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五周年】夏滋味(散文)

精品 【晓荷·五周年】夏滋味(散文)


作者:农言 秀才,286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68发表时间:2020-06-29 00:02:42
摘要:人一生走过多少个春秋,就历经过多个夏,热烈而激情的夏,无论是咸的甜的,还是苦的香的,都带给我们很多很多不一样的滋味,值得用一生去记忆!

【晓荷·五周年】夏滋味(散文)
   风火火地吹黄了麦穗,吹白了槐花,又吹热了泥土,吹暖了河水……吹开了夏之门。
  
   一、立夏:吃蛋的预言
   乡村有习俗:“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传说很早以前是女娲娘娘对纯朴、善良的百姓殷切的嘱咐,特别是提醒孩子,立夏时胸前要挂个蛋络,不管是鸡蛋、鸭蛋、还是鹅蛋,预言吃了蛋就能避疰夏。
   小时候的我体质瘦弱,是老祖母的心头宝贝,知道我夏天会疰夏,也知道我爱吃腌制的咸鸭蛋,但重要的还是三夏大忙时,在田间披星戴月劳作的家人更需要补充体力。所以家里不仅养了鸡,还养了些鸭子,最多时能有十多只,那是春天里老祖母去逛附近丁沟镇的庙会时买回来的,是来自本地区高邮的品种。
   小时候的鸭子,茸茸的黄色胎毛,短短的腿脚,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很是可爱。一只认知尚未成熟的小鸭子,生来就会四处觅食,但走远了又不知道回来的方向,容易迷失掉,故暂不能散养。这些有经验的祖母当然了然于心,于是就用一尺多宽囤粮用的芦柴席子,在院子里围了一个栅栏,先圈养一段时日。每天撒一舀子的稻谷,给一大盆子的清水,吃吃喝喝,追逐嬉戏着。
   日头从栅栏上升起来又落下去,在祖母的精心料理下,小鸭子的黄色胎毛退换成了一身灰色的羽毛。颈项长了,嗓门亮了;腿粗脚大了,走路稳当了,食量也与日俱增起来,可是家里却没有更多的余粮来供养了。屋后的小河里有绿萍,田埂上有遗穗,潮湿的泥土里有蚯蚓、小虫等是鸭子额外补充的食品。在一个和煦的早晨,祖母打开鸭圈门,用一根竹竿子赶着一小群鸭子朝河边走去。第一次出远门,东望望西瞅瞅,觉得外面的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鸭子是属于水性的,来到河边见到清亮亮的水就兴奋地跃了下去。伸长了脖子“嘎嘎”地仰头朗叫;张开双翅拍得水花乱溅;两只足蹼如同双浆自由地划呀划,寻找着可口的食物。
   落日时分,祖母拿着盛有稻谷的食盆子来到河边,一边敲一边“鸭喳喳!鸭喳喳!”唤喊鸭子回家。正在水上游嬉正兴的鸭子,忽然听到这熟悉的唤叫声,就纷纷地爬上岸来,将撒在岸上的晚餐吃完后,胃囊鼓鼓的排着队,一摇一摆地跟着祖母的脚步往家走。一回生二回熟,走着走着这条早出晚归的路就自然熟识了,走着走着就长大下蛋了。
   一枚蛋来自不易,从小到大的过程,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和物力。每天当芦花公鸡叫亮了星空时,祖母就拿着食盆子先奖赏给辛苦的鸡鸭一些早点,然后到鸡窝和鸭窝里取蛋。将鸭子生下来的蛋存放在一只大口径的坛子里,等坛子的蛋盛满了就拿出来腌制。祖母腌咸鸭蛋大概有两种筒易的方法。一种是用盐水腌制,即是把鸭蛋的外壳洗净后,直接放进含有生姜、老葱、料酒的盐水坛子里。此法是腌制的速度快,一般在十天半个月后就可食用。另一种方法是用烧锅的稻草灰(或者是烂泥巴也行)潮湿后,把所备的佐料放进去搅拌成糊状,再涂抹在蛋壳上,放进一只小口径的坛子里封盖好,待一个多月后即可。
   蛋外有乾坤,蛋内悬日月。乡村天地广阔,河水丰富,所以农家散养的鸡鸭鹅吃的是地里长的、水里生的天然食物,生出来的无论是黄壳的,绿壳的,还是白壳的,笃定都是纯洁的蛋。鸡蛋大多是早上煮的吃,或是中午韭菜炒蛋、烧水咸菜蛋汤吃。腌制的咸鸭蛋,其蛋白润滑如白云,蛋黄圆红如太阳,享有“红太阳”咸鸭蛋的美誉。偶尔,还有令人惊喜的是日月共存的双黄蛋呢。用清水煮熟了,早晚可当小菜搭粥,或是佐酒小酌。吃的时候将鸭蛋对着光线照看一下,选出空头处敲破,剥掉碎壳,再用筷子伸进去,顿时红彤彤的蛋黄油便流溢出来,香味扑鼻。即便是腌制时蛋壳破了有点臭味,但吃起来还是臭里有香。嘴里只有几颗牙的老祖母爱吃,说是如同臭豆腐似的有一种神奇的臭香味。其实,一枚咸鸭蛋富含脂肪、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在体能消耗大的夏天,食之确实能清肺火,降阴火增强人的抵抗力。
   当村里河边的老槐树上挂满了串串白花时,立夏就到了。村庄里的孩子个个胸前挂着色彩斑斓的蛋络,摇摇晃晃地从家里跑出来聚在一起,一番摆盛后,就玩起了“斗蛋”的游戏,也算是端午节前的预赛吧。没有具体的规则,不过,鸡蛋不跟鸭蛋斗,鸭蛋不跟鹅蛋斗,和同类型的蛋斗才算公平竞争,如谁先斗破了就得一次性将蛋吃完。小青是鸭蛋,我也是鸭蛋,因我是家里养的鸭子,蛋壳硬,空头小。两个蛋络同时相撞,二下三下小青的蛋就被斗破了。旁边观斗的童伴们见势齐声笑喊:“小青是坏蛋,全部吃掉呀!”我胜了就和下一个斗。一场场争斗下来,结果是每个人的蛋络空空地回家了。
   一枚枚蛋散发着日月的色彩、岁月的醇香;快乐吃蛋品的是滋味、汲取的是精华。
   吃蛋避疰夏,一语成真的预言。
  
