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新生】在风雨中逆行(散文)
今年6月下旬,夏至过后,蓉城一反往日温情脉脉,变得有些喜怒无常甚至狂躁不安了。昨天傍晚,风起云涌,天色昏暗。经过大半天的酝酿打磨和精心准备,今日凌晨三时许,一场不约而至的暴风雨终于爆发了。
先是一阵狂风突然从天而降,像探路的先锋部队,拼命地拍打或摇晃着阳台、花盆、地板及窗帘。劲舞的风,给这个饥渴难耐的夏夜送来了阵阵清凉,帮人们烦躁的神经强行降了温。面对狂风在午夜里突袭,觉是肯定无法继续睡下去了,浸满汗水味的梦境也只能半途而废。这是空气对流的胜利,也是风云突变的无奈。
紧接着,一颗颗巨雷从城市的头顶滚滚碾过,伴随着一波波震耳欲聋的轰鸣。沉闷的雷声在半空炸响之前,一道道血红的闪电把夜晚照得亮如白昼,仿佛提前点燃的手术灯,揭开建筑和万物被夜幕覆盖的伤口;闪电十分灼眼,在夏夜中劈开一条条血路,躁动的雷鸣声立即沿着血路从四面包抄过来,瞬间把夜晚的城市围得密不透风。此时的门窗、地板、墙壁和床铺,被巨大的雷鸣震得翁翁作响,整个西蜀大地似乎也在颤抖不停。
“哗——”,终于听到了夏雨的呐喊。夏夜的梦本来脆如玻璃,早已被突如其来的电闪雷鸣惊醒。实在睡不着觉,不如干脆半躺在床上,用心听雨吧。
雨声稠密,铺天盖地。时而像钟鼓齐鸣,穿越秦时明月汉时关,裹着历史的风烟而来;时而似瀑布四溅,绕过乱石的阻挡和藤蔓的纠缠,义无反顾地奔涌向前;时而若乱云飞渡,从天空启程,被凄冷的夜风吹得歪歪斜斜,但是立场坚定,直击地面。
雨大如矢,万箭齐发;急急如漏网之鱼,惶惶若惊弓之鸟。那整齐划一、万马奔腾的阵势,仿佛天上下凡的神龙,荡涤人间一切污泥浊水,一雪曾经被幽困山涧的百年耻辱;宛如夜袭敌营的游击队勇士,趁敌人酣睡麻痹之际,一举歼敌,干净利落;又像是训练有素、胸有成竹的现代摇滚乐队,忙而不乱,曲律悠扬。
夏夜的雷电,惊天动地;突降的风雨,铄骨销魂。风声雨声雷电声,唤醒了沉睡的夜晚,也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那是读初中时的某个夏末,临近复课。一天下午,黑云压阵,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在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的长江沿岸,在岸边一条蜿蜒、泥泞的乡村公路上,一个十几岁的长发少年骑着一辆破旧高大的老式自行车,正在吃力地朝着学校的方向飞驰。他的身材矮小瘦弱,面黄如蜡,穿着一件单薄且过时的蓝色衬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灰色夏裤。天空中不时划过一道白色闪电,如一柄斜劈向少年头顶的银剑,巨大的雷声则像一群发狂的猛兽般紧追着他,不肯散去。
疲惫不堪的少年,此时他的内心惊恐万分,寒冷和恐惧早已令他瑟瑟发抖。但是,一旦想到前方的学校,想到未竟的学业,想到父母的叮咛,想到自己的前途,他暗自决定咬紧牙关,努力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坚持在狂风暴雨中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奋然前行。
向着暴风雨逆行!这是蓝衣少年此时此刻作出的果断抉择。虽然这一抉择在当时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但是它绝对是英勇的,坚毅的,令人敬佩的选择。打定主意后,蓝衣少年加快了踩踏自行车的力度,一路艰难跋涉,顶着风雨雷电奋勇前进。事实最后证明——他当时在风雨中继续前行的选择是勇敢而正确的,他最终及时而安全地返回了朝思暮想的学校。
在风雨中逆行——这一看似偶然却不同寻常的求学经历,似乎也为他将来的大学生涯和理想职业埋下了关键的伏笔,种下了强大的精神基因。
心潮翻腾之间,又一道炫红的闪电迎面袭来,像一把尖硬犀利的匕首,打开了我脑洞的另外一扇通道:
鹃城仲夏的某天傍晚,夜幕刚刚垂落,滂沱的大雨便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顷刻之间,丰盈的雨水把路面淋得又湿又滑。浓密如绸的雨幕底下,某小区门前的生活广场,像一瓣被打湿的荷叶一样,在雨雾笼罩中慢慢舒展开来。
此时,忽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女子,正在用双手吃力地推着一辆青绿色的“青桔”牌共享单车。她的右脚轻轻踩在单车右侧的脚踏板上,左脚尖连续蹬离地面,双目平视前方,咬紧嘴唇,缓慢而果决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动……
