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父亲(散文)
以前就想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可一直没写成。今晚终于能静下心来写了。
父亲是一个老知识分子,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在村里人的眼里,他也算是个能人,所以当他们需要办什么事时,总喜欢找父亲商量。父亲原本就是个热心肠的人,只要是老家来了人,他就算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招待他们。乡下人很淳朴,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以为来时直接从家里捎点土特产来给父亲就算是送礼了。对此,父亲非但不介意,还很喜欢这样的方式,觉得这也算是他们的一片心意。如果他们真要买点什么东西来,父亲还会很介意,执意要退回去,并把他们责怪一番。父亲就是这样,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从那片贫瘠的土地里走出来,深知乡亲们生活的艰辛,一分钱都想掰成两半花,他宁愿自己倒贴也舍不得让他们破费半分钱。
有一次,和父亲一起长大的长贵叔叔来了,他俩亲热地讲很多小时候淘气的事,偷了谁家的桃,被谁家的狗咬,捉毛毛虫作弄班上的女生……长贵叔和父亲“嘎嘎”地开怀大笑。
长贵叔拿开包,掏出一包小米和一包绿豆,说:“家里今年刚收下的,给你尝个鲜,你收下。”
父亲客气到:“以后直接来就是了,别带东西了。多外道。”然后把小米和绿豆收下了。
长贵叔叔说明来意,想把小儿子转到市里来上学。父亲听了,略做沉吟,对长贵叔叔说到:“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过几年就该退休了。去给学校说说转个学生进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走吧,咱俩一起去吧。”然后和长贵叔叔一起走了,到学校去给教务主任说这事。
教务主任却推诿起来:“现在中途转学生进来,没有学籍,不好弄啊。”父亲一听,眼珠子一瞪,火冒三丈,就准备大发雷霆。长贵叔叔赶紧拉着父亲出来,去学校门口商店里买了一条烟,才再次走进教务主任办公室。
教务主任一见烟,直接就说:“你回去直接领着孩子来吧,带上他的学生档案。”长贵叔连连致谢。并拿走了教务主任的联系方式。回来的路上,父亲气得连连摇头,叹息:“人心不古啊!世道咋变成这样了?”回家父亲取出二百元烟钱给长贵叔叔。
长贵叔叔按住父亲的手,认真地说:“你给我找了关系就相当可以了,这点花费怎么着也应该我来,你再别和我争,否则我以后和你绝交。”父亲无奈地看了长贵叔一眼,不再坚持了。
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前些年才退休在家。他把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他先是带着母亲,两人相伴兴高采烈地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回来后再把自己在路上的所见所闻细致有序地整理成文,把它们变成一篇篇游记或随感。这也算是圆了他多年来的一个梦。现在他老人家的生活依然过得很有规律,每天早上起来,他先是煮早餐,然后坐下来听听英语广播,坐到钢琴前弹弹钢琴。忙完这些之后,再神采奕奕走下楼,吃早餐。等母亲洗好衣服了,就可以和她一起去水库钓鱼了。他俩陶醉地在水库坐一上午,不管钓到钓不到鱼,钓完鱼两人兴奋地回家,也该吃中餐了。
父亲母亲一起商量着做中午饭,把钓着的鱼或红烧,或清炖了。两个人杀鱼,洗鱼,做鱼,忙活半天,等把鱼端到桌上,色香味俱全。父亲深深嗅,才拿起筷子,拈一块鱼放进嘴里,闭着眼睛,父亲的嘴慢慢鼓动着,然后睁开眼睛,夸奖一句:“,老太婆手艺真不错!香啊,快,动手。这就是生活啊!”母亲嗔怪地看父亲一眼,念叨:“有你说得那么好吗?”然后拿起筷子拈一块鱼,放嘴里,细品,感觉不错,就微笑着附和父亲:“还真不错。”吃完中餐后接着就是午休。午休起来再上街买点晚餐要煮的菜,买完菜回来就到楼上去弹几首曲子。弹完后这时母亲也把晚饭做好了,吃完了晚餐,新闻联播的时间也到了,看完新闻联播再看动物世界。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雷打不动。看似平淡,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他老人家的生活依然过得很有规律,每天早上起来,先是煮早餐,然后听听英语广播,最后再弹弹钢琴。忙完这些之后,再下楼吃早餐。等母亲洗好衣服,就可以和她一起去水库钓鱼了。钓完鱼回来又该吃中餐了,吃完中餐后接着就是午休。午休起来再上街买点晚餐要煮的菜,买完菜回来再到楼上去弹几首曲子。弹完后这时母亲也把晚饭做好了,吃完了晚餐,新闻联播的时间也到了,看完新闻联播再看动物世界。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雷打不动。看似平淡,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父亲一生最爱的东西就是书,最舍得买的也是书。他平时省吃俭用,可一看到自己想要的书,花起钱来却毫不含糊。他是学中文的,家里的书大多都是些中外名著之类的书籍,此外还有些工具书和杂志。记得前些年搬家,家里也没几件像样的家具家电,最多的就是书。看着那堆积成山的书,可把当时的搬家工人吓傻了,连他们都搞不清他们是在搬家呢还是搬书。
父亲很爱护书,他看书时从来都不会在书上乱画,更不会折书或撕书。不仅如此,他同时也不允许别人这么做。他对书天生就有一种敬畏感。不过最近几年来,他对一些书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他觉得如今受商品经济这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势利。以前能出书的人都是些在自身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而且出书人对自己所出的书和对读者本着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往往是经过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修改校对后才得以出版发行的。而现在是只要肯花钱,只要是稍微有点名气的人都可以出书,这些书的质量可想而知,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书不过就是把文字胡乱凑在一块,没什么内涵的粗制滥造之作。他对这类书的态度是随便翻翻后就把它们扔一边了,从此不会再看一眼。
父亲一生都在追求真知,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他有坚定的目标,有恒心,有毅力,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努力克服。他看书时很认真,也很专注,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五十岁才开始学英语,如今听说读写样样精通,周末免费给家里和亲戚的孩子补习英语,孩子们的英语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姐姐的女儿,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奥赛也获得了奖,口语就更棒了。父亲还自学钢琴。仅凭他在大学里学会的一点乐理知识,然后慢慢地摸索,从开始弹得断断续续到完整流畅的一首曲子。
父亲兴趣广泛。关心时事政治,喜欢拉二胡、看戏剧、下象棋、练字,爱好钓鱼等。每天完成规定的任务后,闲暇之余,喜欢拉二胡或练字来放松一下。偶尔还会约上三两个老友,一起来下两盘棋。钓鱼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几乎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方式,徜徉在山水间,找到一处落脚点,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着新鲜空气,在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刻,可以沉思,甚至还可以冥想。这时候鱼儿是否上钩并不显得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独自享受这难得的安静时刻。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啊!
父亲还是一个心地善良、博爱之人。经常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和人民,尤其是对底层老百姓,他始终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这也许跟他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受到的教育有关。大到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他踊跃捐款;小到平时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他积极伸出援手;买菜时也专挑自产自销的摊点买。
父亲的物质生活异常简朴,精神生活却很丰富多彩。他平时舍不得吃穿,衣食住行从不讲究,但却舍得买书、买乐器、钓鱼竿、音像制品等。
这就是父亲。一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