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由吃杏子想到了如何做人(散文)
咱们住宅小区里杏树很多,现在是盛夏,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人们在闲暇之时,聚在杏树下,边谈论点邻居间的琐事儿,或也谈论些国家与国际上的大事儿,边随便摘些杏吃,也算欣然。
为什么有这么多杏树?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果树,在公共绿地上到处可见?可能是因为想通过优化环境而招揽房客,从而有利于房屋当初的销售,这应该是开发商当年的用心所为。
有一天,我也来到了很多的杏树下,在与人们谈论之际,忽然觉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问:“这么多杏树,怎么有的光秃秃的,没有结杏?有的却是硕果累累?满树的红杏还有这么多?没有人吃呢?”
老贾总是对我嗤之以鼻,说:“不怪都说你好像是满腹经纶,其实是狗屁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知道。告诉你吧,光秃秃的树不是没有结杏,而是结的杏非常好吃,早被人们摘光吃了,而硕果累累的,是好看不好吃,所以没有人去摘着吃。”
我似恍然大悟!把光着的右脚从鞋里抽出来,抬起,向损我的这个人点了点,意思是鞠了一躬,并说:“谢谢你的开导。”
关于杏子,确实分好与坏,或是较差,如早市我有时是去的,在这杏子成熟的季节,卖杏子的海了去了,但价格是不一样的,最贱的一元钱一堆,能有好几斤,最贵的还有卖五元钱一斤的,差别确实挺大。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的好吃,而且是特别的好吃,而有的不好吃,如果是强吃,就如同故意虐待自己的味感神经一样!
其实在这方面,人和杏子一样,也是有好与坏之别的,或是有较好与不算太坏之别,千篇一律都是好人或是坏人,是不可能的。
我这个人爱瞎思考和瞎联系,所以通过吃杏子想到了如何做人。
我曾在我的社交圈子里谈论过,当然也包括在邻居间谈论过,我说:“如何做人,有很多的大道理,但简单地讲,只有三个字的要求,就是‘负责任’三个字。如一个男人,身份不仅是当爸爸、当爷爷,也有是儿子、是孙子、是丈夫、是女婿等很多种身份,不仅应该履行好当爸爸和爷爷的责任,也应该履行好其他各种身份的责任。而且不仅要履行好对家庭和家族的伦理责任,还应该履行好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另外,因为还有同学、同事、战友、密友等很多种社会身份,也需要对别人和社会尽责,特别是对国家的安全、繁荣发展要负责,女人也一样。”
老贾总是有反对的意见,也曾反驳过我说:“别总以为自己什么说得都对,对个屁!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对的,可行得通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才是现实生活中应该谨守的人生准则!”
老贾说得有道理吗?可以说没有道理,也可以说有些道理,因为理论和现实往往是两码事儿,我可以有足够的理论再反驳他,但现实的论证并不是非常充分的。
老贾确实也非常不简单,因为人家是老师职业嘛,按通常的道理讲,就是应该比我们懂得的多。但尽管如此,我对他是不待见的,所以经常用所谓的高抬来奚落他,有趣的是,他往往看不明白,还很得意。
老贾俩口子都是老师,在附近的邻居中,退休金属他俩挣得多,俩人每月能开一万多元,邻居们刚开始不能不对他俩肃然起敬,但时间长了,了解了他俩的为人后,就把他俩当做了无人待见的像不好吃的杏子一样的人了。
如老贾也是经常逛早市的,为什么不用“去早市”这个词儿?而是用“逛”?因为他确实是逛,去早市买东西不是目的,目的是逛。
我能十来天去一趟早市,买的菜和水果等东西很多,拿着挺沉,在回来的路上需要歇好几起,可从来没有看见老贾能买很多东西回来。他从早市回来,顶多能拿几样东西,可别说这几样东西肯定就是买的,也可能是顺手弄来的。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邻居们都有议论,因为邻居们在过去曾有跟他一块去早市的,在邻居们买菜时,他帮助挑,趁摊主不注意,就经常顺手牵羊拿点什么,回来后还炫耀。后来邻居们不敢跟他一块去了,一是看不惯他的做派,二也是怕万一被摊主发现了他偷菜或什么东西,打起来怎么办?
他的媳妇也是这路人,不怪说不是一路人不进一家门,其做派不但跟他相同,而且更甚。如在早市的每个水果摊前她都驻足,打听价格,在品论水果好坏的同时,手把水果不断地往嘴里扔,然后扬长而去。按她自己的话说,从早市头走到尾,各种水果吃老了,还买什么买?
