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夏日荷读(随笔)
做一片静静的落叶
——读《落英缤纷·亲密阅读》
收到阿明《落英缤纷》一书,虽说校对时早已读过,但捧着这沉甸甸的质感,我还是震动了!这个世上,还有没有人像阿明这样,整本书都是对巢对朋友的阅读?从“雀之巢”组建起,对于“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定位,对于大散文、平民化、责任感的阐述,到三八妇女节征文比赛、杂文征文比赛、建军节教师节春节等等征文比赛,每一次征文活动都有他精辟的论述,大多数“雀之巢”文集都由他作序,几乎每位巢友的文章都被他评论过。
厚厚的达40万字的评述性文集,凝聚了阿明十年来的心血、智慧和素养,是对文友的满腔热忱,是对文学的鞠躬尽瘁。难怪月楼老大称他是“雀之巢”的精神领袖,难怪梦秋说,这是一部中国当代网络文学及评论史纲。
再次读这些熟悉的文字,选择在国庆节期间,只因心清,心静。以前我说过,阿明文字说不出的好,无由来的喜欢,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喜欢阿明的文字,不,不仅仅是喜欢,是欣赏,是热爱,是推崇。他的真诚,坦然,厚实,智慧,温情,都在干净清爽的文字里,不做作,不浮华,不拖泥带水,读着,有如血液在身体里流动那样自然舒畅。
彭定安老师在序中说,“社会叙事”的总体分类即“专业——作家叙事”和“公众叙事”。他说本书属于后者,而他更喜欢后者,因为它自然、真实、朴素无华,不像有些“专业——作家叙述”带着“文外的乞求和邀宠”。其实,凭着阿明的阅历、智慧和才气,他完全可以跻身“专业——作家叙事”,并成为佼佼者。但他不愿,不愿,只愿遵循内心需求,本质地写,真实地写,自然地写。
文如其人,阿明这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政界,他容不得官场黑暗,便急流勇退,作出令众人不可思议的事,弃官从商。他又看不得商场的种种丑陋,也不允许身边的任何人贪占谋私而被孤立、排挤、诬陷、打击,最后愤然辞职。
“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与世俗黑暗的格格不入,人生的诸多不如意,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阿明的那颗心,曾一度迷惘,疲惫,孤独,忧愤。他还在寻觅,还在苦苦思索,机缘巧合,他来到了树下,来到了巢里,在这里,他实现了文学夙愿,他那颗心得到暂时的栖息与舒展。
有一次,我问阿明,榕树下这么多的社团,为读者编发文章,修改文章,评论文章,而所有这些,没有任何经济报酬,这些社团为什么有这么大兴致呢?阿明说,你知道堂诘诃德吗?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没有再问,阿明也没有解释。现在,我捧着阿明的书,又想起了这个问题。在世俗人看来,堂诘诃德是一个神智不清,疯狂而可笑的人物,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这种由理想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构成的堂诘诃德的气质,是一种实践勇气和内在热情的英雄气质。阿明把树下各社团比作堂诘诃德,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也听出了一点调侃和自嘲。
堂诘诃德的理想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可我们的文学社团却成为灵魂的栖息地,彼岸是世俗的迷惑颠倒,此岸是天然的氧吧,是被长弓牧野称为“淡泊宁静的神话”。阿明在此,“充实了生活,证明了自身价值,开通了心灵的出口,实现了文学的梦想,获得了真挚的友谊和快乐的时光”。于是阿明在后记中感叹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得的知己已过百,且五彩缤纷——此生足矣,此生足矣啊!”
此生真的足了吗?不,此生不足!这些只是暂时的栖息地,是人类正在走向回家的路——适度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精神生活的“回家的路”,是觉悟之声,是醒悟之音,是“在路上”。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10年或20年过后,我们的心还会迷惘、还会痛楚、还会寻觅,生命的意义,人性的终极回归。
当有一天——也许要很久,但最终会来到,我们真正回到了家,那时,我们的心才真正安静、平和,如同一片静静的落叶,看白云来来去去,去去来来。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