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醉美常宁(散文)
一
常宁与雁城为邻,属衡阳管辖的县级市。享有“天然氧吧”之美誉,风景旖旎,民风纯朴,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盛夏,应友人邀请游赏常宁。我们才离开衡阳一个小时左右,便达常宁境内。
渐入山区。近处的山峰,似刷了一层薄薄的清漆,青翠深绿;白灰色的水泥公路,像缠绕在山腰的玉带,柔和蜿蜒。远处,似乎从天际边,放下一幅巨型的乳白色半透明的纱缦,轻轻笼罩在群山之间;近处,层层稻田,像一块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大地上。
开车到达常宁市。市区整洁的街道,水洗过一般,空气中弥漫丝丝清爽。常宁的环保意识前卫,免费的公交车是特色招牌,方便游客和本地人低碳出行,减少空气污染。
我们没有停歇,直接驾车通往塔山瑶寨的路。穿过常宁市区后,山路更陡峭,车挂到S档,全程爬坡“之”字路。一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塔山瑶寨。
好客的友人早已等候多时。浓浓的常宁口音,像捏着鼻子在耳旁呓语一样亲切。风儿见到客人到来,灿烂的笑脸直往怀里钻,甚至放肆地撩起头发,拥吻脖子和面颊,心里真是一个“爽”!远处的山泉水,沿着空心楠竹铺好的轨道,早已来到屋檐下的草坪里,时而轻轻嬉笑,时而窃窃私语,欢迎远方的客人。
许多客人放下矜持,直奔山泉而去。清凌凌的水哼着小调,从空心竹中欢快而来,仿佛是群山的青翠酿成的米酒,香醇醉人。掬一捧水,忘情地亲吻、吮吸它的甘甜。从指缝中洒下一串透亮的珍珠,冰爽脚背,滋润心田,燥热殆尽。
好客的常宁老乡已燃起柴火。屋顶炊烟袅袅,厨房饭菜飘香,灶前火苗跳跃,我们三五成群,有的搂着肩膀,有的比手力掰手腕,有的低头窃窃私语,。
我参加抖糍粑。花岗石臼光洁的模样,见证岁月的巨变,曾经的蕨根、树皮、野草,如今变成白色的糯米饭。石臼似乎揉进糯米的颜色,点点亮白。倒进热腾腾的糯米饭,我学着常宁老乡的样子,迅速举起石碓,反复捶打。“砰、砰、叭”的声音,随着三个人舂糯米饭的石碓,响彻村庄的上空,再从山谷回音过来,似乎对面山上有人有模仿抖糍粑。
糯米饭舂至绵软柔韧。乡亲见糯米捣烂成饭泥,趁热制作成小团状。我先尝为快,取抖好的糯米饭团,在盛着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便迫不及待地把它变成口中之物。
空气中迷漫着乡村的味道。等到饭菜上桌,斟上米酒,才正真品尝到常宁的味道。炒土鸡,金黄色的鸡丁,新鲜有嚼头;活水煮活鱼,野紫苏和葱的清香,从乳白色的鱼汤里溢出来;红烧牛排,青辣椒丁衬托牛排的鲜美。螺丝、土猪肉、南瓜花、排骨、猪蹄、棍子鱼,还有自制的油豆腐、肥而不腻的粉蒸肉等等,一切佳肴,展示出常宁的热情好客和与众不同的味道。
品尝美味、再抿一口香甜的美酒,脸上泛红,幸福写满眼角的笑容。
二
午餐过后,驱车前往西江漂流中心。
车队盘旋在山区公路上,远远望去,像一串黑色的玛瑙珠链,佩挂在青山绿水之间。道路两旁的松树,青翠葱茏;阳光用它的炙热迎接远方的客人,感受它火一般的情怀;山风不离不弃,我们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车从山顶向下行驶一段路之后,便到达西江漂流游客服务中心门口的停车场。
漂流起于西江村万木园,这是一个三面环山、逶迤延绵的大峡谷。万木园名副其实,两旁的山上植被丰富,数百种树木苍茫葱郁,藤蔓缠绕。海拔1265米的最高峰天堂山,是西江的发源地。
四点半的漂流,我们二点半到达。两小时的等待,是亲近大自然美景的良辰吉时。于峡谷左寻右觅,不见想象中气势磅礴、浪花翻滚的西江,只见一股清纯的山涧水,从山谷的石缝中跑出来,被石头挠痒腋窝,发出一路欢快的笑声。游客们撑着太阳伞,赤脚行走,带动队友全部下水嬉戏。
景区孩子非常热情,为游客讲解玩水的方法,热情兜售打水仗的工具。我只想文静地玩水,不想冲锋陷阵打水仗,跟队友们声明自己不参加水仗,随时随地,灵巧地用花伞挡住突然袭击的水弹。
说笑戏水之间,时间溜走了一个多小时。忽见脚下的三泉水漫过小腿,抬头再看,远处已是一片汪洋,心有余悸赶紧上岸。回望立在水中的石头,已被浸没在涧水之中。曾经搁浅在岸的彩色漂流船,被托起在漫涨的水里,如同漂荡着一片片鲜艳的花瓣;转瞬间涨满的潭水,如魔术师给峡谷佩戴一块珠绿翡翠。
广播通知,所有游客穿上救生衣。登上漂流船,听安全员讲解注意事项及要点后,数以百计的船只整装待发。此时,打水仗的装备发挥特效,清澈冰爽的潭水飞上天空,化作一道又一道雨帘,在空中飘洒。阳光、深潭、蝉鸣、鸟啼,成为幸福的源泉;嬉笑、欢呼、吆喝、尖叫,响彻快乐的山谷。
游客们被山溪水包围。早已在水帘中湿身,顾不上斯文,参与到打水仗之中。
