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泰山赤鳞鱼(散文)
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一种鱼,也往高处居,高居泰山山腰的潭水中。
这种鱼身居高处,深得天地之灵气,自然是美味,但这种美味,食之就变了味。我想以救赎之心,为它的前世今生立传。
这种鱼,名“赤鳞鱼”,且看“赤鳞”两个字,威武神奇,小时候我称之为“水中赤兔马”。
有句流传已久的戏言,叫做“自古名山僧占多”。我以为有两种理解,一是许多佛教名山原本都是荒山,僧人来此坐禅修道,逐渐吸引众多的信徒,才开始热闹起来。再经过长期的艰苦经营,创造了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人文景观。王公显贵、文人墨客等,都抱着各自的目的,寻胜而来,或拓建庙宇,或刻石立碑,或吟诗撰文,为佛山增光添彩,赋予了山的灵性。二是僧侣们主动选择。僧,和尚也,是得道的有智慧的修行之人,悟人生解脱之道,喜欢远离红尘的山林,清心寡欲。所以,大多名山都被聪明的僧侣“霸占”着。
赤鳞鱼,如佛僧一般,对栖息之地也很是挑剔,寻修身养生之处,绝不信水栖身。它喜欢占山而居,弃洼池水溪,而登山涧秀水处,过着隐居山林的日子。
我的家乡泰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神山,更是五岳独尊的名山。我忽然联想起似乎和僧侣不搭边的泰山赤鳞鱼来。可对泰山很有研究的岳父活着的时候就说,赤鳞鱼是泰山鱼类中的佛。其实,那时岳父就意识到随意捉取赤鳞鱼是一个错误。这种鱼儿不在江河湖泊,不在乡下的河湾池塘,而是像得道的高僧一样,也“盘踞”在青山秀水里。不过这种鱼儿不像和尚那么“贪婪”建庙建寺,红尘不褪,而赤鳞鱼,依泰山而居,从不下山,成为了泰山名副其实的“隐士”。
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时鳞鱼、斑纹鱼。《泰山药物志》记载“本品因螭头喜霖而得名”,是鱼类中的稀世珍品。泰山赤鳞鱼是一种小型野生鱼类。属鲤科属突吻鱼属,种名为多鳞铲颌鱼。赤鳞鱼的名字就像和尚的法号一样,叫法不同而已。
从泰山玉皇顶至群山峡谷峻岭,到处泉溪奔流,山高溪长,泉水甘冽,无色透明,溪水中含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系优质的矿泉水,古称“泰山神水”。在泰山上的泉水溪流中,形成了许多湾和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泰山“一山兼数十山之形状”、“兼南北风景之长”的景貌特点。就是在这山高水澈之地,孕育出泰山所独有的小型野生鱼类——泰山赤鳞鱼。
生性娇贵,独喜山涧溪流,不耐高温不耐寒,夏季水温高于28℃时就会热死,冬季水温低于2℃时就会冻死,对环境要求极高,也因此更显珍稀。李白曾有诗:“鲁酒琥珀色,汶鱼紫锦麟,携物赠友人。”“汶鱼”就是赤鳞鱼,以金黄色为上品。在夏日将其放在大石上,经烈日暴晒,鱼肉化为油,仅存鱼骨和鱼皮。据《泰安史志》记载,“赤鳞鱼是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御膳中珍馐佳品”。
泰山赤鳞鱼之所以深藏不露,原来身份是如此名贵,是名副其实的鱼类中的“皇亲国戚”啊!有句云:“深山出俊鸟,飞涧有沉鱼。”赤鳞鱼可媲美天上的鸟。
这种鱼属野生,但前几年不归为“野生动物”。一向敬畏自然的泰山人可不敢胡吃海喝,但前几年,凡可食的美味,绝不会放过。有人说,这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最贴切的注解,为食赤鳞鱼找到了理由。前几年,有泰山人说,这种鱼是“可食的遗产”。我的心中是有着痛的,我曾经也是得而食之。不敢多想了。
二
