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村祭(散文)
俺老家是个小村子,村子虽不大,却因保持了几百年的祭祀风俗而远近闻名。每逢正月初六,在外谋生的人们无论多忙,都要回村参加“祭祀”。
老闷既是村里“祭祀”的“管家”,也是村里的“能人”。从我记事起,村里的祭祀就一直由他主持。
那祭祀的场面虽然不大,却也别有一番风景。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游子们回乡参加祭祀,不仅能缅怀逝去的亲人,也能教育后代牢记列祖列宗创业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能教育孩子们不忘家乡。正因如此,每年的村祭虽然俭朴,但气氛庄严肃穆,仪式也是循规蹈矩,步骤不差分毫。
村祭仪式的重要环节是烧纸,待一缕青烟升空后,老闷就开始用他那洪亮的长腔大声宣布:“祭祀开始。先辈们!今天我带领你们的儿孙来看你们了。愿你们在天堂幸福美满,永无病痛!愿列祖列宗保佑家乡人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礼毕!”
接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长响过后,这场村祭活动就算结束了。肃穆的村祭结束后,一年都没空回来的游子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空闲到各家转转。问候长辈之后,再把儿时的伙伴聚拢到一起叙叙旧、唠唠嗑。小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饭菜飘香,欢声笑语。
“非典”发生那年,老闷为村祭这事挨个打电话通知远处的人,要他们务必初六回来。但是到了祭祀这天早上,回乡的人们却被乡里防疫值班的干部一个个堵了回去,那场村祭活动自然黄了。
后来老闷说:“以后再遇上这种事要早安排,不管是谁家也不管有天大的事,都得回来参加村祭。”
老闷的话说得斩钉截铁,他儿子二闷知道,他爹这话是说给他听的。
去年老闷走了,二闷在村里郑重宣布,他不仅要把父亲以前的工作挑起来,而且还要发扬光大。乡亲们都还支持,毕竟这是个不挣工资的差事,而且也不是任何人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就像老话说的那样,“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新冠病毒一下子从武汉开始席卷大江南北。为控役情扩散,各级精准布署,老将钟南山院士主动请缨,大批医务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病人救治中,全国各地的医援队紧急驰援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口号声不停在村广播中响起。二闷听在耳中,急在心里。他现在恨不得自己也有那个本事,也能冲到抗疫第一线去。
随着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闷开始发愁了。如今各地封村堵路,所幸二闷的二儿子为考研提前回来,要不然怕是连家都回不了。如今是高科技时代,县疾控中心的无人机每天在头顶上飞,看见出门没戴口罩的就追着喊。乡亲们哪见过这阵势,所以没事尽量不出门。除此之外,村广播站的大喇叭天天宣传要闭门在家,不要聚会,不要为社会添乱。在这越来越严峻形势下,二闷越发愁眉不展。他恨自己好大喜功、口无遮拦,因为他年前在村祭群里说了大话。
“正月初六之前,参加村祭的人必须都回村。不要只顾赚钱忘了祖宗。丑话说头里,不回的自罚二百。俺带个头,俺家孩子不回,俺自罚二千!”
二闷万没想到这次疫情发展比“非典”还猛,现在二闷每天除了在家盯着电视了解疫情发展之外,还一天一个电话打给在县医院工作的女儿。他女儿告诉他,为阻击疫情,县里防控措施越来越严。大规模人员聚集是绝对会被禁止的,女儿劝二闷干脆把今年的村祭取消算了。
二闷一听这话气得大骂:“妮儿,你再拖后腿,爹就跟你断绝父女关系!”
二闷再给省城里的大儿子打电话商量,谁知一向听话的大儿子直接来了一句:“爹呀,你看现在都啥形势嘞,你还弄这事儿。弄啥弄,别弄嘞!”
一句话就把二闷的满心期待,打击得心凉凉的。眼看没几天就到初六了,小村的群里却静得可怕,往年这时候群里早已开了锅。就为这个,把二闷愁得呀,初五这天一口饭都没吃,也把他老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老伴有心去找村支书通融一下,但一想到眼下全国的防控力度,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能转身来劝二闷。
“他爹,咱不能再给国家添乱嘞。今年弄不了,明年再弄呗。”
不劝还好,这一劝二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要说还是二闷的二儿子有学问明事理。他戴上口罩悄悄地出了门,不一会儿又回到家。他告诉二闷:“爹,俺有主意了。政府不让聚会,那咱就来个线上祭祀。”
二儿子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二闷现在是急病乱投医,只要有主意他都愿意试试,于是父子俩坐在电脑前开始琢磨。这一看啊,二闷心里顿时敞亮了不少。
二儿子说:“爹,嫩看这线上祭祀既环保又省事还省钱,更能防止疫情扩散,最主要的是方便。只要会上网的,不管离多远都能参加。就算跟前没电脑,用手机也行。你看这么整中不?”
