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五周年】红颜知己王朝云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明写西湖的旖旎风光,好像是触景生情之作,其实不然,此诗是苏轼为一位他非常挚爱的红颜知己而作,那这位他非常挚爱的红颜知己是谁?她就是西湖名妓、苏轼的侍妾——王朝云。
公元1062年,在烟雨蒙蒙的江南,在美丽之极的浙江钱塘出生了一个女孩,女孩出生在清寒之家,父母养不起她,她便沦落在杭州的歌舞班中,因女孩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她便很快成为西湖名妓。宗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的某一天,苏轼和几个文友在西湖游玩,饮酒时歌舞班的歌妓们为他们助兴,歌舞完毕后歌妓们为苏轼等人献酒,紫色艳丽,又具有高超舞技的女孩,就是后来的王朝云亲自为苏轼献酒,苏轼深深地被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的王朝云所吸引和折服,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那年,王朝云才12岁,虽说年纪很小,但她早已饱尝命运的狰狞多诘和人间的凉薄寡义、虚情假意。在苏轼的眼里,王朝云就是流落在凡间的仙子,一见倾心的苏轼便收留了王朝云,让她从无助和绝望的深渊里重回人间,还原她安静和干净的灵魂。从此以后,苏轼与王朝云朝夕相处,教她识字写字,聪颖灵慧的王朝云很快就能诗能文,并能为苏轼整理诗稿了;苏轼还为她起名为:“朝云”,此名取“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之意,可见苏轼对她用情至深。与苏轼朝夕相处的王朝云,并没有什么名分,充其量只是一个侍女而已,但她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能够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就已经是她想要的全部幸福了;真的,一个“才高八斗”的苏轼,足以让美艳至极的王朝云无限爱慕,这位西湖名妓可不是当今那许许多多的“钱眼子”呀!说起来,王朝云还真是个有情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啊!王朝云能与苏轼相知相爱,也算不枉活此生。广东新会何绛有诗为证:试上山头奠桂浆,朝云艳骨有余香。宋朝陵墓俱零落,嫁得才人胜帝王。此诗所写内容,当然是后话。
公元1083年9月27日,22岁的王朝云为苏轼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们终于有了爱情结晶,这令苏轼欣喜不已,当然王朝云对其子更是无比疼爱;苏轼为他们的爱子起名为“遁”,其告诫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后,不要做官,要远离政治漩涡,要做隐者,其真是用心良苦呀!公元1084年3月,本在黄州任职的苏轼接到诏命,改任汝州任职,他不敢怠慢,携家眷一起启程赶路,不料在途中,爱子遁因中暑不治,于7月28日夭亡在王朝云的怀抱里。遁的夭亡,使苏轼陷入极度悲恸之中,他深深地自责自己,其认为遁是受了自己的连累才夭亡的;王朝云的悲痛更是极至,有诗为证: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由于政敌的一次又一次打击和迫害,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在宦海一直沉浮着,在起起落落的政治生涯中,妻妾散尽,只有王朝云一生辛勤,万里相随,且无怨无悔,她真的没有辜负苏轼对她的厚爱呀!苏轼在杭州做官三年,王朝云陪伴三年,后来苏轼又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在这期间,王朝云始终与苏轼紧紧相随,且心甘情愿;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二人共度患难,布衣荆钗,王朝云悉心照料苏轼的生活起居,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她所爱的人,说来,苏轼也算是个幸福的人。其实,在苏轼众多的妻妾中,能够真正地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且理解地最为深刻的,也只有她王朝云了,只有她能融入到苏轼的精神世界里,她说:苏轼是一肚皮不合时宜,真的,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司马光新政他也反对,他真的是一肚皮不合时宜呀!真应了那句话: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王朝云太聪明了,她真不愧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呀!公元1094年,年近花甲的苏轼被贬谪惠州,王朝云也不远千里,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来到惠州与苏轼紧紧相随,在这里,他们二人也度过了极其艰难的岁月;王朝云对苏轼相知颇深,苏轼一举手、一投足,她都知道对方的用意,苏轼的诗词亦能引起她的感伤,有诗为证: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王朝云本是歌姬,能歌善舞,她就经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王朝云在唱时是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说来,王朝云对苏轼用情之深,二人感情之深笃,可见一斑呀!在惠州的岁月里,王朝云遭遇瘟疫,她的身体十分虚弱,终日与药为伍,总难恢复,苏轼为了她竟拜佛念经,寻医煎药,并将祝寿“口号”送给她,一心为她祛病祥福。无奈,王朝云为花肌雪肠之人,最终耐不住岭南闷热恶劣的气候,经受不起丧子的心痛,不久就带着不舍与无奈盍然长逝,时年34岁。在短短十多年里,苏轼就痛失好几位亲人,尤其是王朝云和爱子遁,更是让他悲痛不已,心如死灰;太多的生死离别,让豁达放旷的他也真的承受不起。难怪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发出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他心中的呐喊,这是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是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是她对王朝云深情地呼唤和深切的思念。真的,有王朝云这位挚爱的红颜知己陪伴相守,他苏轼一生足矣。
王朝云死后,被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附近的松林之中。为了怀念王朝云,苏轼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经营,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换回那已远逝的时光,但佳人已杳,只能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啊!王朝云已离去,但她的影像却深深地镌刻在苏轼的心里,也永远留在惠州西湖的山水草木之中;这对才子佳人的悲欢情愁,怎能不令后人为之啼嘘不已呀!王朝云活着时,一心向佛,其死后,苏轼便为她写了这样的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哀伤不已的苏轼不只为王朝云写了墓志铭,他还写了《悼朝云》、《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等诗文,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有词为证: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反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不仅如此,苏轼在栖禅寺里和尚的帮助下,在王朝云的墓上建了六如亭,并亲自写下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谈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这楹联里包含着苏轼对王朝云的无限深情,他对王朝云真是爱之入骨呀!因为在苏轼的眼里,王朝云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王朝云这位红颜知己不就是他心中的西子吗?爱子遁死后的第17年,也就是王朝云死后的第5年,苏轼也仙逝了,他竟然与爱子遁死在同一个日子——阴历的7月28日,难道是冥冥注定?
王朝云走了,苏轼也走了,他们永远都回不来了,孤山南麓的栖禅寺也没有了,但惠州西湖上的六如亭依旧还在,它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是一座永恒的爱情的丰碑,王朝云这位红颜知己与大文豪苏轼的爱情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永远都会讲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