关于泰山赤鳞鱼,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泰山脚下有一位刘老翁,因家中无地,只靠上山砍柴采药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一遇到阴天下雨,他就到黑龙潭钓些赤鳞鱼到集市上卖掉,接济生活。一天,刘老翁到县城卖鱼,正好被贪官吴知县碰到。吴知县在城里为所欲为,贪赃枉法,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强取豪夺,遇到他只能认倒霉。吴知县见刘老翁的鱼与众不同,金灿灿的,闪着亮光。就对刘老翁说:“老家伙,你孝敬我的这几条鱼我收下了。”刘老翁敢怒不敢言,只在心里叫苦。眼睁睁地看着恶霸知县拿走了赤鳞鱼。知县得到鱼后,见鱼长得娇嫩,就烹煮吃了。没想到这一吃,才知道这鱼竟是人间美味。于是强迫刘老翁天天为他钓鱼,否则将会用刑伺候。刘翁为了钓鱼的事伤透了脑筋,却不敢违抗,但有时手气不好而空钩,为此,也吃了吴知县不少苦头。
一日,刘老翁一不小心把鱼王钓了上来,刘老翁心善,又将鱼王放归黑龙潭。鱼王感谢刘老翁放生之恩,幻化人身,赠送给刘老翁一颗鱼目珍珠。贪心的吴知县知道后,将珍珠抢夺去,并挟持刘老翁到黑龙潭利诱鱼王。鱼王得知真情后,使巧计救下刘老翁,将吴知县一干人马全部吸入潭底喂了王八。从此,泰山的赤鳞鱼,繁衍不息,遍布泰山上的清泉溪流中。
故事表达了人们除恶扬善的美好心愿,从此赤鳞鱼也被列入泰山人的“珍馐佳肴”之列。
泰山赤鳞鱼最为集中的地方除了黑龙潭,就是离我老家几里地之遥的桃花峪了。桃花峪位于泰山西麓,山上半部为桃花源,下半部为桃花峪,海拔在270-800米之间,古时因桃花满谷而得名。唐李贺有“桃花乱落如红雨”的诗赞美此地,此地又得名“红雨川”、“红甫川”。桃花峪景色幽美秀丽,溪水潺潺。赤鳞鱼就潜伏在溪流形成的清水潭里。因为水质清澈,含氧量极高,矿物质丰富,水质硬度低,成为赤鳞鱼的繁衍圣地,金、银、铁、草等四个不同品种的赤鳞鱼均在此生息。它们出没于石隙水藻之间,身影灵巧轻盈,摇曳多姿。
小时候跟着父亲来桃花峪拾柴禾,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必定会到清澈的潭水里洗澡。自然条件下,成鱼长不足二十厘米,重不过百克,体暗色褐,腹白,背部微显蓝色。体被细鳞,两侧鳞片微黄,背鳍、尾鳍灰黄色,其他诸鳍桔黄色。赤鳞鱼是最怕见人的,就如大户人家的深闺小姐,很少贸然露面。如果在不惊动赤鳞鱼的情况下,悄没声息地猫腰接近水潭,在树丛掩映处,也许能够有幸看到几尾赤鳞鱼在水里游动嬉戏。如果想抓住赤鳞鱼,就难了。赤鳞鱼体色随环境而变,或深或浅,对声音反应尤其灵敏,行动特别敏捷,一有动静就迅疾遁入深水里的大石缝里去,顿时变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清澈见底的潭水了。
在潭水里洗澡,水底是光滑的五颜六色的鹅卵石,仰面朝天,碧波晴空,白云飘飘,周围是茂密植被覆盖的深谷。最有意思的是,当你不注意地在潭水里浸泡时,有时会有几尾胆大的赤鳞鱼,用嘴啄人的肉身,痒痒地,感觉很惬意。如果你想伸手去捉,不等抬手,那鱼早已不知潜入水深何处了。也许是洗澡的人和鱼儿厮混得熟了,或许赤鳞鱼认为洗澡的人也是它们的同类,未可知。
这种天然的野生赤鳞鱼,如果想逮住,土法是有的。最常用的是下“立网”,黑天时在鱼儿“宿窝”进入石缝后,黎明时刻,在鱼儿没出来前,悄悄在鱼儿经常出没的地方,把网下进去,然后离开,静等鱼儿“入套”;再就是用蓄电池电鱼,这种方法太残忍,只要过电,鱼儿的“全家老少”都会亡命不得,禁止使用。
现在,凡是潭泉水池,都做了铁丝网防护,赤鳞鱼得到保护。想对赤鳞鱼动手脚,对不起,铁丝网挡住去路。
三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是说的人间仙境。谈到美味,人们常说“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而赤鳞鱼,却是人间难得的山中“海鲜”了。
在老家吃得最多的就是河鱼,河鱼最多的就是“白条”和“花翅”鱼,每逢夏末初秋的雨季,河水上涨,天平湖的鱼开始逆水而上,这时候去老家西河,就可以捉到鲫鱼和鲶鱼。有种小河鱼叫草赤鳞鱼,虽然听起来像泰山的赤鳞鱼,但吃起来味道与赤鳞鱼有云泥之别。通常的吃法就是“煎”吃。油炸,贫穷年代,太过奢侈。
