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侧耳倾听(散文)
一
告诉我,你有多久没有侧耳倾听了?从什么时候起,你的耳畔除了喧喧嚷嚷乱哄哄的,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了?甚至,你很想听,却总是再也听不到什么了。
因为这尘世太喧嚣,因为这红尘过分喧扰、嘈杂。你已经听不到什么了,再也无法听到鸟鸣啾啾、蝉声嘶鸣、溪水潺潺……
是什么让你的心蒙了垢?是什么让你的眼遮挡了屏障?是什么让你的口鼻尝不出也嗅不到那一份香?是呀!究其是什么原因,让你再也听不到这尘世美妙之声?其实,说到底,还是你自身的原因。那是你本身没有静下心来,你心儿乱乱,意儿惶惶,就不会听到什么的。你只有将自己静下来,沉静下来,再沉静下来,你才能听得见。
如果不信,可以让自己静一静,再静一静。来吧,你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吗?听到美丽的声音了吗?或是流水,或是花落,或是轻轻的风声,或只是一尘一烟的袅袅、缥缈。恰如王维的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了,心静了,自然春山也就空了,月儿一出会惊动山鸟,春涧里的水面上,自然会传来鸟鸣。而且,不仅鸟鸣,或许,还有潺潺溪水,白云渺渺,呦呦鹿鸣,哗啦啦蒹葭在风中拂动……
自然,最是丰富的,也是美丽的。能够听到自然之声,万籁自鸣的人,也是最有幸的。这样一种修行,不是无缘无故的,也不是刻意的,是需要一颗心的沉静,需要一个人的淡然与豁达。
时常会听人们说起,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说到修行,就会想起,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修行觉悟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让我们望尘莫及。
说起来,这位禅师有一个嗜好,就是非常喜欢吃甜食。在当他即将圆寂的那一刻,端坐席上,相貌平和,然后他竟然拿起了一块甜点,放进口中,有点艰难的慢慢地咀嚼着。吃罢,他微微启唇,好像要说点什么。呼啦一下子,他的弟子们统统紧张地紧聚过去,心想师父要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开示了,一定要,好好听清楚不可。终于,老禅师说话了,他只说了“好吃”两个字,然后就逝去了。
如果一个人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想的竟然甜点的滋味,而留下的遗言竟是对吃的赞美,是“好吃”两个字。而没有死亡的恐惧,没有丝毫痛苦,那么,修行修的就是你自己了。
都说人生万般的苦,都言生活何等不易,而在最后时刻,竟然能感觉出“好吃”来,品出了甜,那一定是听到了这世间最美的声音,或呼唤,或音乐,或是母亲的声音,再或许就是来自生命的声音,最后的心跳,脉动,呼吸……
是的,谁也不可能永生。但可以在生命过程中过得快乐,过得轻松愉快,过得充实,过得甜蜜一些。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修行。
在生命的最后,若能倾听到尘世的声音,若能听到来自自己的声音,倘若能听得懂,听得见,这或许就是一种圆满吧。那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或许听到了来自尘世、来自自己最美的声音,于是他留下了“好吃”二字,平静而安详的去了。
二
慢慢人生,长长的时日,耳边总是乱哄哄,心儿也就跟着乱乱的。我们需要倾听,需要一种声音穿过耳鼓,直抵心腹,在我们心里回旋。或抚慰,或愉悦,或共鸣,或倾诉……
安静地坐下来吧!你要试着让自己放松,完全放松下来。你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必费力地集中注意力,更不必有所图,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完全放松自己。
渐渐地,你就会听到远处的细微的声音,或窸窸窣窣,或哗哗啦啦,以及近在耳边的声音,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的心不再关闭着,隔绝着。而是一下子被打开,似一面窗被推开,似一扇门推打开,光亮一下子就照射进去,阳光一下子就普照进来。驱散黑暗,去除阴霾,万道霞光。
你轻松愉快地接受这声音的传入,没有丝毫的被动,没有丝毫地强制,一点也不牵强,那么自由自在地被带入到一个美丽的境界里,一个高度,一个空旷的所在。带入到一个纤尘皆无,鸟语花香,丝竹盈耳之地。其实,你以何种方式在听,这很重要的,是不是透过自己的企图、欲望、恐惧、焦虑和各种的投射在听?是不是只听自己想听的那些能够带来慰藉、满足和减轻痛苦的东西?是不是只想听到美妙的乐音与沉醉的幻音?是不是只局限于那些喜厌,局限于那些赏心悦耳?而去摒弃那些不喜欢的,那些厌恶的,甚至对你有所针对性的。
