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在友情中品悟生活(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在友情中品悟生活(散文)


作者:霜叶居士 秀才,1509.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32发表时间:2020-06-29 17:04:41

赤壁情怀
   走,一起开心去。随着一声呼喊,绿色的阳光里,犁哥、春哥、还有哥们群的一枝独秀生如夏花、安安等,三男两女一行五人乘车穿行在驶往赤壁市的107国道上,带着一路嘻哈,带着满满的文友兄弟情怀,开始了疫情后的第一次户外郊游。
   赤壁市,无数次的光临,也是无数次的敬仰。宛如兄弟聚会时盛满友情的酒杯,每一次的高高举起,每一次的激情碰撞,溢满的是愈久弥香满脸的春色,喝下去的都是入肝入肺深厚的情谊。隨阳山、葛仙山、陆水河、陆水湖、赤壁古战场,听起来像一首歌,咏起来却更像一首意味深长的诗。记得第一次亲近赤壁市,那还是一五年的春天,一位来自苏杭地区自称是钱穆家族,满怀拙政园情怀的作家文友,在当地文友暗香的热情招待下,陪同一起来了一次赤壁古战场游览。其后陆水湖观光、葛仙山看樱花、文友间互访、赤壁文友大型例会……上十次的来往穿梭,让我与赤壁有着不解的情缘。
   赤壁有很多兄弟般的文友,更有那种超出文学创作爱好者范畴的友情。记得有一次与文友聊天,忽然聊到了“咸宁人很了不起”这么一个话题。咸安区也就是原咸宁地区行署、现在的咸宁市委的所在地。大凡说到咸宁去,是咸宁人就知道是到咸宁县城去。咸宁人必定就是区别于咸宁地区其它县市,专指咸宁县隶属的范围内具有独特的言风格的当地人。记得当时有文友说,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咸宁注定会走入独领风骚的时代,咱们咸宁人就是牛!就是了不起!当时有一个文友可能是一时没转过弯来,有些不服气地脱口而出:你咸宁人牛,难道就说我们赤壁人就不牛?呵呵!文友哈哈一笑说道:难道说你赤壁人就不是咸宁人?赤壁隶属于咸宁,咸宁涵盖了赤壁。一句话说得他硬是一愣,紧接着扯着嘴笑、拼命点头连说是、是、是。直古以来,咸宁、赤壁(原蒲圻县)、嘉鱼等六县、市、区,就一直是绑扎在一起的兄弟,而且还是那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通城、通山、赤壁、咸安,山连着山,树牵挂着树。从阜幕山脉起步,一脚跨入通山,一脚跨入咸安,再一脚便跨入了赤壁、嘉鱼,晃悠在咸宁境内,无论是去通城的黄袍山,还是去通山的九宫山;无论是去咸安的大幕山,还是去赤壁的陆水湖,还是去嘉鱼的三湖连江二乔公园,就如兄弟间游走在一间巨大的集体宿舍院落里一样,不管居住在那间房里的兄弟在不在,热不热情,你依然可以带着自己的微笑,毫无顾忌地跨入,兄弟间的友谊,就是这么简单。
  