当闸门徐徐升起,漂流船鱼贯而出。一个垂直的落差,让尖叫声再一次此起彼伏。拦财坡的惊险刺激、西江口的尽情放纵、蛇形湾的蜿蜒秀丽、捡宝山的绚丽多彩,一路上惊心动魄,终于在蒲竹园完成快乐的漂流。
回望身后,峡谷两旁俏立的青山,似一道护眼屏障,守护着世人唯美的眼神。那一湾清泉,从漂流河绵延,一直流到人们的心里。
人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
水口山和印山是常宁最特殊的山。
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是衡阳市爱国教育、党性教育的免费参观基地。水口山和安源一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二十世纪初,毛泽东指示党与工人结合起来,发动工人罢工斗争,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作出巨大的贡献。
工人运动陈列馆在水口山铅锌矿区。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陈列大楼为原苏联专家楼。三排黛瓦红墙的小房子,在青绿色的高大的香樟树下,显得非常威严。
由序厅和四个陈列室组成,陈列内容共五个部分。“商周根基传承千年神韵”中国的古代文明,神韵传承;“封建殖民激起自发抗争”奴役的是身体,管束不住精神;“罢工怒潮响彻神州大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奔向井冈踏上新的征程”得到共产党的指引,走上正确的方向;“革命先辈功绩名垂青史”热心铸就,祖国辉煌。展厅通过文物实物和珍贵照片和多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光辉历程。
阳光照耀,斑驳的树影洒落在展图,书写历史;踏低的花岗石门槛,黛瓦的云鬓,红墙的脸颊,社会巨变,历史的足迹走过腥风血雨。
去常宁印山之前,我想象中,山是因形而得名,或如蘑菇倒立,或如圆锥扣地,坡岭平坦。
当印山出现在面前时,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了广场上一方巨大的标志性石印之外,我没办法再找到吸引人之处。说是印山,不过是长满树的小坡岗,比巨大石印高了丁点,充其量与南岳衡山山腰的松树一般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难道小坡岗上住着神仙?心中一阵窃喜,为与神仙会晤,我向售票中心走去。
看售票窗口提示,印山风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出示医师资格证,换成医务旅游免费二维码,平生第一次享受医生特殊待遇,瞬间打消我对印山的抵触情绪。
低矮的印山,上山和下山的距离,目测不过五百米。放弃人工修建的平整木制道,而从狭窄的石板路深入印山,触及神山的灵魂。
印山虽小,山路曲折,首不见尾。随处可见的溶洞和钟乳石,仿佛是仙人精雕细刻出形状各异的图案,剑劈犀牛、印象石、印山龙……
印山“一山三城”,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书法城、中国纪念印章城。它以摩岩的形式,把我国书法、印章精品篆刻于一山,堪称“中华一绝”。向上攀爬,首先到达摩崖。摩岩之玺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历朝历代名人名章,带着游人穿越到古代;二是几十年来历史上高度肯定的名章及凉派篆刻艺术品。印章有雄才大略的历代君王、叱咤风云的贤臣良将、风范垂世的思想大家、清高飘逸的隐士文人、风流倜傥的才子佳人。有几块石碑,刻有登仙岩、补天石等神奇的传说。
山崖巨石,峭壁千仞,挥笔留印;山石怪异,龟甲兽骨,刻着殷墟史话。尘世印画,篆刻永恒的瑰丽诗画;象形文字,彰显商代儒雅,典册映射万年烟霞。
漫步小径,欣赏名印。回顾历史,忽然不见小路去处。仔细寻觅,于古松后的岩石,拐弯向下。我钻进溶洞,走进印山的心窝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暗尚未适应,我的右额被溶洞的钟乳石撞出一个大包。抚头出溶洞,心境豁然开朗。也许,我得仙人点化,撞中脑袋,敲醒浑噩。
狭窄的情人谷,许多路段,仅容一个人贴着岩石前行。最险的地方,需牵手而行。穿过情人谷,返回印山广场,我们来到印山脚下。我看清自己,如蚂蚁般渺小。
愈发高大的印山,丰富的文化内涵,刷新游客的浅薄;曲折的小路,寓意“以小见大”“百折不挠”。
一阵山风吹过,松香扑鼻而来,蝉鸣静谧洗心。回望来时路,醉美常宁,游人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