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对门的二爷二婆婆(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对门的二爷二婆婆(散文)


作者:岳山 童生,52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78发表时间:2020-06-28 15:42:56
摘要:原创首发

【丹枫】对门的二爷二婆婆(散文)
   很早就想写写这两位老人家了!缘于各种理由,我总是没机会静下心来完成这份夙愿。
   今晨起床,刚打开大门,程刚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二婆婆,在对门走动的场景又映入我的眼帘,不经意无数的感触直涌心头,深深地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根神经。使我再也没有借口,不为这两位老人写点什么了……
   提起二爷程生瑞,我们上程家村大多数人都知道,他今年已经整整九十岁高寿。他的一生是传奇的,风光的,更是光荣的!
   据我同二爷前几年的聊天和村人的口中得知,二爷十六七岁时因家中贫困和兄弟颇多就去从军。听二爷说那大概是一九四七年的事,我曾在他家的镜框中见过他在部队时的照片,一位身材矮小的小伙子却穿着宽大的军装,只有从腰间佩戴的盒子枪上,才能显现出军人的威武来!
   听二爷说,当年他在距离我们仅有一百公里的彬县当兵。那时候参军,只要你愿意去,身体没有明显的残疾都行。同去的我们村有三个人,听二爷说起他们,都是我的爷爷辈的人,我也知道。只是后来,他俩吃不了当兵的苦都逃回了家而已。不过从我的内心深处,我还是挺佩服羡慕二爷的,为他能坚持到底而自豪!
   一九四九年解放那年,他们的部队在陕西宝鸡市。他曾经对我讲过,宝鸡解放那年禁黄禁赌时,他们部队参加的真实经历。使我从中了解到,当年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的英勇无敌,雷厉风行的!
   不过二爷最爱讲的,还是他一九六二年参加“中印战争”的难忘经历:那时,他是一位营长了,他们的部队是担任往前线运送弹药的任务,当时他们那个营用军车向中印边境运送炮弹。
   二爷每当讲述当年的经历时,总是很投入,两只手不停地比划着,眼睛一直盯着你,声音不是很高,却很是忘我……
   “我们的军车走的是山路,稍不小心就会翻车,山路旁就是深沟呀。”二爷停顿一下又接着说道:“有些事说起来很邪门,因为路上危险,我们那时晚上休息,白天行军。那天早上准备出发时,第一辆军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我本来是坐在第一辆车上的,后来就换坐在了第二辆车上。结果,没走多久第一辆军车就翻下了沟,车上的两名战士全部牺牲了,我们第二辆车也翻了,却沒有掉下沟,车上的炮弹也未爆炸,只是我和开车的战士都被摔得昏迷不醒,等我醒来时,我已经在西藏的部队医院里了。我当时摔坏了三根肋骨和身上部分的骨折,总算是捡了条命……”
   二爷每次讲述在这里,嘴唇总是不由自主地颤抖着,眼睛也不再盯着你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天空,投向了远方,他似乎还在怀念着昔日的战友和那场早已远去的战争!
   二爷他们这些人无疑是共和国的功臣!祖国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二爷最风光的时候,在村人看来,也许是他从部队转业在地方上,任职我们乾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时候吧!在当时,他可能算是我们村最大的官了。据村里的老年人说,二爷没上过学,不然,乾县当时的县长可能就是他了。当然,二爷也是文化大革命受批斗那些官员其中之一,据二婆婆的闲聊,我也略知其中的一些事情。只是二爷从来不提文革中所有的往事。他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位老一辈的革命战士,一位毛主席领导下的好战士。
   如今二爷老了,走路颤颤巍巍,不借助推步车都寸步难行,从去年冬季至今,明显的有了老年痴呆症状。就连我这个对门的孙子辈的人有时也都不认识了。但,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去年,在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日里,祖国没有忘记他,为他这位为国家战斗过的老战士颁发了勋章!他的儿女们都是很孝顺的,虽然是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却轮流来伺候老人!不是装模作样而是尽心尽力!我和妻子时常被他们的孝行感染,感动!
