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一张老照片(随笔)
这是一张1973年的老照片,看到照片上离我们远去的爸爸,远离我们已是十三年之久。今天再读照片依然还是会潸然泪下,在那个物质平乏缺衣少吃的年代,照一张照片是何等的珍贵。
父亲,怕远在西藏当兵只有十六岁的大儿思念亲人。专门请来乡下唯一的照相师傅拍下这张全家福,在物质平乏的年代里,照像简直就是一种奢侈。父亲一生都是因为爷爷不识字,请人代写“借租”我家祖上的田地,一字之差写出“介租”,本是别人租凭我爷爷的田地,三年后成了爷爷倒欠人家的田地,一夜之间爷爷哭瞎了眼,父亲从此要担起家的责任,也就从此放弃接受教育机会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父亲发誓要给他后人最好的教育,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再穷,父亲从来都不松口放弃我们接受教育的机会。硬是用一双肩膀供养出两个高中生,响应党的号召,恢复高考,一再复习再复习。两个中专生,一个初中毕业生(那时候读高中实行大队推荐,旧时的乡下小姓人家,因姓要失去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最亏欠就是我们的大姐,父母农务重,我和弟弟又还小,因此大姐就失去接受更多的教育机会。
父亲自己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记得我88年初中毕业,回乡去复读那一年,每天晚上我们在灯下做作业,劳作一天农活的父亲,每天晚上都要和我们一起坐在灯下,看上一两个小时的书。父亲看书,在我的记忆里,那叫看书哇!也许因为没更多的闲钱去买书,一本书重复着读重复着读,直到烂熟于心。在农村但凡别人家有红白喜事,总是要送上一份礼顺带帮忙,歇息一晚上,一到晚上都是各家的摆古论今轮番上阵,老爸最擅长的就是他《三国》里的英雄豪杰故事,还有就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都是他是最好的谈资。他很享受着别人夸他见识渊博叫他那一声“谭先生”。他总是将自己喜欢的书籍,书页里对折成长方行。那是父亲特有的读过和没读过的界定记号,重来都不像我们压一个书角作记号。然后高高地搁放在旧时大衣柜顶上的屉子里锁着。我们有时也好奇,不过就是几本书嘛!干嘛还要上锁呀!每次他开屉子的时候,我和弟弟总喜欢凑上去看。小时候不识字,也只是纯好奇。直到后来回老家复读,才知道也就《太平经》,《孙子兵法》、《春秋》、《三国演义》、《封神榜》和一些不认识的线装书,旧黄页上画满了我见也没见过一些符号,直到五、六前,我才知道那是一本古谱音乐。其实他那些书籍里除了《太平经》我翻看过的外,其它的书,我也是动也没动过一下。直到旧屋倒塌书籍埋在地下,才觉得那些书籍有多么可贵。
雨天,父亲不是编背篼织撮箕,就是读他那几本烂熟于心的书。雨天也是父亲教育我们好的时机。雨下多久,他就能对着我和弟弟讲多久。他可以从什么家无读书子到官从何处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到慈母手中线。一直讲到当官,当官不要想着发财,想发财就别当官。当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说实在,他那些俗套的语言,我和弟弟早已是烂熟于心,甚至是早已扎了根。他讲他的,我和弟弟眨眨眼想着法地找着借口离他而去。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父亲教育我们一些东西,都是来自《增广贤文》和《曾国藩》。
小时候,我想一件花布衣服,想得哭,父亲绝不会因为我的哀求而心软,一身蓝布衣服和我较了半生的真。不管父亲母亲怎么说蓝色的好,甚至是拿天来比较,说蓝色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颜色,都没因此而喜欢上蓝色。无巧不成书,越是不喜欢,越是纠着缠你。好不容读个书出来,分配个工作。没想到第一天报道,单位里就给我发一大张蓝色的劳动布,以及后来工作服也是一身的蓝色。我的个去,我算是与蓝色较上了半辈子的劲,妥协吧!蓝色代表忠贞不渝,现在想想,这大慨就是我的命吧!也是父母给予我的希望。一个工种一干就是一生,挺好的,像天空里的蔚蓝,无风也无雨,天蓝蓝,平淡无奇也是最好的人生。
父亲的管教非常的严厉,方圆几里的人都畏惧。就一个简单的吃饭,吃饭一定要吃饭的像。一不留神,父亲的筷子头就落在我们的头上。因此,吃饭坐位置是件很重要的事。但是也有暖心的时候,那就是夏天的傍晚。有时候甚至有些盼着夜幕早一点来临,夜幕下,扫地坝就成了我们的期盼,非常的自由舒心,没有任何的规矩和约束,自由地拉开广播开关听喇叭。在喇叭声里追逐最后一丝夕阳里的蜻蜓,再往后二哥可以在门前那棵月影婆娑广柑树下吹他那能穿透山的笛子,二姐也可以不用看书出来拉二胡。父亲不是很劳累的时候,他也会温和给我们讲励志的故事。也讲聊斋,但聊斋里大多数是讲穷书生,一生不屑的追求,也讲苦情的放牛娃捡夜明珠的故事,偶尔也讲仙女下凡的故事。当我和弟弟不太听话的时候,他也讲狼外婆的故事。再后来大一点了,父亲老讲头悬梁锥刺股,但凡对自己够狠的故事,我都不大喜欢听。夜幕渐深一些的时候,吃着妈妈煮的锅巴洋芋,沾一点点红红的辣酱,胃口是格外的好。再喝一碗妈妈弄的化猪油汤,煤油灯火那跳动的小小的火苗,映衬油涮涮的汤水里一点点绿绿的小葱花,满满的是幸福。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那年代的幸福真的很简单。越是简单越是觉得美好,所有的美好记忆都留在这照片里。
每次翻看照片时,都还记忆起那时候哥哥姐姐总是抱怨没有拿走那一摞撮箕,大煞风景。如今再看,那一摞撮箕,恰是我们最朴素农村的生活。恰是我们幸福的生活起源,靠的就背后那一摞撮箕,一撮箕一撮箕挑出来的幸福。抹不掉的记忆,回不去的曾经!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期待佳作连连,再次绽放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