所以说,老贾或者是他的媳妇,从早市拿回来几样东西,不一定就是买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他俩口子经常表现得记性不好。如她从早市回来后,走到一楼的院子里,有时说:“哎呦,忘了买葱,拔两颗葱回家做饭啊。”意思是告诉院主人,可不管院主人答不答应,就拔上一大把葱回家了。在一楼住的都有院子,都简单地栽点葱或种点小青菜什么的,整个小区有二十座楼,共有一百二十家有院子,她几乎通过这个办法吃到了这一百二十家的葱和青菜了。
还有,在他和她分别逛街的时候,要买什么东西经常说忘带钱了,会向同行的邻居们借十元或八元的,过后从来不主动还。邻居们如不好意思提和要,他和她的便宜就算占定了。如果有人不情愿,提出来要,他和她就会装作吃惊状,说怎么会忘了呢?不得已把钱还了。但不管怎样,没有还的还是占大多数,这便宜占得还挺“艺术”的。
老贾是高中毕业生,当年在农村,当个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是可以的。但在有一阶段,中国人越生越多,学生一多,教师就不够用了,在征用教师时,老贾给媳妇报了名,而且录用了。
老贾的媳妇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说当不了老师,老贾说没有关系,新来的老师只能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孩子们什么都不懂,好唬弄,另外我事先帮助你备课。
还别说,老贾的媳妇后来就成为了正式的农村教师,后来又经过几轮变革,那里变成了城区,他俩就变成了有真正教师待遇的老师了,所以在退休后,他俩每月能开一万多元。
当然我们邻居们不可能了解这些情况,都是他俩在得意时自己说的。
不过邻居们真纳闷?他俩开那么高的工资,青菜和水果却很少买,即使偷点或占便宜弄点也是有限的,平时吃什么呢?
还有,大伙在张罗旅游时,他俩从来不去,AA制去饭店吃饭也不去,有人请客倒是去,添衣服什么的很少买,一连好多年,家里连冰箱都没有,煤气是不用的,说是费钱,用电磁炉做饭,说是省钱。
他俩有三个孩子,工作都不错,所以条件也不错,也不用他俩添补什么,反过来还经常向孩子们要钱。最近一位亲家去世了,他俩借口有事连去都没有去,当然也就没有花礼钱。
邻居们能不纳闷吗?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是怎么想的呢?
当然,教师队伍里面的人并不都是这样,在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谈到他俩,只是他俩的职业是老师而已。
老贾还有一个称号,叫“贾大明白”,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他不明白的,但看法总是跟大伙不相同,至于做法就不用多说了,因为通过前面的所述,其全部的人为应该能够映照出来,所以大伙不叫他“贾大明白”,叫他“假大明白”,还有一个更确切的称号,叫“假老师”。
杏子为什么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呢?看来不是杏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树的问题,树的种类不好,杏子当然就不好吃了,要想让杏子都好吃,只能在树的种类上下功夫。我相信,杏树也应该是有意识的,想把自己的种类往好的方面发展。
关于意识,我认为万物似乎都有意识,在这方面我曾有拙见写出过论述,不过在这里并不讨论这个问题,只能是一笔带过。但杏树即使有意识,也不能彻底解决自己的种类问题,因为自己的意识所驱使的能力有限,如彻底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人类来帮忙,因为从目前来看,人类基本是无所不能的。
写到这儿,忽然想到了一段往事。
我有一天去公园散步,人多得很,干什么的都有,但在绿地的石凳上却静静地坐着一排年轻人,对外界的一切全然不顾,只是闷头玩自己的手机。我一看竟情不自禁地惊叹道:“全是苹果手机?!”
有一个人立刻有了反应,赶紧把手机保护到怀里,可能是怕我偷或者抢。
还有另一个人也有了反应,停止了玩手机,抬头疑惑地注视着我,问我:“苹果手机怎么了?”
我说:“不应该呀?!”
他更疑惑了,追问:“什么不应该?”
我说:“中国人应该买国货,不应该买苹果手机。”
他还是有不解的神情,继续追问:“买苹果手机怎么了?”
我说:“苹果公司每年从中国消费者身上赚取了几千个亿,通过缴税,大力支持了美国政府的财政,美国政府腰杆就硬了,拿从中国挣的钱,再来欺负我们中国!”
他还是表示不解,跟我说:“这是国家之间的问题,跟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我一听,更来气了,大声道:“怎么没有关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国家负责任!”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竟说:“为什么让我们老百姓负责任,国家对我们负责任了吗?”
接着连珠炮式地问我:“国家管我们了吗?给我们分配工作了吗?给我们‘五险一金’了吗?给我们住房了吗?给我们什么保障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保障,反让我们对国家负责?”
我突然感到不知说什么好!?
在这时,已经聚集过来一群人,有一个岁数比我大的人推我、劝我说:“说这些干啥?快走、快走!”
我被推走了,但能听到那些年轻人在议论我是精神病!
似乎应当说,不能说国家对国民没有负责,但确实也不能说对全体国民都尽了应该尽的责任,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看来,不能简单地说,有人为人不好就完全是其个人的原因,其个人当然有责任,但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国家“这棵大树”上。国家也存在对“国家大树”种类的选择上,选择好了,而且栽培管理也要好,像杏子一样,好吃的杏子就多了,好人也就多了,否则,看似人才硕果累累,其实并不一定是为谁服务的。
在这些年,国家“这棵大树”有了可喜的变化,如反腐倡廉在推行,当然还有很多改变“这棵大树”的措施,但愿好吃的杏子越来越多,“负责任”的人也越来越多。
早安[微笑][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