她的全身早已被冰凉的雨水浇透,和着冷却的汗水,无法分辨出雨香或汗臭。湿薄的衣裤紧紧地贴在她瘦高的身体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在雨雾里徐徐向前方移动的活雕塑。她滑行单车的姿势看起来很笨拙,也很机械,却明显地渗透着无与伦比的发自内心的坚强与自信。
其实,这位白衣女子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不再像二十出头的妙龄少女那般年轻活跃了。由于长着一张娃娃脸,使她看起来永远很年轻。仅仅从她娇嫩的面容和匀称的身材上,几乎很难准确地猜测出她的真实年龄。
她叫王霏,已年近不惑。她是笔者的妻子,也是我现在的“徒弟”。据她曾经讲述:在她十几岁的时候,某次在家门口的小院内,她跟着父亲小心翼翼地学骑自行车。因为父亲突然趁她不注意而放手,导致她立即随自行车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地,并吓破了胆。从此她再也不敢靠近自行车了,更不要说去学骑自行车。
自从十年前我与妻子相识后,我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她重新学骑自行车,并列举了一大堆学会骑自行车的方便和好处。她当时勉强答应了,并试着学骑了半天。但是很快因为畏难情绪而彻底放弃了。
直到今年五月,妻子从老家乐山罗城回到成都的新家,并重新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她的工作单位离鹃城新家很近,骑自行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由于每天上下班时在途中等公交车并走路要花费很多时间,十分不便,稍不注意就会迟到,再加上几个关系较好的女同事的劝导鼓励,妻子这次终于想通了——她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方便以后上下班和短途出行。
妻子想学骑自行车,毋庸置疑,其教练的角色天然落到了我的身上。从零开始,循序渐进;胆大心细,风雨无阻。这是我送给妻子的学车“十六字箴言”,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在我的悉心指导和持续鼓励下,妻子坚持每天傍晚练车不少于两个钟头,胆子逐渐变大了,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了。她的进步很快,不到一周,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骑车要点和技术,并开始上路进行短途骑驶了。
在风雨中逆行——对于怯懦者而言,这只是一个简单庸俗的口号;但是对于勇者,它却是内心天然烙刻的基因和坚如磐石的信仰。正是这种逆流而上、奔腾不息的炎黄基因和坚定信仰,铸造了国家的脊梁和民族的灵魂。
风狂雨骤,雷电狂飙。飘逸如雨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延伸到今年春节前夕。当时临近年关,江城武汉和荆楚大地突然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突发之初,蔓延迅猛,江汉封城,全民恐慌。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中国告急!面对横空出世、阴险狡诈的新冠病毒,面对波诡云谲、危机四伏的城市疫情,钟南山、李兰娟等“国士”无畏艰险,身先士卒,毅然决然带头向疫情中心的重灾区武汉冲去。紧随其后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白衣战士和志愿者们,他们分批次集体空降到湖北各市,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了抗疫救人的滚滚洪流之中……
不用说,这些白衣天使和志愿者们第一时间果敢冲向疫情重灾区的行为,当然是更高境界上的“在风雨中逆行”!在国家和社会遭遇突发的自然危机时,这种勇敢“逆行”的壮举,无疑是普通人风雨逆行的升华,也是炎黄民族精神历经数千年洗礼而始终不朽的根本源泉。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说,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迅速跨过。
在风雨中逆行!跨过荆棘丛生的藩篱,去仰望头顶璀璨的星空和崇高的道德法则吧。
——2020.6.26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