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刘大云的春天(剧本)
简介:剧本共10节选取人物人生节点,以简笔画的手法勾勒主人公典型而曲折的人生际遇。在时代的长河里,展现了“真扶贫,扶真贫”使乡亲们“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精神,给刘大云生活带来的光明和美满。
一、课堂读诗
课堂简陋,十几个学生,长长的条桌,黑板是用两根斜木桩三角形支起来的。
女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师在黑板上写下全诗)。大家一起跟我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将诗读三遍。
师:(走下讲台,走到刘大云的身边,俯下身)大云,能读下来吗?
大云:(站起来)能,老师!(大声读诗。)
师:(满意地致意大云坐下。)同学们,你们说谁的嗓子好呀?
生:(大声齐呼)刘大云,刘大云!
师:那么我们让刘大云读一下《望庐山瀑布》,好不好?
生:好!
二、母亲病逝
大云披着孝衣,与妹妹小云,在旷野里跪在土丘前,坟上插着白幡。
大云:娘,您走得太早了,我和妹妹还小呀,娘!……
小云:(嘤嘤地啼哭)哥,我怕——
大云:妹妹,你不用怕,有哥哥在,你就不用怕,我保护你!(脸上一脸的刚毅之气。)
三、哥妹看戏
戏台搭在没水的坑边上,借着地面平探出四米来的台子,村里人都是坑里看戏。戏台上,正演着《赤桑镇》。
包拯:见嫂娘只哭得泪如雨降,纵然是铁面人也要心伤。
劝嫂娘息泪泣你从宽着想。劝嫂娘休流泪你免悲伤,养老送终弟承当,百年之后,弟就是带孝的儿郎!
今日事望嫂娘将弟宽放,我还要去陈州赈济灾荒。
小云:哥,你能唱不?
大云:我哪会呀?我学得呢,一会儿我唱给你听,先看戏。
舞台上又走出一老生……
大云:《甘露寺》。
小云:你咋知道,哥?
大云:你看老头的帽子。
台上老生: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
汉帝玄孙一脉留。
他有个二弟
汉寿亭侯,
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白马坡前诛文丑,
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
丈八蛇矛惯取咽喉;
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
虎牢关前战温侯;
当阳桥前一声吼,
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他四弟子龙常山将,
盖世英雄冠九州;
长坂坡救阿斗,
杀得曹兵个个愁。
这一班武将哪个有?
还有诸葛用计谋……
大云:我也会唱,妹妹,你听听——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老臣与主说从头。
刘备本是靖王的后,
汉帝玄孙一脉留。
他有个二弟
汉寿亭侯,
青龙偃月神鬼皆愁;
小云:哥,真好,真好!(鼓掌)
四、小妹出嫁
乡村的小路上,来了迎亲的队伍。花娇,唢呐,放鞭。
大云:妹妹,到了婆家要勤快,别叫人家说咱爹娘走得早没教养。
小云:我记下了哥,我走了之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常来看你的。
小云走了花轿,又猛然掀起轿帘,三步两步,走到大云跟前。
小云:哥,咱爹娘走得早,长兄为父,请受我一拜。
在大家的注视下,小云恭恭敬敬地向大云拜了三拜。大云眼里含着热泪,搀起自己的妹妹。送亲的村里人,无不唏嘘。
大云:上轿吧,上轿吧!
小云: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常来看你的。
五、征兵风波
大队部里,征兵干部和大队支书。
大队支书:领导,这孩子苦出身呀,九岁没有了爹,十岁没了娘,命苦呀!平日里靠着乡亲接济,是个懂理的孩子。孩子政治上也很积极,谁家有事,孩子都跑在前头。这孩子响应号召,积极参军入伍,这算是与腐朽势力划清界限,积极向党和人民靠拢吧?谈不上什么阶级斗争吧?
征兵干部:老支书,我也没有办法呀,上面有精神,以阶级斗争为纲。你说,大云这种情况要是到了上面,做了典型,我们不是吃瓜落吗?
老支书:哎,就算他爷是富农,可也死了三十多年了,就是他爹也死了十几年了,一家人现在就他和小云两个孩子无依无靠,真是可怜呀!
