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浸润、沉淀、在路上(散文)

精品 【暗香】浸润、沉淀、在路上(散文) ——中短篇小说集《轮回》首发式落下帷幕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9发表时间:2020-06-17 23:22:17


   七年了,一直萦绕在梦里,不曾忘怀。
   那一年,岭南的初冬,连续阴冷了几天,小雨绵绵不绝。直到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天气突然转晴。
   那天下午,我连续上了两节课,之后赶去看宣传办同志们布置会场。望着响晴的天,暗暗庆幸,并祈祷明天的首发式,阳光依然明媚。
   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2013年11月16日。
   一早,果然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几个同事和宣传办人员已经就到了会场,帮着招呼来自市文联、市作协、市诗歌协会及区各间学校的语文学科同事们。音响师在忙着调试音响,茶艺师忙着泡茶。
   会场安排在西区烟洲书院,烟洲书院是一间具有一百四十年历史的古老书院,位于西区长洲村,建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乡绅黄虞臣等创建。该书院坐北向南,三进三间布局,面积540平方米。硬山式顶建筑,前进和后进为砖木结构,二进为抬梁式木结构。前进二进间天井中间有廊,中座后座间天井两边有廊,均为卷棚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该书院先后改名为“烟洲高等”、“初等”、“两等”、“第一简易小学”等学校,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和抗先队等共产党人曾在此进行办识字班、学习班等活动。现为我市西区一间小学:烟洲小学。
   和现代恢弘壮丽的建筑比起来你,小小烟洲书院的确不够气派,但是却非常精致,非常有内涵。经过一百四十年风雨的洗礼,书院依然挺立,在周围高楼大厦之间,它显得那么清秀,那么小巧,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烟洲书院正是如此!
   最有书院特色的是学院进门处一个古老的大钟,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试着敲一下,咚、咚、咚……清脆而辽远的钟声穿越时空,悠悠的,恍惚将人们拉回到旧时岁月。
   文人墨客汇集烟洲书院,古老的建筑,厚重质感的红木桌椅,四壁挂着的儒家经典条幅,案台上摆着精致的茶具,袅袅飘香的红茶、绿茶……市文联主席、市作协主席、区党工委员分别致辞、为各个社区赠书之后,进入作品研读议程。
   大家品着茶香,谈着创作,对小说的优点不足给予充分点评。原计划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但是大家仍然谈性正浓,主持人——市诗歌协会会长将会期延长半小时,已经中午12点,还有几个已经做了准备,遗憾没听到他们的发言。
   筹划到完成这次首发式,半个月有余,曾经的期盼、忐忑和不宁,都已经成为过去。昨天,原以为会美美的睡个好觉,但依然辗转发侧,也许是袅袅余音吧。
   今夜,一定会好梦相伴。就此止笔,给自己道一个晚安!
  
