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理发感怀(散文)

精品 【浪花】理发感怀(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25发表时间:2020-06-24 06:30:53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了白发焗焗油人之常情。年近花甲的我,在一次理发时,突然有了一个决定:不再焗油。面对镜子里的满头白发,心生感慨。往事如烟,让我不禁回想起从儿时到如今理发里的人生故事来。

【浪花】理发感怀(散文)
   理发,那可是“顶上功夫”,虽是“雕虫小技”,到现在,无论男女,可是都用得着的。
   我说,理发一事,深藏岁月变化。临镜自照,白发将沧桑降临顶上,不胜感慨啊。
   这是疫情以来的第二次理发。虽然感觉早已到了该理发的时候了,为避免近距离接触,一直拖到现在。从镜子里看自己确乎就是一个沧桑的老人了,鬓发苍白得都怀疑是自己了。
   理发的年轻姑娘说,大爷,要什么发型,还焗油么?我说,快六十的人了,不染发了,头发白了也好。这似乎是口是心非的话。我反问姑娘说,我这年纪长相该是怎样的发型好呢?姑娘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您可不像快六十的人,很年轻的呢!”
   留惯了几十年的偏分头的我,最终还是我下了决心,理成几乎是秃头的平头了。看着理发店镜子里的我,看着久违了遥远年代曾有过的发型,有种百感交集的思绪萦绕在心头,我仿佛又穿越到曾经的旧时光里去了。
   我怎么一下子回到了从前呢?是岁月飞逝得太快,还是自己确乎老了,头发和发型的变化里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呢,我陷入了回忆。
  
   一
   我不记得儿时是个什么模样的人,也不知道是留着怎样的头发。偏僻落后农村里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照相,从出生到初中毕业前不记得留下过什么照片。虽说那时的农村穷,家家户户都会有巴掌大的玻璃镜子,鼻涕趔趄,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有谁会想着到镜子前看看自己呢?
   有记忆的第一次理发,是爷爷献出的手艺。大概那时每家的老人都会有剃头刮胡刀吧,还不像现在满大街的理发店,可以去店里消费。那时只有集市上有剃头匠,也有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可很少有人舍得花钱,都是家里的大人相互给对方剃头。
   坐在院子里的板凳上,脖子上围着一块破旧的擦脸手巾,把头伸进事先烧好的温热的铁盆水里,闭着双眼,爷爷先把我的头浸泡一遍,然后用猪胰子肥皂打磨几下,擦掉头上的水分,抖一抖湿漉漉的毛巾,剃头刀子在衣角擦几下,那也是虎虎生风啊。接着,开始用剃头刀子在我头上“走”起来,发出阵阵“哧哧”的声音。先是害怕,后来觉得头皮凉飕飕的好玩。我放心爷爷的手艺,他不会损伤孙子的,可不能说“毫发无损”,是剃出芜杂。剃完头后,感觉轻快舒服,用手一摸头,大半个头滑溜溜的,只有头皮上留了一撮头发,爷爷说,这叫“挖子头”。所谓“挖子”,就是农村孩子们经常用来挖野菜的小型锄具,锄头是个斜三角,大人的巴掌大。“挖子头”便是在前额头皮上留下一撮“三角”头发。爷爷说,好玩可爱。
