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黔阳古城“三月三”(散文)

精品 【菊韵】黔阳古城“三月三”(散文)


作者:静虚散人 童生,53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92发表时间:2020-06-26 11:31:40


   一
   黔阳古城,座落于湖南怀化洪江市的沅水、㵲水交汇处。它的历史比凤凰古城早900多年。这个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离凤凰古城近在咫尺,平时游客稀少,号称“湘西第一古镇”。踏着青石板路,走进东门口錾刻有“黔阳古城”鎏金字样的牌坊,我们就算是与这座千年古城融为一体了。
   黔阳古城,名扬天下。“诗家天子”王昌龄,曾在这里写下千古绝唱《芙蓉楼送辛渐》。诗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清道光年间,黔阳县令、桂林书法家龙光甸很钦佩王昌龄。于是,和其子龙启瑞合篆“一片冰心在玉壶”诗句,形成一个形似酒壶的篆体“壶”字,并錾刻成碑,立于芙蓉楼内,以示纪念。如今,政府把这个“壶”字錾刻在西门口(中正门)小广场的青石板上,组成一个巨大的文字图案。而它现在不但成为西门口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成为“黔阳古城”的标志性符号。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印有这个“壶”字的红灯笼,这些灯笼把古城装扮的古香古色,华灯初上,大街小巷,喜庆顿生,犹如梦境一般,吸引着我们想穿越唐朝,去感受大唐的风采!
   黔阳古城,三面环水,水陆交通便利。它是一座约0.85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历史上黔阳县城所在地。它保存了明清、民国时期的数百栋建筑,是湘西地区明清时期古城镇的典型代表。2013年,黔城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阳古城主要包括"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楼前有龙光甸修建的“龙标胜迹”门)、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的中正门、明清古街的南正街和高桥古塔的赤峰塔等。当然还有很多富有本地特色的窨子屋。
   黔阳古城的美,不但体现在古城建筑的布局上,也体现在屋顶、门窗、古城墙、青石板路等地方。随处可见的斗拱、马头墙、窗棂、楹联,无不流露出古城的岁月沧桑和历史痕迹。
  
   二
   自2010年起至2019年止,黔阳古城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现已成为洪江市文化旅游强市战略的一个品牌性节会活动,也是怀化乃至湖南省对外展示民间民俗文化、彰显黔阳文化生态旅游魅力的一个新窗口。2020年,因“新冠”肺炎肆意蔓延,全国到处封城,共抗“新冠病毒”,洪江市也不例外。因此,黔阳古城“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只能停摆中断!
   黔阳古城“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在举办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了完善。2019年4月7日第十届“三月三”女儿节暨传统民俗文化节如期举行。此活动由洪江市旅游发展事务中心主办,活动共有六场大戏,分别是:一、开幕式大戏:“三月三”女儿节成人礼;二、经典大戏:万人同吃地荠蛋(地荠菜煮鸡蛋)、蒿菜饭(蒿菜糯米蒸饭);三、研学大戏:“少年寻宝”研学旅行活动;四、京剧大戏:万寿宫京剧沙龙;五、非遗大戏:黔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体验;六、抖音大戏:拍抖音,拼人气,送礼品,赢万人宴入场券。本次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至下午5点结束,时间为期一天。