无论是泰山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能够亲眼见到赤鳞鱼的人可谓是极少数,如果能吃到赤鲤鱼,那更是聊寥寥无几。父亲不但会在河里抓鱼,而烹饪河鲜也是别有风味。小时候最爱吃父亲做的油炸小河鱼,但不常吃。而赤鳞鱼印象中只吃过两次。一次是小时候跟父亲去桃花峪砍柴,在潭水边乘凉休息时,父亲用“敲山震虎”法,在发现赤鳞鱼钻入水中石头缝时,悄悄地捡一块大石头,举过头顶,对准赤鳞鱼藏身的石头猛地砸去,不一会儿就发现震晕的鱼儿,从石头缝里仰着白肚漂浮到水面。父亲把得到的十几条赤鳞鱼弄回家,为全家做了一顿很有味道的赤鳞鱼豆腐丸子。赤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香而不腥,营养丰富。至今想来,仿佛还腹生余香。只是不敢回味,因为吃这样的饕餮大餐是有负罪感的。
还有一次是我结婚不久,在桃花峪景区居住的同学国,带着亲自用“立网”抓到的十几尾赤鳞鱼来家做客。同学国说,这种鱼做鱼汤最好。按照国的指导,将油倒锅中,烧至八成热,将处理清洗干净的赤鳞鱼下锅,点少量泰山白酒烧至微黄。放入葱段、姜片,加水,大火煮至汤色微白,再点少许料酒,些许食盐,中火煎煮,待汤泛白,放少许醋出锅。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把盏言欢,酌泰山特曲,肴蘑菇炖小鸡,素菜几个,压轴的是赤鳞鱼汤。喝得微醺,有一种得道的醉仙之感。
我常常想,好在我不是“吃家”,享享口福就罢了,如果涸泽而渔,泰山人每人吃一次,那赤鳞鱼的命运也就难以预料了啊。
四
泰山赤鳞鱼属鱼中之上品,又为泰山所仅有,经当地厨师妙手烹饪,可制作出“清汆赤鳞鱼”、“青龙卧雪”、“龙凤宝珠汤”等多种名贵佳肴,味品鲜美。据介绍,以赤鳞鱼制作的”八仙瑶池聚会”、“姜太公钓鱼、“龙凤浮白云”、“青龙戏凤珠”、“爬山赤鳞鱼”等几十种名菜更是驰名中外。但这是使用的养殖赤鳞鱼做的菜品,泰山人完全可以炫耀。
据民国《泰山药物志》载,赤鳞鱼有补脑益智,养颜补气、延年益寿、耳聪目明、坚齿健身之功效。最新研究表明,泰山赤鳞鱼含有十多种矿物质,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抗衰老可预防心脏病的脂肪酸。
2012年泰山赤鳞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的赤鳞鱼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能吃到野生赤鳞鱼已成为奢望,更是一种犯罪。这几年泰山赤鳞鱼人工养殖业逐步兴盛起来,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泰山赤鳞鱼,为泰山人民奔小康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泰山赤鳞鱼,作为泰山特产之一,越来越吸引着海内外的朋友,纷纷潮涌泰山,品尝驰名天下的赤鳞鱼。
笑迎天下客,满意在泰山。天南地北的朋友们,泰山人民欢迎您,泰山赤鳞鱼美味等着您,可你要知道,养殖的赤鳞鱼,才是可以吃的哦。保护野生动物,泰山人可不含糊啊。饮食文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情怀和理性高度,泰山人将赤鳞鱼这个物种做了改良,迁移了它繁衍的高海拔处所,放养在平原湖泊。了解其习性,摸索养殖规律,形成了一门旺盛的产业,体现了泰山人特别的情怀。我深为家乡人的聪明才智所感动,也算我的救赎吧。
我想,泰山赤鳞鱼生存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了,从人们猎奇一饱口福,到自觉保护,这是泰山文化的巨大进步。两次胡吃赤鳞鱼,还觉得自己得了美味,实在是一种狭隘,这与泰山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我请泰山赤鳞鱼原谅我年少年轻时的无知与疯狂。
美味,不一定品到才无憾。泰山赤鳞鱼,欣逢一个最具温暖的时代,得到了保护,成为了泰山潭水里的鱼类活化石。
说真的,我的感情是复杂的,为曾经吃过赤鳞鱼而庆幸,也为那时贪口味生出负罪感。记下这些,也为赤鳞鱼逃脱人类之劫而高兴。
从一尾小小的鱼儿,我看到了时代的影子。我想,赤鳞鱼再也无需遇人而警觉地躲进石缝里了,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游人观赏的宠物了。
原创2020年6月10日,2020年6月17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