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李子熟了(散文)
巴山南麓的川东北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鸟儿衔来一粒种子掉在岩缝里都能存活下来,几年以后就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子。这其中不乏有核桃、板栗、山梨、野李这些野果类的树木。
我们家的承包土地地坡上,生长着三棵酒杯粗的野李树。每年雨水季节一到,野李树就开始萌芽开花了,一朵朵一簇簇坠在枝头上,然而夏天里满树的李子无人去采摘,这是因为野生李树结出的果又硬又涩。年复一年地花开果落,只不过是它们生命中的一个轮回。后来父亲认为树势这么旺盛,就请人嫁接上受人喜欢的桐子李枝条。母亲并不看好这事,毕竟土地刚承包到户,种地产粮解决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父亲跟母亲解释说:“家里的娃一年年大了,别人家有自己家没有的话,娃们看见肯定会馋嘴的,反正这现成的树桩就在生长在地边,重新嫁接下或许能结出一些李子来,成熟之后给娃娃们解解馋,省得花钱上街上去买。”
嫁接的穗条借助原有的树桩发达的根系,第一年就窜长出一米多的枝丫,第二年便开花试果。虽然那一年最终没能吃上李子,但是给了我们无限的期盼。父亲在管理地头庄稼时也会给李树锄锄草、施些肥,用手轻轻地捋捋新稍,帮助它形成伞状的树冠,两年下来,三棵李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第三个年头我们就吃上了清脆爽口的李子。
李树越长越大,大到部分树冠覆盖到地里;越长越高,高处的枝条离地几米,每年的产量也随之剧增。丰产的年头最大的一棵树能挂果上百斤,这期间我们姐弟三人都相继离开了老家,枝头的繁果不再是让我们解馋尝鲜的牵挂。可父亲还是不厌其烦的给它们施肥,甚至干脆停耕了树脚的土地,给李树足够的生长空间。我曾劝说过他:“再多的李子咱家也不曾上街卖过一颗,不必那么精心地管理,能结多少是多少吧。”父亲却对我说,现成的树花不了他多少心血。后来听邻居们讲,每年李子成熟的季节,父亲便邀请邻居们去采摘。甚至一些路过的陌生人想尝尝树上的李子,父亲和母亲都会热情地搬来登树的梯子、勾枝的勾挂和盛果的袋子……每每这个时候,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一种与人分享的快乐。他坐在树旁的石头上,一边抽着自己手卷的旱烟,一边给上树摘果的人指点哪些枝头果大果多,嘱咐树上的人站稳抓紧,劝说别人多摘一些,这时的父亲是开心幸福的。
几年前李子成熟的季节,我把父亲管护李子的轶事讲给县城的一位朋友,朋友说他多年没有吃过桐子李了,那是一种特别的味道,令人终生难忘的儿时味道。我对他说,我可以帮他了却心愿。于是我便打电话给父亲,父亲在电话里说今年家里的李子特别多,但是地头的活他还没忙完,想吃的话让我自己回去一趟。
当天下午我从县城赶了回去,看到父亲和母亲还没有吃午饭,我责怪他们怎么午饭拖到下午三点多还没吃。母亲对我解释说:“你爸爸听说你要回来拿李子,他刚出去给你摘了两桶,我们等你回来了就一起吃饭。”实话说我是刚吃过午饭就往家里走,两个小时的车程肚子根本还不饥饿。但我还是坐在桌前,陪父母吃完午饭,我便带上父亲为我准备好的李子又返回了县城。
前两年村里大力种植凤凰李,父亲特意选了块地栽下几棵。我说:“这三棵桐子李树已经足够我们吃了。”父亲对我介绍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凤凰李比桐子李更脆,汁水也多味道纯甜。”经过父亲精心管理,几棵凤凰李今年也开始挂果。端午节前在成都工作的外甥女打电话给我,说端午节她要回去看望外公外婆,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李子成熟的季节。我这时才意识到那些李子树仿佛与我毫无关联似的,管理它们的,能记住它们的只有父亲和母亲。
我打电话给告诉他们,他们的外孙女端午假期要回老家去。父亲在电话那头特别高兴,他喃喃地说:“到时候桐子李可能就吃过时了,但是今年又有了凤凰李,也正好在端午期间成熟。”我又问了他:“尝过凤凰李了没,味道咋样?”父亲停顿了一下才说:“你妈尝过,又脆又甜,味道确实比桐子李好吃的多,只是我现在牙齿没有以前那么好,就没有吃过。”
唉,李子熟了,父亲的牙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