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五周年】人间烟火(散文)
大二那年,娇娇响应学校“三下乡”的号召,和同学一起,去往贫困县支教。
娇娇便是我,这“美名”是寝室舍长所赐。因为入学报到那天,同学们最多是爸妈跟来,帮忙拿些行李,而我,那叫一个拖家带口,前有爸妈拉着行李箱、扛着自家做好的被褥,后面跟着舅舅、舅妈搬着各类水果、特产,走在中间的我,背着一个小书包,尽情欣赏学校风光,旁人一看便知我是家中千娇百宠的“小公主”。军训期间,被子舍长帮忙叠,蚊帐舍友伸手挂,但凡跟家务活沾边的,只能从我这听见一句话,“怎么办?我不会啊!”“娇娇”这“美名”也就坐实了。
“我想回家。”产生这个念头,是我到达支教学校,不过半个钟头的事情。学校位于工业重污染区,连带着地下水也遭了殃,三十七八度的桑拿天儿,空气中、水管里处处散发着一股酸臭味儿,这种感觉,用窒息二字表达再适合不过。
“喝的水是从镇上挑来的,不用担心。”校长似是看出了我的顾虑,解释道。
“我们住哪儿?”这是我当时最关心的。
“是这样的,学校地方有限,没有宿舍,本想着让你们住在村民家,可我们这环境最好的,就是这间学校了,我们准备了凉席,只能委屈你们放学后把课桌挪一挪,在教室里打地铺……”后面,校长说了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觉着来支教,是我抽风做出的决定。
第二天,娇老师上岗了。我负责的二年级就我一个老师,便也不分科了,语数外音体美一上到底,和学生一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记得很清楚,那天是高温橙色预警,上了一天的课,我热得像是水洗了一般,可心却是哇凉的。
孩子们不会讲普通话,回答问题全部使用方言,明明我是老师,可上起课来,我比学生还懵,只得加倍认真地听他们吐出的每一个字,连猜带蒙地理解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以便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个年级本该掌握的知识,因为基础太薄弱,孩子们多是一知半解,对我讲授的内容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些孩子中留守儿童居多,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显得比别的孩子更孤僻,不愿与人沟通。一张张稚嫩却又粗糙的小脸上,没有一个孩子该有的天真烂漫,更多的是胆怯和自卑。班上的一个女娃娃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模样像极了小时候的我,可看着她那稚嫩的眼中藏不住的忧伤,我知道我们虽然有着相似的面孔,却过着和我截然不同的童年,这让我的心变得格外沉重,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放学后,我们几个支教的同学坐下来开始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重新规划了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决定在教学之余多陪伴他们,用爱温暖他们,虽然老师的爱永远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但我们希望至少让他们知道,在他们身旁,仍然有爱着他们的人。
教学工作开始按新计划推进。所有年级重新复习拼音、规范发音,并要求学生在校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在学习新知识时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前因后果,课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个性化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在音体美课程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展览角,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团队所有成员放学后集体备课,探讨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分享好的教学经验,轮流模拟课堂,确保高质量完成每节教学任务。
眼下更难的是生活问题。说巧不巧,负责挑水、烧锅炉、做饭的师傅,在我们到达学校的当天辞职了,原本校长只是打打下手,现下所有的活都落到他一人身上,根本忙不过来,下午一点钟过了,孩子们才吃上午饭,热水来不及烧,娃娃们只得拿着碗舀凉水喝。