   二
   首发式结束之后,中山日报记者陆梅问我一个问题:是什么令您如此痴迷写作?您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充处理好工作与创作的关系?如何处理校长、作家、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多种角色之间的关系?
   问题提得很实在,令我不禁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身后,那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它们伴着自己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
   文革初期我读小学,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自己三岁的姐姐常常借书回家来读。
   看着姐姐废寝忘食地读,心想一定有比饭还香的诱惑吧。于是,也趁着姐姐放下书的空,偷偷拿来读,开始很多字不认识,免不了去问姐姐,一来二去姐姐竟不反对我读了,还主动让我读她读完的,并不嫌我经常拿些生字打搅她。就这样,我渐渐陷进去了,真正体验到了原来书里的故事真的可以让你废寝忘食。如果某一个情节某一个悬念没有看完,任凭妈妈喊破喉咙我也不会去吃饭的,爸爸在家则从不敢这样放肆的。那时候只盼着爸爸上夜班,我和姐姐又可以放肆的挑灯夜读了;妈妈管过我们,但只落在语言上从没落在行动上。其实,可能妈妈心里是喜欢我们读书的,因为妈妈也喜欢。如果爸爸没上夜班,自己又被某有一个悬念诱惑着,这是比较折磨人的事了。那就只能装睡,静静地等爸爸睡熟了,悄悄起来打开手电在被窝里偷偷看书,这种情形比较成功。只是偶尔被醒来的爸爸发现,于是一声呵斥,吓得我赶紧关了手电老老实实睡觉,而这时候往往也是夜半更深了。
   现在想想,那几年里看了多少书啊!如果不是陆梅问起这事,我还从不曾总结过,记得第一部是《欧阳海之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正是因为《欧阳海之歌》情节非常生动,所以吸引着我一直看下来,并一发不可收。
   就这样,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雪克的《战斗的青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冯德英的《苦菜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欧阳山的《三家巷》;茅盾《子夜》和《林家铺子》等等。后来升入初中,正赶上文革后期“罢课闹革命”白热化阶段,我还从姐姐那里跟着读了很多精彩的国外小说。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歌德《浮士德》;海明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等。
   今天这样系统的总结出来,数目还真是不少。
   不知什么时候也问过姐姐,哪里的书源啊,简直那段贫瘠精神生活中的丰盛精神大餐,令我们饱吸其中养分。
   姐姐说她一个同学的爸爸是文化馆长,文革初期刚刚破四旧的时候,她爸爸发现有些同学开始烧书,便赶紧偷偷藏起一些经典。果然后来,文化馆里其他的书都被红卫兵付之一炬了,而这批被他保护的书就成了我和姐姐那一段时期的精神食粮。
   不能不说从那时候起,自己就被文学给深深地浸润了。
   从古希腊开始对世界起源好奇的追问,到苏格拉底三师徒对理想王国、宇宙创造的假想,以及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人生意义的追问。还有人的精神、意志诸多问题,科学不能解释,神学也不能自圆其说,我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不能解释,但仍然可以质疑,探寻,而质疑和探寻的过程,离不开阅读!
   我没有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解放前,爸爸是解放军,转战南北,后来到广州,成为南海舰队一名海军舰长。妈妈出生在南方一个大家族,战乱年代也只是读过私塾,至今妈妈留给我的印象是在灯下读书的身影,这应该是妈妈给我的最初影响,令我也喜欢上了读书。
   不过,令我痴迷文学,一定就是受姐姐借回来的那些经典书籍的影响。因为书是借来的,因为是禁书,因为那是人家偷偷藏觅的,总之诸多个因为,令我从此对小说爱不释手。
   不由得想起清代袁枚在《黄生借书说》曾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认真尽心的阅读。如果买的,属于自己了,反而没有了紧迫感,也不必急于去读,久而久之就束之高阁了。
   后来,看得多了,就想试着自己写点什么。
   记得第一次写的文字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确切地说1973年夏天,那段时间中央电台小说联播《闪闪的红星》,自己每天都去听,播完以后,播音员留下地址,让小朋友可以写信谈谈听后感。自己就洋洋洒洒写了几页,也没告诉任何人,用一张8分邮票寄去了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当自己几乎忘记这件事的时候,一天下午上课,被班主任叫出来,带到教务处,闫闯主任将一个奖状给了我,问我是不是给北京写信了。我恍然记起,这张奖状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来的;那时候没有奖金,没有奖品,一张奖状足以令我信心倍增,我觉得好像自己也加入了作家行列一般得意了好久。
   初中将近毕业了,那是1975年春天,邓小平恢复工作,首先让全国中小学学校恢复常态课堂。我们终于可以从校办工厂、校办农场里回到课堂学习了;那时候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最得意的事,就是作文课上自己文章被老师做范文来读。
   有一天,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走过来对我说:“这篇文章可以试试发表。我帮你稍微改了一下。你同意吗?”
   我使劲点头,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呢!于是,老师说:“我帮你发出去,也给你取个笔名吧。”老师想了想说:“就叫妍冰,好吗?”
   妍冰!这个名字就这样成了我的笔名,直到现在。
   后来那篇文章写了什么,是否发表,结果如何,我都不记得了。但是妍冰这名,我一直用着,永远都不会忘记。
   直到后来真正出版诗集《心湖泛舟》《蒹葭曼舞》;散文集《幽兰馨语》;小说集《轮回》;长篇小说《原始溪流》;长篇纪实文学《人生无悔》毫不犹豫地用妍冰这个笔名。
  
   三
   曾作为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最不过刚刚下乡不到三个月就赶上文革结束恢复高考,那是1977年年底。于是以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资格,参加初试和复试,于1978年春天,作为恢复高考第一批师范院校的学生,走进大学,之后成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虽然没有成为专业作家,但总算没有离开文学专业。
   几年后成家生子,加之繁忙的教学工作,实际上早已荒芜了写作。八年后,走上学校中层领导岗位,而那时候儿子还在自己身边,每天照顾儿子,自己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忙得云山雾罩,就更加没时间和精力来写作了。
   工作、家庭、事业和自己的兴趣比起来,毕竟是重头,无论自己如何不舍,都不能不舍弃。那一段时间,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家庭基本都由自己的丈夫打理了。对儿子其实也有很多亏欠,毕竟不像人家的妈妈那般细心呵护,百般照顾。好在儿子懂事也知礼,自信又自立;没有因为我忙于工作属于对他的呵护而出现瑕疵,反而成长得比较独立而又优秀,这令我多么欣慰!
   直到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和业务管理的出色,自己走上副校长的岗位了。作为副校长管理层面筹划和设计性工作多了,事务性工作相对少了很多。相对而言,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稍微多了;于是,从那时候起,又拿起了写作的这支笔。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时起,自己又开始写作了。诗歌、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偶尔也发表报刊杂志上。
  