   要举办好大型的活动,往往需要提前很久就做相应的准备。2019年,为了能顺利地举办第十届“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洪江市旅游发展事务中心提前两个多月就开始做准备。通过总结往年的经验教训,大家群策群力,并达成共识:为保证活动的重头大戏(万人同吃地荠蛋蒿菜饭)顺利进行,必须改变策略,扩大规模。因此,旅游事务中心毅然决定,把煮地荠蛋和蒸蒿菜饭的地方分开。蒸蒿菜饭在南正街,煮地荠蛋在北正街。根据决定,大家分工合作:负责修新灶的,早在北正街的一个树木参天的休闲小广场(面积不大的土坪)上,砌了一个巨大的简易灶台,并把提前打造好的口径3米左右特制大铁锅安放在灶上;负责采购鸡蛋的,几天前就联系养殖场,把两万多枚鸡蛋按时准备到位;负责采购地荠菜的,早就联系好当地老百姓,到田间地头挖地荠菜;负责采购糯米的,到产粮区采购糯米;负责蒿菜的,深入乡村收购蒿菜……
   一切工作都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4月6日下午,所有工作人员一起行动起来了。北正街小广场上热火朝天:洗铁锅,洗鸡蛋,鸡蛋装入小竹框,洗地荠菜;铁锅烧水,地荠菜和分装好的鸡蛋入锅。南正街窨子屋内,也全是忙碌的身影:两三个人手提水桶,往装糯米的箩筐里倒水,淘洗着糯米;十几个妇女围绕着几个大水盆,仔细地清洗着蒿菜;七八个厨师挥舞着菜刀,切着蒿菜;五六个中年男人把蒿菜倒入沥干水的糯米里,双手插入糯米中将糯米蒿菜搅拌均匀;三四个大力士将拌好的糯米装入大蒸笼;烧火的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让灶火旺旺的。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月7日晨,天朗气清,负责外勤的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在东正街和南正街这两条较宽的街道上,按两列组合方式依次摆放桌子、凳子,忙得不亦乐乎!而负责内勤的,更是加快了节奏,一个个动作麻利,一个个脚步匆匆。他们知道,必须要在9:30前把蒿菜饭蒸熟,把地荠蛋煮好,等“女儿节”成人礼活动结束后,就能准时把蒿菜饭和地荠蛋一起端上桌子,奉献给自远方的贵客和乡亲、近邻们享用。
   东门口,带着自己特色美食积极参加这一盛会的老板们,也不甘落后,纷纷争先恐后地搭好自己的服务台。有炸臭豆腐的,有发(油炸)茄包、春卷和盐荽(香菜)浆粑的,五发八门,各有特色。看到这么多江南地方特色美食,作为吃货的我也大吃一惊,只咽口水!
   东门口,黔阳古城游客接待中心的广场上,也是忙碌一片:负责会场、舞台布置的,神气十足地指指这儿,点点那儿,吆喝着。在他指挥下,四五个工作人员在舞台前的广场上来回奔忙着,把那红色的高塑料凳板整齐摆放好,慢慢的一个个方阵逐渐形成,好不壮观!铺地毯的就像玩游戏一样,在昨天搭好的舞台上,把一卷一卷的红地毯在舞台的边缘摆好,然后两人同时用脚发力,推动着红地毯从左滚到右,再从右滚到左……
   交警和城警们更是不甘落后,早上7:00就把通往黔阳古城的车路(黔城完小处)给封了。通往古城的路上,基本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交警、城警们都尽职尽责地维持着交通秩序。道路封口处,交警们用标准的动作指挥着行驶的车辆驶入古城停车场,城警们则不厌其烦地劝导着老百姓和游客要走人行道,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三
   因为知道4月7日黔阳古城第十届“三月三”女儿节暨传统民俗文化节活动9:00准时开始,所以,早上8:00多钟,我和妻儿一起走路赶往老街(黔阳古城)凑热闹。一路上,街上的行人明显比平时多了许多。只见越往老街,人越多:有独来独往的,成群结队的,还有成双成对的,一个个有说有笑,一个个脸上写满了期待。等我们到达古城东门口时,广场、大街小巷,已是人山人海。从东门口走进,发现东正街的两排座位上早就坐满了人,他们不管认识或不认识的,坐在一起,东一句西一句地扯(交谈)开了,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总有说不完的话似的,真有点见面熟的感觉!走到南正街,同样是人满为患,有些桌子甚至严重超员(标准是一个桌子坐10人)。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摇摇头,心想:我还以为我们8:00多到,算是早的了,应该会有座位,可哪里知道,其他人比我们还积极,特别是附近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和没什么事的中年人。无奈之下,我只能暂时离开此处。离开时,我回头一望,整个古城街道是只见人头不见脚,整个古城闹哄哄地,沸腾开了!当然也有和我们一样来得迟一点的,特别是外地的游客,到这里后,见既没有座位,活动的开幕式“女儿节”成人礼也没有开始,于是,他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差,三五成群的邀在一起,开启了短暂的黔阳古城之旅:有往芙蓉楼的,有往节孝祠的,也有往钟鼓楼的……
