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置身须向级高处 松风傲骨志向远(散文) ——军旅书画家李志松印象
军旅画家李志松先生最近被人民日报艺术中心评为人民艺术家,可喜可贺!这位既有军人的英姿,又有艺术家风度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每天在工作之余,便摊开文房四宝,挥笔洒墨,点缀风光。他的山水作品《故乡》在中国美术馆荣获过一等奖,《葛云岭揽胜》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得金奖。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他的诗书画独具风格。他先后出版有《李志松诗书画集》《李志松诗歌散文集》等。
众所共知,在中国当代的旧体诗人中,毛泽东是首屈一指的。毛泽东的一生,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他个人本身就构成了一篇气吞山河的伟大史诗。他的诗品人格,和中华民族的英豪气概一脉相承。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读毛泽东的诗,可以滋养我们的浩然正气,可以塑造我们的非凡人格,可以陶冶我们美好的内心情操,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毛泽东诗词》(李志松书法隶书)汇集了志松书法毛泽东诗词作品七十一幅。每个画面都与作者个人的情感、心灵、人格具有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都是在“心”的基础上用一摄一、以万归一。艺术诞生于“感受”以至于感悟,中得心源,因而感悟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与根本。志松先生尊视自己的感受,用笔墨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正是因为在创作之前因对象及情绪的差异,每次感受的不同而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技法。“松风傲骨,志向高远”,是王首道生前在李志松作品上的题词。是对画家最中肯的评价。
志松生于皖东皇屋山麓,离举世闻名的黄山不远。这一带,人文景观,历史古迹十分丰富。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坐落在志松家乡滁峰岭上。志松从小就热衷朗诵、习作、观看展览。他临兰亭,写颜体,笔耕不止。
志松少年时没想到当书画家,但总想把世间的美好再现出来,献给世人,这使他常萌发奇想。他把被丢弃在村旁的树根锯开磨光,用母亲纺纱的锭子打磨后作刻刀,刻呀刻,手磨起血泡也不肯停,凭着韧劲和毅力,竟刻、拓成功二百余幅毛主席肖像画,无偿赠送给乡亲,也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
志松的父亲李尚贵早年参加新四军,经历过抗日战争。子承父志,1972年,李志松光荣地参了军,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在党的培养和部队的关怀下,被授予大校军衔,这使他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新的追求。
血气方刚的志松曾目睹老将军刘志坚在文革中惨遭迫害,身陷逆境的情况下,仍每天坚持八小时的学习,雷打不动。天天写日记,案头的笔记本堆放一米多高。秋天到了,刘老将军还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葡萄采摘下来,放在盆里端给战士们品尝。刘老将军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极大地激励了志松对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
通过长期探索与日俱增努力,志松对书画艺术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识,并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书画风格,正如他自己所作诗云:“气凝云山苍茫秀,神思宙宇笔端露”。他正在一步一步地登上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高峰。
风景区、名胜地、城里、乡下经常有李志松或翘首,或凝神,或挥笔的风采出现。有时一天,凭借他的豪气和才艺,竟创作诗词书画作品四十余幅。志松画家在他的千余幅作品中进行筛选先后在安徽、云南、深圳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画展。
李志松的山水画颇具传统功力,特别注意笔墨的提炼和处理,笔墨的核心是用笔,他以线为骨,以骨为气,骨法用笔,运用线的顿挫,勾勒皴擦,粗细疏密来架构画面,以强其骨质和气势;又以干湿浓淡虚实流动的墨色团块,通过泼墨、积墨、破墨之法来增加韵味。
李志松用笔起讫分明、贯通相联,清刚劲健,秀逸中不失老辣深厚,用墨淡入青纱,重若点漆,墨色清新而又苍润,水气淋漓,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干中见湿,墨中见笔,有如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在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规律中达到气韵生动。画面构成除大量采用传统的“之”字型构图来增强动感外,还不时运用西方几何平面构成方式即不等边三角形构图法体现作品的抽象因素和现代感,笔墨构成实中见虚,虚中有实,密而不塞,实处虚灵,虚实相间,浑然一体。
加之长期深入生活,对景写生,处师造化,但又不为实景所囿,能中得心源。所有这些,均暗合了中国山水画的写意性,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无论山川云烟,密树江村,湖山雨色,他都能悟得其妙,画面云峰锁雾,万壑奔流,千态百状,气象万千,使观者进入迁想而妙得,神遇与魂萦的境界。李志松在自己的画上题诗云:“气凝云山苍茫秀,神思宙宇笔端露”。这是他山水画的境界和追求,也可以看出他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和造诣。
军人特有的刚毅和顽强,体现在对绘画的执著追求,李志松数十年如一日的锲而不舍和拼命三郎的吃苦精神,更得力于中南海的环境使他有机会看到当代众多大师名家的原作,深入研习,提高了自己的鉴赏力。李志松的山水画受黄宾虹得影响很大,可以说他系统地研究过黄宾虹,对其画法画理画论深得其要。又能广采博取,虚心求教,得北京许多著名画家的指点,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摸索自己的道路。
李志松自幼酷爱传统文化,习书绘画,初心不渝,笔耕不息。拜摹名师,汲其精髓;追摹古人,承其华锐。在书画苑里广纳博取,撷华弃粕,匠心独运,自出机抒,苦心孤诣,自成一统。其作品在各种重要文化交流与展赛中,斩获诸多重要奖项与荣誉,搏得业内与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与尊重,入编入典,主媒广为传播,为弘扬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谱写了精彩传奇的艺术人生。
置身须向级高处,松风傲骨志向远。
如今,画家志松已悄悄地走进了人民艺术家行列……
艺术家简历:
李志松,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现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清风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聘国礼书画家。1972年应征入伍到北京卫戍区部队,军旅生涯四十载,戎装笔墨伴终身。国画先后师从国画大家彦函、秦岭云、梁树年、黄润华先生;书法入室文怀沙大师,亲得教授。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主攻山水,研读李可染先生山魂水魄,汲取神韵。后专攻焦墨,取张汀大师之长,而不拘泥;首开阔笔焦墨,浓淡干湿,交融挥洒,渐成自家风格,《人民日报》海外版刘先银教授以《李志松阔笔焦墨的魂与灵》,整版推介李志松的画作、画品和画风。李志松的山水画先后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近30次,并多次获奖。
置身须向级高处,松风傲骨志向远。
如今,画家志松已悄悄地走进了人民艺术家行列……
祝贺志松先生!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向着更高处追求,理想抬头可见,努力,努力,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