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自我觉察,遇见最好的自己(散文)
看见自己,看见家人,看见朋友,看见国家,看见世界。通过觉察,达到洞见,遇到更好的自己。
从个人生涯规划角度,我愿通过不断学习,内省,觉察自修,整合各种流派于自身,做一名的不仅自己活得明白,还可以为朋友们提供咨询的幸福人生顾问,让更多的人一起用微笑的表达,享受喜悦幸福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想生活的幸福,快乐。心理学是为人服务的,它不是只服务心里有问题的人的,心理学是服务大众的科学。是让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不断向内看自己的过程。
一、看见自己——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怎么看自己呢?请大家先给自己的幸福程度打个分吧。如果您觉得健康幸福的人生是10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衡量的指标有很多,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工作事业、收入、住房、交友,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您就看您自己的内在综合感受和对自己的满意程度吧。
1.照镜子,看看自己的面目表情。
肌肉是否自然,舒缓,有弹性?眼睛是否黑白分明,是否清亮?皮肤是否有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头发是否乌黑发亮浓密?身材是否挺拔?胖瘦是否适中?
2.感觉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
现在身体哪难受吗?是否患了高血压、高血糖、肩周炎、颈椎病、腰椎不好呢?女老师是否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呢?男老师是否吸烟过多,有点每天馋酒呢,坐饭桌上,不喝酒就觉得缺点什么呢?
3.思考疾病背后的原因。是生活中的那个人和事导致的吗?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一切情绪来源于认知——对事情的看法。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是一个诱发因素。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真正的对危机的反应是我们的脑干部分,人生活节奏习惯一旦打乱,疫情来临,我们脑干部分就会自动产生应激反应,觉得在家待着,想象外面多少人被传染,病毒的不可见被传播的可怕,焦虑,睡觉也想,睡不着,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然后应激反应就出来了。这自然就会影响到情绪。
情绪进入身体,随着体液进入细胞,在不同的脏器,身体部位沉积下来,日积月累,成为疾病。这叫情绪的躯体化。是常见的情绪通过身体表达的方式。当不同情绪在潜意识层面出现矛盾,情绪就通过身体进行表达,表达为躯体的不适感受,例如头疼、胸闷、焦虑、失眠等身体症状。
二、看见家人
1.关于边界的认识。
允许有隐私,有私人爱好朋友,和私人空间。不要把家人的业余时间沾满,占为己有。互相给空间,互相尊重。包括孩子。
每一个人首先自己身心健康,才能给家人恰当的爱。
2.看见家人。
看见爱人。夫妻相处,首先是看见。交流是沟通理解的前提。通过爱人的言谈举止,神态、衣着、饮食、精气神,了解爱人身体状况、工作状况、与自己相处的感觉等。
回家垂头丧气,一脸怒气,肯定单位受气了,不论是上级的气,下级的气,平级的较量都可能。
我们递上一杯水,做可口的饭菜,边说边聊,是最好的舒缓情绪的办法。
觉察,了解,爱人情绪背后表达的是什么?举例自己的事。
爱人不善于表达,我们要学会看见。
陪她散步,沏杯好茶一起品茶,主动分享自己的关心,都是不错的办法。
给爱人提要求要讲时机。本来他心情不好,你还数落埋怨,让承担家务,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自然会互相生气,破坏关系。
亲密关系的互动,不要互相指责,一旦互相指责,认为问题出现是对方导致的结果。所以就发生争吵,反复争吵就觉得过着没劲了,想离婚。过去为什么打骂都不离婚?是因为女性经济不独立,还有旧的观念,好女不嫁二夫。现在女性不靠男人养活,自己经济独立,离婚也不再觉得丢人,想离就离了。这是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不注重关系,不懂得看见。
3.看见孩子。孩子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为什么打架?或者不遵守纪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是从什么时候不听话的?他的3岁第一个逆反期,您是怎么陪伴的?当时的夫妻感情如何?孩子10岁到高二这段时间又发生过什么?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啥时候被什么迫害的?孩子爱和谁说心理话?还是没有说心理话的人?孩子内在苛求什么?生理上有何变化?是否交了异性朋友?孩子和你说班上的事情吗?交了朋友敢和你说嘛?为什么?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让孩子表达,先表示理解,永远要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不要站在家长、老师和第三个人的旁观角度审视问题,分辨对错。家长,永远是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给孩子建议,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几个建议,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相信孩子有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生活中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个互动方式,比如,孩子一模没考好,成绩下降了,排名靠后了。多正常的一件事啊?一般,大人孩子知道了这排名,大脑里边,就突然很紧张,然后情绪上就突然觉得很焦虑,觉得考不上理想大学了,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肾上腺素水平升高,攻击性和敌意就出来了。这时候,如果家长再数落孩子,老师再给家长打电话,添油加醋,说孩子准是没好好学习,让家长多督促。如果家长真是按照老师的话说孩子,孩子就有可能在没有攻击性的地方看到攻击性,没有敌意的地方看到敌意,回击家长,关系出现问题,更影响孩子情绪和最后的考试。
对待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同事关系,同样需要看见和洞见。
三、我们能做什么?