   穿越芳世湾大桥
   我去过通城的黄袍山,也去过通山的九宫山,还去过崇阳的柃蜜小镇。 如果说通山、崇阳、通城,我所见过的整体山势,像一堆堆一丛丛巨大的石块、像一座座一片片森林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地山连山叠起来形成风貌独特地势的话,那么赤壁的地势就像一双筷夹着一颗明珠。不只一次去往赤壁的路上,我总是喜欢坐在小车里打开车窗扫描公路两旁的景色。车过车火铺后,远处两边的山势,总让我有一种浮想:左边的随阳山脉,右边的不知名山峦,一样的连绵不绝,一样的波澜起伏,相互默切地拥护中间的一马平川,是不是有点像并行游戏人间的娇龙?偶尔连接山脉仰伏延伸的山包,是不是有点像娇龙飘逸舞动的龙爪?如果真的是这样,置身于一马平川内的赤壁市区,是不是就是龙的护佑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陆水河因三国时期陆逊在此屯扎,操练水兵而载入史册,陆水湖因现代长江截流试验工程而闻名天下。我们兄弟的这次郊游,却是因为赤壁文友兄弟申鸣的一句答白,说在赤壁市区驱车等候我们,并诚心邀请我们几兄弟一起去崇阳茅井村参观游览。众多文友群里常常隔屏相见,但真正认识申鸣并面对面交流,那还是在咸宁市小说学会成立大会上,由小说学会会长犁哥当面介绍引见的。乍见申鸣,我看他并不大像那种文质彬彬诗文满腹的文化人,给我印象倒是有点大大咧咧,像“大块吃肉,大杯喝酒”梁山好汉似的样子,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既有学识又有个性的汉子,跟我们的犁哥、春哥有得一拼。
   五一小长假如期而至。疫情期间两个多月的自觉封闭隔离,复工后紧张的劳动,压抑的胸怀如一张绷紧的弦,仿佛在这一次兄弟呼叫中得到了放松、得到渲泄似的。车行在随羊公路上,心像花儿般开放。这种愉悦的心情,有点像正在疯狂恋爱中的少年,懵懵懂懂却又异常兴奋;又有点像难兄难弟在一起喝了一壶老酒,一边不断地叨咕着兄弟够意思,一边却又恨不得把兄弟宰个够。已近花甲的我,拖着一付七十岁的身体十八年的心性,心随眼前不断退去的山峦,还有那隐隐约约偶尔还能看见的陆水湖,这就样徜徉在湖光山色中,随着小车的一绝轻尘,偶尔也会浮现出少年般的欢欣雀跃。小车随着峰回路转,在穿过一座桥梁后停下。车停桥头,单独驾驶车辆等待我们的申鸣兄弟,指着刚走过后的一座大桥告诉我们,这就是赤壁小有名气的芳世湾大桥。
   芳世湾大桥横跨陆水湖湾,连接官塘林场红林山村及官塘驿镇葛仙山村,是一座旅游扶贫的致富桥。大桥桥梁全长710.5米,总宽12米,工程总投资6600万元,是通畅随羊公路(随阳山至羊楼洞,也叫阳羊公路)主要交通枢纽,建成通车后,不仅大大缩短了旅游景区之间的距离,更将带动周边村民做起“旅游经济”,吃上“旅游饭”早日脱贫致富,同时,也让陆水库区10余万人受益。行走在隨羊公路上,芳世湾大桥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景点。申鸣告诉我们,对于这座他是有感情的,报社的第一篇关于芳世湾大桥、关于库区移民的报道,就是他亲自参与写的。站在文友的角度上来看,他可是我们咸宁有名气、了不起比较厉害的人物,匠心独具文采飞扬。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还有书法、厨艺样样都能拿得出手。特别是新闻报道、文学评论,据说他一篇文章让政府部门原定例会的地址易位,一篇轻描淡写的报道,让隨羊公路“旅游快速通道”称号得到认可……铁划银钩,笔走龙蛇。有了这样的成就,他不骄不傲依然风轻云淡、古井无波。
   听过讲解,各自留过影后,车辆再次前行。前行不久,在紧挨芳世湾大桥大山的半岭上车俩再次停泊。这里有政府旅游经济部门,结合交通部门修建的旅游观光台。镶嵌着历史人物及“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字样大理石砌成的围栏,写满公路交通宣传标语古色古香的庭廊,让人在大自然的清风中思绪极大限度地得到升华。极目湖山,凭栏远望,一种豪迈的情怀在不知不觉中湧上心头。探寻陆水湖源头,远眺陆水湖的波澜壮阔,咀嚼着自然赋予历史的渊源,这一刻,我觉得人类好渺小,渺小得山风轻轻一吹,就会随风逝去,千古名人不见;同时,我又觉得人类好伟大,开山辟水改造自然,万物尽随人意。
   翻越山岭,车辆继续行驶在山脉之中,穿山越岭一路前行。走过许许多多荒岭村落之后,公路陡然一转急剧直下,一幢幢建筑在山窝脚下的新式住宅,便展现在眼前。原来,我们已然穿过了表面山腹,来到了我们最先设想游览的目的地,崇阳茅井村。申鸣告诉我们,在没有修通阳羊公路的时候,这里可是一个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村落。古老的瓦屋下,守着群山圈绕的洼地,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般的生活,一块守着宝山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听到他这么一介绍,我赶紧地打手机百度了一下。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茅井村,位于天城镇北部边缘山区,陆水河北岸,是陆水的主要库区村。东与金沙风景区“星星竹海”相连,南与河田村相望,被黄沙港隔断,西靠陆水河,北接赤壁隨阳镇,位于葛仙山脚下。2019年12月24日,列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看过遗存下来老屋茅舍,欣赏过房前的梯式田块,也赞叹过在党和政府扶持下一排排,排列有序清一色三层楼式的新村居宅。如果说,茅井村的新村幸福生活,如同一个出沐的少女,或是一朵天然去雕琢出水芙蓉的话,那么我们一行,便是穿越芳世湾去看美女、去看花的闲客,悠乎悠哉中心里尽是满满的感悟。
  