   但,二婆婆的病倒,是我们村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二婆婆徐秀英,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年轻时是我们上程家村东队(二队)的妇女队长,是当时少有的女共产党员之一,也属于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这些,当然是听老一辈人说的。
   我印象中的二婆婆,是一位心地特善良的老人!说话噪门大,没有架子,和任何人都嘻嘻嘻哈哈,但从不谈论他人是非的一位耿直的老人。
   二爷同二婆婆共生养四个儿女,三女一男都在外边工作,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说:都是外边人,也是农村人羡慕的那种人。儿女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老人却偏爱农村的老宅,纵是偶尔去儿女的新家里住住还是不太习惯,最后还是觉得呆农村的家里自由。于是,在我多年的印象中,对门的二爷二婆婆是一对很幸福的老人。每天早睡早起,生活很是规律!二婆婆喜欢掀花花(一种纸牌娱乐),每天总是招来一群老年人在自己家门前玩玩,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天气好,从未间断过。以至于,那些年哪一天如果对门没人掀花花,我总是感觉缺少点啥。二爷则手握着两只核桃,时不时地在村街上走动,他不喜欢掀花花,却爱散步。
   就这样,二婆婆同二爷除过礼拜天或过节,过年儿女孙子们都回来聚一聚外,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俩口相依相伴幸幸福福地过了这么多年。在村人同我的印象里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也正是如今农村的大部分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然而,大概是三年前的某一天,身体一直很健康的二婆婆突然患了脑梗,一下子急坏了他们的儿女,立即将二婆婆送往咸阳市铁二十局专科医院。经过及时的治疗控制住了病情,二婆婆却从此手脚不太灵便,也无法再去做饭和照顾他们的生活了。
   我家对门从此再也没有掀花花的老人们了。只剩病中的二婆婆和爱散步的二爷了。他们的儿女们雇佣了一位保姆专门来侍候老人的生活起居,他们也都轮流与保姆一块尽责尽职地去照顾着年迈的父母!
   好像在去年,二婆婆的病情又复发了一次,经过治疗也好了许多,只是不能再走动了,说话也有些口吃。他的儿女们买了辆轮椅让二婆婆坐着,每天早晨推她晒晒太阳,有时也同保姆俩人左右搀扶着让二婆婆练习走走路。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在对门二爷二婆婆身上却推翻了这句俗语。三年多来,不仅在他们女儿们身上时时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孝道!就在村人们原以为他们的儿子程刚,这个曾经骄生惯养的唯一儿子的实际行动中,包括我在内,早已被他的孝顺行为深深的感动!
   我在心里也默默的祝福:二爷二婆婆安享晚年!以及他们的儿女们好人一生平安!
  
   2020年6月28日晨于西安
  

共 25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讲述一对革命夫妻晚年生活的小文。对门的二爷和二婆婆,是一对革命夫妻。二爷虽然身材矮小,却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的队伍,担任运输兵,升任营长,在“中印战争”负伤,转业后担任公安局副局长。二婆婆也是当年的妇女队长,优秀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两位伉俪退休后,与一般的老年人一样,散步、剪花花等颐养天年。年龄大了,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孝顺的子女们,都轮流与保姆一起照顾好老人。在他们的身上,彻底破除了“久病床前不孝子”的旧言。作者文笔流畅,追忆二位老人光辉的革命历史经历,讴歌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以及子女们对老人们的孝道,满满的正能量。欣赏佳作,推出共赏。【编辑:相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相思        2020-06-28 15:50:34
  讲述老人革命历史,教育后辈,珍惜当今幸福的生活,特别是他们子女们的孝道,令人钦佩,深受鼓舞。标题修改了一下,若有不妥,请通知社长修改之。
成绩属于过去,笔尖书写未来。
2 楼        文友:岳山        2020-06-28 16:59:32
  谢谢相思老师的精彩按编!辛苦老师,远握敬茶!
一个对文学永远痴迷的乡下男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