大云走到屋里,向征兵干部,老支书,鞠了一躬。
大云:谢谢您,谢谢支书!请党组织放心,我知道,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会好好改造自己的思想与灵魂。我向毛主席保证,我向党和人民保证,我一定做一个像雷锋同志的好战士,做一个人民信赖的人。
六、大炼钢铁
村里的大喇叭响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大云把家里大门的铁钉子起下来。
邻居大婶:大云,你把钉子起下来,大门还能用吗?
大云:这破大门,也没有用。我一个人谁还偷我一个光棍汉呀,要嘛没有,哈哈。
大婶:这孩子,破家值万贯!哪有你心眼这样实诚的孩子!
大云:大婶,国家不是教导我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吗?你看,现在大家一起吃,一起住,同劳动,共生产,大家伙一起努力,咱们大跃进就一定能实现。
夜里,红红的火苗,从土炉里喷出来。“出炉了,好钢出炉了喽——”
七、牲口棚吹琴
夏天,哗哗地下着雨,牛棚槽上栓着牛,马,驴,骡子十来头牲口。刘大云把草料一筛子一筛子撒到槽里。小玲跑着进了牛棚。
大云:你怎么来了?
小玲(雨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大云哥,你喜欢我吗?
大云有些难为情,望着心爱的小玲,又难以启齿。
小玲:你说话呀,大云哥!
大云:小玲,我喜欢你。但是,你父母不会同意的。因为,没有谁的父母会让自己的儿女嫁给黑五类。
小玲:就是因为这个吗?我不怕。
大云:你不怕,我们能怎样呢?
小玲:我们离家出走!私奔!
大云惊到了,他转脸,抚摸老黄牛的脸,老黄牛知趣地用舌头舔着他的手,好像在告诫他什么,他猛地抽回手。
大云:不行,小玲,我们出走了,你父母咋办?他们就你一个女儿呀!
小玲:我不管。
雨还在下着,似要遮住天的样子,瓢泼大雨。小玲跑出了牛棚。牛棚里大云拿出心爱的口琴,吹起了《妹妹找哥泪花流》。
八、外出打工
餐馆里。大云在后厨丁丁当当地切菜。老板西服革履走进来,手里拿着大哥大。
老板:王总,你说什么?你装潢公司要一个厨子,最好还得是有文化的。
王总:是呀,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品味高了,喜欢字画古玩的多了,我们先前的厨子,没有文化,脑子也慢,拿二狼神不当神仙,与客户一起吃饭,厨子不懂装懂,胡说八道,给我搅黄了两三桩生意。有文化的,你那儿有吗?钱好商量,也不会亏待了你!
老板:您老别说,我这钱儿还真的一位!人厚道,勤快,脑子好使,他还有一个绝的,会吹口琴。嗓子也好。要不让他给你唱两嗓子?
王总:就他吧,一切按你说的办,相互帮忙。你要的玉翠盖碗儿,我当送你了。
老板:好的,好的王总,谢谢您,谢谢您!
九、六十返乡
又是夏天一个雨夜,学堂的房里。大盆小盆摆地摊一样,床上也满满地。
扶贫干部甲:刘大哥,走跟我去扶贫队驻地吧,你这儿太危险了,屋子塌了,就麻烦了!
大云:我这一辈子,真是可笑呀,混来混去没有立脚的地儿啦!
扶贫干部乙:你赶上好时候了,习总书记说了‘让你们不愁吃,不愁喝,住房还得有保障’,您说这是不是赶上好时候了。
甲:我们正研究给你盖两间房子呢,上级领导很重视你的情况,过两天就要过来选址施工了。
十、山楂树下
山楂树长势好,秋雾迷蒙中,像蒙着轻纱粉脸的新娘。
刘大云早早地来到自己的山楂树扶贫林里,他要摘一些熟好的果子,给他心爱的人,那就是远嫁他乡的小玲——大云心中激动,因为他听说,小玲这次回娘家,就不走了。小玲骑着自行车,来了,像梦中的仙女——山楂树下:
大云:你还走吗?
小玲:你说呢,这不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嘛,你撵我也不走了
大云:给你尝尝!我刚摘的。
小玲:(红红的果子,水灵灵的,小玲装出样子)啥味呀,这么酸?
大云:(忙拿起一颗山楂果,)不酸呀?!
小玲:还是那么傻,不酸,是咋这么甜!笨——哈哈
大云:哈哈
太阳升起来了,饱经风霜的两个老人,搀扶着走向阳光深处——
画外口琴音(《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