   四
   1995年,自己在30多岁的时候,顺利评到语文中学高级教师。当时妈妈的在南方的亲戚,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调回到南方工作,把自己副校长和高级教师的相关材料,送到中山教育局,结果很快就获得批准,于是和老公带着儿子,一家三口顺利来到中山市,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最初半年自己被任命做学校教务主任,半年后,就被任命做这所学校负责全面工作的校长。
   来到南方,一切都是新的,家还没安顿好,孩子不适应;老公不适应。这时候自己要帮助他们父子适应南方生活,还要管理一所初中学校,忙碌和困惑曾一度令自己心力交瘁。那一段时间,还有什么心思写作呢?
   这样忙忙碌碌过了五年,学校工作开展渐渐顺风顺水了。这所学校无论升学率还是学校面貌逐渐被家长和社会认可,儿子读书和生活也很快融入了南方。并且能在短短三个月基本会说粤语,这令我非常高兴,更加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中。
   2002年我们学校和西区中学合并了,合并后的新中学由教育局委派了另一位校长管理全面工作,自己和原西区中学领导一起参与竞聘,于是竞聘为这所新学校教学副校长,直到现在。也就是重新作为副校长那段时间,儿子在中山市一中高中部,以全市第六名的成绩进入上海全国重点大学读书,老公早已适应了南方生活,自己做教学副校长业已轻车熟路,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写作了。于是从那时候开始,再次捡起了写作这支笔,开始了文学创作。
  
   五
   来南方十多年了,走过许多地方,无论旅游还是学习或者公出,自然比在单位有更多的时间。于是,当其他人闲聊或者逛街的时候,其实就是我写作的时候,我知道很多早已在心里构思好的文字都是在路上写成了。
   在路上,除了写早已构思好的素材,更多的是路上新的灵感。我承认,面对奇山异水和一花一草,面对清风流水和大漠斜阳,我大脑皮层会异常兴奋,这些美丽风光会对我产生格外刺激。于是很多诗歌和散文就在路上诞生了;久而久之,就有了我的诗集《心湖泛舟》和散文集《幽兰馨语》。
   而《轮回》作为小说集,不能不说这是从北到南生活的沉淀。身边的亲朋好友,有诸多典型,早就想写写他们和她们,于是在去年到今年两年中,都在整理和归纳多年来写过的小说。有短篇也有中篇,有的发表过,有的还是第一次示人;无论美与丑,总之是自己最为心爱的;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实在在那儿为我存在。”
   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体验,首先是缺失,某种程度上说,缺失才美。把生命中的缺失体验、创伤体验、爱的体验,高度提炼并融入文字,就成了文学作品。
   我不是诗人,当我飘飞的思想瞬间被什么抓住,这一刻,就闪成一首诗。生活本身就是这样平凡、平淡;如同日月星辰交替,晨露晚风变化。仿佛一直都不曾改变过的样子,但我还是很期盼穿透指缝的那一丝偶然。
  
   六
   生活就是一本书。
   长路漫漫,在过往岁月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思索、思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沉淀。人生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回望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经意,竟踏出一条人生的轨迹。
   “静一分,慧一分”出自清人张潮,读过他的《虞初新志》,非常喜欢其中几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被这清丽醉骨的文字一下子抓住了魂魄。
   有功夫读书为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为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未来悠长的休闲时光刚好用来修身求福,不亦乐乎?
   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一定要有一本越读越厚的书,它灵光闪现,如梦萦绕,如影相随,亦师亦友。
  

共 54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绘过往的文章,文笔娓娓道来,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回忆。之所以会依旧痴迷写作,和自己从小接触阅读是离不开的,从那时起,就把文学深深地浸润在心里。后来高考恢复,考上了师范,成了一名老师,没有成为专业作家,但也没有离开文学。没过多久,便来到中山,继续自己的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断断续续开始写作,在这些年中,也写过许多作品,而这些作品,更多是对自己生活的感悟,思索与思绪……文笔细腻,行文流畅,读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文章是一个故事,读来让人感怀,感叹岁月,也感叹人生,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感谢来稿,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2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0-06-17 23:23:12
  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品读好文,问好老师,感谢来稿,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6-18 11:47:17
  谢谢!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0-06-18 13:28:05
  品读老师佳作,洋洋洒洒,朗朗上口。文学之路,一路走来,作品成集,事业也稳定发展,很是令人羡慕!
回复2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6-18 16:44:26
  谢谢您!很喜欢暗香社团。只是你们编辑老师辛苦了。给你们敬茶!
3 楼        文友:易辞        2020-06-22 23:19:23
  祝贺老师,荣获精品文,点赞!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回复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0-06-23 08:36:58
  非常感谢您的编辑和精彩的按语。感谢您的推荐。早上好!遥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