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高考过后(随笔)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的时候,最轻松的除了考生,还有家长,在备考期间家长的压力并不比孩子小,一旦考完最后一门走出考场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几乎所有家庭都经历过高考,压力自不言而喻,一是来自自身的压力,二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三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压力,还有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压力山大”。经历过的人各有各的体会,这其中的心情只有当事者自己最清楚,就好象高考决定了人生的命运一样。我以为,高考会对你的人生进行改写,但如何改写,还得看你自身在今后若干年中的努力,不是有许多有成就的人没有上过大学吗?比尔盖茨不是主动在大学退学后创业成为世界首富吗?
说穿了,家长和考生看待高考的重要性主要还是为了能在毕业后谋得个好的工作来考虑的,并没有真正为子女在学校已经学到了多少知识去考虑,本末倒置了。现在的高考已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了,深造的平台很多,再也不是几十年前的录取率了,按理就该用常态去应对考试。而让我们看到的是考生越来越越骄气,家长压力越来越大。当然,有一点可以理解,过去子女多,现在参加考试的都是独生子女,大家都巴望着自家的孩子能有所出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曾经有记者采访过一位香港的名星:“据说你在中学的时候成绩不太好。”这位名星的回答很妙:“是的,今天看来,当初很多三流的学生到社会上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成了老板。”在学校时或许成绩不如意,但到社会上这些人学会了珍惜,抓住了机遇。学生时代成绩的优劣只是那一段时期你学习结果的证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成绩好不能当成一种资本,人生的道路漫长,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学校,学习是终生的,学校的学习期满恰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
中学时代正是青春萌动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一种成长和成熟,世界观也在初步形成阶段,孩子的好动是一种天性,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无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方向,都知道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学生不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出类拔萃,但学习是一环套着一环,一旦脱节再想迎头赶上就很难。我在中学就是严重的偏科,文科第一,理科也是第一,不过是一正一反,这样一来就注定我与大学无缘了,应试教育让你必须要按着他的规则走,数理化即使到社会上用不到他也要考你,我先天对这理科不感兴趣,你说我在学校不好好学吧,我文科出众,这也是我学出来的啊,兴趣爱好而已,我不承认自己就是个差生,但你既然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得遵循他定的规矩,按着他给你定的框框条条走,别无他法,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无奈。
学历不代表能力,应试教育是从知识层面来衡量一个人的,但到社会上却会从多个方面来考察一个人。我们单位以前来过一位高才生,整天不跟同事说一句话,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做自己的事,过了一个月我才发现有这么个人,一问才知她已来了这么长时间了,你说这单位新进来个同事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说明什么?性格太内向了。她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每次都能考第一名,但就是招不上,原因就是性格问题,单位都不敢接受她,口试总是过不了关,成绩非常不错,可惜学成了书呆子,社会无法适应,这种现象并非少数。
我上初中时班上有个学生成绩很差,也常被大家欺负,谁也不曾想到他数年过后会一步步成了单位的领导,同学一起聚会时私下说起学生时代还仍然看不上这位同学,但面临现实时又不得不去正视他,甚至因为一些事去巴结他。过去的班长一直在企业上打工,同学碰到一起都是通过握手表示友好,但他那手一伸出来你就能看到他手上还有许多没洗净的油斑。学生时代谁也不能准确去预测数年之后的结果,你认为那个将来一定有出息的学生恰巧是今天混得最不如意的,你认为那个肯定将来不会有大出息的学生反而做了财主当了大官,谁能说得清?
如此看来,对于高考你就当是人生的另一站,就如大家都挤到一个站台等公交,能上车或上不去车对于将来都无关痛痒,因为后面说不定还会有更好的车让你上呢。我的两个舅子都是高考落榜生,当初他们都碰到了银行招干的机会,也都考进了银行,大舅子成了保险公司经理,小舅子成了银行副行长,他们俩个的结果比他们当初考进大学的同学都要强。
女儿在高中成绩不算好,估计她高考的成绩达不到本二线,结果就选择了南艺,还好,最终如愿以偿,算是走了条捷径。临进高校时我跟她说过一番话:“中学时代学的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到了大学才是真正学本领的时候,中学的压力是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大学的压力是自己给的,你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跟大多数学生一样,混几年毕业拿张文凭回来好找工作,也可以自我加压学点本领,全由你自己来把握。”女儿在大学时一点没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门功课都是第一,每年都能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毕业后被保送读研,最终拿到了硕士学位,回家乡效力,工作之后在地方文化部门工作,也算是学有所用了。
千军万马过的不可能只有一座独木桥,应该还有其他的路可走,只是大家都挤在一起时而忽视了其他路径的存在了。有的学生自知高考与他无缘,选择了参军,到了部队碰上了考军校的机会,经过深造成了军官,转业到地方上一样进入领导岗位。还有的没考上大学的选择了经商,数年过后他们成了贵族。这些例子说明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高考你没必要把它看得那么重,条条大路通罗马,何苦在这一条道上走到黑呢。
曾在微信圈里看到有人曝料,说很多有钱有势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考个文凭回来就是“海归”,吃香得很,回来找个岗位都能领到高薪,这种曲线运作的方式也算是一种教育投资,而这种投资的结果还是挺划得来的,收回的成本更不低。你看人家聪明吧,才不会跟大家挤在一起去走独木桥呢!