   说起来,黔阳古城其实并不大,一天就可以把有特色的景点走完。黔阳古城与其他的景区不同,在古城内,除了“芙蓉楼”、节孝祠、小墨庄大院等几个景点需要门票外,其他地方,只要你有雅兴,是可以随意畅游的。
   由于前几年搞旅游开发,古城的大多数老百姓已经迁移出去。昔日的豪宅大院,如今已是人去房空,但走过那深深的庭院,你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繁华。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每条街上都有左右四处延伸的小巷,犹如鱼骨带刺般地展开,故古城街道有“九街十八巷”之称。现存较完好的街有:以商业店铺为主的南正街(省级地方文化保护单位);以会馆(今万寿宫)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还有县衙遗址、龙标书院遗址(今黔阳三中)、文庙、祠堂戏院和大大小小的私人客栈等。
   走过“节孝祠”牌坊,来到节孝祠(经营者是致力于研究推广古城民俗文化的陈志明老艺术家)大门口,老远就听见节孝祠的解说员一边领着游客往里走,一边绘声绘色地解说:“这里曾经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也曾经是国民党黔阳县党部办公室。黔阳古城曾经被作为军统黔阳特训班的所在地,在这里戴笠培训了许多的国民党特务。时过境迁,这座院子虽然不再有往日的奢华,但院子中至今仍保留着戴笠当时的起居状况和他留下的一些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节孝祠的内屋中堂和两边厢房还陈列着老艺术家陈志明先生收集珍藏的系列根雕艺术品——十八罗汉和各种菩萨等。最让陈老先生得意的要数他收藏的镇馆之宝《焰》。这件作品未经任何雕琢,三米多高的树干因自然的风化腐蚀,变成中空,外表斑驳,从下至上,自然弯曲,圆形周边高低错落,颇有动感,恰似风中燃烧的火焰。为更好地展示《焰》的风采,陈老在隐蔽处装了橙色彩灯,灯光打开,意境立现。
   比起戴笠公馆的奢华,古城中过去的市民生活场所更接地气,如古城大街上有了两百多年历史的理发店,如今依然存在。此时,店主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理发店一直经营惨淡,有点黯然神伤,他说:“我不愿破坏原来的格局,传到我这一代,仍然坚持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理发。只不过,唯一变了的是门头换上了旅游局统一制作的招牌。”
   上午9:00,一年一度的黔阳古城“三月三”女儿节成人礼在洪江市黔阳古城准时拉开帷幕。庄重而悠扬的古典音乐在东门口广场响起,“加笄、赐字、蘸酒、拜谢、聆训……"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一群即将成年的女孩们穿着白底红边(衣襟和袖口处)的汉服,个个神情肃穆,整齐地跪成一片,严格按照汉代礼法,进行她们的成人礼仪式。广场四周,上千的观众兴致盎然地围观着,一起见证这一庄重的成人礼。在民间,对女孩子来说“女儿节”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是表示自己已经成年的分界日。每年三月三这一天,父母们都会为年满15岁的女儿举行隆重的成人礼,这种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而每次活动最热闹的莫过于万人同吃地荠蛋蒿菜饭。虽然来到这里的,每人只有两个地荠蛋和一碗蒿菜饭,但却足以表达出我们洪江市人民招待外来贵客的热情和真心。据史料(黔阳县志)记载,黔阳人吃“地荠蛋”是有典故的,这与唐朝的高力士有关。话说,唐玄宗退位,唐肃宗继位,玄宗与肃宗不睦,高力士护主(唐玄宗)心切,却遭到了当权宦官李辅国憎恨,因此高力士被李辅国弹劾入狱,后来唐肃宗碍于玄宗的面子,在唐上元元年(760)庚子七月二十八日,将他流放到偏远的江南蛮荒之地巫州(原黔阳县,今洪江市)。次年三月初三,高力士随着朝拜的人群来到黔城水口山鳌山寺进香,见郊外荒芜的田园和野地里长满了地荠菜,却无人采摘。一问才知道,当地人是不懂怎样食用地荠菜的,所以,地荠菜才会生长旺盛,到处都是。这与东都洛阳、西京长安人对地荠菜的痴迷形成了鲜明对比。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和处境,触景生情,于是赋诗一首:“两京作斤买,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高力士《感巫州荠菜》)。高力士深知地荠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就差人将这些比北方长得更好的地荠菜采摘回来,与鸡蛋同煮做成地荠蛋,分发给百姓食用。百姓们吃了后都说好。从此,这道养身保健的好东西便流传开来,成为黔阳千百年来的习俗。
