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东魁,罗岩江畔一颗璀璨明珠(散文)
初夏,梅雨季节,徘徊在天空中的雨幕,似乎没有落幕离开的意思。那一帘帘摇曳的烟雨,把远山浸染成跌宕起伏的黛青色的峰岭。花开的季节在燕子的呢喃声中渐行渐远,黔阳古城到处是绿荫如盖的树林,我们又迎来了即将果香飘飘的夏季。
洪江市,一座森林之城,一年四季水果飘香。黔阳冰糖橙还没有离开我们的果盘,金黄的枇杷、鲜红的草莓和乌黑的桑葚果等春季水果又纷至沓来,飘着诱人的果香。当我们还在品尝这些美味水果的时候,初夏的杨梅,又携着乌红的衣袂,丰韵的身姿,笑盈盈地向我们款款走来。
罗岩江,洪江市托口镇清江湖上的一条小支流。从浩渺碧波的清江湖,一直向远处的大山溯去,至左边的一个河汊口,进去便是罗岩江。罗岩江,她如一条深蓝色的脉络,慢慢地向山里伸延而去。用她温热的脉动,湿漉漉的脉汁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此时,天上虽然艳阳高照,却让我们感到梅林掩映着的罗岩村清新宁静,如一方净土,让人感觉来到这里,一切前身后事都会化成一片浮云。梅香中,满目都是层叠的墨绿,墨绿中点缀着点点梅红。行走在梅园里的羊肠小道,从梅树罅隙透过来的阳光也变得些许柔和。柔柔的风带着淡淡的梅香,熏醉了我们来此采风的洪江市网络文化协会一行人。
刘霞辉,一个对洪江市的山山水水总是充满无限爱的网络文化宣传带头人,特意组织了这一次罗岩江村东魁杨梅宣传采风活动。我虽然还不是协会成员,但基于对东魁杨梅的喜爱,也申请加入到这次采风队伍中来,很想揭开披在她头上的那一层神秘纱巾。
据陪同我们来采风的洪江市罗岩东魁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粟艳鹏介绍,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省仙居,我们罗岩村,甚至托口镇,能成功引进东魁杨梅栽培,并形成现在的规模,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村的熊顺生,是一个脚有残疾的青年。他身残志不残,耕作之余,喜欢读书看报。他不但看时事新闻,还很喜欢看一些农业方面的新闻报道。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浙江仙居种植东魁杨梅的新闻。东魁杨梅颗粗壮,肉厚汁满,成熟后外观乌黑,甜度高,没有涩、酸的味道,是全国有名的优质杨梅之一。他想到自己村的山上,有许多老杨梅树,结的杨梅颗粒小,即使熟透了,糖度也不高,还酸。若能把东魁杨梅嫁接上去,就能卖个好价钱,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就萌发了把东魁杨梅引进村里来的想法。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往托口邮政局,给仙居的一个东魁苗圃农户邮去一百元,这在当时的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款,农民养一头猪喂一年也卖不到这么多钱。许多人听到他花这么多钱,从浙江买回一大包树条条,都笑话他,觉得他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是不是被骗了?
熊顺生有一个蛮劲,自己认定了的事就会一直做下去。他首先把自己家的自留山上的老杨梅树全部嫁接上东魁,后来,又到其它山上找野生杨梅树,挖回来栽在自己的家的山上。由于他肯钻好问,这些嫁接上东魁梅枝的杨梅树几乎全成活了。有些树第三年就结出了东魁杨梅,大家尝试过后,纷纷说好,太好吃了。大家纷纷找熊顺生要枝条,全村就开始种植东魁杨梅。
透着黝黑皮肤的粟艳鹏,是个典型的九零后小伙,有文化,有闯劲,创业欲望强。大学毕业之后,在外短暂地打过一段时间工之后,便回到家乡罗岩村,开始了种植东魁杨梅的创业之路。
梅园里的地上没有一点腐叶枯草,光秃秃的,有如小时候的晒谷坪。每一棵杨梅树脚,都被涂上一层如石灰一样的白色防虫药料,做到了生态防虫。每一棵杨梅树,被修剪得特别整齐,都像一滴翠绿的水珠,镶嵌在美丽的罗岩村。
粟艳鹏说,我们罗岩村的东魁杨梅,每年都是托口价格卖得最好的,平均可卖到每斤二十五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除了我们村特有的小气候等自然原因外,我们在平常的养护中,狠抓环保,舍得人工投入是关键。我们的杨梅树,造型都很规范,是我们科学修梢的结果。说着,用手指着四周的杨梅树,我们仔细一看,梅枝非常有条理,每一个枝条都是收敛有致,茂密而不零乱。为了保证疏果后,每一颗东魁杨梅享受到足够的阳光和颗粒均匀,就必须把疏果工作抓好。我们仔细一看,树梢上的每一颗杨梅都是独一的,不像我们小时候看到那样,几颗挤到一起,红的红,青的青,颗粒小又不均匀,还容易生霉。
粟艳鹏一边带着我们在梅园里走,一边又介绍说,一个成年人,一天只能疏一蔸树。我们合作社有社员86户,1200亩东魁杨梅树,年产值达200万元,占了全村近三分之一。而人工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梅园里的枯草和腐叶,我们都是请人用扫帚扫出来,以防止梅园寄生虫卵和生病。对一些飞虫,我们采用物理灭蚊灯杀灭,一个晚上,一盏灭蚊灯可以杀死几斤飞虫。总之,我们罗岩的东魁杨梅很少用农药,尤其是挂果之后,严禁使用任何农药。
协会的向春颖、邓雅倩,两个很阳光的女孩子。她们在梅园里找到了一个适合拍抖音视频的有点陡坡的地方。梅红点点妆,叶绿浓浓意,她们不厌其烦地指挥大家怎么做动作,协调好每个人的手势和表情。特别是粟艳鹏,黝黑的脸庞,戴上时尚的墨镜和帽子,非常有创意,也很吸引网友的眼球。不到半个小时,就拍出了一个推介东魁杨梅的抖音作品。
罗岩村,还有一棵最老的杨梅树,有四十多年树龄,可年产500斤东魁杨梅,现在可以说是罗岩村的镇村之宝,离我们现在这个地方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并且还都是不好走的山路。大家纷纷表示,就是远了点,时间来不及,不然一定要去看看,去感受一下梅王的魅力。
现在的罗岩村,是一个原地安置的移民村。托口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个有着洪江市“后海”之称的清江湖,也把村民原先居住的地方给淹没了,良田和老宅都已沉没在六十多米深的罗岩江底。以前栽种在山坡上的梅林,变成了村民现在的家园。掩映在梅林中的一座座房屋,依旧袅绕着浓浓的烟火。炊烟升起,落日的晚霞把罗岩村妆扮的如射阳山人笔下那一方净土。
粟艳鹏最后对我们说,东魁杨梅已经成了我们罗岩村的主要收入,每年全村的东魁收入近一千万元。怀化东魁在洪江,洪江东魁在托口,托口东魁在罗岩。虽然在怀化市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我们的营销手段,我们东魁的包装,不说远的,离较近的靖县木桐杨梅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我们自己不懈努力,我们的东魁一定会闪现出梅界之王者风范。
随着渡船隆隆响起,平静的罗岩江被拨开了。一道道波纹,向两岸荡去。“哗哗”的波浪划过在浅水区觅食的那只鹭鸶鸟纤细的双脚,“哗”地就打湿了岸边那条乌黑的枯树根。回望对面的罗岩村,梅林中的那一颗颗乌黑的东魁,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华丽的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