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小暑时节忆高考(散文)
今年的高考时间推迟,重新又回到七月七日。
考试的头一天就是小暑了。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自然界的物候,自会因序而至。而高考,却是对考生历年来学习成果的检验。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好的成绩,肯定浸淫着考生辛勤的汗水。看着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我不禁回想起当年自己的高考来。
一
八十年代的高考,都是在七月七日开始。
其他年级学生都放了暑假,学校里只剩下高三的学生。高考前几天,毕业班也不再安排上课。留在教室的同学,多忙着写毕业留言。分别的忧伤暂时对抗了高考的紧张。为了有个安静的环境,多数同学都回了家或去投亲靠友,宿舍里就剩了我们几个。
三年的苦读生涯已经结束,也不在乎这几天,我干脆把课本一丢,找个要好的同学去学校周围的田野里信马由缰。走的累了,就找个有树荫的田埂坐下,看农人们在棉田里给棉花打杈、拿虫。家家户户种棉,有长期植棉的历史,家乡被称为“银夏津”。我知道,高考结束回家,像往年一样,整个暑假的时间,我都要在棉田里度过了。
温热的风,努力想挤进树下的阴凉,让我不自觉想起也许会考到的地理知识。跑到北回归线,太阳把自己最长的光照时间给了夏至日。日照虽一天天减少,但已吸收了大量太阳热量的土地,却正憋足了劲向空气中排放热量。今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空气都是逐渐升温的。
小暑一候,温风至。还没到小暑,老天就把世间万物放在天地间加温。考、烤,在一年中最热的温风中,我们盼望、担心着。书到用时方恨少,在高考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
正在小暑那天,高考开始了。不带任何资料,拿着一个简单的文具袋,我开始了自己的高考。没想到被分到了第一排。从不左顾右盼,也不东张西望,在监考老师的眼皮底下答题,自然心无旁骛。认真答题的态度,马上赢来了监考老师亲切的目光。
同时等来的,还有每年小暑时节的高考雨。进考场时还只是微微的阴天,考到半截就听外面下起了雨。没有雷,只有均匀的雨声在房檐上跳跃,再沿屋顶的房瓦滑落,在地上撞出哗哗的雨声。我喜欢雨,就是因为它连接天地,能用自己的声音暂时统一世界,让我的心安静下来。心静自然凉,答题也就顺利。在自己喜欢的雨声中考试,我的思维活跃,试卷做得格外顺利。
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每年故道家乡的小暑前后,总会下一场雨。给闷热的考试季送一片阴凉,这也是老天对故道考生特别的眷顾吧。
二
高考结束,马上回家。本以为会在棉田里忙过一个暑假,没想到却等来了盖房的任务。
我们兄弟二人,都过了十六岁,按村里的政策,应给两处宅基。村干部也比较人性化,把两处宅基放在一起给了我家。老家的房子面积小,已经不够用。而且,父亲这几年做家具,挣了一些钱,盖新房是早在计划中的。
父亲应该是早就谋划好了一切,只等我考完回家了。回家当天,父亲就到新宅基地上划线,让我和弟弟沿线挖出两锨土深的地沟。这房子的“地脚”,是他心中房子的框架。沟挖好了,他再让我和弟弟拉一个能装十五水桶水的油桶去拉水。把拉来的水灌满刚挖好的沟里,这叫“饮地脚”。
等水渗进地里,半干不湿时,再用石夯把“地脚”砸实。父亲举夯,我和弟弟在夯头上一人拴一根绳,在他起夯时,我们一起拽动绳子,帮他把夯举过头顶,有他把夯落在需要夯实的地方。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小暑向大暑过渡的时节,天上的太阳炙烤,地上的热浪蒸腾。不动还觉得热,稍一动就满身大汗。脚上登一双布鞋,身上只穿了裤头背心。裤头背心也常是湿漉漉的。鞋,常被顺腿留下的汗水浸泡着。
好在宅基地边上的国槐枝叶浓密,可以坐在树荫下喘口气。汗水以可见的速度冒出来,也懒得去擦,我只顾大口喝水。已经不单只为了休息,更多的是为了补充干活时过多的汗水消耗。蝉声里,簌簌的槐花掉落。太累了,任凭槐花落了满头满身也懒得去抖落。
“槐花黄,举子忙”,宋时的学子们,也在小暑时节紧张地准备功课,他们要迎接农历七月的考试。我却是在槐花黄的季节,结束了自己的高考,在艰辛的劳作里等着成绩的公布。每年的小暑时节,都是考生们中学和大学的分水岭,只是不知,大学的门是否能对自己敞开。
砖、檩条、沙、灰,父亲开始向宅基的空闲处放置建房所需的料材。新宅基在村边,多数都还空着。建房的材料,需要看管。把拉车的车把车尾用板凳垫平,在拉车车厢里铺上一层布单,就是不错的床铺。晚上,我就睡在拉车上看东西。