   文人一家亲
   据说人生有三层意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个人理解,第一层意境应该是初涉世事,眼见为真先入为主。大凡世人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东西。那么第二层意境就应该是剔除本我,用心体悟万事万物的过程。第三层意境那就厉害了,完全是超然物外,顺应自然无悲无喜,返本归真的境界,说白了,那就是圣人的境界。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再加上自身阅历,自我文化修养,可能有极大的一部分人已经悟透了人生的第一层意境,一脚正在迈向人生第二层意境的边缘。正如“那里玩不是玩,关键是看和谁在一起玩,聚对人,任何一处都是绝美的风景”这句话一样,哥们几个玩的不是风景,而是生活细节间体悟出来的友谊。
   本来申鸣说赤壁市区有一种风味小吃油焖大虾很有特色,中午准备回赤壁好好地招待我们一餐的。车辆并没有沿路返回,临时的变更是因为申鸣赤壁的几个文友兄弟,刚巧也在隨阳山区采风定餐在随阳村的一个文友家,特地打电话呼叫申鸣。恰巧他的几个文友兄弟跟春哥、犁哥也很熟。特别是春哥,他本来就是赤壁人,只是工作后一直在咸安居住,他们都有着二三十年的交情。电话里一听说,那边忙着催喊,这边心动也赶着前往,这样油焖大虾只好留待晚餐了。中餐很丰盛,餐中有隨阳山区独特几种熏制的野味,酒是药材浸泡的纯粮食酒。席间有赤壁七八个很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如徐老师、杨老师、周老师、美女作家静芸等,甚至我还碰一位与我同有一样网名的作家兄弟。从一见面的热情相互的问好,到餐桌上的杯杯相劝,如家人般的亲切,让你全身心如同浸泡在一种幸福中,感到了回到家里的那种温暖。赤壁的文友,男的豪爽,女的矜持;男的像“喝了磨刀的水,秀气在内”的侠客,女的像“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淑女,他们都很有才华,文学成就很不一般,但他们都很真诚、很低调。品味着这样的文人情怀,不竟让我想起了“文人相轻”的那句话,觉得那一定是某个嫉妒心强无聊人杜撰出来的一句很有挑拨性的词句,或者是“亲”的一种笔误、一种误读、误解。
   因为文字,所以结缘。因为一人个,所以爱上一座城。记得一位文友兄弟在聊天群里说过这么一段话:努力的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人,不管政见如何,不论水平高低,不论地域和民族,也无论国别和宗教,都是值得敬重的。如果这句话拿来诚心交结朋友、兄弟的话,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开车的不喝酒,喝酒的不开车,喝酒尽兴中,杯中有你我,一如文字里有你我。尽管我们深情满满,喝酒几近痴狂,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文化人的风度。
  