   那时胡同里的发小,大都也是“挖子头”,因而从发小的头型里,也就知道自己的头是个啥玩意了。这个年龄段,在爷爷执刀期间,我的这个发型一直没变。
   农村男孩子留“挖子头”是有讲究的,头上“留发”,一是为了“留住”,怕孩子容易夭折。取名什么“狗剩”“狗蛋”为的是好养,蓄发一簇为的是留住根儿。二是为了“发”,以图将来有个富贵吉祥。所以,无论头型丑俊,老人寄托在孩子们头上的愿望确是美好的。
   “挖子头”的最大坏处,就是孩子们一块“过家家”发生战争而扭打起来,一旦抓住那撮“挖子”,败局是肯定的。
   关于“挖子头”,也有一些别称,孩子们拿来取笑,起个外号,所以小时候的朋友叫什么“桃子”“鸭梨”“鸭蛋”之类的,不一而足。
   “挖子头”所呈现的就是儿时的一段美好时光,现在看来,已是那么遥远,而又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时光总是以有趣的方式走进我们的大脑,我禁不住摸摸头顶。
  
   二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变大和与农村风俗的关系,到了一定的年龄,“挖子”头不见了。在老人眼里看,这个孩子已经保住了,没有了生命之虞了,另一种发型——“秃头”就出现了,那头型就叫“光溜溜”,或叫“光唧溜”,就是“光秃秃”的意思,这名字,听着鲜亮呢。
   这大概是六七岁的样子,还不到上小学的时候,还是爷爷用的剃头刀,这时从小板凳提高到大板凳,爷爷八字步拉开,只听见头顶霍霍作响,不敢动弹,不敢说话,生怕不慎而划开一道口子。头发被刮得一根不剩,照一下镜子,澄明透亮,可以说是“满脸的头,一头的脸”,脸头几乎一色的平滑。记得我刚剃完头,自己摸着头不解地问爷爷:“怎么是个秃葫芦?”爷爷开玩笑地说:“将来孙子会有好前程,走黑路头自带光明。”看来,农村孩子的发型是很有讲究的,总能在老人们的言语里找到吉祥与希望。
   刚开始剃了头,感觉特别好玩,常常是用手抚摸着,“秃头”是开心的代名词。发小们到了一块也是对比谁的头光亮而以为自豪。作为家长,给孩子剃这样的头,实际上,一是省事,不用经常的理发;二是预防头上生虱子,如果有虱子,也是“秃头的虱子”明摆着,容易发现,又容易抓住,很简单,大人或小伙伴们发现了,就是“啪!”的一声,朝头上一巴掌,心里感觉又刺激又痛快。
   有时赶上农忙季节,头发长了,大人没时间给小孩子剃头,很简单,给你五分钱,到大街的集上找专门剃头匠去。记得,有个剃头匠老头很善言谈,经常是边剃头边唠嗑,这样容易走神,这对头上平滑的人来说还算福气。如果头上凹凸不平有疙瘩的就遭了秧,十有八九会在头上刀刀见血,让人呲牙咧嘴地叫唤,剃头匠嘟囔着“不打紧,不打紧”。
   我找剃头匠遇见过几次尴尬事,一是像刚才说的那样,老头在唠嗑时,不小心把我的后脑勺的一个凸出来的疤给“削平”了,我立时就发出了“唉吆”的大叫。老头就会点化胡弄说:“不要紧,这样你头上的疤就永远没有了,大了能找到个好媳妇。”挨了一次刀,给了个“空头媳妇”的许诺,就这样给打发了。
   剃头匠大都是很聪明的。记得有次去集上剃头,还是这个老头,当然唠嗑讲笑话的“恶习”不改,这次不是老头走神了,而是老头说了个笑话,让我精力太集中,奶奶给的五分钱一直在手里攥着。等剃完光头刚刚走出几步远时,老头突然大声喊一句:“那小孩,别给我钱了!”我这才意识到钱还在手里攥着忘记给老头了。这也许就是剃头匠的智慧。不要钱就算了,干么咋呼呢!小时候的我,怎么会知道剃头匠的聪明呢?