1.认识情绪,处理情绪。
学习心理学,特别是学习阳明心学,让我每时每刻保持一丝的觉察,遇到有情绪的事,可以将意识,停留在当下的这一刻,通过觉察,看看当前发生的事儿,看看这个事件背后自己的那个起伏的想要向外散发的情绪,分析分析自己的这个情绪产生的原因,让这个情绪自然发生,自然离去。这就是我将情绪进行处理的过程。情绪走了,我对这个情绪的认知也提高了,再遇到此类人,此类事,这个情绪这个事对我也就不是问题了。
前面许老师跟大家分享给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意识能级,人有17种自然情绪。17种都是人的自然情绪,无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可能随时出现一种情绪,或者几种情绪同时出现,一种明显,其他情绪隐藏在背后。可能是原生的自然情绪,也可以是压抑变形的情绪。科学研究证明,情绪是带有能量的,是一种能量波。波受意识影响,反复叠加就生成了物质。这与阳明心学阐述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道理是一致的,更显示出500年前阳明先生的智慧。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汲取精华为我所用的原因。
情绪粗略划分可以分为两种,爱的情绪,也就是能量层级在200以上的情绪。恐惧的情绪,200以下的。
知道负性情绪对我们身体有伤害,容易造成躯体化,成为身心疾病。那对前面讲的愧疚、自责、绝望、悲伤、恐惧、欲望、愤怒、骄傲8种负能量的情绪,我们需要做什么呢?我们要做的是“觉察”,接纳和允许。
透过表面事件,看见家人进而来访者,他们背后的恐惧情绪,那个愤怒,那份愧疚自责。那份贪婪、占有、索取背后的爱的表达,那份对爱深深的渴望,那份不自信。
每一种情绪和感受,让它自然来,自然走,如一阵风飘过,不留痕迹,留下清凉的感受和人生经验。
不压抑情绪,我们的细胞、器官、组织才很少生病。身心健康愉悦,我们才能微笑着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行。
咨询师也不是万能的,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但,我认为,一个好的咨询师,必须先自己活明白。怎么活明白,对自己了解,对人生洞见,才能做到人情练达。也才能活的幸福自在。
我自己没搞懂的,没有及格的功课,不可能给来访者,或者近点说给家人、朋友、学生当指导。一是说不真明白,二说了人家也不服气。举个例子说,自己还闹离婚呢,竟然去给来访者做婚姻的咨询,解决婚姻问题,您相信他可以做好这个咨询吗?您没生过教养过孩子,可能通过阅读几本书,学习几个家庭育儿的课程,做好早教、亲自教育吗?
2.分享我的几点做法。
(1)改善关系。幸福从改善关系入手。信其道,跟其行。
改善关系的方法。
会爱家人。
A.看见家人的辛苦
B.看见家人背后的家人。
不要试图解决几代人的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而是接纳允许,讲究沟通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关系。对待以前的不愉快,请释怀。
C.给家人关心与关爱。
D.不直接批评。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化解而不是责怪和批评。
E.多创造家人一起活动的机会。(郊游、一起做饭、阅读分享等活动)
(2)改变信念。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精神科医生贝克均发现,通过调整对世界的解释风格可以调整思维模式。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疗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也被称为ABC疗法。A是指事件,C是指导致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中间的B是个体内在的信念,通过对B的调整可以改变C。
(3)演好角色,会转换角色。
让自己生活的幸福
A.真诚沟通(与每一个家人,有误解都主动及时沟通。
B.关注情绪。(重点对孩子和爱人)
C.化解矛盾。(随时,夫妻关系不过夜、同事、领导,我自己采用的家人相处三原则是:不嫉妒,不讨好,不虚伪。)
D.主动示爱。(对爱人、孩子要有身体接触,拥抱,注视,节日的礼物)
E.多表扬鼓励。(点到即可)
F.承担家庭责任,(照顾好双方家人)
G.精打细算,但不吝啬。
H.向内觉察,学习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请大家深入思考理解: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靠每个人的构建,贺岭峰老师说要发愿,在中国培养4亿心理咨询师。什么意思,就是说每个家庭,都要有人学习心理学,为和谐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贡献。
我今天通过“看见自己,看见家人,我们能做什么——也就是如何才能幸福快乐”,三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探讨和分享:
总结起来就是:人要想幸福,必须让自己站在一个全观的角度看世界。人是一个群居动物,要注重彼此的互相看见,人际关系好是自己幸福的基础。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世界,试着体会别人的情感。这种能力越强,与他人协作的可能性越大,自身活得越通透。心理咨询基于共情的能力,构建出来的助人自助的能力就是一个爱与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