地理课本上的星空图,就在头顶。天空幽蓝,星汉灿烂。天津四在银河的顶端闪亮,慢慢向北方漂移着。牛郎担着两个小星星,和织女隔河相望。在老师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观望星空的情景在脑海里呈现出来。
满耳都是蟋蟀的声音,它们就在前邻家的墙壁下角落里。“促织鸣,懒妇惊”。蟋蟀的叫声让自己的心悠忽一惊。村里的儿时伙伴,多已结婚生子了。正是不愿意我也像他们一样,父亲才坚持送我读高中。三年高中,总是不能静心学习,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成绩一直平平。自己的努力,是否能支撑起父母的希望呢?耳中蟋蟀的叫声,不禁让人心中多了几分焦急。
只是,太累了,焦急抵不困乏,我还是很快进入了梦乡。梦中,我又重新坐回到考场。信心满满地拿起试卷,却发现满纸的题目都不会做。着急得满身大汗,猛地坐起身来。蟋蟀的声音入耳,漫天的繁星再入眼中。我知道,没能在高中阶段全力读书,已经成为永生的遗憾了。
三
把式进场放线。房子的雏形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后,大量的工人开始进场地干活了。
我和弟弟的任务,仍是拉水。地下水位下降,一般的压水井都没水了。好在村内一户人家院内打了机井,因为和父亲关系好,我们可以随时去拉。
房子的主体盖得很快,三五天的工夫,就耍起了房筒。要给平房上梁挂檩了。故道家乡的盖房习俗也不一样,城北的人们喜欢盖瓦房,而靠近故道沙土岗的我们则喜欢盖平房。给已经稳住檩梁砸上椽子,盖上早就准备好的苇箔,盖房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剩下的活就是上大泥。
把麦秸掺进泥水,几个壮实的工人脱了鞋,光着膀子拿起锨,用尽全力把麦秸和泥水搅成熟泥。把和好的麦秸泥甩到房上,是真正的力气活。天气热得厉害,每人脖子上都搭了一条毛巾。汗水滋滋冒出,但只有功夫擦一擦额头,免得汗水进了眼睛。大泥甩到苇箔上,有领作的师傅摊匀、用泥板压实,房顶,一点点扩大着。
中午,母亲准备了最好的饭菜招待大家。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下,领作的就招呼大家重新干活,上大泥最关键的就是一气呵成,决不能把活拖到明天。此时最怕的就是下雨,新上房的麦秸泥还是湿的,一场雨就会让一天的工作前功尽弃。
几只鹰,在湛蓝的天空下静静地飞翔。小暑三候“鹰始鸷”,古人的观察真是细致。近地的空气被烤焦了,它们是在空中躲避地上的高温,鹰真是古老而聪明的物种。而且“夏至一阴生”,鹰早在夏至的炽热中窥破了天机,未雨绸缪,它们也是在教小鹰学习飞翔和搏击的本领,准备迎接肃杀的秋冬了。
总算在天黑时完了工。一直担心的雨,没一丝踪影。父亲高兴地招呼大家去喝酒吃饭。我则继续留下,收拾东西,打扫院落。
还是下了一场雨。六月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房子落成两天后的下午,院墙拉到一半的时候,随着一阵风,下起了扯天的雨。活是干不成了,工人们收拾东西,披上早就准备好的雨披回了家。
刚盖好的新房里潮湿的很,我不想进去避雨。就坐在国槐树下看雨、听雨。国槐的枝叶茂密,雨打不透,但槐花却禁不住风吹雨打,金黄落了满地。风吹到身上,一开始还带着暑气的蒸热。很快,随着雨水的浸润,吹到身上的风渐渐凉爽起来。
接近傍晚,雨停了。鸟雀在房檐下钻出,重新开始叽叽喳喳;燕子贴地飞行,就在我的身边低掠而过,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和与人类建立的信任,它们活得怡然自得;一只小鹰,独自飞上天空,不停练习着飞翔。万物生长,总有自己的规律。鹰燕飞翔的本领,要靠刻苦的练习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离不开勤奋。自己做的怎么样呢?我忽然明白,一直来对高考成绩担心,还是源于自己平常的不够努力。
雨过天晴,随着太阳的升起,早晨还原本凉爽的空气重新炙热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几天后,新房建完了,新崭崭的坐落在村头,父亲建完了他人生的第二座房。我也很高兴,刚毕业就参与了家庭中最重要的建房大事,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十几天太阳下的劳作,我的脸上、胳膊上早爆了皮,皮肤也晒黑了很多,但明显感觉有了力气。正和弟弟感叹干活让人强壮的时候,一个要好的同学骑车来到家中,我的心猛地一提。“成绩出来了,我们都上线了。”他兴奋地报告着好消息。
几只鹰,还在空中飞翔着。我脸上绽开了笑容,有了试翼的机会,自己的人生也要有一个新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