“我们必须要派一个人帮帮校长!”我提议。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都是城里的女娇娥,挑来的水有限不能保证每天洗澡,还要在蚊虫缠身且没有空调的教室里打地铺而眠,心理已经接近崩溃了,又有谁肯干这些脏活累活呢。但作为负责人,我别无选择,只好咬牙上阵了,可我毕竟是扬名在外的“娇娇”啊,这些工作对我来说,难于上青天。
就这样,“娇娇”变身之路也提上了日程。
每天5点钟起床,坐上校长心爱的小摩托去镇上挑水。最初一桶水提起来都费劲,慢慢地像是大力水手拥有了菠菜罐头,两桶一挂扁担上肩,轻轻松松游刃有余。炎热的夏天,汗水滑过扁担压出的痕迹,让灼痛感又增加了几分……
7点满载而归,我又化身锅炉工,把挑来的水倒进去,将劈好的柴点火一塞,就可以享受短暂的休息时间了。尤记得第一次烧水,一通自以为帅气无比的操作,烧出了一炉混水,害得校长又骑上小摩托重复第一步工作,校长当时咬牙切齿,却又不好意思发火的样子,至今仍是我枯燥生活的调味剂,每每想起,总是忍不住“噗呲”一声笑出来。
11点半,给孩子们上完课,娇厨娘要大显身手了,管他酱油还是醋,多放辣子多放酱,重口味肯定是好吃的,结果我和校长做的菜同时上桌,等孩子们吃完发现,校长做的菜被吃了个精光,而我的分毫未动,团队甚至给出三字评论——“狗不理”,这极度触碰了我的好胜心,之后的晚餐我全部承包了,对着菜谱慢慢钻研,强迫团队品鉴我的“美食”,并博采贤鉴,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瘦了,但我的厨艺却大有进步,有好几道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见大家的贡献是值得的。
下午两点,午休的娃娃们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小男孩们开始上演神魔大战,而小女孩们纷纷跑到娇老师跟前排起了长队,这是为什么呢,只因爱美的娇老师到校第一天编了一头小辫,她们甚是喜欢,所以只要午休一过,定要到娇老师这里做造型,爱美之心与娇老师相比,真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可也正是这样一个小插曲,让我在她们脸上看到了自信与阳光,那是我一直期待的模样。
意料之中,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变化有目共睹。他们逐渐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交流;在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少了最初的怯懦,多了勇敢无畏与天真无邪,这才是孩子们的童年应有的样子。
意料之外,我的蜕变,也只用了短短一月时间。我习惯了早起坐上小摩托,跟校长一起去镇上挑水,回来烧好锅炉,让孩子们到校有口水喝;习惯了中午下课便一头扎进厨房,火折子一投,起锅烧油,给孩子们做一顿美味大餐;习惯了语数外音体美无缝衔接之余,化身居委会大妈,调解每一场纠纷,还得做个合格的托尼老师,在午休后,给女娃娃们编头发;习惯了桌子一撤,凉席一铺,就地一躺,月来明随伴虫眠。我想,这青天,也不过如此。
离开的前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和校长去镇上挑水,他声音哽咽着对我说:“我是真不想让你们走啊,可我不能耽误你们,你们是高材生,学成之后定会有更好地去处。”当时我还开玩笑道:“放心校长,我们还要在这赖一段时间呢,你可要管饭啊。”可话音刚落,那通曾经让我求之不得的电话打来了,学校通知我们,结束支教回校学习。可我不想走,我走了,谁来负责二年级的课程?又有谁帮校长维持学校的运转呢?我不愿走,我害怕看见离别时,那群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挂满泪珠的脸庞。
我们的故事被地方记者报道,省委宣传部授予了我们省级优秀团队称号,学校希望我举办一次讲座,向同学们分享支教经历。我拒绝了,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每想起临行前抱着我不撒手的孩子们,想起因为师资不足而被迫停课的孩子们,特别是想起那个与我长相十分酷似的女孩,眼泪便如决堤之渠……
庆幸的是,这个项目被学校延续了下去,由我的师弟师妹们接过接力棒。学习之余,我总要问一问,那群让我牵肠挂肚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了。每次拿到奖学金,都要给孩子们买些学习用品,带上我的思念和祝福,寄到那让我魂牵梦扰的地方。
后来,我毕业了,在离那所学校很远的地方就业了,遗憾的是,我与那群孩子失联了。在无数个夜晚,当我伫立在窗前,看着万家灯火,总会想起那个地方,那群孩子,那时的自己。从前我忙着追求诗和远方,总觉着世俗红尘不过是累赘一个,可现下我发觉,那充满烟火气儿的时光,才是我人生中一段诗情画意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