好得跟活菩萨一样,善哉善哉的,见路上有一群蚂蚁搬运食物,走路特别的小心,生怕要了它们弱小的生命。不论是人,还是动物,活着都不容易。若我也是一位亿万富豪,我也会在死前捐光所有财产,成为一个慈善家;若我的身体器官能救他人一命,活捐都行,让我的生命延续。可我一文不名,连身体都有毛病……想多了,情绪就不稳定,行为怪异,语言都是负能量,悲观得甚至想去大海里轻生,还自言自语地说自己是神经病。当我冷静下来,心态改变了,不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时来远转了,只求平静的生活,像蚂蚁一样活着。
我跟刚从市直单位退休的文友老王说:“王老师,我前半生经历的事情太多,职场上、商场上、情场上,场场都是惊心动魂,复杂而又离奇,悲悲喜喜,反复无常,所经历的磨难比《西游记》里的还多、还苦、还累……我现在看破红尘,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度余生。不过,再苦的日子我也要过得有滋有味,在苦中作乐,快乐自己,心灵纯净,其实苦日子也是一种没有杂念的幸福。
老王说:“你的每一个想法都是陌生的而又新奇的,陌生的是创意,新奇的是思想,如能够变成现实就是财富。其实,你不是看破红尘,而是换一种活法而已,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澎湃的心自然平静了,为什么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告老还乡,就是身心的回归,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实现你这个很容易实现的梦想?”
我说,我想回老家商城的金刚古寨里罗城。因为,诗在远方,歌在家乡,叶落归根,才是最终的归宿。
老王小酒一杯,抿嘴一笑说:“你这哪里是去过苦日子,而是去享受桃花源般的神仙生活,里罗城是商城县的红色小镇,那里是‘一步一景一首歌,一山一河一洞天’的美丽乡村。里罗城的农民种田是休闲,种菜是美景,放牛是散心,吆喝是民歌,开店是卖特产,你在这画中乡村、梦里老家过苦日子,是作秀吧。”我一杯茅台内供酒下肚,头晕目眩,老王在我眼前叠影成两人,忽远忽近,疑似鬼影,有点吓人。酒店老板二大爷说,“酒醉心里明,故意装神经,别在酒店里丢人现眼了,赶紧走吧”。临走,我告诉老王说,一年后你去罗城看我的“熊家寒舍”喝茶饮酒论文吧。
在疫情期间,一向喜欢自由的我,像被关进笼中的鸟一样在笼子里压抑得直扑腾,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蜗居生活,就是放出去了,感觉笼中的生活很安逸,还是主动飞回来。那个时候,我非常向往深山里悠闲自在的生活,于是写了一篇《疫后归田园》的文章,我要与山水有情,与落花有意,与田园为伍,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其实早在万物复苏、迎春花开,小鸟站在杨柳树枝上叫春的时侯,我就去了三趟罗城,寻找到非常适合我过苦日子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景区入口处风车旁,是一处依山傍水的荒野人家。从红军亭下的小路向西走150米就到了。在一片茶园旁,有一栋三间青砖瓦房,房屋破旧,门口的蒿子长得比我还高,从窗口往里瞧,屋里的装饰虽然过时,但从中可以看出这户人家曾经的富裕,老宅不拆是户主发达了留着当故居。从这户人家老宅的山墙角拐弯过去,是一排土屋,格局是三合院,正屋三间,两侧偏房各一间,左为厨房,右为牛栏,院子是稻场,一个石䃂倒插在泥土中,周围苦菜花开得鲜艳,给荒凉地带来勃勃生机。这户人家门前左边是梯田,右边是河滩地,都没人耕种,成了一片莽原。站在门口,视野开阔,有河流,有远山,只可惜这块风景独好的地方没人来开成景观,与对面山脚下的美丽乡村形成鲜明对比,正是一半是破旧老屋,一半是山间别墅,一眼能看到两个年代,新旧两重天。
贤文说:闹市挣钱,静处安身。我要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归到这片荒凉之地安营扎寨,先改造无人居住的老宅,再做垦荒人,过苦日子的同时,经营荒凉,把冷清的院落变成欢乐人家,把荒凉之地变成家花没有野花香的山光海洋,呈现出“梦里老家”印象。
不花钱能办成事,叫做办事,否则就是跑腿;我不指望别人帮助,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辛勤劳动,才能丰衣足食。回归乡村生活,首先要把这几间土屋的外墙进行改造。就地取材,用黄土与河沙、稻草、胶水混合搅拌成浆,把墙里墙外泥一遍,风干后,刷上桐油,既返朴又防雨,还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把房顶的瓦片翻新补齐,或者再铺上一层厚厚的茅草,屋里家具恢复成七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如堂屋里的供桌、中堂、方桌、长板凳、大椅子、乡村名人书画、烤火盆;卧室里老式架子床,雕花大柜、红漆箱子、梳妆台、大小洗脚盆等等,这些老物件不用化钱买,去空心村闲置房外面捡,修修补补就可用。院落有现成的果树,地上铺满青砖,用杉树做门楼,用毛竹做栅栏,简筒单单的装修就成了具有农家特色的小院。茶园、竹林、粟山、菜园、稻田、瓜地、荷塘、茅草棚,野草野花野果成风景,寒舍在我心里就是幸福家园。
生命在于静,也在于动,劳逸结合,健康长寿。在静处安身,心静自然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过去的永远过去,把伤心的、痛苦的、纠结的,统统的挖个坑埋掉,从此不再回想。现在的才是真实的,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里,想劳动就围绕田间地头转,想休闲养生就在这里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接地气的自然生活能够使人延年益寿、头脑保持清醒。在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海阔天空的奇思妙想、幻想奇人奇事,创作悬幻小说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回忆录,在温饱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活在梦中的生活也挺好。
在这里,我倾心打造“熊家寒舍”。改造成后,不能光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毕竟我还没到养老的年龄,要借全国重点旅游村里罗城的名气和沾沾美丽田园之光,做点土里土气的生意,借景创富,一活跃精神,二快乐自己,三赚点小钱,四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重要的是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内容。
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富翁成负翁,工作难找,创业太难,人人都说钱不好挣,高消费的少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开始斤斤计较,现实打败虚荣,游客们有精力没经济,出游自带食品不进饭店,走到哪里账蓬搭到哪里,省下住宿钱。在普遍性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熊家寒舍”的商机来了,以“忆苦思甜”为经营理念,以低消费神仙般享受为切入点,以吃大锅饭、流水席、待客饭、野生活、草垛爱情、听说、对情歌、农耕文化等为特色,把这块荒凉之地发展成“苦乐场”。
智慧创业,要借现成的景观、借别人的力量、借用地别人忽略的资源。只要你善于发现,只要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只要你敢于行动,不成功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