   漫步羊楼洞街头
   漫步在羊楼洞古街巷石板路上,望着两旁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的木楼、门面,望着同样慕名而来川流不息的游人,心里一时很难沉浸到那种走入历史画卷感悟中去的思想境界,不免对自己文化洞察力与情商有一丝丝失望。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羊楼洞这个词语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一五年,咸宁市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在潜山广场,号召市区所有茶商、茶企、茶楼、茶人,借着4月20日全民饮茶日活动的东风,聚会在一起开展“无我茶会”的时候,羊楼洞、青砖茶这样的词语,就已经走进了我的生活里。其后,又在茶文化研究会的会所里,认真仔细地观看了湖科定光平教授所录制的有关青砖茶历史文化的影像资料,资料的标题好像是叫“寻找羊楼洞”。定光平教授那可是一个在研究青砖茶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学识渊的人物。影像资料上那深入民间、深入实地的走访、研究,古朴的画面,详细的解说,让我对茶文化的理解,从视觉到心理都是一种震撼,一种品位的提高。
   其实对茶,特别是家乡的老茶我并不陌生。少年时曾与生产队的大人一起,肩挑过老茶前往柏墩(原桂花公社所在地)茶叶收购店去买过茶。分田到户之后,八七年还与二哥一起贩老茶去赵李桥茶厂卖过茶,并在赵李桥茶厂的招待所里住过一宿,后从赵李桥站台搭火车回咸宁,想来赵李桥火车站台可能已不复存在了。听老人说,青砖茶在马桥、柏墩一带有着很久的历史,仅柏墩一个地方就有老字号“甡生川”“长盛川”“长胜川”等好几家“川”字牌的茶作坊。双层建筑雕龙绘凤的古式街店门面,青石街、青石板路江南雨巷般的老式建筑,在长达半里的柏墩老街上随处可见。柏墩老街年少时不只一次地游玩过,后读高中时学校还在柏墩老街有着学生宿舍,并住过一季,好多年后的今天不知还保存在否?听茶文化有关人士介绍,解放之后五十年代初期,咸宁成立咸宁地区行署,将柏墩青砖茶民间作坊归于集体,与赵李桥、羊楼洞等众多的青砖茶民间作坊合并,统一归收统一管理,重新组建成国营赵李桥茶厂,原地方上的老茶由集体出建收购站不作深加工,统一调拨到赵李桥茶厂。改革开放后,青砖茶制作业在民间重新占有地位,历史遗留随着人门的精神文明生活,逐渐被社会重视…
   羊楼洞被誉为欧亚万里茶道的源头,青砖茶被列于国家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赤壁青砖茶首届茶博会期间,我有一次亲睹羊楼洞古街风采的机会,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前往一直感到有点遗憾。这次在文友兄弟申鸣,还有赤壁文友徐老师、杨老师的引领下,前往青砖茶胜地羊楼洞观光,心里还是有一些激动的。时代痕迹的青石块路,对开或排开的老式木质门店,目不暇接的各色茶品……想像中的惊讶与震撼,在我一个徘徊在文学创作边缘的人说,还不至于有那么扇情,可能是对羊楼洞敬仰的情怀还是有一点迟钝吧。从街头走到街尾,哥几个也装模作样的进过几个门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口地喝茶孩童时期就会,品茶只是近几年才知道的词语。游人如织,古意盎然。这里茶文化的氛围确实也还是不错,时不时有人在拿着手机合影拍照,时不时见到游人在门店摆弄着各种规格型号不一的青砖茶、米砖茶,讨价还价着买几块回家去留个纪念。站在石块街头,我默默地想,如果羊洞楼古街还保存着青砖茶、米砖茶一整套完整手工工艺流程制作生产线古老院落,供给游人参观、学习,乃至亲自模仿古人制茶的话,或许,茶文化意义会显得更加深远更具特色,尽管修旧如旧的复古下,或多或少不免会留下一些娇柔造作。当然,我不是一个学者,也不做什么学术研究,羊楼洞古街或许就有这么一个让人怀旧的地方,现在的我只是没有走到而已。
   茶也欣赏过了,影也合了,明清建筑特色的青石块路也走过,晚餐还在赤壁市内等着。从芳世湾大桥到芧井村新村,再到中午与赤壁众多文友的会餐,羊楼洞作为郊外一日的终点,让我感慨良多,文化修养,志趣等固然重要,朋友、兄弟却贵在交心,心之至诚,义之所聚。无论什么时候,力求保持着一种谦卑的心对待生活、去享受人生,必定会结缘人生的每一段过往。
  
   霜叶居士于庚子年农历四月二十九定稿

共 58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霜叶居士的《在友情中品悟生活》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行万里路来感悟生活、展示生活的美。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如果说,茅井村的新村幸福生活,如同一个出沐的少女,或是一朵天然去雕琢出水芙蓉的话,那么我们一行,便是穿越芳世湾去看美女、去看花的闲客,悠乎悠哉中心里尽是满满的感悟。”同时,作者通过当地的青山绿水展示“文人相亲”如同弟兄般的情感。作者阅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通篇有浓浓的文人风范,是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的展现,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升华:“朋友、兄弟却贵在交心,心之至诚,义之所聚。”是至理名言。散文通过所见所闻,生活的点点滴滴,信手拿来敷衍成篇,写得轻松靓丽,写景状物都带情感,深得散文之三昧。点赞,问候作者支持江山,感谢关心菊韵,推荐欣赏。【编辑:水墨砚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06-29 17:17:35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霜叶心中有诗。《在友情中感悟生活》一文写的诗意盎然。通篇围绕感悟来赞美生活,赞美新时代的美好,充满正能量。生活中不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的是充满阳光的心。这对于那些牢骚满腹,走在是到后面只会指指点点评头论足的人,应该认真学习霜叶老师的处事态度和创作立场。文学的根本是为了谁?什么是社会的主流?什么会鼓舞人们的斗志?什么使人意志消沉,情读者思考终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6-29 17:27:59
  学习散文,热爱生活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叶雨        2020-06-29 21:10:49
  对生活热爱的人,在哪里都能找到温馨的快乐。一篇很好的散文,拜读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