   二、小满:桑葚儿红,桑葚儿紫
   结桑葚果子的是桑树。其厚实的绿叶可养蚕织丝;其甘甜的葚果可强身健体;其坚韧的木材可制作民用物件。因为与人们的衣、食、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联,还有几多与古代帝皇将相有关的传说,所以心怀敬意的先辈们就称之为神树。曾经乡村低矮的老屋后有两棵爷爷栽下的小桑树,说是经年的桑树木质硬朗,枣红的木纹紧细光滑,是将来打张八仙桌子的好材料。小桑树历经了一春又一夏,风风雨雨中长大了,终有一日高出了屋檐口。
   春天里,一棵冬眠了太久的桑树,对夏日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桑葚果儿挂满枝头。大地的气息沿着根系的脉络一点点上升,直至每根枝柯,在阳光和雨露的催生下,萌发出了叶芽,那淡黄的小桑葚悄悄地从枝条上钻了出来。当叶片在风中摇晃时,当桑葚渐渐长大时,酷暑的夏天就到了。
   小满,这是一个物至于小得盈满的节气。当田间的麦穗灌满浆时,颜如玉脂藏叶间的桑葚,由淡黄色慢慢地变为红色的了。红得那么的鲜艳,又红得那么的水灵,就像是青春少女红润的面颊。姹紫嫣红染满枝,再密的叶片也遮挡不住那诱人的魅力。最先招引来的是黄鹂和斑鸠鸟驻足在枝头,久久地凝望着,轻吟着把心里最甜的话儿说给桑葚听,畅想着成熟的那一天。
   小麦黄时桑葚紫。那累累翠紫是成熟的色调,饱满、水润的葚果熠熠生辉。有的躲在叶片间,听飞来飞去的喜鹊喳喳叫也不吱声,只是默默地注视着青瓦覆盖的屋面;有的立在高高的树梢处,如同黑珍珠晶亮亮的,跟远处田间金黄的麦穗炫耀;有的在微风中又摇又晃,粒粒珠满苞就像是浓缩型的黑玉米棒子,摇晃得人眼花缭乱。
   乡村的麦田上空,布谷鸟“呱咕,呱咕”的飞过后,到处弥漫着悠悠的麦香。屋后的荫荫桑树上,黄鹂留鸣桑葚美,惹着垂涎欲滴人。不过,第一个品尝的还是最先看到桑葚红的斑鸠,它一边享用着,一边嘴里叽喱咕噜着,有意把这甜美的滋味告诉给地上的蚂蚁听,哼给田野上的风儿听。一阵风儿来,瓜熟蒂落的葚果便布满了树旁的草地,点点红,如是天上的繁星。朝思暮盼着这一天的蚂蚁,急匆匆地跑过去饮食着那甘甜的葚液。
   “繁实离离,含甘吐液;翠朱三变,或玄或白;佳味殊滋,食之无斁。”这是古人既对桑葚的赞美,又是对其形象的描述,读来又怎不叫人垂涎三尺呢?想想,那时简朴的乡村,孩子们很少能吃到水果,所以在这个夏日的节气里,童伴们就到有桑树的地方摘葚果吃。我就到自家屋后的桑树下,仰望着这满枝参差红紫熟方好的桑葚果,兴致勃勃地攀爬上树。随着树杆的摇晃,熟透的葚果儿纷纷坠落下来,有些软绵绵地砸在了我的头上,那紫红的汁液从发间经过脸颊直流淌到嘴角。于是我就伸出舌尖舔了舔,凉凉的,如苹果一样的酸甜爽口,更是兴起了心中一饱口福的欲望。我站稳在树杈间,背倚粗杆,一手拽弯枝条,一手釆摘桑葚果,然后抓住蒂把子用嘴吹了吹,就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咀嚼起来。盈泽灵润,缕缕清甜溶胃底,化作甘液流进脏腑,融入到身体的血脉里;斑鸠在吃,地上蚂蚁在吃,树上的我也在吃,享受着果腹之畅;脸颊红了,手指红了,身上的衣衫也被染红了,一时我变得大红大紫起来。
   万物皆有天佑。生活在乡村的我,与一棵桑树相识相知了许多年,就觉得那桑葚的红是聚太阳的光彩,那桑葚的紫是接黑土地的气色。天地精华两相交,再介于一棵树的哺育,就催生出了这么神奇葚果。有记载:“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其为凉血、补血、益阳之药无疑矣。”所以,日啖葚果一小把,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的功效。
   曾经,爷爷用桑葚来泡酒喝。每当紫葚垂满树的时候,爷爷手拿一根长竹竿子,我拎着只小淘箩子,一起到屋后的桑树下敲打葚果,挑选最熟最新鲜的拾了半淘箩子,然后拎到小河边的水榻上洗净。回家,爷爷轻轻地把葚果放进几个盛酒的玻璃瓶子里。酒泡葚果,汁溶酒中。过几日,再看瓶子的酒又酿成了深红色,爷爷用嘴抿了一口,咂了咂,说是有一种辣中有甜的醇香,久饮能舒筋活络,就觉得这就是一棵桑树惠赐的玉液琼浆吧。
   如今,乡村的老屋因翻建而不在了,那两棵老桑树也不在了,但夏日季节依然是周而复至。屋后那条小河的水依旧潺潺地流淌,坝头上曾经的那棵小桑树呢,现已冠大杆粗了。桑葚儿红,桑葚儿紫,每年到小满节气我就来到河边,站在坝头上这棵桑荫青青的树下,仰瞻着垂满树枝的桑葚果,却再也攀爬不上去了,只能是等待风儿把葚果摇落。
   我弯下腰蹲在地上,捡拾一把桑葚,把夏的酸甜含在嘴里,把夏的色彩染在唇齿间,把夏的味道留在记忆里。
  
