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辛家庙:我的都市家园(随笔)

编辑推荐 【八一】辛家庙:我的都市家园(随笔)


作者:梁旺俊 白丁,1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14发表时间:2020-06-11 17:09:29

【八一】辛家庙:我的都市家园(随笔) 10年前,我在西安买下了一处住宅,去年又将户籍从异地迁入。有句诗叫做梦里寻它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人世间的许多事就是这样,我成为西安市民,完全是个意外。
   前几年我在门口当差,有人探路,问我辛家庙在什么地方,我指着脚下的混凝土路说,"这儿就是辛家庙"。他们看着我一脸茫然,我在空中划了个大圈说,"附近方圆几公里都是辛家庙"。
   辛家庙最初是一所建筑物的名称,后来成了村庄名称,前几年巷子还在,但是,曾经繁盛了上千年的庄户,再也找不见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庄消失了,辛家庙成了区域性名称。
   2009年12月,我拿着一份地图来到西安,目的是摸清房价行情,为自己选择一处住宅,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前也曾多次来过这座城市,足迹仅限于城墙以内。
   那天天气很好,地产公司的发单员叫了辆车,把我拉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她介绍了公司的情况,然后我就摊开地图,让她在楼盘所在的地方画了个圈,围绕那个圈看了又看,我是个细心人,大致确定后,又去了不少地方进行了解,主要是从位置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说这地方不好,没有人气。确实那时这一带看起来很不顺眼,而我看好的是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后的辛家庙。
   那时的城北还处在羽化成蝶脱胎换骨的过程,投资110个亿的大明宫遗址公园还是一片瓦砾,辛家庙立交正在施工,这一带除了土沉沉的建筑工地,没有多少居民,到了晚上,一幅万户萧疏鬼唱歌的荒凉。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很不景气,不少人来到里,只是打问,然后摇摇头就离开了。
   2010年10月1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使得区域楼市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很短的时间里,有的楼盘由每平方米4千元涨到8千元左右。那时的未央区正在进行着“百村城改计划”,破解二元结构体制带来的困惑,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区域中心挺进。
   到2012年5月,未央区拆除了110个自然村,一个接一个的传统村庄在迅速消失,乡镇村委会,以及传统农业加独立工矿企业的生产方式不复存在,起而代之的是街道办和社区,先前的农田和猪场有了城市的功能。
   现在的辛家庙社区只是辛家庙区域版块的组成部分,而辛家庙的村民,也只是社区居民数量不占优势的部分,从村民到居民有个过渡,村民们的凝聚力仍然很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村庄文化还在传承,娶媳妇嫁女,村庄有人去世,还是大家凑在一起,自做自吃,吹唢呐唱秦腔吹吹打打十分热闹。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曾试图了解这个村庄的历史,很遗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些素材,我把它整理出来,毕竟辛家庙已经成了我日暮黄昏的家园。
   辛家庙地处周秦汉唐皇城边沿,龙首原北,大明宫东侧,汉唐时就皇家“上林苑”和“禁苑”的一部分,元代属于安西王府僚属区,达鲁花赤辛德录家庙于此,故称辛家庙。公元623年,云游道人在此建庙,取地势九水归塘(唐)之寓意,象征着大唐江山的一统天下。
   当年安西王二嗣阿南答争夺皇位未遂,武宗以家规将其圈于毡内被群马践踏而死,其僚属亦被处决。
   明崇祯年间开始有了辛家庙的村庄建制,据清嘉庆年间《咸宁、长安县续志》记载,辛家庙的五个村庄即是:辛家庙东村、中村、西村,刘南堡村,刘北堡村。改革开放前归马旗寨人民公社,1979年至1984年属大明宫奈良友好人民公社,后归大明宫乡,1998年归辛家庙街道办。
   辛家庙三个自然村位于辛家庙立交周边,2006年全村1687人,东村位于庙址东今广安路两侧,西村位于庙址西今北二环两侧,中村位于庙址南,东二环地铁3号线西侧。
   东村由梁、张、王、杨、许、赵、朱、万等姓氏组成,梁姓是明朝末年官宦人家后代,在福建任职,鼎盛时家族曾建有大庄园,清朝时衰落。
   中村由三大姓氏组成,最大的为王姓家族,其次是白姓,再次是党姓。王家解放前在城内经营布匹,较为有名,白家在北郊经营面坊,几乎垄断了当时所有的面粉生意,党家人以种田为业,其次还有一些外地生意人。
   西村王氏分为三大家族,其中醋房王和车户王誉满西北,另有一户叫王克忠,听说是满族,家族在清末遭到追杀,逃至辛家庙,无路可走时便将几个月大的婴儿,藏在麦草堆后大人逃走,婴儿被王氏收养,取名王克忠,多年后王克忠儿孙满堂。
   2006年初,辛家庙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确定城改土地303亩,后不久所有住宅及各类村办企业、个体商户全部拆除,由安诚房地产公司在规划土地上,开始村民安置和商业用房建设。至2018年,东西两村安置完毕,中村部分安置。至此,辛家庙村消失了,在原址上起而代之的是安诚御花苑的几个小区。至2014年,西安市有201个行政村被拆除,尔后,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迅速崛起,3环以内的传统村落,将会相继消失!