   在古城主要街道转了一圈,有些倦了。在人群中,我一路挪一路走,花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妻子开的“梦回汉唐”古城达人汉服店(集出售和出租为一体)。站在店门口,看看时间,已到9:30。这时,只见三角店处(东正街和南正街汇合地),南北两队人马合为一处,徐徐向这边走来。他们一队人托着托盘,一边吆喝:“让一让啦,让一让!”一边一碗一碗的往桌子上摆放着蒿菜饭。另一队人则提着竹篮,跟在后面依次摆放着地荠蛋(一个碗前放两个)。虽然这些工作人员的动作并不标准,但他们送出的是热情,是温馨,是一片真诚的心意。此时,得到蒿菜饭和地荠蛋的人,满脸喜色,夸张一些的,甚至把鼻子贴近碗,闻一闻蒿菜饭的清香。得到地荠蛋的儿童们,更是欢呼跃雀。还没发放到的,个个伸长了脖子,焦急地盼望着,神色各异……

共 61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静虚散人的散文《黔阳古城“三月三”》,全面深层地描绘了黔阳古城的今日面貌。每年的三月三活动很有异域风采。虽然今年的疫情期间没有搞活动,但去年的盛况还是很值得赞叹的。这里的景物有很多古代传统的痕迹。如清朝的壶字碑,芙蓉楼、钟鼓楼、中正门、南正街、赤峰塔、窨子屋。 “随处可见的斗拱、马头墙、窗棂、楹联,无不流露出古城的岁月沧桑和历史痕迹。”黔阳古城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三月三”民俗文化节活动。“活动共有六场大戏,分别是: 一、开幕式大戏: “三月三”女儿节成人礼;二、经典大戏: 万人同吃地荠蛋(地荠菜煮鸡蛋)、蒿菜饭(蒿菜糯米蒸饭);三、研学大戏:“少年寻宝”研学旅行活动;四、京剧大戏:万寿宫京剧沙龙;五、非遗大戏:黔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体验;六、抖音大戏:拍抖音,拼人气,送礼品,赢万人宴入场券。本次活动从上午9点开始至下午5点结束,时间为期一天。”作者描写了019年的三月三活动,场面热烈壮观。又跟随自己旅游的脚步介绍了古城的街道,摊位,小吃。古老的城市在今天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焕发着勃勃生机。文章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这座古城,文字朴素流畅,有序而详略得当。推荐欣赏!【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0-06-26 11:37:59
  跟随散人老师的脚步,我们在屏上游览了一遍黔阳古城,领略了古城的精神风貌,也增长了见识,感谢散人老师所著的的妙语文章。分享与大家共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1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6-26 12:20:46
  辛苦远近老师编审,敬问夏安!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6-26 12:39:55
  学习!好散文!细腻,真切!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6-26 13:02:55
  金山老师:首先谢谢您的鼓励!我只不过想把我要说的写通顺一些,尽量避免错别字。我一直在向各位老师学习,夏问安好!
3 楼        文友:壮溪        2020-07-02 08:39:40
  杨老师舒缓从容的介绍和叙述,宣传了黔阳古城的民俗文化,并把古城的美展示出来,让世人认识和赞美!恭喜加精!
回复3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7-04 05:57:40
  谢谢壮溪老师!在您的鼓励下,我相信写作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的!晨问夏祺!
4 楼        文友:陌阳        2020-07-02 09:33:03
  文章全方位描述了黔阳古城民俗活动“三月三”的盛况。恭喜静虚散人的《黔阳古城“三月三”》加精!
回复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7-04 05:59:41
  辛苦陌阳老师精彩点评,在您的帮助下,我会更加努力,顺问夏安!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