   时间虽然过去半个世纪,那个“智慧”老头也早已作古,但那句“别给我钱了”的声音,却永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人生处处皆学问,老头儿一句吆喝,远远地超出了剃头付钱的交易,让我学到了生活的智慧。
  
   三
   那时的农村孩子,上学年龄都在八九岁,没有先上幼儿园一说,直接上一年级,我开始上学时已经九岁。
   上小学也是人生的一个新里程,除了脸要每天洗,衣服干净些,有个新书包,而最具仪式感的一件事情,就是告别“秃头”发型,开始进入“学生头”的小平头时代。我的一年级同学柱子的母亲就是在村子理发的,按街坊称呼,我喊他“刘婶”。在赶集的大街上有一间理发室,我的划时代学生头就是刘婶“剪彩”的。
   刘婶是当年有名的十里八乡的美人,高而苗条的身材,白而细腻的皮肤,瓜子脸柳叶眉。找她理发的人可说是门庭若市,用现在的眼光看,可能每个人除了去理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欣赏刘婶的美,图个大饱眼福。刘婶给我最初的印象,不是美,因为那个年纪的我对美还没有什么概念。我感觉最奇妙的是来自刘婶身上出奇的香味,我希望那股香气会染在我的头发上。
   刘婶总是穿着那身天使般的白大褂,每当我去刘婶那里去理发,坐在能转动的碾盘似的椅子里时,我会眯缝着眼睛,让鼻子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现在知道,刘婶身上发出的香,就是那时女人爱美用的最上档次的“雪花膏”。
   我和柱子关系最好,都喜欢体育,长短跑和跳高不分上下,虽然他比我高。在上学还不到五年级时,刘婶离开了老家,举家回到了离县城较近的十几里开外的娘家杜家庄。直到参加工作前都没有刘婶一家人的音信。后来见面了,在村里干了电工的柱子,成家后不到三十岁就去世了。我不见刘婶也十几年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年近八十的刘婶不知还在世么,过得怎样?我不得知。但刘婶身上的那股香味一直留存在我的味觉里,也让我时时记起刘婶,时时想起刘婶给我理的那个“小平头”。
   本来对理发很恐惧也抗拒,可刘婶用她的香气征服了我。吓唬或者哄骗没有用,只有对了孩子的心思吧。在作文课上,我想表现那种香,却又胆怯,也不知从何下笔。
  
   四
   十几年的学生生活,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但无论怎样,我的学生阶段的“小平头”发型始终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的成长,从没文化的无知少年,变成有理想有文化的中学生。
   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也许是以为自己确乎是一个成年人了,成家立业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了。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显得成熟些,学生时代的“小平头”随即也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偏分头”发型。
   这个发型的青壮年占多数,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人生易老天亦老,岁月的沧桑,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不一样的痕迹。几十年的人生磨砺,从青春少年,转眼间便是人到中年。变化最大的也许就是头发了,从曾经浓密的黑发,到头发变得逐渐稀疏,而且白发悄悄爬上头,从零星点点,到鬓角染霜。
   发现有了白发,最初感到吃惊。岁月催人老,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为了让自己永远“年轻”,开始了“染发”。从开始的简易“一洗黑”,到比较上档次的各种“焗油”,在华发满头上进行着一次次颜色“革命”。
   俗话说,人过五十,天过晌。工作从一线,退居二线,这是很自然的职场法则。必须面对现实,必须面对衰老。有一个好的心态,才是最为重要的。欣然接受满头银丝,需要想得开。规律不可能违背,用成熟的色彩染白每一根头发,也是岁月的公平。
  
   五
   最大的改变,还是来自发型,发型也许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生活本真和态度。
   两年前,我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不再染发,让头发顺其自然地白下去,二是“返老还童”,恢复“小平头”。
   记得,那年我与妻在北京期间,去超市购物,起先并没有告诉妻理发,让妻先上二楼,我在一楼办点事。其实,一楼有个专门给老年人理发的发廊,不洗头,不洗面,一次性理发,只要十元。当时没几个理发的,我很快排上号,说是理短平头。师傅会意,十分钟就解决好了,曾经焗油的黑发,突然匿迹,呈现在发廊镜子里的却是个“陌生”的白发人。
   当我出现在妻的面前时,妻竟然没有认出来。妻感到震惊和意外,怎么原先那么“儒雅”的老公,一下子变成白发的糟老头了呢。我解释说,这样理发既经济又快捷,而且,年老了,再焗油对身体不好。我开完笑地对妻说,你看比我小几岁的同事新鸣,很早就秃顶,现在是“地方包围中央”都很困难,他就是想满头白发,可是哪来的头发呢?人啊,就应该有个好心态,知足常乐啊。妻白了我一眼说,就是你有理。
   晚上,我与妻一块到评剧院看老家惠民吕剧团来京汇报演出的《郑板桥》,当我俩坐在剧院的椅子上时,妻却笑着说:“你的头型,刚开始真不顺眼,不过现在看上去好多了,就是显得老了……”我说:“这样,我们在一起,不是更显得你年轻么?”妻无语,低头嘁嘁地笑。
   我忽然想起了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古人为前程愁白了头。我的白头是源于遗传基因,我哪有“愁”可言?我的人生一路走来,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农村娃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生活无忧无虑,感恩这个新时代,情丝也好,白首也罢,没有更多的信息可读。
   从不习惯,到习惯,是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无论家人,亲朋同事,都是先惊讶于我的白发满头,一旦看顺眼了,才发现,这才是这个年龄人的模样。大人孩子气,小孩大人样,都是一种造作的病态,只有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白,就白了吧,没有什么可失落的,也无需悲哀。“红与黑”是名著的颜色,“白与红”何尝不是最美的调色,不是还有一个“夕阳红”陪着白色么,这是一种人生姿态的平衡。白色也好,红色也罢,都是很灿烂的。
   头发的黑与白,发型的变化,是诠释人生过程的一面镜子。白发夕阳红,不也是正当时么?