   三、芒种:酥馏锭香,馓子儿脆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看吧,田野上片片金黄色的麦子,被南来的暖风一掀,就翻到了节气里的芒种。芒种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谷快种。这些农事心急火燎的杜鹃当然是最清楚的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见证者,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边喋喋不休地催促兴农事,一边还为在田间刈麦、耕耘、插秧等辛苦的庄稼人啼血叫苦。
   岁月如流水一去不复回,但只要是站在村头看到各种机器在田间穿棱,以前庄稼人汗流浃背的繁忙景象就会历历在目。烈日下,仿佛我又看到了曾经的母亲背灼炎日,手挥镰刀割麦子的样子,从日出割到日落,手有多痛,腰有多酸,疲惫的身影映在月光下晶莹的露珠里;仿佛我又看到了曾经的父亲足蒸暑气,挑着麦把在田垅上奔走的样子,汗湿了草帽,淋透了裤腰,夜色中扛着扁担绳子,蹒跚地回家。三夏大忙里,又是割麦又是挑把,又是耕地又是插秧地抢节气干,这么的苦,那么的累,叫人又怎么吃得消呢?
   但是,体力消耗殆尽了,就要及时地补回来,才能有精神继续劳作。大地有灵,人种粮食,粮食养人。一粒种子自打投入到了大地怀抱的那一刻,勤劳的庄稼人就当作是住进泥土里的孩子来精心地培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发芽到出苗拔节,再到粒粒穗饱满,所有的苦没有白吃,所有的汗没有白流,有情有意的粮食,唯有谨献一生的醇香来报答。香喷喷的酥馏锭饼是面做的,面是由小麦产的,小麦又是地里长的,天上有甘霖,地下有甘泉,凝聚在一张酥馏锭饼里,滋养着辛苦劳作的庄稼人。
   酥馏锭,其实就是用小面加酵素蒸馏出来的烧饼,酥酥的香脆,扁圆的样子如锭盘,村子里的人都这么叫,祖母也这么叫,也会做。
   月上柳梢头,夜深沉了,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已进入了梦乡。此时,昏黄的煤油灯下,祖母拿着舀子,从盛面粉的布袋子里舀了半舀子的小面,放进一个小陶钵子里,再注入水调和好。然后,将钵子放在锅里,用锅盖盖好,因为锅膛里烧的稻草,所以铁锅里尚有余热。一夜之间,钵子里的面就慢慢地发酵成酵素(祖母称膏头),嗅一嗅,有一股浓浓的酸味。
   次日,天刚麻麻亮,祖母先煮了一大锅的大麦彩粥后,又拿出一个大钵子调面。在调和好的小面里头放入少量那预备的酵素,再点几滴碱水搅匀即可。然后点火烧小锅,锅烧热了就浇一小汤匙的菜油。油热了,就将浓稠的小面倒一撮锅里。瞬间,香味随着“哧哧啪啪”的响声盈满了疱厨,参杂在袅娜的炊烟里升向云端。
   要想做一张色味俱佳的酥馏锭饼,祖母有技巧,也有经验。此时,摊在锅里的面要用软火慢慢地炕,锅盖还不能盖,切不可大火,否则就会烧焦了。祖母仔细地一番观察后,用小铲子将饼挑起来翻了个身,再浇点油,再炕一下,等薄薄的面饼鼓涨起来就可以出锅。此刻,杲杲的晨阳从窗户外溜进来,照在热气腾腾的灶台上,照在小桌上的那五六张的酥馏锭大饼上。
   表面金黄的酥馏锭饼,掰开来里面乳白,因酵素和碱水起的作用而孔稠稠的。口感外酥内柔,酥脆而浓香,柔绵而不黏牙。有时候,祖母为了增加些味道还加了点白糖,为了增加些营养还加了几只鸡蛋。我最喜欢吃酥馏锭边缘的脆皮,油多,奇酥,奇香。父母、爷爷是劳力,早餐每人一碗彩子粥一张酥馏锭饼。肚子饱了,精神足了,母亲手拿镰刀,父亲肩扛扁担绳子,爷爷牵着牛拖着梨扙,迎着烈日又下地去了。