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为什么到了高考就拚了命往里挤呢?考完了就象是等判决书一样的等待结果,考上的就大办“谢师宴”,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好象美好的前程一定非他莫属了,也不看看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家待业的并不在少数。
遇到好多事业单位和考入政府机关的年轻人,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颇有感慨,很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回来就为了考个编制、挣个铁饭碗,并不考虑自己的专业是符能对口,国家花了那么多精力去培养一个大学生,到头来好多人所学专业都用不上,学非所用已司空见惯,让人痛心。
无论是考上什么专业,入了学就认真去学,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对得起这个专业,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在实践中精进,都能如此的话,社会就是一所更大的学校,单位是高校教育的延续,实践是一个大课堂,很多有作为的人并不是在学校里出的成绩,而是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练才有了更大发展。
高考并非是对你人生的一个判决,它只是一种检验学习能力的手段,文凭也不是衡量知识的标准,它只是你在某所高校接受过教育的证明。知识在于运用,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时你所学习的过程才能显出最大价值。我没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后来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接着我又进修了本科的全部课程,虽然最终没取得本科学历的文凭,但我毕竟已经经过了系统的高等教育,然后一步步地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来,我懂得学习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修行,学到就是赚到。
我并不赞成这样的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必要的,但要说学习之苦那就是一种被动,应该说成“学乐”,只有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时候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老一辈常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是积极的,给人一种向往,给人一种快乐,因为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子们朝着自己人生的目标去努力,给人一种动力,一种追求幸福的快乐,追求幸福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当你完成这个过程达成目标的时候你自会感觉到“离苦得乐。”学习应该是一种自觉,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涅磐,无所得故,才能觉悟;觉悟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常乐。
我看到过有些中学生在毕业后对书本已经达到了憎恨的地步,他们把那些他们认为折磨了他们整个学生时代的书本高高地抛向天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怨恨,来释放自己被压抑了多年的心情。这种自我解压的方式过后他们还会走进另外一个学习环境,中学的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接下来他们将迎接的是全新的技能学习、专业学习、能力培训,按照他们各自选择的专业进行深造,这是一个知识转换、思维转换、学习方式转换的过程,一个全新的人生旅程从此起步。
备考的时间中考生们都是辛苦的,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高考一旦结束,势必会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想要狂吃、狂玩、狂睡这些报复性行为,甚至会出现短暂性的肆无忌惮地放纵行为,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在家长的袒护下他们好似一列脱轨的列车,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心理上会出现与在校时的极大反差。有的因为自己考得不如意的还会出现一些让人担心的事:自责、暴躁、自伤、自杀、不能约束自我行为。有的则因为忽然间的心理放松而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自控力。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必要时还得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进行心理疏导,防止这个过程造成一些让人遗恨终生的事。
我见到过不少高考结束的考生主动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我觉得他们的父母是伟大的、善良的、无私的,在他们的影响下让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去提前接触社会、去帮助他人,去传递大爱的接力棒,让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助人的快乐,在帮助别人后得到的那一份感谢就是一种能量的回馈,当你的这种能量积累多了你的思维也会跟着改变。
有个妇女找到佛祖说她也想成佛,佛祖就问她是做什么的?她说自己是一名雕刻师。佛祖问她平时都雕刻些什么?她回答说是雕刻母夜叉。难怪这女人看上去就是一脸的凶相。于是佛祖就交给她一个任务,让她回去雕刻10尊佛像,雕刻好了就教她如何成佛。三年后这妇女如期交来10尊佛相,佛祖再看她时她已经是一脸的善相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高考后如果能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学会去帮助别人,在助人的过程中让他们养成行善积德的习惯,是这个特殊阶段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特别,当他们的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会双手拍拍叫孩子:“乖,抱一下。”当孩子满怀希望摇摇摆摆地向父母怀中扑去的时候,他们便会做出一个令人失望的动作:双手背到后面,孩子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如是三四次,从此孩子再也不会信任自己的父母。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你谁也别信,只能信自己!犹太人的孩子长到成年之后父母再也不会支助他们一分钱,犹太人的骨子里就看不起穷人,他们视穷人为不思进取的那种,犹太人的自立、自强是世界闻名的,相对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这其中有些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借鉴的。
中国人有句这样的话:养子不教如杀子。高考后的这段时间是一个真空期,是一个容易产生叛逆的时期,这段时间的放纵会形成一种习惯,因而这段时间的教育不容忽视,在他们世界观正在形成的特殊时期中对他们一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子们历经12载寒来暑往,每天低着头来回穿梭于学校和家之间,无暇顾及那静谧的夜色,顶着这些年的学习压力,确实已经付出了很多,前方依旧是风雨兼程,人生则不过刚起步。高考是收获的季节,中学的学业并非是让你遍体鳞伤,大学也不是你休整的场所,更多的人生哲理和本领的掌握都在远方等着你,高考过后应该是学子们重新思考今后人生的时候了,在等待录取的这段时间中也正是你规划明天的最佳时机,或许数年后的成就与失败都缘自于你今天的选择。
把握当下,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底色,让你的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