   每当看到镜子里我的真容时,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啊!
   是啊,自我感觉良好,只要不有碍观瞻,不违背公共道德,那就随心所欲吧。古人说“六十耳顺”,心也应该是平和的。
  
   原创2020年5月22日,2020年6月24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48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果按照“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观念,头发白了,真不应该去染,但作者是超越了这个戒律来谈头发的黑与白和发型的改变的,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我早就是白发人了,40几岁理发,理发员还耐心拔掉白发,后来她为难了,只好唉声叹气,为我而哀。我想,白发是年老的一个标志,不想老也要老,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老。作者这篇关于理发的文章,写得很有意思,读来令人沉思。小时候的作者,爷爷持刀为之剃发,弄个“挖子头”,大约就是我们当地所言的“桃子头”吧。这样的发型在农村是有着讲究的。农村理发还有很多趣事,作者笔下幽默处处。稍大,作者在集市上理发,不给钱,智慧的老头一声吆喝,别有风趣。刘婶理发特别有意思,作者被刘婶的美貌和香气征服了,可能是爱美之心吧。记叙中透着童趣。参加工作,准备结婚,作者的发型开始成人化了,蓄留成小分头了。一晃,岁月就老了,作者奔六十而去,头发苍白了。但顺其自然的心态,还是让作者不在染发,且将小分头理成小平头,真的是返老还童了。怎样接受重要的突然变化呢?只能用时间来改变认识,从不习惯到习惯,看常了就好了。人生到了夕阳红的年纪,本该白发苍苍,化妆倒显得作假了。这篇散文的价值,在于给了我们怎样平复心态的例子,理发的发型变化,或许会引起内心的变化,审美是有着时代性和年龄局限的,黑与白,是岁月从青嫩到苍老的过程,这些,无需掩盖,随顺自然便好。文章虽无审美深刻意蕴,但道理平实朴素,给人启发,发色发型,想到很多,或许人生就是这样,认识不断迁移,人生就丰富了,就变得深刻了。文章叙述自然,表达幽默,理发的民俗之趣,作者的心理感受,都表现很出色出彩。文章意蕴朴素合适,不拔高,不牵强,读来亲切。取材虽小,但可见旨趣之大,显示了创作的扎实基本功。推介好文,感受精彩。【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2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24 06:34:15
  理发,一件小事,可是深藏岁月的变化。作者饱含感情,回忆过往,面对今日之的白发,不胜感慨,写出了深度,道出了意趣。好文章,推介赏读。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纷呈。白发不一定就是糟老头子啊,精神依然矍铄,才是我们追求的啊。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06:50:30
  怀才老师辛苦了!一大早便为习之小文精美编按并送进浪花。细读小文,怀才老师作了精心编辑,并对文中瑕疵作了认真斧正。有几处点睛之笔,使小文顿时生色。感谢怀才老师妙笔生花,致敬,遥握紧紧!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24 06:53:13
  说实在的,可能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理发故事。不过,我还是一个理发师,断断续续理发也有38年了,曾经拿起推剪源于赶鸭子上架,总觉得这门手艺为人服务,自己没有得到什么,现在想,是错误的,我十年理发不出门,我就是自己的理发师。看习之老师的故事,这些往事都被激将出来了,很好的感觉,借这个地方闲嗑,见谅。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07:10:09
  哈哈!怀才老师不仅是个执教鞭近40的老师,而且还是个自学成才的理发师,而且还自己给自己理发,传奇!希望怀才老师把理发师的故事写出来,浪花读者很期待啊!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6-24 07:40:02
  我抱腹大笑后,又进入深深思考!人生就是从“挖子头”到“秃头”到“平头”到“偏分头”最后再回归“平头”的过程。从染发到焗油,到顺其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态度!哎呀,写得太好了!习之老师笔法了得,顺手拈来就是一篇极品!湘莉太高兴了,握手!