二闷一听这话,顿时乐开了花,他一边点头一边连声说:“中,这中。”
晚上吃过饭,二闷乐呵呵地给女儿和大儿子打电话,但绝口不提祭祀的事,搞得女儿和大儿子心里直敲鼓。女儿究竟是不放心她爹,于是半夜偷偷给她妈妈打电话。
“亲娘哎,现在形势这么紧,你别让俺爹瞎鼓弄行不?”
二闷的老伴儿躲进里屋,用手机跟闺女嘀嘀咕咕说了半宿。
初六是小村祭祀的最后一天,二闷向群里连续发了三个大红包。然而群里还是静得可怕,没有一个人去抢。二闷赶紧叫二儿子查了下,发现一个都没退群。
当他二儿子把网上祭祀的方法链接发到群里后,群里瞬间沸腾,红包不到一分钟被抢完了。随后他陆续收到一百多个红包,留言也是一条接一条。
“二闷哥,这是俺家的一点心意。你敢不收,就是看不起俺家!”
“叔,这是俺家的心意,你拿着。”
“二爷,这是俺家的。”
二闷这下可真犯了愁,心说我凭空收别人的钱作甚嘞。我又不缺吃少喝,不能干让乡亲们戳脊背的事。他沉思了好久之后,拿起笔铺开纸,他把手机上每个红包是谁给的,给了多少都一一记下。
“呵呵。真不少,共计一万五千八百元。”
二闷统计完毕之后,笑呵呵地从自己的枕头下,把准备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二千块钱装进口袋。然后叫上二儿子,父子俩戴上口罩,走向村委大院。
当父子俩经过村子的第一个防疫检查点时,二闷才发现这防控措施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那标语横幅一长排,路口都挡上了水泥墩,架上了道杆。执勤的帐篷外的桌子上,摆着消毒液、登记册和测体温的仪器。
尽管路口值勤的人和出来进去的人都是乡亲,但还是必须量了体温消了毒,身份证也做详细登记之后才让过。当经过第二个检查站时,父子俩又被量了体温,做了登记消了毒。二闷再一次望了望那高高飘扬的国旗,他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决定。
“二呀,一会咱回去穿厚点,多戴些口罩、干粮,咱爷俩去村委申请做一个义务检查员,可中?”
二儿子高兴地说:“可中嘞,爹。”
父子俩脚下生风,风风火火地冲进村委大院,把正在值班的赵支书和范文书都吓了一跳。
赵支书拧着眉头说:“二闷,咱都是打小光着屁股长大的,有啥话不藏着掖着。你要是还提祭祀的事,俺告诉你,不中!”
二闷梗着脖子说道:“二狗,俺是那么不懂道理的人吗?”
赵支书听二闷父子说明来意后,满脸的乌云顿时消散。他笑哈哈的对二闷说:“老哥哥呀,俺就知道,关键时刻你不怂。范文书,给这爷俩安排班次,发放防护用品。二闷哥哇,你可要保护好自己呀。”
二闷答道:“知道,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哦,消灭病毒!还有件事,这钱给你,这可是大家的心意啊!”
赵支书接过装着钱的口袋,让范文书当面点清。父子俩认真地填好了捐赠登记表后,二闷还让二儿子郑重其事地在捐赠表上代表村民一一签字。
做完这些之后,赵支书连连感谢二闷带头做了一件大好事,赞扬爷俩风格高。同时拍着胸脯跟爷俩保证,尽快派人将捐款送到“县疫情防控捐助中心”去。
二闷爷俩心满意足地告别支书,准备过会儿就上岗执勤。爷俩走到门口的时候,二闷忽然转身回来,伸手跟范文书要捐赠表。
赵支书问:“咋嘞!后悔啦?”
二闷答:“你小舅子才后悔嘞,我写句话。”
二闷拿过捐赠表,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曹学军三门峡市渑池县张村镇初级中学