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移花(散文)
连日来下了几场透雨,顿感清爽许多,对于正值麦收后的炎炎夏日来说,算是难得的及时雨。
看着窗外怒放的月季,忽地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移苗的往事。移苗对于农村人来讲并不陌生,庄稼缺苗了移栽几棵也是司空见惯的。印象里,移苗最多的是棉花。棉花属于经济作物,那时,老家刘口一带基本上家家户户种植棉花。等棉花苗长出来大约一拃高时,母亲就会去田地里察看棉花长势,主要是看看棉花苗出得齐不齐。如果缺苗的话,就要趁着连阴天移苗,这样成活率高。移苗其实很简单,家里七八岁的小孩子都会干,一般是带个铲子和水桶就行了,技术含量不高。我和姐妹们都曾跟着父母下地移过棉花苗。首先在缺苗的位置用铲子挖个小坑,然后将选中的幼苗小心地挖出来,挖时最好带上土。虽说是小活,也不能操之过急,一不留神有可能伤到棉花苗的根,古人云:“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这话对于移花来说也很合适。等把带有一个小疙瘩的棉花苗放进挖好的坑后,再掩上土,浇点水,移苗就算大功告成了。如果接下来能下一场雨,那一个个“搬家”的棉花苗成活就有保证了。等几天过后,看着新移栽的棉花苗棵棵“精神抖擞”的样子,心里也有小小的成就感。那时候我还帮家里移栽过玉米苗,别的庄稼移栽的少,像豆子、芝麻等需补种。刚开始,觉得移栽几棵棉花挺好玩的,好比小伙伴们做游戏,可干多了也挺累人的。就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幼时的我早早学会了劳动,也体验到了父母的不易。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少不了跟泥土打交道。记忆中,自己也有过移花的经历,曾经从邻居家移栽过小桃红、大丽花、美人蕉、蔷薇等幼苗。有时,赶不上阴雨天,爱花心切的我也是急不可待,掂着铲子就跑去邻居家挖。老家街坊四邻的关系处得都不错,打个招呼就搞定,这跟别人家讨要个小猫、小狗一样简单。在庭院里移栽好后,认真地给花逐一浇透水。为了防太阳晒和家禽践踏,我又找来了砖块,为新移栽的幼苗垒个圆筒状的围挡,最好要适当留点空隙。因为没有遮荫的话,新移栽的幼苗要不了半天功夫就会耷拉叶子。毕竟,刚移栽的幼苗很金贵,身子虚,需要好好调养,爱它就要呵护它。好在它们的生命力旺盛,过不了几天就会恢复元气,感觉它们的“阵痛期”很短,适应能力强。那时的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每每是乐此不彼,所以说自己动手挖坑移花还是比较开心的。有心栽花花哪有不成的道理?等到“移民”过来的花儿争相绽放时候,就是对我当初劳动的最好回报,那些年也收获了“满架蔷薇一院香”。隐隐觉得,移苗跟养花倒盆或多或少有点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换个生长环境罢了。
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移花看似简单,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虽说是小事,也应考虑周全,不能蛮干。比如,移苗时要趁早,大了不易成活。同时也要注意天气状况、防晒措施、后期管理等等。其实,我们人生也如那幼苗一样,成长中一旦换个环境、换了位置,就要学会在短期内适应环境、调整心态,从容面对新的生活。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