如果是,那么你透过欲望的屏障在听,局限于喜恶在听,那么很显然你听到的,只可能是自己的独白和自己的欲求,你无法逾越,你就无法洒脱,无法超越,也就无法超越。因为你已经被局限住了,被捆住了,你无法在听到美妙的声音,哪怕是很细小的声音。那么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你的心里还是满满的,没有被倒空。既然,没有倒空,就无法装进去什么,就无法涌进去什么。因此,耳朵自然也就听不清什么了,只有嘈杂,只有喧扰,嗡嗡,嘈嘈一片杂乱。
你一定要静下来,再静下来,去侧耳聆听,用心聆听。你不但得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得听见街上的噪音、汽笛鸣叫,工地上的嘈杂、小河的流淌,甚至林间的鸟儿的细微的啼声、小动物窸窣的声音、溪水淙淙、各种人的说笑、以及小婴儿的哭闹声。
只有不投射任何欲求,才能听得出声音里的本来意义。此刻,你听的就不是嘈杂喧嚷,而是声音的本真,声音带给你的真正意义。你会从忧郁里走出,从迷茫里豁然开朗,从低迷里昂起头来,看见鲜花盛开,感觉春意盎然。
心儿就如一只容器,只有空了,才可注进水去。而声音就如水,水是无形的,而杯子是有形的。以无形之水注入有形之心,注入心里的水呢,可以改变你的内容物。水是欢快的,水是纯净的,你的心儿就会欢快起来,纯洁起来,漾起的声音自然就是愉悦的,纯美的。
因此,你只有放下心中的屏障,放下心里的沉重,放下所有包袱,轻松地倾听,你才能真的去听到最美丽的声音,倾听到返璞归真的自然的之声,万籁自鸣。
三
慢慢地,你会感觉到,倾听,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从来未有的幸福。 许多时候,你诉说得太多,讲得太多,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你自己或许感觉不到厌倦,自己没感觉到自己啰里啰嗦,太吵太闹。
能不能去做一个倾听者呢?听一听别人在说什么?听一听风儿呢喃,听一听花儿簌簌盛开有声,听一听鸟儿啾啾歌唱;听一听蛙鸣;听一听鱼儿唼水;听一听这世界万籁之音铃铃金质,悦耳。
不要以为那些声音没什么意义,其实,你只要细细去倾听,安心去聆听,就会听出其间的美来,其中的意义来。一朵花,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的,因为名字是外来强加的,你或许叫它蔷薇也好,叫它玫瑰也罢,它不会反对,也不会不高兴的。
它就是一朵花,它有它的语言,它有它的喜怒哀乐,它一定在轻轻诉说的,你毫不费力地就听到了花的音声,而不是很刻意,很牵强自己。
是自然而然,是随心而为。是心儿没有丝毫挣扎,没有丝毫强迫,没有丝毫抗拒之下。要知道,只有当你在抗拒某个东西时,亦即在你和你不想听的那个东西之间树立起屏障时,你的心才会挣扎,也才会抗拒,才会遭受强迫。
你要摒弃一切烦恼,给自己松绑,完全放松,全神贯注地去聆听,穿过层层屏障,跨越道道阻隔,你最终听到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内在,自己的心声。
你要看到一个真的你,而不是假的不是被层层裹严的,一个赤裸裸的自己。无论你是善还是恶,无论你是丑还是美,无论你嫉妒还是赞美,都是真实的你,只有倾听到最真实的自己,你才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心儿是无可限量的,一点不错。心儿,只有不再去扭曲它,不再去束缚它,更不再去左右它。而是真得了解它,倾听到生命里的声音,把一颗原本善良,原本纯洁,原本无尘的心拉回来,回到最初,回到人之初,回到性本善。
若是能够如此,你就会轻松起来,快乐起来,因为你倾听到了自己,听到了世界,听到了万籁自鸣,你就会获得一颗无可限量的心儿。
如此,当有一天,哪怕,就要离开这世界了,这世界留给你最后的记忆和感觉是“好吃”。也就是甜的,是如饴的蜜甜,是有所依恋,有所美好。而不是只有苦,也不是只有难,更不是只有不如意。
不如,沉静下来,去平心静气地侧耳倾听。对世界,对万籁,对自然,对自己……侧耳倾听。你从来没有如此安静,如此沉稳,如此温柔以待这世界。你听到什么了?不要急着告诉我,也不要急着说出来。但是,你一定有所收获的,也一定有所改变。或许听到了山语、云涌、海浪……或许听到了孩子啼哭、女人笑声、男子大声说话、还有各种柔细之声……最终,你听到了你自己,听到你来自心灵的声音,你的所需所要所求……
猛然间,你不再疑惑,不再被什么困扰,你与你自己可以对话,可以倾诉,可以倾听。原来你就是你的世界,你需要倾听,你需要听到你自己,需要懂得你自己,你需要听到世界。不是敷衍了事,不是被强迫,而是自然而然,侧耳去倾听。
倾听《侧耳倾听》,美好,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