回复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08:14:09
  一篇“无厘头”的闲言碎语,就让湘莉老师捧腹,看来湘莉老师是个笑细胞超多的“笑笑女”啊!那时候的乡下孩子就是这么好打发,好养活。一个“挖子头”,一个“光葫芦”就十分满足和快乐。如果现在的孩子给来上这么个“模样”,兴许会造理发师的“反”吧。有时偶尔回忆一下懵懂青涩的童年,也很好玩。湘莉,你说呢?哈哈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6-24 08:38:46
  我在想象着习之老师被伙伴抓住了“挖子头”的那撮毛发时,是个什么样子?还有那满脸的头,一头的脸又是什么样子?哈哈哈,我更搞不懂怀才老师自己给自己理发是怎样做到的?怀才老师,别忘了写出来,我们等着欣赏!
回复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09:41:14
  湘莉老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相信湘莉老师会想出来的更好。其实,怀才老师的自己给自己理发才是绝技。我们共同期待“绝技”美文早日惊现浪花。遥握!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6-24 10:00:03
  习之老师理发的感怀深深!从幼时的“挖子头”到读小学时的“光头”,再到青春岁月的“小平头”,现在是浸了小小沧桑的“偏分头”,人生半场已过,理发史中写满了几时的淘气,少年的遐想、青春的浪漫、中年的沉稳,如今壮年心态平和,看淡一切,健康至上,家庭和美至上!美文拜读,行云流畅美感强烈!遥握,问候乐乐帅侠夏祺!
回复6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15:04:39
  感谢莲香老师到访并美评。其实,习之的小文都是摆不到桌面的“闲篇碎语”,莲香老师的几篇游记写得非常精彩,写景状物,文笔如行云流水,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大自然的美,在莲香老师的如诗如画的美文里,竞相再现。期待莲香老师佳作连连。致敬,遥握夏安!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24 11:26:45
  我的书房正前方以横匾书法,内容是我创作的《醉高歌》一词,其中句云:染剂风华。看来,根据习之老师的文中需要修改一下了,写成“本色风华”,黑白皆本色,此时白色才显得合适了。习之老师的心态比怀才抱器的好多了啊。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15:14:33
  怀才老师的“染剂风华”,我想,怀才老师年龄虽大习之几岁,大概怀才老师的心态比习之更好,白发还没敢上头吧。怀才老师修改的“本色风华”习之喜欢。有机会能得到怀才老师的一幅如此之墨宝,那更是喜上加喜啊!致敬,遥握。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6-24 15:26:50
  40出头就白发苍苍,近50 就几乎全白,现在是“染剂风华”,装作黑发人啊。看来我也要摆平心态,以本色示人才好啊。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17:26:55
  女儿对习之的白发给予高度“赞扬”,说是,现在流行“奶奶灰”白发,就是白加黑混合发。无论如何,还是怀才老师说的,还是本色好。哈哈!
9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6-24 17:13:19
  发型的改变见证的是年岁的成长,岁月的更迭,日子的飞逝。头型变化了,日子幸福了,岁月苍老了,心态年轻了。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9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17:29:27
  谢谢句号老师到访并美评。是的,句号老师说得对,无论头发如何更迭,只要心态好,日子幸福就好。致敬,遥握!
10 楼        文友:岚亮        2020-06-24 17:33:02
  习之大哥神笔一支,理个发,稍一沉吟,就写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真的令人佩服。一流的专业作家也莫过如此哦!
回复10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6-24 19:32:52
  岚亮老师真是谬赞了。习之小文品味不高,总是些搬不到桌面的“鸡毛蒜皮”,调侃自娱,给与文友带点小“情调”。我想,文以载道,应该多写些“高大尚”的文字。这点,习之应向岚亮老师多学习。致敬,遥握夏安!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