共 1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辛家庙村在元代为安西王府僚属区,达鲁花赤辛德录家庙在此,称为辛家庙。后来安西王二嗣阿难答为皇位之争,被武宗以家规卷于毡内马踏而死,其僚属均被处死。达鲁花赤辛德录事后以“蹄下未死之人”贬居周至恒州(今辛家寨镇恒州村)。此处逐渐落为民居。明崇祯年间开始出现辛家庙村。清嘉庆《咸宁、长安县续志》记载称辛家庙五村,(包括辛家庙东村、西村、中村、刘南堡村、刘北堡村五个村)。中国地大物博,处处是历史遗迹,但如果没有作者的文字,我想有许多人都对辛家庙村不是太了解。作者的文字是向导,带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环境,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是历史,每一座房子都有一个故事。在这里当蹒跚学步的孩童成为了耄耋老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满头的青丝成为了鬓鬓白发,辛家庙村人就这样在这片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息繁衍了六百余年,六百年的路程不过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这朵浪花却饱含着辛家庙村人一份难以割舍的真挚情感,记载一段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辛家庙村迎来了又一次历史发展机遇----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目的就是拆旧建新,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集约土地。这段影像里的景物也许即将不复存在,但它在若干年以后,会成为我们回忆过去的一份宝贵的档案资料,或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一道划抹不去的记忆,成为一杯浓浓的香茶,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慢慢的去品读、去回味、去了解、去尊敬。作者用详尽的文字精髓给大家展现出一个村落悠久的历史,百年文化贯穿其中。作者的随笔思路不拘于某一点静观不变,而如行云流水般运动不止。感谢赐稿八一,也希望在八一可以经常阅读到作者的手笔。【编辑:红袖揽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20-06-11 17:11:30
  作者的杂文让我们眼观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当下的发展全观。
红袖揽叶
回复1 楼        文友:梁旺俊        2020-06-11 17:34:08
  感谢
2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06-13 17:59:47
  社会的发展,总是会令我们应接不暇,这个社会变化太快!拜读了。
今生何求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6-15 14:44:48
  有着厚重历史的笔触,书写着家乡的精典故事,记叙着那一段永远忘记不了的记忆,如今的家乡面貌一新,人们在享受着这大好时光。好文章,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4 楼        文友:小满花        2020-06-17 19:28:04
  好喜欢这一句, “他们看着我一脸茫然,我在空中划了个大圈说‘附近方圆几公里都是辛家庙’” 喜欢老师明快的文风。喜欢都市中辛家庙的历史气息。
回复4 楼        文友:梁旺俊        2020-06-24 14:37:13
  感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