共 724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大手笔的散文佳作,它真正体现出来了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文章标题《夏滋味》是全文的“神”,而围绕这个中心点的“形”,就是作者分别以《立夏:吃蛋的预言》、《小满:桑葚儿红,桑葚儿紫》、《芒种:酥馏锭香,馓子儿脆》和《大暑:清凉凉的麦果茶,稀溜溜的彩子粥》章节来阐述。作者的巧妙构思在于,通过夏季的这几个节气为引线,串起了一幅幅老时光画面像电影一样在慢慢回放,其间呈现出了乡村各种馨香诱人的舌尖美味。这样的美味来自广袤大自然的厚爱与馈赠,这样的美味来自人类的劳动和心灵手巧,这样的美味更来自家的温暖和亲情的酝酿……作者胸有丰富的农村素材信手拈来皆是味,加上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娴熟的创作手法,使这篇作品题材丰盈饱满活色生香,作品叙述生动细腻流畅,意境隽永乡土味浓郁。作品的每一个章节就像作者精心打磨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小巧精致,作者用《夏滋味》这条线很生动巧妙地串联了起来。整部作品收放自如,气势恢宏,一篇散文精品佳作,编辑极力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05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6-29 00:09:21
  很精彩的作品,味道浓浓,馨香四溢,充满着乡情和亲情的味道,佳作必须点赞!感谢作者赐稿晓荷社团,晓荷社团因你更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20-07-01 17:27:22
  一篇精华佳作!老师文笔优秀!棒!
何叶
3 楼        文友:何叶        2020-07-05 12:06:45
  恭喜名副其实的精品!老师创作辛苦!奖励五元红包!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